一种提高长鳍吻鮈苗种培育成活率的精养方法

文档序号:10629034阅读:508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长鳍吻鮈苗种培育成活率的精养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提高长鳍吻鮈苗种培育成活率的精养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前期仔鱼培育;步骤2:后期仔鱼培育;步骤3:稚鱼培育:在小水体养殖池内对长鳍吻鮈稚鱼进行养殖,每日投喂人工配合饲料2次,每次投喂后对小水体养殖池及时清污,并换掉小水体养殖池中重量百分比为60%?80%的水量。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提高长鳍吻鮈苗种培育成活率的精养方法,可以解决长鳍吻鮈仔鱼、稚鱼易感染小瓜虫病的问题,在长鳍吻鮈苗种培育阶段对小瓜虫进行了有效的防治,提高了长鳍吻鮈苗种培育的成活率,为突破长鳍吻鮈规模化苗种培育技术奠定基础。
【专利说明】
一种提高长鳍吻鮑苗种培育成活率的精养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珍稀特有鱼类物种保护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高长鳍吻鉤苗种培育成活率的精养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长鳍吻鉤(Rhinogob1 ventral is)隶属鲤科、鉤亚科,是长江上游特有的底栖小型经济鱼类。据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1997年以来的统计资料显示,长鳍吻鉤占上游渔业资源量的10%,然而,近年来由于受到河流污染、水利工程建设以及过度捕捞等因素的影响,长鳍吻鉤的野生资源正在急剧下降。2014年4月,中国长江三峡集团中华鋳研究所在国内首先突破了长鳍吻鉤的人工繁殖技术,但在苗种培育过程中发现,长鳍吻鉤仔稚鱼阶段的鱼苗极易感染小瓜虫疾病,致使其苗种培育成活率较低,已成为长鳍吻鉤苗种规模化培育的瓶颈问题。
[0003]—般情况下,小瓜虫病多爆发在鱼类的稚鱼、幼鱼和成鱼阶段,在仔鱼阶段感染小瓜虫疾病的报道少有,而长鳍吻鉤苗种在仔鱼、稚鱼阶段极易感染小瓜虫,此阶段的鱼苗耐药能力差、抵抗力差,所以,长鳍吻鉤仔鱼、稚鱼一旦感染小瓜虫,死亡率极高。因此,亟需摸索出一种能够在长鳍吻鉤仔稚鱼苗阶段有效防治小瓜虫的培育模式,从而提高长鳍吻鉤苗种培育的成活率,为突破长鳍吻鉤规模化苗种培育技术奠定技术基础。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长鳍吻鉤苗种培育成活率的精养方法,可以解决长鳍吻鉤仔鱼、稚鱼易感染小瓜虫病的问题,在长鳍吻鉤苗种培育阶段对小瓜虫进行了有效的防治,提高了长鳍吻鉤苗种培育的成活率,为突破长鳍吻鉤规模化苗种培育技术奠定基础。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提高长鳍吻鉤苗种培育成活率的精养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I:前期仔鱼培育:在小水体养殖池内对鱼龄为I日龄-6日龄的长鳍吻鉤仔鱼进行静水养殖,养殖过程中采用微曝气的方式,长鳍吻鉤仔鱼的养殖密度800-1000尾/立方米;在小水体养殖池上方进行遮光处理,
当长鳍吻鉤仔鱼长至5日龄-6日龄时,向小水体养殖池内开始投喂少量轮虫,每日投喂一次,开始投喂轮虫后,每日对小水体养殖池进行一次清污;
