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促进刺五加种子萌发的方法

文档序号:10541261阅读:671来源:国知局
一种促进刺五加种子萌发的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促进刺五加种子萌发的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1)种子的处理:将采集的刺五加种子消毒,然后用清水冲洗;(2)种子解除形态休眠:在避光条件下,将步骤(1)处理的刺五加种子与珍珠岩混合后层积至种胚发育成熟,得到解除形态休眠的种子;(3)种子解除生理休眠:在避光条件下,将步骤(2)处理的所述解除形态休眠的种子的变温处理,解除其生理休眠,至其萌发。本发明方法简单可行,能够有效打破刺五加种子休眠,解决刺五加种子休眠时间长、发芽率低的问题,且能降低种子的霉变率。
【专利说明】
_种促进刺五加种子萌发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促进刺五加种子萌发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刺五加 [Acanthopanax senticosus(Rupr.et Maxim. )Harms],五加科五加属,是 国家三级保护药用植物,根、茎、叶、果实均可入药,是我国著名的滋补保健药材,在国际上 享有盛誉。刺五加味辛,微苦,性温。具有益气健脾,补肾安神等功效,主治脾肾阳虚,腰膝酸 软,体虚乏力,失眠多梦,食欲不振等症,可用于治疗神经衰弱,高血压,低血压,冠心病,白 细胞减少等疾病;还可用于日常保健,能提高机体抗疲劳及在特殊工作条件下的反应能力, 增强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刺五加根茎含多种甙类(刺五加甙43、8 1、0、?、6)、多糖、芝麻素 等,叶和花中含有黄酮,果实含有水溶多糖,全株均含挥发油。特别是刺五加所含的多糖和 甙类正在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认为多糖类及刺五加甙是理想的干扰素(IFN)促诱 生剂,可提高机体内IFN水平,增强机体免疫力。刺五加生长周期缓慢,资源更新需要10年以 上,因此,野生资源难以满足日益增加的国际、国内市场需求,需要大力发展人工栽培和种 植产业。但由于刺五加种子具有深休眠特性,影响了人工栽培发展。目前,刺五加种子的休 眠机理尚不十分清楚,也缺乏高效的休眠解除措施。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促进刺五加种子萌发的方法。本发明方法简单可行,能 够有效打破刺五加种子休眠,能有效解决刺五加种子休眠时间长、发芽率低的问题,且能降 低种子的霉变率。
[0004] 本发明提供的促进刺五加种子萌发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种子的处理:将采 集的刺五加种子消毒,然后用清水冲洗;
[0005] (2)种子解除形态休眠:在避光条件下,将步骤(1)处理的刺五加种子与珍珠岩混 合后层积至种胚发育成熟,得到解除形态休眠的种子;
[0006] (3)种子解除生理休眠:在避光条件下,将步骤(2)处理的所述解除形态休眠的种 子变温处理,解除其生理休眠,至其萌发。
[0007] 本发明中,所述刺五加种子的采集包括按照如下具体步骤:选择成熟饱满、无病虫 害的果实、采集;用揉碾法将核果破损后,在清水中漂洗3-5次,去除果皮,待种皮风干后,再 进行手选或风选方法挑选成熟饱满的种子。
[0008] 上述的方法中,所述消毒的试剂可为多菌灵或高锰酸钾溶液;
[0009] 步骤(2)之前还包括浸种的步骤:将步骤(1)消毒后的刺五加种子在赤霉素溶液中 浸种。
[0010] 上述的方法中,所述浸种的时间可为4~12h,具体可为12h;
[0011] 所述赤霉素溶液的质量体积浓度可为10~l〇〇yg/L,具体可为50yg/L、50~lOOyg/ L 或 20~100yg/L。
