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角帆蚌苗种早繁设施及方法

文档序号:144058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三角帆蚌苗种早繁设施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三角帆蛘的苗种早繁,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三角帆蛘苗种早繁的系统及早繁方法。
背景技术
三角帆蛘Qfyriopsis俗称河蛘、珍珠蛘、三角蛘,是一种淡水双壳类软体动物,隶属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真瓣鳃目,蛘科,帆蛘属,是我国的特有种,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淮河流域的湖泊、支流等有微流水的大、中型水体中,鄱阳湖、洞庭湖、太湖、巢湖和洪泽湖五大淡水湖资源尤为丰富。三角帆蛘形成的珍珠具有珠质光滑细腻、色泽鲜艳、圆珠率高等优点,是淡水蛘中育珠质量最佳者,因此已成为最主要的淡水养殖珍珠蛘。近年来,由于自然水域中三角帆蛘被大量采捕造成蛘源的紧缺,因此在推广和发展淡水珍珠养殖中必须利用人工方法进行育苗。然而,天然水域或养殖池塘的三角帆蛘一般在4月上中旬开始繁殖,5-6月为繁殖高峰期,但此时期寄苗生产的三角帆蛘养殖到当年11月份,由于生长时期短,大部分小蛘不能达到插片规格,只能等到来年春季甚至秋季插片,大大延后育珠生产,缩短了育珠周期,加大了养殖成本和风险。一些养殖者也尝试通过建造温室来提前育种,即早繁,但由于各个环节的温室设计不理想致使育种失败或所育苗种量达不到生产的要求,或因建造成本太高而放弃早繁的计划。因此亟需一种适于三角帆蛘稳产、高产、低成本的苗种早繁的设施和方法,但是目前关于该类设施和方法尚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三角帆蛘苗种早繁设施。
`
本发明的再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三角帆蛘苗种早繁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三角帆蛘苗种早繁设施,它包括育卵棚、饵料棚、育苗棚:
所述的育卵棚设有上方由育卵池棚体遮挡且底部铺设增氧管道的育卵池,所述的育卵池包括培养网箱;
所述的饵料棚设有上方由饵料池棚体遮挡的饵料池,所述的饵料池内设有过滤网;
所述的育苗棚设有上方由育苗池棚体遮挡的育苗池,所述的育苗池设有育苗池区间,相邻的两列育苗池区间连接处上方设有饵料释放管道,相邻的两列育苗池区间连接处的下方及育苗池的四周设有排水沟道,所述的育苗池内还设有蓄水池;
所述的饵料池和育苗池通过饵料导入管和出水管相连通。所述的饵料导入管一端连接过滤网,另一端连接饵料释放管道;所述的出水管为抽水泵,一端连接蓄水池,另一端连接饵料池。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饵料导入管为抽水泵,一端连接过滤网,另一端连接蓄水桶,所述的蓄水桶与饵料释放管道相连通;所述的出水管一端连接蓄水池,另一端连接馆料池。优选的,所述的设施还设有可控制抽水泵开关的水位控制装置。优选的,所述的水位控制装置设有处于蓄水桶内不同高度处的多级探头,所述的多级探头外接水位控制器,所述的水位控制器与抽水泵连接。优选的,所述的培养网箱底部边缘设有重力部件。优选的,所述的重力部件是铁管。优选的,所述的饵料释放管道由塑料薄膜管制成,上面设有微孔。为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三角帆蛘苗种早繁方法,它是采用如上任一所述的三角帆蛘苗种早繁设施,按照以下方法进行:
1)亲蛘育卵:将挑选好的雌蛘和雄蛘做好标记,挂在育卵棚内,期间根据天气状况适时开启增氧管道,进行增氧,并观察雌蛘育卵状况;
2)饵料培养:观察到钩介幼虫快要成熟时,开始在饵料池内培育饵料,并于饵料池内放养草鱼和鳙鱼;
3)寄苗鱼培养:将钩介幼虫成熟的亲蛘挑出后,使其阴干吐苗并用黄颡鱼寄苗,寄苗后的黄颡鱼放置在培养网箱内养殖,期间视天气状况开启增氧管道,定期投饵,并观察钩介幼虫生长状况,将要脱落时及时转移到育苗池; 4)脱苗:寄在黄颡鱼鳃上的钩介幼虫将要脱落时,将其及时转移到育苗池,流水暂养待其脱苗,脱苗完全后,将黄颡鱼全部捞出;