步骤2:后期仔鱼培育:在小水体养殖池内对步骤I养殖的长鳍吻鉤仔鱼继续养殖,直至其鳍条基本形成,小水体养殖池的进水量为0.3-0.5立方米/小时,养殖过程中采用微曝气的方式,长鳍吻鉤鱼苗的养殖密度800-1000尾/立方米;在小水体养殖池上方进行遮光处理,
对鱼龄为7日龄-16日龄的长鳍吻鉤仔鱼,每日投喂轮虫2次,投喂量为水体中轮虫密度为0.5个/毫升,每日对小水体养殖池进行一次清污, 对鱼龄为17日龄-23日龄的长鳍吻鉤仔鱼,停止投喂轮虫,开始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每日投喂人工配合饲料2次,每次投喂后对小水体养殖池及时清污,并换掉小水体养殖池中重量百分比为60%-80%的水量,
步骤3:稚鱼培育:在小水体养殖池内对长鳍吻鉤仔鱼继续养殖,直至其鳞发育完成,小水体养殖池的进水量为0.8-1立方米/小时,养殖过程中采用微曝气的方式,长鳍吻鉤稚鱼的养殖密度300-600尾/立方米;在小水体养殖池上方进行遮光处理,
每日投喂人工配合饲料2次,每次投喂后对小水体养殖池及时清污,并换掉小水体养殖池中重量百分比为60%-80%的水量,
上述步骤1-3中,
在长鳍吻鉤鱼苗开口摄食后,每7-10日对小水体养殖池内的长鳍吻鉤鱼苗进行转池处理,并对之前的小水体养殖池进行消毒、晾干处理;
人工配合饲料为向配合饲料中加入大蒜素和壳聚糖,并用水混合均匀晾晒干后形成的人工配合饲料,大蒜素的加入量为配合饲料重量的1-3%,壳聚糖的加入量为配合饲料重量的0.5-2%,
每日在小水体养殖池中随机取3-5尾长鳍吻鉤鱼苗,观察其体表是否寄生小瓜虫,一旦发现鱼体体表有小白点,立即采取药浴治疗。
[0006]药浴治疗的方法为:
a、当发现长鳍吻鉤鱼苗爆发小瓜虫病时,立即向养殖有带小白点的长鳍吻鉤的小水体养殖池中泼洒亚甲基蓝,使其水体中的亚甲基蓝浓度达到0.5-2ppm制成药浴水,使长鳍吻鉤在药浴水中浸泡3-6小时,浸泡过程中小水体养殖池的进水量为O立方米/小时;
b、浸泡完成后打开小水体养殖池的进水管,使长鳍吻鉤鱼苗在水中再次浸泡10-12小时;
c、对上述小水体养殖池的所有长鳍吻鉤进行转池处理;
进行第一次药浴后,每两日再进行一次药浴治疗,药浴期间停止喂食,转池后10小时内投喂一次步骤2所用人工配合饲料;
每6日为一个药浴治疗周期,治疗至长鳍吻鉤身上小白点消失为止。
[0007]步骤1-3中,小水体养殖池为横截面为圆形的养殖池,直径为I米,养殖长鳍吻鉤鱼苗时的水深为0.5米。
[0008]步骤1-3中,采用增氧栗和气石进行微曝气。
[0009]人工配合饲料中,大蒜素的加入量优选为配合饲料重量的1%,壳聚糖的加入量优选为配合饲料重量的0.5%。
[0010]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提高长鳍吻鉤苗种培育成活率的精养方法,有益效果如下:
1、针对小瓜虫的生活史,在苗种培育阶段对小瓜虫进行了有效的防治,大大降低了长鳍吻鉤苗种爆发小瓜虫的概率,显著提高了长鳍吻鉤苗种培育的成活率,为突破长鳍吻鉤规模化苗种培育技术奠定基础。
2、根据长鳍吻鉤苗种的摄食习性,在其仔鱼阶段快速转食配合饲料,减少投喂生物饵料带来小瓜虫病原体,大大降低了小瓜虫爆发的可能性。
[0011]3、通过在饲料中拌食壳聚糖提高长鳍吻鉤鱼苗的免疫力,并且通过高频率的转池,更换养殖环境,减少水体中小瓜虫包囊和掠食虫体的数量,减少其感染鱼苗的概率。
[0012]4、在治疗患小瓜虫病的长鳍吻鉤鱼苗时,通过药物亚甲基蓝杀灭水体中小瓜虫掠食虫体的数量,并且通过频繁更换养殖环境,减少水体中小瓜虫包囊和掠食虫体的数量,切断了小瓜虫的生活史,从而达到治疗小瓜虫病的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0013]实施例一
