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龙葵种子萌发的方法

文档序号:143735阅读:16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提高龙葵种子萌发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种子萌发的方法。
背景技术
龙葵(Solanum nigrum)是双子叶植物纲、爺科龙葵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分布广泛,是一种野生植物资源,植珠及果实可入药,药品价值很高;对重金属镉污染的土壤具有很强的修复能力;此外,龙葵具有一定的耐盐碱特性,也是盐碱地植被的组成物种。目前关于龙葵研究多集中在其药用成分的提取和利用、在土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对其种子休眠和萌发特性研究相对较少,而促进龙葵种子萌发是提高其修复潜能的关键技术之一,也是植物修复技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据报道,龙葵种子没有经过药剂处理,发芽率仅为O 14% ;目前零星研究通过高锰酸钾、双氧水、赤霉素、硝酸钾等化学药剂浸种,提高龙葵种子的发芽率,但浓度和时间标准不一,且高锰酸钾、双氧水具有强氧化性,需要较高的实验操作技能。因此需要一种简单易行的提高龙葵种子发芽率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方法龙葵种子发芽率低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提高龙葵种子萌发的方法。提高龙葵种子萌发的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一、种子的收集和选取:在每年8月I日 9月10日,收集龙葵种子,用流动的水冲洗5分钟,在常温、相对湿度为30% 50%的条件下,自然晾干3 5个月,然后消毒;二、将经过 步骤一处理的龙葵种子,放在直径为60 90毫米的培养皿的发芽床中,然后用透气保湿的封口膜将培养皿底和盖交接部位封好,然后在湿度为50 100%的条件下,以24小时作为一个循环周期,培养10 15天,每个周期在高温每个周期在高温20 28°C的光照下培养12小时,然后在低温10 16°C避光条件下培养12小时,且每个周期内的高温和低温温差不小于10°C。本发明的优点如下:一、本发明通过观察浆果颜色确定种子成熟度;二、采用浓度为0.1 %的氯化汞对龙葵种子进行消毒5 10分钟,后用自来水充分洗涤然后用蒸馏水冲洗,既防止龙葵种子萌发过程中发生霉变,又不会影响种子本身活力;三、本发明采用10 16°C和20 28°C变温技术,显著提高了龙葵种子的萌发率。本发明提供的方法简单易行,龙葵发芽率提高到了 57 63%,均极显著高于恒温28°C下发芽率。本发明提供的方法简单易行,容易操作,无过高的技术操作需求,且促进萌发效果明显。


图1是实验一至实验四的方法龙葵种子发芽率曲线图,图中一■一表示实验一的方法龙葵种子发芽率曲线图,+表示实验二的方法龙葵种子发芽率曲线图,一表示实验三的方法龙葵种子发芽率曲线图,+表示实验四的方法龙葵种子发芽率曲线图;图2是是实验一至实验四的方法龙葵种子发芽率柱状图,图中A表示实验一的方法龙葵种子发芽率柱状图,B表示实验二的方法龙葵种子发芽率柱状图,C表示实验三的方法龙葵种子发芽率柱状图,D表示实验四的方法龙葵种子发芽率柱状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技术方案不局限于以下所列举具体实施方式
,还包括各具体实施方式
间的任意组合。
具体实施方式
一:本实施方式中提高龙葵种子萌发的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一、种子的收集和选取:在每年8月I日 9月10日,收集龙葵种子,用流动的水冲洗5分钟,在常温、相对湿度为30% 50%的条件下,自然晾干3 5个月,然后消毒;二、将经过步骤一处理的龙葵种子,放在直径为60 90毫米的培养皿的发芽床中,然后用透气保湿的封口膜将培养皿底和盖交接部位封好,然后在湿度为50 100%的条件下,以24小时作为一个循环周期,培养10 15天,每个周期在高温每个周期在高温20 28°C的光照下培养12小时,然后在低温10 16°C避光条件下培养12小时,且每个周期内的高温和低温温差不小于10°C。
具体实施方式
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不同的是步骤一中所述的消毒方法如下:将自然晾干的龙葵种子放入质量分数为0.1 %的氯化汞溶液进行浸泡消毒,浸泡消毒5 10分钟,然后用蒸馏水清洗3 5次。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或二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二中所述的培养皿的发芽床为草炭土、细河沙或定性滤纸。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或二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至三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二中以24小时作为一个循环周期,培养12天。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至三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至四之一不同的步骤二中每个周期在高温每个周期在高温25°C的光照下培养12小时,然后在低温12°C避光条件下培养12小时是。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至四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六: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至五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二中每个周期在高温每个周期在高温22°C的光照下培养12小时,然后在低温irC避光条件下培养12小时。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至五之一相同。采用下述实验验证本发明效果:实验一:提高龙葵种子萌发的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一、种子的收集和选取:在2012年9月10日,收集龙葵种子,用流动的水冲洗5分钟,在常温、相对湿度为50%的条件下,自然晾干5个月,然后消毒;