5)稚蛘培育:培育期间视水的肥度向饵料池施鸭粪和泼洒豆浆,视水的酸碱度泼洒生石灰,每天检查过滤网和包裹在饵料导入管端口的纱絹网,注意观察抽水泵是否堵塞并及时清理,随着蛘苗的生长增多饵料释放管道两边的孔数和加大孔径。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三角帆蛘苗种早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在黄颡鱼寄苗前,先把培养网箱放置在育卵池内,使其表面附着藻类。本发明优点在于:
本发明的三角帆蛘苗种早繁设施包括育卵棚、饵料棚、育苗棚,
第一,育卵棚内的增氧设施设置在底部,采用微孔曝气,可温和的向正处于育苗阶段的三角帆蛘亲蛘提供氧气,最大程度的减少增氧过程对亲蛘育卵造成的干扰;
第二,寄苗鱼培养网箱底部采用重力部件,尤其是采用钢管,可使网箱完全伸展增加活动空间;
第三,饵料棚和育苗棚形成完整的水循环,一方面可再利用未食完的饵料,另一方面可减少热量的散失,增强保温效果,提高蛘苗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第四,育苗棚的建造成本低且方便组装和拆出,使得育苗场所的选址更加灵活;
第五,饵料释放管道可随着蛘苗的生长通过增加出水孔数来调节水流量,简便易行;
以上均为三角帆蛘稳产、高产、低成本的苗种早繁提供了保障。


附图1是育卵棚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培养网箱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实施例1的饵料棚和育苗棚结构示意图。附图4是实施例1的育苗棚平面图。附图5是饵料释放管道喷水模式图。附图6是实施例2的饵料棚和育苗棚结构示意图。附图7是水位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详细说明。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
1.育卵棚11.育卵棚棚体
12.育卵池121.支架
13.培养网箱131.网片 132.重力部件 133.固定绳索
14.增氧机15.增氧管道 151.横向管道 152.纵向管道
2.饵料棚21.饵料棚棚体 22.饵料池 23.过滤网 3.育苗棚31.育苗棚棚体
32.育苗池321.育苗池区间
33.饵料释放管道34.排水沟道 35.蓄水池 4.饵料导入管
5.出水管 6.蓄水桶
61.桶口7.水位控制装置
71.第一探头72.第二探头
73.第三探头74.第四探头
75.公共探头76.水位控制器
实施例1本发明的三角帆蛘苗种早繁设施(一)
本发明的三角帆蛘苗种早繁设施包括育卵棚1、饵料棚2、育苗棚3。一、育卵棚
请参照图1,图1是育卵棚结构示意图。所述的育卵棚I设有育卵棚棚体11、育卵池12、培养网箱13、增氧机14和增氧管道15。所述的育卵池12为长方形槽,其上方由育卵棚棚体11所遮挡;育卵池12内设有支架121,用于支撑育卵池棚体11。所述的育卵棚I还设有培养网箱13。所述的增氧机14设置在育卵池12长边的一侧,并连接增氧管道15。所述的增氧管道15布置于育卵池12的底部,包括横向管道151和纵向管道152,所述的横向管道151与育卵池12长边平行,其上设有多个节点并连接纵向管道152,所述的纵向管道152沿着与育卵池12短边平行的支架121的方向布置,且所述的纵向管道152上设有若干微孔(未图示)。请参照图2,图2是培养网箱结构示意图。所述的培养网箱13为长方体网箱,上端开口,四周和底部为网片131 ;底面两长边上分别设有重力部件132,所述的重力部件132为铁管,每条长边上安置两根;所述的培养网箱13的顶面的四个边角均设有固定绳索133。在寄苗鱼培养期间,将所述的固定绳索133悬挂在支架121上,用于培养寄苗鱼。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的重力部件132可使培养网箱13在水中顺利展开,给寄苗鱼的活动提供尽可能大的空间,优选使用两根铁管,以方便提起培养网箱13观察寄苗鱼的状况;该培养网箱13的固定绳索133可方便将其挂置在育卵池12内完成寄苗鱼培养的环节;所述的增氧管道15设置在育卵池12的底部,可比其他类型的增氧设施能更加缓和地向水中提供氧气,最大程度的减少增氧过程中对亲蛘育卵造成的干扰,可为三角帆蛘亲蛘育卵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防止外部气候的变化对亲蛘育卵造成不良影响;所述的育卵棚棚体11可使亲蛘在一个温度相对较高的环境中育卵;所述的育卵棚I还可以作为下一步的寄苗鱼培养的场所,寄苗鱼的培养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同样需要稳定且较高的温度和充足的氧气,若环境不稳定或缺氧很可能导致寄苗鱼上的钩介幼虫脱落,本发明的育卵棚I可为寄苗鱼的培养提供这样的环境。 二、饵料棚和育苗棚