一种提高长鳍吻鉤苗种培育成活率的精养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I:前期仔鱼培育:在小水体养殖池内对鱼龄为I日龄-6日龄的长鳍吻鉤仔鱼进行静水养殖,养殖过程中采用微曝气的方式,长鳍吻鉤仔鱼的养殖密度800-1000尾/立方米;在小水体养殖池上方进行遮光处理,
当长鳍吻鉤仔鱼长至5日龄-6日龄时,向小水体养殖池内开始投喂少量轮虫(投喂量为水体中轮虫密度为0.1个/毫升),每日投喂一次(早上8:30),开始投喂轮虫后,每日对小水体养殖池进行一次清污;
步骤2:后期仔鱼培育:在小水体养殖池内对步骤I养殖的长鳍吻鉤仔鱼继续养殖,直至其鳍条基本形成,小水体养殖池的进水量为0.3-0.5立方米/小时,养殖过程中采用微曝气的方式,长鳍吻鉤鱼苗的养殖密度800-1000尾/立方米;在小水体养殖池上方进行遮光处理,
对鱼龄为7日龄-16日龄的长鳍吻鉤仔鱼,每日投喂轮虫2次(早上8:30和晚上7: 00各投喂一次),投喂量为水体中轮虫密度为0.5个/毫升,每日对小水体养殖池进行一次清污,
对鱼龄为17日龄-23日龄的长鳍吻鉤仔鱼,停止投喂轮虫,开始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每日投喂人工配合饲料2次(早上8: 30和晚上7: 00各投喂一次),每次投喂后对小水体养殖池及时清污,并换掉小水体养殖池中重量百分比为60%-80%的水量,
步骤3:稚鱼培育:在小水体养殖池内对长鳍吻鉤仔鱼继续养殖,直至其鳞发育完成,小水体养殖池的进水量为0.8-1立方米/小时,养殖过程中采用微曝气的方式,长鳍吻鉤稚鱼的养殖密度300-600尾/立方米;在小水体养殖池上方进行遮光处理,
每日投喂人工配合饲料2次(早上8: 30和晚上7:00各投喂一次),每次投喂后对小水体养殖池及时清污,并换掉小水体养殖池中重量百分比为60%_80%的水量,
上述步骤1-3中,
在长鳍吻鉤鱼苗开口吃食后,每7-10日对小水体养殖池内的长鳍吻鉤鱼苗进行转池处理,并对之前的小水体养殖池进行消毒、晾干处理;
人工配合饲料为向配合饲料中加入大蒜素和壳聚糖,并用水混合均匀晾晒干后形成的人工配合饲料,大蒜素的加入量为配合饲料重量的1%;壳聚糖的加入量为配合饲料重量的0.5;
配合饲料采用山东升索渔用饲料研究中心生产的鋳鱼专用微粒子饲料及幼鱼用配合饲料SI。
[0014]每日在小水体养殖池中随机取3-5尾长鳍吻鉤鱼苗,观察其体表是否寄生小瓜虫,一旦发现鱼体体表有小白点,立即采取药浴治疗。
[0015]药浴治疗的方法为:
a、当发现长鳍吻鉤鱼苗爆发小瓜虫病时,立即向养殖有带小白点的长鳍吻鉤的小水体养殖池中泼洒亚甲基蓝,使其水体中的亚甲基蓝浓度达到0.5-2ppm制成药浴水,使长鳍吻鉤在药浴水中浸泡3-6小时,浸泡过程中小水体养殖池的进水量为O立方米/小时;
b、浸泡完成后打开小水体养殖池的进水管,进水量为0.3-1立方米/小时,使长鳍吻鉤在水中再次浸泡12小时;
c、对上述小水体养殖池的所有长鳍吻鉤进行转池处理;
进行第一次药浴后,每两日再进行一次药浴治疗,药浴期间停止喂食,转池后10小时内投喂一次步骤2所用人工配合饲料;
每6日为一个药浴治疗周期,治疗至长鳍吻鉤身上小白点消失为止(通常需治疗三个药浴治疗周期),再将小水体养殖池内的长鳍吻鉤根据鱼龄选择步骤I或2或3进行养殖。
[0016]步骤1-3中,小水体养殖池为横截面为圆形的养殖池,直径为I米,养殖长鳍吻鉤鱼苗时的水深为0.5米。
[0017]步骤1-3中,采用增氧栗和气石进行微曝气。
[0018]实施例二
一种提高长鳍吻鉤苗种培育成活率的精养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I:前期仔鱼培育:在小水体养殖池内对鱼龄为I日龄-6日龄的长鳍吻鉤仔鱼进行静水养殖,养殖过程中采用微曝气的方式,长鳍吻鉤仔鱼的养殖密度800-1000尾/立方米;在小水体养殖池上方进行遮光处理,
