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北方地区提高三疣梭子蟹苗种培育成活率的方法

文档序号:10667407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北方地区提高三疣梭子蟹苗种培育成活率的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北方地区提高三疣梭子蟹苗种培育成活率的方法,属于水产养殖领域,它包括亲体选择与培育和幼体培育。本发明主要技术特征包括在亲蟹性腺发育成熟后对亲蟹消毒处理,在幼体培育阶段严格控制营养强化后的轮虫和丰年虫无节幼体投喂量,在大眼幼体阶段全池均匀泼洒沸石粉,整个苗种培育阶段通过使用噬菌蛭弧菌类产品和活菌降解型底质改良剂改善苗种培育水环境。本发明方法与传统育苗技术工艺比较,同等育苗规模下换水量降低70%以上,燃煤费降低60%以上,微生物制剂替代消毒及抗生素类药物后投入成本降低50%以上,利用该技术方法Ⅱ期幼蟹平均成活率提高2?3倍,苗种培育过程安全、环保、高效,该技术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和市场前景。
【专利说明】
一种北方地区提高三疣梭子蟹苗种培育成活率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北方地区提高三疣梭子蟹育苗成活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三统梭子蟹(Portunustrituberculatus)是我国海水养殖和增殖的重要蟹类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三疣梭子蟹育苗成功后,山东省逐步开展了三疣梭子蟹的增殖放流活动,特别是2005年山东省实施渔业资源修复行动以来,渤海莱州湾海域三疣梭子蟹放流规模逐年扩大,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梭子蟹苗种培育的主要方式有工厂化和池塘育苗2种,伴随着经济发展对海洋环境带来的压力,海水水质条件呈现日益恶化的趋势,极易导致苗种培育工作失败,影响苗种市场供应。室内工厂化苗种培育一般在3月份进行,此时自然水温较低,需要通过加热设备来提高育苗水温,整个育苗过程要消耗大量煤炭和电力,育苗成本较高;同时在三疣梭子蟹苗种培育过程中通过使用水产类药物进行疾病预防是提高育苗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然而,渔药对生态环境的毒副作用也不容忽视。国外对许多渔药在环境中的浓度、持续时间及在食物链中的富集做了研究,养殖环境渔用抗菌药的使用范围和剂量日益加大,导致养殖水体病原菌耐药性问题日趋严重的同时,水产品质量安全及对人类健康问题的影响也不容小觑。因此,水产育苗和养殖行业也需要探索一条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梭子蟹苗种质量是决定养殖效益和增殖放流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何培育优质、健康苗种,提高梭子蟹苗种成活率,降低生产成本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北方地区提高三疣梭子蟹苗种培育成活率的方法,降低育苗生产成本,提高育苗的经济效益,为保障三疣梭子蟹苗种稳定供应打下了坚实基础。
[0004]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5]—种北方地区提高三疣梭子蟹苗种培育成活率的方法,它包括亲体选择与越冬培育和幼体培育,具体步骤如下:
[0006](一)亲体选择与越冬培育
[0007]I)亲蟹选择:选择附肢齐全、体表光洁、肥满度高、不携带病原的三疣梭子蟹为亲蟹;
[0008]2)越冬培育:越冬池底部铺10-15cm细沙,亲蟹入池前对越冬池、亲蟹进行消毒处理;采用30%。盐度的海水或者地下海水进行越冬,越冬期间培育水温8-12°C,2-3天换水一次;肥满度高的亲蟹入池立即潜沙越冬,未潜沙的个体投喂沙蚕或贝肉进行营养强化;
[0009]根据生产计划,次年3月对越冬亲蟹进行升温促熟培育,温度按照0.5-l°C/天的幅度逐渐升至22°C待产;饵料投喂以沙蚕为主,辅助投喂贝肉待亲蟹卵子发育成熟后使用制霉菌素对亲蟹消毒处理;
[0010](二)幼体培育