请参照图3,图3是实施例1的饵料棚和育苗棚结构示意图。所述的饵料棚2设有饵料棚棚体21和饵料池22,所述的饵料池22为长方形槽,其上方由饵料棚棚体21所遮挡;饵料池22内还设有过滤网23,所述的过滤网23是由纱网围成的长方体网箱。所述的育苗棚3设有育苗棚棚体31、育苗池32、饵料释放管道33、排水沟道34和蓄水池35。所述的育苗池32为长方形槽,其上方由育苗棚棚体31所遮挡。请参照图4,图4是实施例1的育苗棚平面图。育苗池32内设有育苗池区间321,所述的育苗池区间321是长方形池子,可由普通砖砌成,池底使用水泥抹平。相邻的两列育苗池区间321连接处的上端铺设有防糙膜(未图示,可为塑料膜),所述的防糙膜上方放置有饵料释放管道33,所述的饵料释放管道33上设有微孔(未图示),饵料释放管道33可选用塑料薄膜管。所述的排水沟道34设置于相邻的育苗池区间321连接处的下方及整个育苗池32的周边,形成一个互通的循环;所述的蓄水池35设置于育苗池32的一角,为长方形槽,并与排水沟道34相连通。再请参照图3,所述的饵料棚2和育苗棚3之间由饵料导入管4以及出水管5相连通,所述的饵料导入管4为T形管道,一端连通于过滤网23内,另一部分位于育苗池32内部的边缘,与育苗池32的长边平行,并且上面设有多个节点,分别与饵料释放管道33连通;所述的出水管5为抽水泵,一端连通于饵料池2内,一端连通于蓄水池35内。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设计使得饵料棚2和育苗棚3形成一个循环:所述的饵料导入管4可将饵料池22内的水导入育苗池32内,所述的饵料释放管道33可将带饵料的水注入到育苗池区间321,所述的排水沟道34用于将从育苗池区间321流出的水引流至蓄水池35内,所述的蓄水池35可暂时性容纳从育苗池区间321内流出的水,并由出水管35将其重新抽回到饵料池22内,完成一个循环。饵料棚2和育苗棚3形成的循环一方面可再利用未食完的饵料,另一方面可减少热量的散失,增强保温效果。成熟的钩介幼虫从寄苗鱼上脱落下来后,在育苗池内要培养将近两个月的时间,这一时期内蛘苗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很大程度取决于环境的稳定和饵料供应,本发明设置了饵料棚2,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所述的饵料棚2用于培养一些藻类,为育苗棚3内的蛘苗提供食物,另一方面,饵料棚2可提高育苗用水的温度,以提高育苗棚3内蛘苗生长环境的温度,已知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蛘苗生长速度越快,因此可促进蛘苗的快速生长。具体实施时,还可视水的肥度在饵料棚2内施一些粪肥或泼洒豆浆,保证饵料的供应,并可定时泼洒生石灰调节水的PH值,将其控制在适合蛘苗生长的范围。所述的过滤网23可阻挡饵料池22内的大型水生生物和杂物等随水流由饵料导入管4进入育苗池32内,避免对蛘苗的生长构成威胁。还可在饵料导入管4端口部位设置纱絹网以进一步过滤。所述的育苗池32由普通砖块砌成,池底可用水泥抹平,或者用砖或其他工具拍平,在相邻两排育苗池上铺上一整块塑料薄膜后方可注水,该构造简单、灵活、成本低且搭建和拆卸均很方便,这就使育苗棚3的搭建地点很灵活,育苗完成后可随时拆除,不影响他用。所述的饵料释放管道33结构简易,仅由塑料薄膜管构成,充满水后在两边扎上孔后水就可喷到育苗池区间321内(可参照图5,图5是饵料释放管道喷水模式图),并且可随着蛘苗的生长,通过增加孔的数量和增大孔径来调控育苗池内流水量。本实施例的饵料棚2和育苗棚3的设计适用于饵料棚2的地势高于育苗棚3的情况,可使得饵料棚2内的水自动流向育苗棚3。实施例2本发明的三角帆蛘苗种早繁设施(一)
请参照图6,图6是另一种饵料棚和育苗棚结构示意图。所述的饵料棚2和育苗棚3的构造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所述的过滤网23设置于饵料池22的 边角位置;所述的饵料导入管4为抽水泵;所述的育苗池32的边角位置设有蓄水桶6,所述的蓄水桶6上端设有开放的桶口 61,下部设有通孔,并连接饵料释放管道33 ;所述的出水管5为普通水管;且本实施例饵料棚2和育苗棚3之间还设有水位控制装置7。请参照图7,图7是水位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所述的水位控制装置7包括第一探头71、第二探头72、第三探头73、第四探头74、公共探头75和水位控制器76。