当长鳍吻鉤仔鱼长至5日龄-6日龄时,向小水体养殖池内开始投喂少量轮虫(投喂量为水体中轮虫密度为0.1个/毫升),每日投喂一次(早上8:30),开始投喂轮虫后,每日对小水体养殖池进行一次清污;
步骤2:后期仔鱼培育:在小水体养殖池内对步骤I养殖的长鳍吻鉤仔鱼继续养殖,直至其鳍条基本形成,小水体养殖池的进水量为0.3-0.5立方米/小时,养殖过程中采用微曝气的方式,长鳍吻鉤鱼苗的养殖密度800-1000尾/立方米;在小水体养殖池上方进行遮光处理,
对鱼龄为7日龄-16日龄的长鳍吻鉤仔鱼,每日投喂轮虫2次(早上8:30和晚上7: 00各投喂一次),投喂量为水体中轮虫密度为0.5个/毫升,每日对小水体养殖池进行一次清污,
对鱼龄为17日龄-23日龄的长鳍吻鉤仔鱼,停止投喂轮虫,开始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每日投喂人工配合饲料2次(早上8: 30和晚上7: 00各投喂一次),每次投喂后对小水体养殖池及时清污,并换掉小水体养殖池中重量百分比为60%-80%的水量,
步骤3:稚鱼培育:在小水体养殖池内对长鳍吻鉤仔鱼继续养殖,直至其鳞发育完成,小水体养殖池的进水量为0.8-1立方米/小时,养殖过程中采用微曝气的方式,长鳍吻鉤稚鱼的养殖密度300-600尾/立方米;在小水体养殖池上方进行遮光处理,
每日投喂人工配合饲料2次(早上8: 30和晚上7:00各投喂一次),每次投喂后对小水体养殖池及时清污,并换掉小水体养殖池中重量百分比为60%_80%的水量,
上述步骤1-3中,
在长鳍吻鉤鱼苗开口吃食后,每7-10日对小水体养殖池内的长鳍吻鉤鱼苗进行转池处理,并对之前的小水体养殖池进行消毒、晾干处理;
人工配合饲料为向配合饲料中加入大蒜素和壳聚糖,并用水混合均匀晾晒干后形成的人工配合饲料,大蒜素的加入量为配合饲料重量的3%;壳聚糖的加入量为配合饲料重量的2%;
配合饲料采用山东升索渔用饲料研究中心生产的鋳鱼专用微粒子饲料及幼鱼用配合饲料SI。
[0019]每日在小水体养殖池中随机取3-5尾长鳍吻鉤鱼苗,观察其体表是否寄生小瓜虫,一旦发现鱼体体表有小白点,立即采取药浴治疗。
[0020]药浴治疗的方法为:
a、当发现长鳍吻鉤鱼苗爆发小瓜虫病时,立即向养殖有带小白点的长鳍吻鉤的小水体养殖池中泼洒亚甲基蓝,使其水体中的亚甲基蓝浓度达到0.5-2ppm制成药浴水,使长鳍吻鉤在药浴水中浸泡3-6小时,浸泡过程中小水体养殖池的进水量为O立方米/小时;
b、浸泡完成后打开小水体养殖池的进水管,进水量为0.3-1立方米/小时,使长鳍吻鉤在水中再次浸泡10小时;
c、对上述小水体养殖池的所有长鳍吻鉤进行转池处理;
进行第一次药浴后,每两日再进行一次药浴治疗,药浴期间停止喂食,转池后10小时内投喂一次步骤2所用人工配合饲料;
每6日为一个药浴治疗周期,治疗至长鳍吻鉤身上小白点消失为止(通常需治疗三个药浴治疗周期),再将小水体养殖池内的长鳍吻鉤根据鱼龄选择步骤I或2或3进行养殖。
[0021]步骤1-3中,小水体养殖池为横截面为圆形的养殖池,直径为I米,养殖长鳍吻鉤鱼苗时的水深为0.5米。
[0022]步骤1-3中,采用增氧栗和气石进行微曝气。
[0023]实施例三
一种提高长鳍吻鉤苗种培育成活率的精养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I:前期仔鱼培育:在小水体养殖池内对鱼龄为I日龄-6日龄的长鳍吻鉤仔鱼进行静水养殖,养殖过程中采用微曝气的方式,长鳍吻鉤仔鱼的养殖密度800-1000尾/立方米;在小水体养殖池上方进行遮光处理,
当长鳍吻鉤仔鱼长至5日龄-6日龄时,向小水体养殖池内开始投喂少量轮虫(投喂量为水体中轮虫密度为0.1个/毫升),每日投喂一次(早上8:30),开始投喂轮虫后,每日对小水体养殖池进行一次清污;