[0012] 本发明中,步骤(1)中所述消毒的目的是将所述刺五加种子表面的微生物杀死,防 止所述刺五加种子在后续的层积过程中发生霉变;进行所述消毒之后再用清水洗净,以免 所述消毒的试剂残留在所述刺五加种子上,对所述刺五加种子活力造成损伤。
[0013] 上述的方法中,步骤⑴中,所述刺五加种子与所述消毒液的试剂的质量比为1:1 ~10;
[0014] 采用多菌灵消毒的时间可为12~24h,具体可为12h或12~20h;
[0015] 所述多菌灵的质量体积浓度可为100~500μg/ml,具体可为200μg/ml;
[0016] 所述高锰酸钾溶液消毒的时间可为1~4h,具体可为2h或2~4h;
[0017] 所述高锰酸钾溶液的质量百分浓度为0.1 %~0.5%。
[0018] 上述的方法中,所述刺五加种子与所述珍珠岩的体积比为1:3~10,具体可为1:10 或1:5~10;
[0019] 所述珍珠岩的含水率为20~100%,具体可为40%、60%、40~60%、80~100%或 60~100%,此处含水率指的是按照质量百分含量计算;
[0020] 所述珍珠岩在使用前经灭菌处理,上述灭菌处理的具体过程如下:将所述珍珠岩 用自来水洗3~5遍,控干水分,在烘箱中100~150°C烘干即可;或将清洗过的珍珠岩在高压 灭菌锅中120 °C灭菌20分钟以上,再移至烘箱烘干。
[0021 ]上述的方法中,步骤(2)中,所述层积的条件如下:
[0022] 温度可为18~20°C,具体可为18°C,时间可为45~80天,具体可为45天、60天。
[0023]上述的方法中,步骤(3)中,所述变温的条件是依次经如下1)_2)两种条件处理: [0024] 1)温度可为0~5°C,具体可为5°C,时间可为15~60天,具体可为30天;
[0025] 2)温度可为6~10°C至种子萌发,具体可为6°C、10°C。
[0026] 本发明中,通过对步骤(2)和(3)中层积过程条件的控制,具体由高温18~20°C层 积,然后低温0~5°C,再到中温6~10°C层积,简称通过高温-低温-中温的变温层积能促进 刺五加种子的快速萌发。
[0027] 上述的方法中,步骤(2)和(3)中均还可包括进行至少一次透气并翻动所述刺五加 种子。
[0028] 上述的方法中,所述透气并翻动进行次数可为3~14次,具体可为3次、8次、14次;
[0029] 进行所述透气并翻动的时间间隔可为7~10天,具体可为7天、10天。
[0030] 上述的方法中,步骤(2)和(3)中均还可包括杀菌消毒的步骤。
[0031]上述的方法中,步骤(2)和(3)中,采用多菌灵的500~800倍液杀菌消毒;
[0032]所述多菌灵的500~800倍液的质量体积浓度可为1.25~2μg/ml,具体制备过程为 多菌灵和水的质量比为1:500~800稀释,即lg多菌灵加500~800g水;
[0033] 所述多菌灵的800倍液每7~10d喷施一次。
[0034] 本发明中,步骤(3)和(4)中,所述刺五加种子和所述珍珠岩处于混合状态,所述多 菌灵的500~800倍液喷洒的量以维持所述珍珠岩的含水率在20~100%。
[0035]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0036] 本发明方法简单,通过高温-低温-中温的变温层积能有效打破刺五加种子休眠, 促进种子快速萌发,提高种子萌发率,缩短种子萌发时间,使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 指数达到最佳状态,同时,大大降低种子霉变率,能使种子发芽潜力达到最大,能够满足生 产中刺五加种子的育苗要求,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0038]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0039] 实施例1、一种促进刺五加种子萌发的方法
[0040] (1)种子采集:选择生长健壮、果实饱满、无病虫害的种源采集,核果呈黑褐色时采 收;用揉碾法将核果破损后,在清水中漂洗5次,去除果皮,待种皮风干后,再进行手选或风 选方法挑选成熟饱满刺五加种子。