二、将经过步骤一处理的龙葵种子,放在直径为90毫米的培养皿的发芽床中,然后用透气保湿的封口膜将培养皿底和盖交接部位封好,然后在湿度为50 %的条件下,在28°C的光照下培养12天。实验二:提高龙葵种子萌发的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一、种子的收集和选取:在2012年9月10日,收集龙葵种子,用流动的水冲洗5分钟,在常温、相对湿度为30%的条件下,自然晾干3个月,然后消毒;二、将经过步骤一处理的龙葵种子,放在直径为90毫米的培养皿的发芽床中,然后用透气保湿的封口膜将培养皿底和盖交接部位封好,然后在湿度为60%的条件下,以24小时作为一个循环周期,培养12天,每个周期在高温每个周期在高温20°C的光照下培养12小时,然后在低温10°C避光条件下培养12小时。
实验三:提高龙葵种子萌发的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一、种子的收集和选取:在2012年9月10日,收集龙葵种子,用流动的水冲洗5分钟,在常温、相对湿度为40%的条件下,自然晾干4个月,然后消毒;二、将经过步骤一处理的龙葵种子,放在直径为70毫米的培养皿的发芽床中,然后用透气保湿的封口膜将培养皿底和盖交接部位封好,然后在湿度为70%的条件下,以24小时作为一个循环周期,培养12天,每个周期在高温每个周期在高温25°C的光照下培养12小时,然后在低温15°C避光条件下培养12小时。实验四:提高龙葵种子萌发的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一、种子的收集和选取:在2012年9月10日,收集龙葵种子,用流动的水冲洗5分钟,在常温、相对湿度为30%的条件下,自然晾干3个月,然后消毒;二、将经过步骤一处理的龙葵种子,放在直径为80毫米的培养皿的发芽床中,然后用透气保湿的封口膜将培养皿底和盖交接部位封好,然后在湿度为90%的条件下,以24小时作为一个循环周期,培养12天,每个周期在高温每个周期在高温28°C的光照下培养12小时,然后在低温16°C避光条件下培养12小时。
权利要求
1.提高龙葵种子萌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提高西伯利亚寥种子萌发的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一、种子的收集和选取:在每年8月1日 9月10日,收集龙葵种子,用流动的水冲洗5分钟,在常温、相对湿度为30% 50%的条件下,自然晾干3 5个月,然后消毒; 二、将经过步骤一处理的龙葵种子,放在直径为60 90毫米的培养皿的发芽床中,然后用透气保湿的封口膜将培养皿底和盖交接部位封好,然后在湿度为50 100%的条件下,以24小时作为一个循环周期,培养10 15天,每个周期在高温每个周期在高温20 28°C的光照下培养12小时,然后在低温10 16°C避光条件下培养12小时,且每个周期内的高温和低温温差不小于10°C。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龙葵种子萌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的消毒方法如下: 将自然晾干的龙葵种子放入质量分数为0.1 %的氯化汞溶液进行浸泡消毒,浸泡消毒5 10分钟,然后用蒸馏水清洗3 5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龙葵种子萌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的培养皿的发芽床为草炭土、细河沙或定性滤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龙葵种子萌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以24小时作为一个循环周期,培养12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龙葵种子萌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每个周期在高温每个周期在高温25°C的光照下培养12小时,然后在低温12°C避光条件下培养12小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龙葵种子萌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每个周期在高温每个周期在高温22°C的光照下培养12小时,然后在低温irC避光条件下培养12小时。
全文摘要
提高龙葵种子萌发的方法,它涉及一种提高种子萌发的方法。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方法龙葵种子发芽率低的技术问题。本方法如下一、种子的收集和选取;二、将经过步骤一处理的龙葵种子,放在直径为60~90毫米的培养皿的发芽床中,然后用透气保湿的封口膜将培养皿底和盖交接部位封好,然后在湿度为50~100%的条件下,以24小时作为一个循环周期,培养10~15天,每个周期在高温每个周期在高温20~28℃的光照下培养12小时,然后在低温10~16℃避光条件下培养12小时,且每个周期内的高温和低温温差不小于10℃。本发明提供的方法简单易行,龙葵种子发芽率提高到57~63%,均极显著高于恒温28℃下发芽率。
文档编号A01C1/00GK103190223SQ201310061800
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27日
发明者马红媛, 李晓薇, 左静红, 梁正伟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