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白色真姬菇新菌株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纯白色真姬菇新菌株Finc-W-62,其保藏编号是CCTCC?NO:M?2012375。Finc-W-62的培养及栽培周期短,降低生产成本,菌盖不易开伞,瘤盖菇比例低,提升了外观品质,且子实体保鲜期长。
【专利说明】纯白色真姬菇新菌株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食用菌【技术领域】,更确切的说,涉及ー种纯白色真姬菇新菌株。
【背景技木】
[0002]真姬燕(拉丁文名称Hypsizygus marmoreus),隶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白蘑科、玉蕈属,因它具有独特的蟹鲜味,故又称它为蟹味菇。最初的人工栽培于1978年前后开始于日本,其味道鲜美、食感脆嫩、营养丰富,其味比平菇鲜,其肉比滑菇厚,其质比香菇韧,ロ感甚佳,其干品还香味浓溢。真姬菇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17种氨基酸,子实体中提取的3 -葡聚糖具有很高的抗肿瘤活性,是ー种低热量、低脂肪的保健食品。
[0003]众所周知,菌种对食用菌的エ厂化栽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真姬菇有棕色和纯白色两类,纯白色真姬菇又称“白玉菇”或“玉龙菇”,深受市场欢迎。现在市场上的主要栽培品种是日本北斗株式会社公司的白玉菇I号(以下简称“H-W”),H-W的子实体通体雪白、无苦味,増加了菜肴的美感。但是它仍然存在以下缺陷:(1)培养及栽培周期长,生产成本较高;(2)容易出现瘤盖菇,良品率低;(3)易开伞,外观品质差;(4)保鲜期短。
【
【发明内容】
】
[0004]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培养及栽培周期短,瘤盖菇出现率低,菌盖不易开伞,且保鲜期长的纯白色真姬菇新菌株Finc-W-62。
[0005]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纯白色真姬菇新菌株Finc-W-62是通过亲本TNN-1l和H-W杂交,经系统选育获得。该菌株已经于2012年9月24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地址:中国武汉市武汉大学,其保藏号为CCTCC NO:M2012375,其生物学分类命名为Hypsizygus mar`moreus Finc-W-62。
[0006]本发明纯白色真姬菇新菌株Finc-W-62的特征在于:
[0007]1、形态特征
[0008]Finc-W-62的菌丝:气生菌丝较为发达,密度一般;菌盖:断面呈圆山型,通体雪白,肉厚、肉质脆,斑纹清晰、中央分布,不易开伞,无龟裂;菌褶:雪白,呈波纹状弯曲,密度稀疏;菌柄:中粗、雪白、无毛,与菌盖连接略偏生,肉质脆。
[0009]2、生物学特性
[0010]营养成分来源:玉米芯、杂木屑、米糠、麸皮和玉米粉等,其中,含水量64~66%。
[0011]培养及栽培条件:菌丝体培养温度20~25°C,湿度75%,CO2浓度2500~4000ppm,培养周期70~90d。适宜出菇温度为13~15°C,湿度93~100%,CO2浓度1000~2000ppm,前I~7d光照强度50~lOOLux,后8~20d光照强度200~300Lux,每天间隙式开启层架灯刺激出菇,栽培周期21~24d。
[0012]3、遗传学特性
[0013]纯白色真姬菇新菌株Finc-W-62的DNA经特异性引物对
①5’-CCGTTCATGATGTCTTTGATTTAG-3’ 和 5’-TTGTACTGAGACTGAGACCCAGAAC-3’ 的 PCR扩增,获得约为935bp大小的分子标记片段,其电泳图谱见图10。经特异性引物对
②5’ -ATAAGGCGITCCAAACTCATCTC-3’ 和 5’ -TAAGAGACCAACTGCCCTTATCTC-3’ 的 PCR 扩增,获得约为1082bp大小的分子标记片段,其电泳图谱见图11。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纯白色真姬菇新菌株Finc-W-62具有较短的培养及栽培周期,降低了エ厂化栽培的生产成本;同时,新菌株Finc-W-62的菌盖不易开伞,且瘤盖菇的出现率低,这在提升产品良率的同时,也有效的改善了产子实体的外观品质;另外,新菌株Finc-W-62的子实体具有较长的保鲜期,使得该产品在市场上的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Finc-W-62和H-W的单产与栽培周期随菌龄变化曲线图。