步骤2:后期仔鱼培育:在小水体养殖池内对步骤I养殖的长鳍吻鉤仔鱼继续养殖,直至其鳍条基本形成,小水体养殖池的进水量为0.3-0.5立方米/小时,养殖过程中采用微曝气的方式,长鳍吻鉤鱼苗的养殖密度800-1000尾/立方米;在小水体养殖池上方进行遮光处理,
对鱼龄为7日龄-16日龄的长鳍吻鉤仔鱼,每日投喂轮虫2次(早上8:30和晚上7: 00各投喂一次),投喂量为水体中轮虫密度为0.5个/毫升,每日对小水体养殖池进行一次清污,
对鱼龄为17日龄-23日龄的长鳍吻鉤仔鱼,停止投喂轮虫,开始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每日投喂人工配合饲料2次(早上8: 30和晚上7: 00各投喂一次),每次投喂后对小水体养殖池及时清污,并换掉小水体养殖池中重量百分比为60%-80%的水量,
步骤3:稚鱼培育:在小水体养殖池内对长鳍吻鉤仔鱼继续养殖,直至其鳞发育完成,小水体养殖池的进水量为0.8-1立方米/小时,养殖过程中采用微曝气的方式,长鳍吻鉤稚鱼的养殖密度300-600尾/立方米;在小水体养殖池上方进行遮光处理, 每日投喂人工配合饲料2次(早上8: 30和晚上7:OO各投喂一次),每次投喂后对小水体养殖池及时清污,并换掉小水体养殖池中重量百分比为60%_80%的水量,
上述步骤1-3中,
在长鳍吻鉤鱼苗开口吃食后,每7-10日对小水体养殖池内的长鳍吻鉤鱼苗进行转池处理,并对之前的小水体养殖池进行消毒、晾干处理;
人工配合饲料为向配合饲料中加入大蒜素和壳聚糖,并用水混合均匀晾晒干后形成的人工配合饲料,大蒜素的加入量为配合饲料重量的2%;壳聚糖的加入量为配合饲料重量的1.5%;
配合饲料采用山东升索渔用饲料研究中心生产的鋳鱼专用微粒子饲料及幼鱼用配合饲料SI。
[0024]每日在小水体养殖池中随机取3-5尾长鳍吻鉤鱼苗,观察其体表是否寄生小瓜虫,一旦发现鱼体体表有小白点,立即采取药浴治疗。
[0025]药浴治疗的方法为:
a、当发现长鳍吻鉤鱼苗爆发小瓜虫病时,立即向养殖有带小白点的长鳍吻鉤的小水体养殖池中泼洒亚甲基蓝,使其水体中的亚甲基蓝浓度达到0.5-2ppm制成药浴水,使长鳍吻鉤在药浴水中浸泡3-6小时,浸泡过程中小水体养殖池的进水量为O立方米/小时;
b、浸泡完成后打开小水体养殖池的进水管,进水量为0.3-1立方米/小时,使长鳍吻鉤在水中再次浸泡11小时;
c、对上述小水体养殖池的所有长鳍吻鉤进行转池处理;
进行第一次药浴后,每两日再进行一次药浴治疗,药浴期间停止喂食,转池后10小时内投喂一次步骤2所用人工配合饲料;
每6日为一个药浴治疗周期,治疗至长鳍吻鉤身上小白点消失为止(通常需治疗三个药浴治疗周期),再将小水体养殖池内的长鳍吻鉤根据鱼龄选择步骤I或2或3进行养殖。
[0026]步骤1-3中,小水体养殖池为横截面为圆形的养殖池,直径为I米,养殖长鳍吻鉤鱼苗时的水深为0.5米。
[0027]步骤1-3中,采用增氧栗和气石进行微曝气。
【主权项】
1.一种提高长鳍吻鉤苗种培育成活率的精养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前期仔鱼培育:在小水体养殖池内对鱼龄为I日龄-6日龄的长鳍吻鉤仔鱼进行静水养殖,养殖过程中采用微曝气的方式,长鳍吻鉤仔鱼的养殖密度800-1000尾/立方米;在在小水体养殖池上方进行遮光处理, 当长鳍吻鉤仔鱼长至5日龄-6日龄时,向小水体养殖池内开始投喂少量轮虫,每日投喂一次,开始投喂轮虫后,每日对小水体养殖池进行一次清污; 步骤2:后期仔鱼培育:在小水体养殖池内对步骤I养殖的长鳍吻鉤仔鱼继续养殖,直至其鳍条基本形成,小水体养殖池的进水量为0.3-0.5立方米/小时,养殖过程中采用微曝气的方式,长鳍吻鉤鱼苗的养殖密度800-1000尾/立方米;在小水体养殖池上方进行遮光处理, 