[0041] (2)种子消毒:将成熟的刺五加种子置于200μg/ml多菌灵中浸泡12h,然后用清水 冲洗。
[0042] (3)先将珍珠岩在高压灭菌锅中120°C灭菌20分钟以上,再移至烘箱烘干灭菌处 理,取其含水率为60%的湿润的珍珠岩备用。
[0043] 将上述(2)处理的刺五加种子和含水率为60%的湿润的珍珠岩按照体积比为1:10 混合,得到混合物。
[0044] (4)种子解除形态休眠:在避光条件下,将上述混合物依次在如下条件下层积处理 至种胚形成:
[0045] 在18°C层积60天,层积期间每隔7d时间翻动种子,共翻动8次;
[0046] (5)种子解除生理休眠:在避光条件下,将经步骤(4)在5°C低温层积30天,层积期 间每隔10天翻动种子,共翻动3次;然后继续在10°C层积,层积期间每隔7天翻动种子,共翻 动14次,至种子萌发,刺五加种子的发芽率如表1所示。
[0047]本发明实施例1中刺五加种子的发芽率如表1所示。
[0048]表1刺五加种子的发芽率
[0050] 实施例2、
[0051] (1)种子采集:选择生长健壮、果实饱满、无病虫害的种源采集,核果呈黑褐色时采 收;用揉碾法将核果破损后,在清水中漂洗4次,去除果皮,待种皮风干后,再进行手选或风 选方法挑选成熟饱满刺五加种子。
[0052] (2)种子消毒:将成熟的刺五加种子置于200μg/ml多菌灵中浸泡12h,然后用清水 冲洗。
[0053] (3)先将珍珠岩在高压灭菌锅中120°C灭菌20分钟以上,再移至烘箱烘干,取其含 水率为40%的湿润的珍珠岩备用。
[0054] 将上述(2)处理的刺五加种子和含水率为40%的湿润的珍珠岩按照体积比为1:10 混合,得到混合物。
[0055] (4)种子解除形态休眠:在避光条件下,将上述混合物依次在如下条件下层积处理 至种胚形成:
[0056] 在18°C层积45天,层积期间每隔7d时间翻动种子,共翻动8次;
[0057] (5)种子解除生理休眠:在避光条件下,将经步骤(4)在5°C低温层积30天,层积期 间每隔10天时间翻动种子,共翻动3次;然后继续在6°C层积,层积期间每隔7时间翻动种子, 共翻动14次,至种子萌发,刺五加种子的发芽率如表1所示。
[0058] 实施例3、
[0059] (1)种子采集:选择生长健壮、果实饱满、无病虫害的种源采集,核果呈黑褐色时采 收;用揉碾法将核果破损后,在清水中漂洗5次,去除果皮,待种皮风干后,再进行手选或风 选方法挑选成熟饱满刺五加种子。
[0060] (2)种子消毒:将成熟的刺五加种子置于200μg/ml多菌灵中浸泡12h,然后用清水 冲洗。
[0061 ] (3)浸种:消毒后的刺五加种子在50yg/L赤霉素溶液中浸种12h。
[0062] (4)先将珍珠岩在高压灭菌锅中120°C灭菌20分钟以上,再移至烘箱烘干,取其含 水率为60%的湿润的珍珠岩备用。
[0063] 将上述(3)处理的刺五加种子和含水率为60%的湿润的珍珠岩按照体积比为1:10 混合,得到混合物。
[0064] (5)种子解除形态休眠:在避光条件下,将上述混合物依次在如下条件下层积处理 至种胚形成:
[0065]在18°C层积60天,层积期间每隔7d时间翻动种子,共翻动8次;
[0066] (6)种子解除生理休眠:在避光条件下,将经步骤(5)在5°C低温层积30天,层积期 间每隔10天时间翻动种子,共翻动3次;然后继续在10°C层积,层积期间每隔7天时间翻动种 子,共翻动14次,至种子萌发,刺五加种子的发芽率如表1所示。
[0067] 实施例4、
[0068] (1)种子采集:选择生长健壮、果实饱满、无病虫害的种源采集,核果呈黑褐色时采 收;用揉碾法将核果破损后,在清水中漂洗5次,去除果皮,待种皮风干后,再进行手选或风 选方法挑选成熟饱满刺五加种子。
[0069] (2)种子消毒:将成熟的刺五加种子置于200μg/ml多菌灵中浸泡12h,然后用清水 冲洗。
[0070] (3)先将珍珠岩在高压灭菌锅中120°C灭菌20分钟以上,再移至烘箱烘干,取其含 水率为60%的湿润的珍珠岩备用。
