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式生产螺旋藻的一体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624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封闭式生产螺旋藻的一体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螺旋藻生产系统,特别适用于寒区、旱区的封闭式生产螺旋藻。
背景技术
螺旋藻是一种光能自养型的低等水生植物,含有60-70%蛋白质和人体不能合成的18种氨基酸、维生素、生物多糖、不饱和脂肪酸、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及人体所需的各种矿物质等,有优异的营养保健功能,既能促进细胞和肌体的生长发育、延缓衰老,又能提高肌体免疫机能,对许多疾病有良好的预防及辅助治疗作用,卫生部已批准为药食两用资源。目前国内对螺旋藻的养殖,主要米用开放式养殖,开放式养殖,是一种露天养殖,即利用天然湖泊或或建造露天养殖池生产螺旋藻,该方法虽成本低,但受地域限制、易污染、生产效率低,难以生产出药食级螺旋藻产品。另外国内对成熟螺旋藻的采收,均采用电动水泵从养殖池抽入收藻,但是由于螺旋藻细胞壁非常薄,这种机械抽取易造成螺旋藻细胞壁大量破损,在养殖池内污染养殖液,造成大量死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封闭式生产螺旋藻的一体化系统,以解决现有螺旋藻养殖装置中存在的生产周期短、使用寿命短,不能形成规模化生产的问题。—种封闭式生产螺旋藻的一体化系统,包括连通的螺旋藻扩培池、螺旋藻养殖池和藻液回收池,在所 述螺旋藻扩培池、螺旋藻养殖池和藻液回收池的池沿周围分别设有笼罩池面的搭建在立柱基础上的骨架封闭体从而形成螺旋藻扩培室、螺旋藻养殖室、螺旋藻采收室,所述螺旋藻扩培室中还设有与螺旋藻扩培池相连的螺旋藻种养池,所述螺旋藻养殖室与螺旋藻采收室之间还设置有集藻池,所述螺旋藻扩培池、螺旋藻养殖池、集藻池及藻液回收池的地势依次降低,所述螺旋藻扩培池与螺旋藻养殖池之间通过藻种输送管连接,螺旋藻养殖池和集藻池之间通过第一藻液输送管连接,所述集藻池和藻液回收池之间通过第二藻液输送管连接。做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藻种输送管、第一藻液输送管、第二藻液输送管向下倾斜,其水平倾斜角为1-5度夹角。这种设计便于藻液自流,可有效减少藻体的机械损伤。做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骨架封闭体的四周由东架构、西架构、南架构、北架构围成,所述东架构和西架构包括方形骨架和设置其上的拱型骨架,所述方形骨架和拱型骨架中设置PC阳光板,所述北架构包括砖构墙体及设置其上的PC阳光板,所述砖构墙体上开有通风窗和门,所述南架构由PC阳光板组成。本发明中用PC阳光板作为屋面的采光材料,PC阳光板为聚碳酸酯板或聚碳酸脂板,具轻质、耐候、超强、阻燃、隔声的优良性能。透光率可达82%-89%,传热系数(K值)低,隔热性能好,密封性好,使用年限10-15年,抗冲击性好,保温性好,耐热抗寒,易清洗杂物,便易于与轻型钢骨架连接。节能是相同厚度玻璃的1.5-1.7倍。耐候:在-40°C -120°C范围保持各项物理性能指标的稳定。人工老化试验4000小时,黄变度为2%,透光率仅降低
0.6%。难燃:符合GB8624-1997难燃一级标准。抗冲击强度:6mm厚聚碳酸酯多层抗冲击强度是相同厚度安全玻璃的确良16倍。易安装:在常温下顺筋条方向可冷弯成型,最小弯曲半径为板厚的175倍。使用可达15年。做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螺旋藻扩培室、螺旋藻养殖室的拱型骨架的上方设有电动遮阳网。外遮阳设计,可以通过调节光照来改善棚内的生态环境.炎热夏季遮阳幕根据不同遮阳率能阻挡部分阳光,并使阳光漫射进入室内,均匀照射螺旋藻,避免螺旋藻被强光灼伤,提高生长速度,减少死藻。做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螺旋藻养殖池并排设置有至少3个,每个螺旋藻养殖池中设有藻液循环隔道;螺旋藻养殖池的池底内靠近第一藻液输送管的一端设置有螺旋藻藻液下流孔和藻液补水孔,所述螺旋藻藻液下流孔与第一藻液输送管相连,所述螺旋藻养殖池的池底向靠近螺旋藻藻液下流孔的一端向下呈现0.1-1度的坡度。