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联栋大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743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联栋大棚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棚,尤其是涉及一种联栋大棚。
背景技术
如申请号为201020049899.3的专利公布了一种水泥预制构件联栋大棚,解决了大棚外观笨重、使用寿命短的问题,但存在着通风透气性差,农作物采光率低的不足,进而降低了农作物的产量,同时,普通大棚存在着收、铺顶棚塑料薄膜比较麻烦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了现有通风透气差、种植作物采光率低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通风透气好、采光率高的联栋大棚,且还简便地收、铺顶棚塑料薄膜的优点。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联栋大棚,包括主支架、副支架、通风窗口、连接横杆、排水槽、出水口、大棚棚顶和卷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支架设置在大棚的两端,其通过连接横杆与副支架连接,所述的副支架设置在两个大棚棚顶连接处,增加了大棚的空间,所述的通风窗口设置在大棚的两侧,有效的提高大棚内的空气流动,所述的排水槽分别设置在主支架、副支架上,所述的出水口设置在排水槽的两端,降低雨水对大棚的损害,所述的卷膜装置设置在副支架的两侧,其上端设置在大棚棚顶上,下端与连接横杆连接,可以对大棚顶棚的塑料薄膜进行收、铺工作,操作简便,进一步,提高了作物的采光率及大棚内的空气流动性。所述的副支架,其高度为400-500cm,数量为2-5个。所述的通风窗口,其长度为200-300cm,高度为150_200cm,数量为5-8个。所述的卷膜装置设置为可调节高度的装置,其下端可在连接横杆上左右移动。有益效果:本发明克服了现有大棚空间小、通风透气差、种植作物采光率低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通风透气好、采光率高的联栋大棚,且还具有简便收、铺顶棚塑料薄膜的优点。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局部示意图,示意副支架与卷帘装置。图中:1.主支架、2.副支架、3.通风窗口、4.连接横杆、5.排水槽、6.出水口、7.大
棚棚顶、8.卷膜装置。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
一种联栋大棚,包括主支架1、副支架2、通风窗口 3、连接横杆4、排水槽5、出水口
6、大棚棚顶7和卷膜装置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支架I设置在大棚的两端,其通过连接横杆4与副支架2连接,所述的副支架2设置在两个大棚棚顶7连接处,其高度为400cm,数量为4个,增加了大棚的空间,所述的通风窗口 3设置在大棚的两侧,其长度为250cm,高度为180cm,数量为6个,有效的提高大棚内的空气流动,所述的排水槽5分别设置在主支架1、副支架2上,所述的出水口 6设置在排水槽的两端,降低雨水对大棚的损害,所述的卷膜装置8设置在副支架2的两侧,设置为可调节高度的装置,其上端设置在大棚棚顶7上,其下端与连接横杆连接,并可在连接横杆上左右移动,可以对大棚顶棚7的塑料薄膜进行收、铺工作,操作简便,进一步,提高了作物的采光率及大棚内的空气流动性,从而、提高了作物的产量。本发明未涉及部分 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权利要求
1.一种联栋大棚,包括主支架(I)、副支架(2)、通风窗口(3)、连接横杆(4)、排水槽(5)、出水口(6)、大棚棚顶(7)和卷膜装置(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支架(I)设置在大棚的两端,其通过连接横杆(4)与副支架(2)连接,所述的副支架(2)设置在两个大棚棚顶(7)连接处,所述的通风窗口(3)设置在大棚的两侧,所述的排水槽(5)分别设置在主支架(I)、副支架⑵上,所述的出水口(6)设置在排水槽(5)的两端,所述的卷膜装置⑶设置在副支架(2)的两侧,其上端设置在大棚棚顶(7)上,下端与连接横杆(4)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栋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副支架(2),其高度为400-500cm,数量为 2-5 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栋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风窗口(3),其长度为200-300cm,高度为 150_200cm,数量为 5-8 个。
4.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联栋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卷膜装置(8)设置为可调节高度的装置,其下端可在连接横杆(4)上左右移动。
全文摘要
一种联栋大棚,包括主支架、副支架、通风窗口、连接横杆、排水槽、出水口、大棚棚顶和卷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支架设置在大棚的两端,其通过连接横杆与副支架连接,所述的副支架设置两个大棚棚顶连接处,所述的通风窗口设置在大棚的两侧,所述的排水槽分别设置在主支架、副支架上,所述的出水口设置在排水槽的两端,所述的卷膜装置设置在副支架的两侧,其上端设置在大棚棚顶上,下端与连接横杆连接。本发明克服了现有大棚空间小、通风透气差、种植作物采光率低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通风透气好、采光率高的联栋大棚,且还具有简便收、铺顶棚塑料薄膜的优点。
文档编号A01G9/14GK103109700SQ201310062270
公开日2013年5月22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6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6日
发明者彭常钧 申请人:彭常钧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