[0011]I)培育密度和饵料投喂控制蚤状幼体培育密度在3-5万/m3;强化轮虫投喂阶段为蚤状幼体I期至蚤状幼体IV期(Z1-Z4),各阶段投喂密度分别控制在3-5ind.mL—\5_8ind.mL—\8-10ind.mL_\l-3ind.mL—S强化丰年虫无节幼体投喂阶段为蚤状幼体ΠΙ期和IV期(Ζ3-Ζ4),投喂密度分别控制在0.5-lind.mL—1和l-3ind.mL—S大眼幼体至幼蟹阶段投喂丰年虫成虫;
[0012]2)水环境控制
[0013]整个苗种培育阶段通过使用噬菌蛭弧菌和活菌降解型底质改良剂改善苗种培育水环境,噬菌蛭弧菌使用量为l-2ppm,3-5天使用一次,活菌降解型底质改良剂使用量为
0.5-lppm,每天使用一次;幼体发育至大眼幼体后,按照1-1.5kg/m2的使用量全池均勾泼洒沸石粉2-3次;
[0014]3)幼蟹出池
[0015]发育到I期幼蟹后逐步降低培育水温至24°C,待发育到Π期幼蟹后停止对培育用水加温,每天利用自然海水对流培育,2-3天后培育水温度与自然海水温度差别小于5°C时可以出池进行池塘养殖或者海区增殖放流。
[0016]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
[0017]本发明在亲蟹性腺发育成熟后使用浓度为30ppm制霉菌素对亲蟹消毒处理,重点是杀灭卵子表面附着的聚缩虫、累枝虫等固着类纤毛虫,防止其在水中大量繁殖后附着到幼体体表影响幼体摄食及变态发育,进而影响育苗成活率。
[0018]本发明在幼体培育阶段严格控制营养强化后的轮虫和丰年虫无节幼体投喂量,否则剩余生物饵料营养品质下降,幼体摄食后不利于其营养物质的积累进而影响变态成活率。再者剩余轮虫和丰年虫幼体在培育池中与幼体争夺生存空间,代谢产物对苗种培育水环境造成胁迫,影响幼体成活率。
[0019]本发明在大眼幼体阶段全池均匀泼洒沸石粉,一是物理吸附水中和池底的氨氮,亚硝酸盐、有机质等有害物质,确保培育水环境安全,再者沸石粉为幼蟹提供良好的底部栖息环境,降低互相残杀的风险。育苗全程不使用任何消毒剂类及抗生素类药物,苗种培育过程做到安全、环保、高效。
[0020]该技术方法与传统育苗技术工艺比较,同等育苗规模下换水量降低70%以上,燃煤费降低60%以上,微生物制剂替代消毒及抗生素类药物后投入成本降低50%以上,利用该技术方法Π期幼蟹平均成活率提高2-3倍,苗种培育过程安全、环保、高效,该技术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和市场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解释,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受实施例任何形式上的限制。
[0022]实施例
[0023]2013年11月份,累计收购莱州湾自然海区亲蟹1200只,利用我站2000m2标准化车间进行越冬培育。2014年3月份升温促熟前统计越冬成活率为96%,经过升温促熟,培育抱卵亲蟹920只。
[0024]2014年11月份,累计收购莱州湾自然海区亲蟹1150只,利用我站2000m2标准化车间进行越冬培育。2015年3月份升温促熟前统计越冬成活率为94%,经过升温促熟,培育抱卵亲蟹890只。
[0025]1.亲蟹选择:选择附肢齐全、体表光洁、肥满度高、不携带病原的海捕或者人工选育三疣梭子蟹个体为亲蟹。
[0026]2.越冬培育:越冬池底部铺10-15cm细沙,亲蟹入池前对越冬池用5_8ppm的高锰酸钾进行消毒,用3-5ppm的聚维酮碘对亲蟹进行消毒处理;采用30%。盐度的地下海水进行越冬,越冬期间培育水温8-12°C,2-3天换水一次;肥满度高的亲蟹入池立即潜沙越冬,未潜沙的个体投喂沙蚕、贝肉等饵料进行营养强化。
[0027]根据生产计划,次年3月份对越冬亲蟹进行升温促熟培育。温度按照0.5-l°C/天的幅度逐渐升至22°C待产;饵料投喂以沙蚕为主,辅助投喂部分贝肉,饵料投喂前用8-lOppm浓度的高锰酸钾消毒处理I Omin,清水淘洗干净后投喂。
[0028]待亲蟹卵子发育成熟后使用浓度为30ppm的制霉菌素对亲蟹消毒处理40min,重点是杀灭卵子表面附着的聚缩虫、累枝虫等固着类纤毛虫,防止其在水中大量繁殖后附着到幼体体表影响幼体摄食及变态发育,进而影响育苗成活率。
[0029](二)幼体培育
[0030]1.培育密度和饵料投喂严格控制蚤状幼体培育密度,梭子蟹苗种培育过程中蚤状幼体发育各阶段均出现变态发育不同步现象,待发育到大眼幼体后会出现严重的残食现象,结合生产实践经验,控制蚤状幼体培育密度3-5万/m3,通过提高鲜活生物饵料投喂量可以大大降低残食现象的发生,提高变态成活率,降低培育成本。
[0031]利用富含EPA/DHA的50DE-微囊专用营养强化剂重点对轮虫及丰年虫无节幼体进行营养强化6-8h,5-8ppm浓度的高锰酸钾消毒处理1min,清水淘洗干净后投喂。