做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每个螺旋藻养殖池的池内与藻液流向相垂直方向上设有拨藻轴,所述拨藻轴上固定有拨藻板,所述拨藻轴通过轴承座与减速电机相连。所述藻液回收池底部设有与所述集藻池相连的螺旋藻滤液回流管道。以便藻液在螺旋藻养殖池中循环流动。做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藻液回收池的池面上方设有钢网台架;所述钢网台架上设有螺旋藻采收机。做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螺旋藻养殖室的外侧设置有螺旋藻营养液调配池,所述螺旋藻营养液调配池的 顶部设有顶盖,所述螺旋藻营养液调配池的池地面低于地表水平面,所述螺旋藻营养液调配池通过营养液供给管道与螺旋藻种养池相连接。本体系的营养液调配室地势低于地表水平面,既可以起到调配螺旋藻营养液,更可以起到沉降营养液中杂质的作用。做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螺旋藻养殖池池底为混凝土结构,池底由下而上依次为砂夹石层、黄胶泥土层、塑料防水膜层、黄胶泥土层、钢筋网笼层、混凝土层。防冻裂、防膨胀、防渗漏效果好,可应用于西北地区。本发明的封闭式生产螺旋藻的一体化系统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体系的各部分存在地势差、管道存在坡度,这种设计便于藻液自流,可有效减少藻体的机械损伤;
2.本体系的自动伸缩外遮阳设计,可通过调节光照来改善养殖室内生态环境,使阳光均匀漫射,避免螺旋藻被强光灼伤,提高生长速度,减少死藻;
3.藻液可在螺旋藻养殖池中循环流动;
4.本体系的营养液调配室地势低于水平面,既可以调配螺旋藻营养液,更可以起到沉降营养液中杂质的作用,特别是水中钙镁含量高的地区,杂质沉降80%以上。5.本体系的养殖池池底结构,防冻裂、防膨胀、防渗漏效果好,可应用于西北地区。总的来说,使用本系统能够延长螺旋藻生产周期,使用寿命长,经济高效,能形成规模化生产,通过四年螺旋藻生产实践,结果表明:螺旋藻生长速率加快,减少了死藻,螺旋藻生产期从5个月增加到7个月,延长2个月;产量从8.2g/m2.d,提高到11.8g/ m2.d,比其他方法增加43.9%,同时一年四季不撤出PC阳光板,养殖池春季不鼓裂,节约成本。


图1是一种封闭式生产螺旋藻的一体化系统的主视结构示意 图2是一种封闭式生产螺旋藻的一体化系统的俯视 图3是一种封闭式生产螺旋藻的一体化系统中东架构和西架构的结构示意 图4是一种封闭式生产螺旋藻的一体化系统中北架构的结构示意 图5是一种封闭式生产螺旋藻的一体化系统中南架构的结构示意 图6是一种封闭式生产螺旋藻的一体化系统中螺旋藻采收室的局部剖视 图7是一种封闭式生产螺旋藻的一体化系统中螺旋藻养殖池池底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含义如下:螺旋藻扩培室(I)、螺旋藻养殖室(2)、螺旋藻采收室(3)、集藻池(4)、藻种输送管(5)、螺旋藻种养池(7)、螺旋藻扩培池(8)、螺旋藻养殖池(9)、藻液循环隔道(10)、人行通道(11)、螺旋藻藻液下流孔(12)、藻液补水孔(13)、减速电机(14)、拨藻轴(15)、拨藻板(16)、轴承座(17)、藻液回收池(18)、螺旋藻滤液回流管道(19)、钢网台架(20)、工作梯(21)、螺旋藻采收机(22)、方形骨架(23)、拱型骨架(24)、第一藻液输送管(25)、电动遮阳网(26)、立柱基础(27)、门(28)、螺旋藻营养液调配池(29)、PC阳光板
(30)、砖构墙体(31)、通风窗(32)、第二藻液输送管(33)、营养液供给管道(34)、砂夹石层
(91)、黄胶泥土层(92)、塑料防水膜层(93)、钢筋网笼层(94)、混凝土层(95)、水平倾斜角(A)。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如图所示,一种封闭式生产螺旋藻的一体化系统,包括连通的螺旋藻扩培池8、螺旋藻养殖池9和藻液回收池18,在螺旋藻扩培池8、螺旋藻养殖池9和藻液回收池18的池沿周围分别设有笼罩池面的搭建在立柱基础27上的骨架封闭体从而形成螺旋藻扩培室1、螺旋藻养殖室2、螺旋藻采收室3,螺旋藻扩培室I中还设有与螺旋藻扩培池8相连的螺旋藻种养池7,螺旋藻养殖室2与螺旋藻采收室3之间还设置有集藻池4,螺旋藻扩培池8、螺旋藻养殖池9、集藻池4及藻液回收池18的地势依次降低,螺旋藻扩培池8与螺旋藻养殖池9之间通过藻种输送管5连接,螺旋藻养殖池9和集藻池4之间通过第一藻液输送管25连接,集藻池4和藻液回收池18之间通过第二藻液输送管33连接。