[0016]图2-A是Finc-W-62和H-W分别在最佳栽培周期之前3天采收后的照片,左为Finc-W-62,右为 H-W。
[0017]图2-B是Finc-W-62和H-W分别在最佳栽培周期时采收后的照片,左为Finc-W-62,右为 H-W。
[0018]图2-C是Finc-W-62和H-W分别在最佳栽培周期之后3天采收后的照片,左为Finc-W-62,右为 H-W。
[0019]图3是Finc-W-62和H-W菌丝生长速度随温度梯度变化图。
[0020]图4是通用引物ITSl和ITS4对4个菌株的PCR扩增电泳图谱,其中I为H-W,2为 Finc-W-62,3 为 G-W,4` 为 GC-W,M 为 marker。
[0021]图5是Finc-W-62的系统发育树。
[0022]图6是随机引物S31对4个菌株的PCR扩增电泳图谱,其中I为H_W,2为Finc-ff-62, 3 为 G-W,4 为 GC-W,M 为 marker。
[0023]图7是随机引物S121对4个菌株的PCR扩增电泳图谱,其中I为H_W,2为Finc-ff-62, 3 为 G-W,4 为 GC-W,M 为 marker。
[0024]图8是随机引物S265对4个菌株的PCR扩增电泳图谱,其中I为H_W,2为Finc-ff-62, 3 为 G-W,4 为 GC-W,M 为 marker。
[0025]图9是随机引物S1327对4个菌株的PCR扩增电泳图谱,其中I为H_W,2为Finc-ff-62, 3 为 G-W,4 为 GC-W,M 为 marker。
[0026]图10是特异引物对①对4个菌株的PCR扩增电泳图谱,其中I为H_W,2为Finc-ff-62, 3 为 G-W,4 为 GC-W,M 为 marker。
[0027]图11是特异引物对②对4个菌株的PCR扩增电泳图谱,其中I为H_W,2为Finc-ff-62, 3 为 G-W,4 为 GC-W,M 为 marker。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实施例中“ G-W”菌株是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得来的ー种真姬菇菌株,它的原基为灰色,随着子实体的生长和发育逐渐变白,采收期菌柄为灰白色,菌盖为纯白色;“ GC-W”菌株为日本葛城新育成的白玉菇菌株。
[0029]实施例1杂交获得Finc-W-62[0030]本发明纯白色真姬菇新菌株Finc-W-62的育种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0031]I)选择亲本菌株:选取TNN-1l和H-W为亲本,这两个亲本的子实体能从市场上购买得到,在上海市农业科学院菌种保藏中心也有保藏。
[0032]2)配制培养基
[0033]PDA培养基--每IL培养基用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
[0034]原种培养基:木屑65% (重量百分比,下同)、米糠18%、麸皮7%、玉米粉10%,含水量为 60% ~62%。
[0035]栽培种培养基:玉米芯40%、大豆皮24%、米糠14%、麸皮17%,玉米粉5%,含水量为64% ~66%。
[0036]3)采用常规杂交方法获得杂合子800个。
[0037]4)栽培并筛选:把获得的杂合子根据常规的方法进行栽培试验和筛选。
[0038]5)获得目标菌株:通过系统筛选,从800个杂合子中,获得ー个纯白菌株,它具有培养及栽培周期短、不易开伞、瘤盖菇出现率低、保鲜期长等特点,达到了选育目的。该菌株被命名为“ Finc-W-62”。
[0039]本发明纯白色真姬菇新菌株Finc-W-62已于2012年9月24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 CCTCC N0:M 2012375,菌株经检测存活,分类地位为玉蕈属真姬菇。
[0040]实施例2菌龄试验
[0041]本实施例通过对本发明纯白色真姬菇新菌株Finc-W-62与现有纯白色真姬菇中品质优良、种植最广泛的H-W进行培养周期(即菌龄,下同)和栽培周期对比,来说明本发明纯白色真姬菇新菌株Finc-W-62的优势和特点。
[0042]本实施例采用的栽培种培养基为:玉米芯25%、杂木屑23%、大豆皮20%、米糠12%、麸皮15%,玉米粉5%,其中含水量64%~66%。
[0043]表1菌龄试验
[0044]
【权利要求】
1.ー种纯白色 真姬菇新菌株Finc-W-62,其保藏编号是CCTCC NO: M 2012375。
【文档编号】A01G1/04GK103477993SQ201310030278
【公开日】2014年1月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5日
【发明者】刘玉 申请人:上海丰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