[0032]严格控制营养强化后的轮虫和丰年虫无节幼体投喂量,否则剩余生物饵料营养品质下降,幼体摄食后不利于其营养物质的积累进而影响变态成活率。再者剩余轮虫和丰年虫幼体在培育池中与幼体争夺生存空间,代谢产物对苗种培育水环境造成胁迫,影响幼体成活率。强化轮虫投喂阶段*Ζι-Ζ4(蚤状幼体I期-蚤状幼体IV期),各阶段投喂密度分别控制在3_5ind.mL—\5_8ind.mL—\8_10ind.mL—\l_3ind.mL—1。强化丰年虫无节幼体投喂阶段为Z3-Z4,各阶段投喂密度分别控制在0.5-lind.mL—\l-3ind.mL—S大眼幼体至幼蟹阶段投喂丰年虫成虫,投喂量根据每池幼体密度灵活掌握,控制在投喂后2h内摄食完为宜。
[0033]2.水环境控制
[0034]整个苗种培育阶段通过使用噬菌蛭弧菌类产品(商品名:菌克27)和活菌降解型底质改良剂(主成分为:枯草芽孢杆菌、硝化细菌、光合细菌、乳酸菌等)改善苗种培育水环境,以此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其中,噬菌蛭弧菌类使用量为l-2ppm,3-5天使用一次,活菌降解型底质改良剂使用量为0.5-lppm,每天使用一次。幼体发育至大眼幼体后,按照1-1.5kg/m2的使用量全池均匀泼洒沸石粉2-3次,一是物理吸附水中和池底的氨氮,亚硝酸、有机质等有害物质,确保培育水环境安全,再者沸石粉为幼蟹提供良好的底部栖息环境,降低互相残杀的风险。育苗全程不使用任何消毒剂类及抗生素类药物,苗种培育过程做到安全、环保、尚效。
[0035]3.幼蟹出池
[0036]发育到I期幼蟹后逐步降低培育水温至24°C,待发育到Π期幼蟹后停止对培育用水加温,每天利用自然海水对流培育,2-3天后培育水温度与自然海水温度差别小于5°C时可以出池进行池塘养殖或者海区增殖放流。
[0037]本实施例仅亲蟹培育阶段少量使用消毒剂类药物,整个苗种培育过程实现药品零投入,与传统育苗技术相比,药品投入成本降低50%以上;
[0038]整个苗种培育过程利用微生物制剂类调节水质,同等育苗规模下换水量降低70%以上,燃煤费降低60%以上,减少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生态效益显著;
[0039]传统育苗工艺下,梭子蟹平均产量为0.3-0.5斤/m3,而本实施例平均产量为0.8斤/m3,2015按照同样方法对三疣梭子蟹进行育苗平均产量为0.92斤/m3。Π期幼蟹平均成活率较传统育苗方法提高近2倍,实现了梭子蟹育苗稳产、高产的目标。
【主权项】
1.一种北方地区提高三疣梭子蟹苗种培育成活率的方法,它包括亲体选择与越冬培育和幼体培育,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一)亲体选择与越冬培育 1)亲蟹选择:选择附肢齐全、体表光洁、肥满度高、不携带病原的三疣梭子蟹为亲蟹; 2)越冬培育:越冬池底部铺10-15cm细沙,亲蟹入池前对越冬池、亲蟹进行消毒处理;采用30%。盐度的海水或者地下海水进行越冬,越冬期间培育水温8-12°C,2-3天换水一次;月巴满度高的亲蟹入池立即潜沙越冬,未潜沙的个体投喂沙蚕或贝肉进行营养强化; 根据生产计划,次年3月对越冬亲蟹进行升温促熟培育,温度按照0.5-l°C/天的幅度逐渐升至22°C待产;饵料投喂以沙蚕为主,辅助投喂贝肉待亲蟹卵子发育成熟后使用制霉菌素对亲蟹消毒处理; (二)幼体培育 1)培育密度和饵料投喂控制蚤状幼体培育密度在3-5万/m3;强化轮虫投喂阶段为蚤状幼体I期至蚤状幼体IV期,各阶段投喂密度分别控制在3_5ind.HiL-1A-Sind.mL—^8-1Oind.mL_\l-3ind.mL—1;强化丰年虫无节幼体投喂阶段为蚤状幼体ΠΙ期和IV期,投喂密度分别控制在0.5-1 ind.mL—1和l_3ind.mL—S大眼幼体至幼蟹阶段投喂丰年虫成虫; 2)水环境控制 整个苗种培育阶段通过使用噬菌蛭弧菌和活菌降解型底质改良剂改善苗种培育水环境,噬菌蛭弧菌使用量为l-2ppm,3-5天使用一次,活菌降解型底质改良剂使用量为0.5-lppm,每天使用一次;幼体发育至大眼幼体后,按照1-1.5kg/m2的使用量全池均匀泼洒沸石粉2-3次; 3)幼蟹出池 发育到I期幼蟹后逐步降低培育水温至24°C,待发育到Π期幼蟹后停止对培育用水加温,每天利用自然海水对流培育,2-3天后培育水温度与自然海水温度差别小于5 °C时可以出池进行池塘养殖或者海区增殖放流。
【文档编号】A01K61/00GK106035164SQ201610436219
【公开日】2016年10月26日
【申请日】2016年6月16日
【发明人】黄经献, 赵炳然, 孙祥山, 宁晨洁, 张传涛, 曹金凤, 隽云昌
【申请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下营增殖实验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