所述的第一探头71、第二探头72、第三探头73、第四探头74和公共探头75处于蓄水桶6内部的五个不同的水位处,并通过导线外接水位控制器76,所述的水位控制器76与饵料导入管4 (即抽水泵)连接。利用上述水位控制装置7可以控制蓄水桶6内水的高度,当水位超过一定高度时会自动关闭抽水泵,水位低于一定高度会自动打开抽水泵,其原理是:第一探头71所处位置为开始抽水的低水位,第四探头74所处位置为停止抽水的高水位,当实际水位在第一探头71所处位置时,由第一探头71将缺水信号传输到水位控制器76,所述的水位控制器76处理信号后启动抽水泵,向蓄水桶6内注水,当水位达到所设定的最高水位即第四探头74所处位置时,第四探头74将水满信号传输到水位控制器76,水位控制器76发出指令关闭抽水泵,停止注水。水位在第一探头71、第二探头72、第三探头73、第四探头74时在水位控制器76上均有相对应的LED灯显示。因此,可随时掌握桶内水位情况。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饵料棚2和育苗棚3的设计适用于饵料棚2和育苗棚3的地势相差不大的情况,此时饵料池22内的水无法自动流入育苗池32内,这就需要使用压力设备如抽水泵抽水,但是由抽水泵抽入育苗池32的水水流大且不稳定,因此不能直接来育苗,而蓄水桶6可解决这一问题。蓄水桶6作为一个暂时蓄水装置,缓冲了由抽水泵抽出的水的流速,能稳定的提供育苗用水。本实施例的循环过程与实施例1相比,不同仅在于是使用抽水泵作为饵料导入管将带饵料的水抽到育苗池33内,依靠压强差使得蓄水池35内的水自动流回到饵料池22内。本发明的水位控制装置7不仅限于本实施例一种模式,还可以采用浮球开关等水位控制设备。实施例3本发明的三角帆蛘苗种早繁方法
1、亲蛘育卵:将挑选好的雌蛘和雄蛘做好标记,挂在育卵棚I内,期间根据天气状况适时开启增氧机14即开通增氧管道15,进行增氧。前期每隔七天左右观察一次雌蛘育卵状况,后期每隔两三 天观察一次。雌蛘外鳃由淡黄色逐渐变为桔黄色,灰黄色或呈浅紫色,表示钩介幼虫已成熟。或用蔑丝针刺人外鳃,顺着鳃丝方向小心地取出钩介幼虫,若能带出一条连续不断的细丝即表明成熟度较好;
2、饵料培养:观察到钩介幼虫快要成熟时,开始在饵料池22内培育饵料,将发酵好的鸭粪堆在饵料池的四角,饵料池22内要放养一定数量的草鱼和鳙鱼来调节水质;
3、寄苗鱼培养:培养网箱13要提前放置在育卵池12内,使其表面附着一些藻类,这样培养网箱13表面变得光滑以减少对寄苗鱼的伤害。将钩介幼虫成熟的亲蛘挑出后,使其阴干吐苗并用黄颡鱼(50-150g/尾)寄苗,寄苗后的黄颡鱼放置在培养网箱13内(规格和数量随具体情况而定)。期间视天气状况开启增氧机14,开通增氧管道15,定期投饵,并每隔1-2天观察钩介幼虫生长状况,将要脱落时要及时转移到育苗池;
4、育苗棚的准备:育苗池32和饵料释放管道33按上述实施例1或2铺设,若饵料棚2地势高于育苗棚3采用实施例1进行循环供水,若相差不大采用实施例2进行循环供水;
5、脱苗:寄在黄颡鱼鳃上的钩介幼虫将要脱落时,将其从培养网箱13内捞出放在育苗棚3内的育苗池32内,流水暂养待其脱苗。期间发现有死亡的黄颡鱼应及时捞出,并检查黄颡鱼鳃内苗的脱落情况,有一大半的黄颡鱼脱苗完全后,将其全部捞出,进入稚蛘培育阶段;
6、稚蛘培育:培育期间饵料池22内视水的肥度施鸭粪和泼洒豆浆,视水的酸碱度泼洒生石灰,每天检查过滤网23和包裹在饵料导入管4端口的纱絹网,发现破损及时修补或更换,注意观察抽水泵是否堵塞并及时清理。随着蛘苗的生长增多饵料释放管道33两边的孔数和加大孔径,以调节育苗池32内水的流量,为蛘苗生长提供足够氧气和饵料。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方法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三角帆蛘苗种早繁设施,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育卵棚、饵料棚、育苗棚: 所述的育卵棚设有上方由育卵池棚体遮挡且底部铺设增氧管道的育卵池,所述的育卵池还包括培养网箱; 所述的饵料棚设有上方由饵料池棚体遮挡的饵料池,所述的饵料池内设有过滤网; 所述的育苗棚设有上方由育苗池棚体遮挡的育苗池,所述的育苗池设有育苗池区间,相邻的两列育苗池区间连接处上方设有饵料释放管道,相邻的两列育苗池区间连接处的下方及育苗池的四周设有排水沟道,所述的育苗池内还设有蓄水池; 