对鱼龄为7日龄-16日龄的长鳍吻鉤仔鱼,每日投喂轮虫2次,投喂量为水体中轮虫密度为0.5个/毫升,每日对小水体养殖池进行一次清污, 对鱼龄为17日龄-23日龄的长鳍吻鉤仔鱼,停止投喂轮虫,开始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每日投喂人工配合饲料2次,每次投喂后对小水体养殖池及时清污,并换掉小水体养殖池中重量百分比为60%-80%的水量; 步骤3:稚鱼培育:在小水体养殖池内对长鳍吻鉤仔鱼继续养殖,直至其鳞发育完成,小水体养殖池的进水量为0.8-1立方米/小时,养殖过程中采用微曝气的方式,长鳍吻鉤稚鱼的养殖密度300-600尾/立方米;在小水体养殖池上方进行遮光处理, 每日投喂人工配合饲料2次,每次投喂后对小水体养殖池及时清污,并换掉小水体养殖池中重量百分比为60%-80%的水量; 上述步骤1-3中, 在长鳍吻鉤鱼苗开口摄食后,每7-10日对小水体养殖池内的长鳍吻鉤鱼苗进行转池处理,并对之前的小水体养殖池进行消毒、晾干处理; 人工配合饲料为向配合饲料中加入大蒜素和壳聚糖,并用水混合均匀晾晒干后形成的人工配合饲料,大蒜素的加入量为配合饲料重量的1-3%,壳聚糖的加入量为配合饲料重量的0.5-2%, 每日在小水体养殖池中随机取3-5尾长鳍吻鉤鱼苗,观察其体表是否寄生小瓜虫,一旦发现鱼体体表有小白点,立即采取药浴治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长鳍吻鉤苗种培育成活率的精养方法,其特征在于:药浴治疗的方法为: a、当发现长鳍吻鉤鱼苗爆发小瓜虫病时,立即向养殖有带小白点的长鳍吻鉤的小水体养殖池中泼洒亚甲基蓝,使其水体中的亚甲基蓝浓度达到0.5-2ppm制成药浴水,使长鳍吻鉤在药浴水中浸泡3-6小时,浸泡过程中小水体养殖池的进水量为O立方米/小时; b、浸泡完成后打开小水体养殖池的进水管,使长鳍吻鉤鱼苗在水中再次浸泡10-12小时; c、对上述小水体养殖池的所有长鳍吻鉤进行转池处理; 进行第一次药浴后,每两日再进行一次药浴治疗,药浴期间停止喂食,转池后10小时内投喂一次步骤2所用人工配合饲料; 每6日为一个药浴治疗周期,治疗至长鳍吻鉤身上小白点消失为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长鳍吻鉤苗种培育成活率的精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3中,小水体养殖池为横截面为圆形的养殖池,直径为I米,养殖长鳍吻鉤鱼苗时的水深为0.5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长鳍吻鉤苗种培育成活率的精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3中,采用增氧栗和气石进行微曝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长鳍吻鉤苗种培育成活率的精养方法,其特征在于:人工配合饲料中,大蒜素的加入量为配合饲料重量的1%,壳聚糖的加入量为配合饲料重量的0.5%。
【文档编号】A01K61/00GK105994039SQ201610358178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5月26日
【发明人】管敏, 曲焕韬, 刘勇, 胡美宏
【申请人】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华鲟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