所述藻种输送管5、第一藻液输送管25、第二藻液输送管33向下倾斜,其水平倾斜角为1-5度夹角。如图3—图5所示,封闭体的四周由东架构、西架构、南架构、北架构围成,东架构和西架构包括方形骨架23和设置其上的拱型骨架24,方形骨架23和拱型骨架24中设置PC阳光板30,北架构包括砖构墙体31及设置其上的PC阳光板30,砖构墙体31上开有通风窗32和门28,南架构由 PC阳光板30组成。在螺旋藻扩培室1、螺旋藻养殖室2的拱型骨架24的上方设有可以向两侧伸缩的电动遮阳网26。夏季一般在12.00-16.00遮盖,可达70%的遮阳率。电动遮阳网运行速度:0.36m/min,单程运行时间:10.8min,电源:380V,三相,50HZ,电机功率:0.75KW。
螺旋藻采收室3的骨架封闭体与其他两室基本相同,只是不用电动遮阳网。如图2所示,螺旋藻养殖池9并排设置有至少3个,每个螺旋藻养殖池9中设有藻液循环隔道10 ;螺旋藻养殖池9的池底内靠近第一藻液输送管25的一端设置有螺旋藻藻液下流孔12和藻液补水孔13,螺旋藻藻液下流孔12与第一藻液输送管25相连,螺旋藻养殖池9的池底向靠近螺旋藻藻液下流孔12的一端向下呈现0.1-1度的坡度。在螺旋藻养殖池9的池底面低端外侧设置有人行通道11。藻液补水孔13与供水管道连接。在每个螺旋藻养殖池9的池内与藻液流向相垂直方向上设有拨藻轴15,拨藻轴15上固定有拨藻板16,拨藻轴15通过轴承座17与减速电机14相连。藻液回收池18底部设有与集藻池4相连的螺旋藻滤液回流管道19。藻液回收池18的池面上方设有钢网台架20 ;钢网台架20上设有螺旋藻采收机22。钢网台架20上有工作梯21。螺旋藻养殖室2的外侧设置有螺旋藻营养液调配池29,螺旋藻营养液调配池29的顶部设有顶盖,可将螺旋藻营养液调配池29封盖,螺旋藻营养液调配池29的池地面低于地表水平面,营养液调配池29为半地下式结构,螺旋藻营养液调配池29通过营养液供给管道34与螺旋藻种养池7相连接。如图7所示,螺旋藻养殖池9池底为混凝土结构,池底由下而上依次为砂夹石层91、黄胶泥土层92、加厚塑料防水膜层93、黄胶泥土层92、钢筋网笼层94、混凝土层95。本发明封闭式生产螺旋藻的一体化系统养殖螺旋藻的过程如下,首先将一定量的螺旋藻种子在螺旋藻种养池7培养,然后将种养后的藻种自流输送到螺旋藻扩培池8进行培养,然后将扩培养殖后的螺旋藻经藻种输送管5自流输送到螺旋藻养殖池9进行养殖,待养殖达到采收要求后·,通过第一藻液输送管25自流输送到集藻池4,经过沉淀杂质后,自流输送到螺旋藻采收室3,由螺旋藻采收机22进行采收。实施例1:螺旋藻养殖池9池底铺设:最底层填充600_厚的砂夹石,然后铺盖一层50-60mm厚的黄胶泥土,再向上铺盖一层加厚塑料防水膜,再加上50_60mm厚的黄胶泥土,加上一层钢筋网笼后填压一层150_的混凝土,将表面混凝土收平,达到光滑。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封闭式生产螺旋藻的一体化系统,包括连通的螺旋藻扩培池、螺旋藻养殖池和藻液回收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螺旋藻扩培池(8)、螺旋藻养殖池(9)和藻液回收池(18)的池沿周围分别设有笼罩池面的搭建在立柱基础(27)上的骨架封闭体从而形成螺旋藻扩培室(I)、螺旋藻养殖室(2 )、螺旋藻采收室(3 ),所述螺旋藻扩培室(I)中还设有与螺旋藻扩培池(8)相连的螺旋藻种养池(7),所述螺旋藻养殖室(2)与螺旋藻采收室(3)之间还设置有集藻池(4),所述螺旋藻扩培池(8)、螺旋藻养殖池(9)、集藻池(4)及藻液回收池(18)的地势依次降低,所述螺旋藻扩培池(8)与螺旋藻养殖池(9)之间通过藻种输送管(5)连接,螺旋藻养殖池(9 )和集藻池(4 )之间通过第一藻液输送管(25 )连接,所述集藻池(4 )和藻液回收池(18)之间通过第二藻液输送管(3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闭式生产螺旋藻的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藻种输送管(5)、第一藻液输送管(25)、第二藻液输送管(33)向下倾斜,其水平倾斜角为1-5度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封闭式生产螺旋藻的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封闭体的四周由东架构、西架构、南架构、北架构围成,所述东架构和西架构包括方形骨架(23)和设置其上的拱型骨架(24),所述方形