所述的饵料池和育苗池通过饵料导入管和出水管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角帆蛘苗种早繁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饵料导入管一端连接过滤网,另一端连接饵料释放管道;所述的出水管为抽水泵,一端连接蓄水池,另一端连接饵料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角帆蛘苗种早繁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饵料导入管为抽水泵,一端连接过滤网,另一端连接蓄水桶,所述的蓄水桶与饵料释放管道相连通;所述的出水管一端连接蓄水池,另一端连接饵料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角帆蛘苗种早繁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设施还设有可控制抽水泵开关的水位控制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角帆蛘苗种早繁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位控制装置设有处于蓄水桶内不同高度处的多级探头,所述的多级探头外接水位控制器,所述的水位控制器与抽水泵连接。
6.根据权利 要求1-5任一所述的三角帆蛘苗种早繁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培养网箱底部边缘设有重力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三角帆蛘苗种早繁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重力部件是铁管。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三角帆蛘苗种早繁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饵料释放管道由塑料薄膜管制成,上面设有微孔。
9.一种三角帆蛘苗种早繁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采用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三角帆蛘苗种早繁设施,按照以下方法进行: 1)亲蛘育卵:将挑选好的雌蛘和雄蛘做好标记,挂在育卵棚内,期间根据天气状况适时开启增氧管道,进行增氧,并观察雌蛘育卵状况; 2)饵料培养:观察到钩介幼虫快要成熟时,开始在饵料池内培育饵料,并于饵料池内放养草鱼和鳙鱼; 3)寄苗鱼培养:将钩介幼虫成熟的亲蛘挑出后,使其阴干吐苗并用黄颡鱼寄苗,寄苗后的黄颡鱼放置在培养网箱内养殖,期间视天气状况开启增氧管道,定期投饵,并观察钩介幼虫生长状况,将要脱落时及时转移到育苗池; 4)脱苗:寄在黄颡鱼鳃上的钩介幼虫将要脱落时,将其及时转移到育苗池,流水暂养待其脱苗,脱苗完全后,将黄颡鱼全部捞出; 5)稚蛘培育:培育期间视水的肥度向饵料池施鸭粪和泼洒豆浆,视水的酸碱度泼洒生石灰,每天检查过滤网和包裹在饵料导入管端口的纱絹网,注意观察抽水泵是否堵塞并及时清理,随着蛘苗的生长增多饵料释放管道两边的孔数和加大孔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三角帆蛘苗种早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在黄颡鱼寄苗前,先把培养网箱放 置在育卵池内,使其表面附着藻类。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三角帆蚌苗种早繁设施及方法,所述设施包括育卵棚、饵料棚、育苗棚育卵棚设有育卵池棚体和底部带增氧管道的育卵池,育卵池内设有培养网箱;饵料棚设有饵料池棚体和饵料池,饵料池内设过滤网;育苗棚包括育苗池棚体和育苗池,育苗池设育苗池区间,相邻的两列育苗池区间连接处上方设饵料释放管道,下方及育苗池四周设排水沟道,育苗池内还设有蓄水池;饵料池和育苗池通过饵料导入管和出水管连通。优点是增氧设施设于底部,可温和地向亲蚌提供氧气,且饵料棚和育苗棚形成循环,可实现饵料再利用并减少热量散失,再者,育卵棚、饵料棚和育苗棚构造简单,便于组装和拆卸,为三角帆蚌稳产、高产、低成本的苗种早繁提供保障。
文档编号A01K61/00GK103155889SQ201310088460
公开日2013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20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20日
发明者李家乐, 王照旗, 白志毅, 韩学凯, 汪桂玲 申请人:上海海洋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