[0071] 将上述(2)处理的刺五加种子和含水率为60%的湿润的珍珠岩按照体积比为1:10 混合,得到混合物。
[0072] (4)种子解除形态休眠:在避光条件下,将上述混合物依次在如下条件下层积处理 至种胚形成:
[0073]在18°C层积60天,层积期间每隔7d时间翻动种子,共翻动8次,每次翻动喷多菌灵 的800倍液(浓度是1.25μg/ml),喷施量以保持珍珠岩含水率为60% ;
[0074] (5)种子解除生理休眠:在避光条件下,将经步骤(5)在5°C低温层积30天,层积期 间每隔10天时间翻动种子,共翻动3次,每次翻动喷多菌灵的800倍液,喷施量以保持珍珠岩 含水率为60%;然后继续在10°C层积,层积期间每隔7天时间翻动种子,共翻动14次,每次翻 动喷多菌灵的800倍液,喷施量以保持珍珠岩含水率为60%,至种子萌发,刺五加种子的发 芽率如表1所示。
[0075] 实施例5、
[0076] (1)种子采集:选择生长健壮、果实饱满、无病虫害的种源采集,核果呈黑褐色时采 收;用揉碾法将核果破损后,在清水中漂洗5次,去除果皮,待种皮风干后,再进行手选或风 选方法挑选成熟饱满刺五加种子。
[0077] (2)种子消毒:将成熟的刺五加种子置于200μg/ml多菌灵中浸泡12h,然后用清水 冲洗。
[0078] (3)浸种:消毒后的刺五加种子在50yg/L赤霉素溶液中浸种12h。
[0079] (4)先将珍珠岩在高压灭菌锅中120°C灭菌20分钟以上,再移至烘箱烘干,取其含 水率为60%的湿润的珍珠岩备用。
[0080] 将上述(3)处理的刺五加种子和含水率为60%的湿润的珍珠岩按照体积比为1:10 混合,得到混合物。
[0081] (5)种子解除形态休眠:在避光条件下,将上述混合物依次在如下条件下层积处理 至种胚形成:
[0082] 在18°C层积60天,层积期间每隔7d时间翻动种子,共翻动8次,每次翻动喷多菌灵 的800倍液,喷施量以保持珍珠岩含水率为60% ;
[0083] (6)种子解除生理休眠:在避光条件下,将经步骤(5)在5°C低温层积30天,层积期 间每隔10天时间翻动种子,共翻动3次,每次翻动喷多菌灵的800倍液(浓度1.25μg/ml),喷 施量以保持珍珠岩含水率为60%;然后继续在10°C层积,层积期间每隔7天时间翻动种子, 共翻动14次,每次翻动喷多菌灵的800倍液,喷施量以保持珍珠岩含水率为60%,至种子萌 发,刺五加种子的发芽率如表1所示。
[0084]由表1可知,本发明方法与对比相比能显著增加刺五加种子的发芽率,说明本发明 能够有效打破刺五加种子休眠,能有效解决刺五加种子休眠时间长的问题。
[0085] 对比例1、
[0086] (1)种子采集:选择生长健壮、果实饱满、无病虫害的种源采集,核果呈黑褐色时采 收;用揉碾法将核果破损后,在清水中漂洗5次,去除果皮,待种皮风干后,再进行手选或风 选方法挑选成熟饱满刺五加种子。
[0087] (2)种子消毒:将成熟的刺五加种子置于200μg/ml多菌灵中浸泡12h,然后用清水 冲洗。
[0088] (3)浸种:消毒后的刺五加种子在50yg/L赤霉素溶液中浸种12h。
[0089] (4)先将珍珠岩在高压灭菌锅中120°C灭菌20分钟以上,再移至烘箱烘干,取其含 水率为60%的湿润的珍珠岩备用。
[0090] 将上述处理的刺五加种子和含水率为60%的湿润的珍珠岩按照体积比为1:10混 合,得到混合物。
[0091 ] (5)在避光条件下,将上述混合物依次在如下条件下层积处理至种胚形成:
[0092]在18°C层积100天,层积期间每隔7d时间翻动种子,共翻动14次;
[0093] (6)在避光条件下,将经步骤(5)处理的混合物在5°C低温层积90天,层积期间每隔 10时间翻动种子,共翻动9次,至种子萌发,刺五加种子的发芽率如表1所示。
[0094] 对比例2、
[0095] (1)种子采集:选择生长健壮、果实饱满、无病虫害的种源采集,核果呈黑褐色时采 收;用揉碾法将核果破损后,在清水中漂洗5次,去除果皮,待种皮风干后,再进行手选或风 选方法挑选成熟饱满刺五加种子。
[0096] (2)种子消毒:将成熟的刺五加种子置于200μg/ml多菌灵中浸泡12h,然后用清水 冲洗。