骨架(23)和拱型骨架(24)中设置PC阳光板(30),所述北架构包括砖构墙体(31)及设置其上的PC阳光板(30),所述砖构墙体(31)上开有通风窗(32)和门(28),所述南架构由PC阳光板(30)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封闭式生产螺旋藻的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螺旋藻扩培室(I)、螺旋藻养殖室(2)的拱型骨架(24)的上方设有电动遮阳网(2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封闭式生产螺旋藻的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藻养殖池(9)并排设置有至少3个,每个螺旋藻养殖池(9)中设有藻液循环隔道(10);螺旋藻养殖池(9)的池底内靠近第一藻液输送管(25)的一端设置有螺旋藻藻液下流孔(12)和藻液补水孔(13),所述螺旋藻藻液下流孔(12)与第一藻液输送管(25)相连,所述螺旋藻养殖池(9)的池底向靠近螺旋藻藻液下流孔(12)的一端向下呈现0.1-1度的坡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封闭式生产螺旋藻的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每个螺旋藻养殖池(9)的池内与藻液流向相垂直方向上设有拨藻轴(15),所述拨藻轴(15)上固定有拨藻板(16 ),所述拨藻轴(15)通过轴承座(17 )与减速电机(14 )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封闭式生产螺旋藻的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藻液回收池(18)底部设有与所述集藻池(4)相连的螺旋藻滤液回流管道(19)。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封闭式生产螺旋藻的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藻液回收池(18)的池面上方设有钢网台架(20);所述钢网台架(20)上设有螺旋藻采收机(2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封闭式生产螺旋藻的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藻养殖室(2)的外侧设置有螺旋藻营养液调配池(29),所述螺旋藻营养液调配池(29)的顶部设有顶盖,所述螺旋藻营养液调配池(29)的池地面低于地表水平面所述螺旋藻营养液调配池(29)通过营养液供给管道(34)与螺旋藻种养池(7)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封闭式生产螺旋藻的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藻养殖池(9)的池底为混凝土结构,池底由下而上依次为砂夹石层(91)、黄胶泥土层(92)、塑料防水膜层(93 )、黄胶泥土层(92)、钢筋网笼层(94)、混凝土层(95)。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封闭式生产螺旋藻的一体化系统,以解决现有螺旋藻养殖装置中存在的生产周期短、使用寿命短,不能形成规模化生产的问题。它包括连通的螺旋藻扩培池、螺旋藻养殖池和藻液回收池,在所述螺旋藻扩培池、螺旋藻养殖池和藻液回收池的池沿周围分别设有笼罩池面的搭建在立柱基础上的骨架封闭体从而形成螺旋藻扩培室、螺旋藻养殖室、螺旋藻采收室,所述螺旋藻扩培室中还设有与螺旋藻扩培池相连的螺旋藻种养池,所述螺旋藻养殖室与螺旋藻采收室之间还设置有集藻池。总的来说,使用本系统能够延长螺旋藻生产周期,使用寿命长,经济高效,能形成规模化生产。
文档编号A01G33/00GK103238512SQ20131020307
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5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5月28日
发明者祖廷勋, 罗光宏, 杨生辉, 王丹霞, 陈天仁 申请人:甘肃凯源生物技术开发中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