[0097] (3)浸种:消毒后的刺五加种子在50yg/L赤霉素溶液中浸种12h。
[0098] (3)先将珍珠岩在高压灭菌锅中120°C灭菌20分钟以上,再移至烘箱烘干,取其含 水率为60%的湿润的珍珠岩备用。
[0099] 将上述处理的刺五加种子和含水率为60%的湿润的珍珠岩按照体积比为1:10混 合,得到混合物。
[0100] (4)在避光条件下,将上述混合物依次在如下条件下层积处理至种胚形成:
[0101] 1)在15°C层积60天,层积期间每隔7d时间翻动种子,共翻动8次;
[0102] 2)在25°C高温层积30天,层积期间每隔7时间翻动种子,共翻动5次。
[0103] (5)在避光条件下,将经步骤(2)处理的混合物在5°C层积120天,层积期间每隔7时 间翻动种子,共翻动17次,至种子萌发,刺五加种子的发芽率如表1所示。
【主权项】
1. 一种促进刺五加萌发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种子的处理:将采集的刺五加种子 消毒,然后用清水冲洗; (2) 种子解除形态休眠:在避光条件下,将步骤(1)处理的刺五加种子与珍珠岩混合后 层积至种胚发育成熟,得到解除形态休眠的种子; (3) 种子解除生理休眠:在避光条件下,将步骤(2)处理的所述解除形态休眠的种子的 变温处理,解除其生理休眠,至其萌发。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的试剂包括多菌灵或高锰酸钾溶 液; 步骤(2)之前还包括浸种的步骤:将步骤(1)消毒后的刺五加种子在赤霉素溶液中浸 种。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浸种的时间为4~12h; 所述赤霉素溶液的质量体积浓度为10~l〇〇yg/L。4. 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刺五加种子与 所述消毒液的试剂的质量比为1:1~10; 采用多菌灵消毒的时间为12~24h; 所述多菌灵的质量体积浓度为100~500μg/ml; 所述高锰酸钾溶液消毒的时间为1~4h; 所述高锰酸钾溶液的质量百分浓度为0.1 %~0.5 %。5. 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刺五加种子与所述湿润的 珍珠岩的体积比为1:3~10; 所述湿润的珍珠岩的含水率为20~100% ; 所述湿润的珍珠岩在使用前经灭菌处理; 步骤(2)中,所述层积的条件如下: 温度为18~20°C,时间为45~80天。6. 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变温的条件是 依次经如下1) -2)两种条件处理: 1) 温度为〇~5°C,时间为15~60天; 2) 温度为6~KTC至种子萌发。7. 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和(3)中均还包括进行 至少一次透气并翻动所述刺五加种子。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并翻动进行次数为3~14次; 进行所述透气并翻动的时间间隔为7~10天。9. 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和(3)中均还包括杀菌 消毒的步骤。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和(3)中,采用多菌灵的500~800 倍液杀菌消毒; 所述多菌灵的500~800倍液的质量体积浓度可为1.25~2μg/ml; 所述多菌灵的800倍液每7~IOd喷施一次。
【文档编号】A01C1/08GK105900559SQ201610247422
【公开日】2016年8月31日
【申请日】2016年4月20日
【发明人】陈敏, 李晓琳, 黄璐琦
【申请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