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联合收割机粮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625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稻联合收割机粮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稻联合收割机,具体地说是一种水稻联合收割机粮仓。
背景技术
原有的水稻联合收割机使用时,需要人工接粮,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于是现在水稻联合收割机大都采用可机械自动卸粮的粮仓。由于粮仓用螺栓固定在收割机车架上,占用相当大的空间。当输送搅龙等零部件发生故障时,由于收割机的结构原因,维修拆卸无空间可用,根本无法施手,只有将粮仓整体移走,而整体搬移大粮仓却不是件很容易的事,需多人齐心协力配合才可成功搬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粮仓方便移动的水稻联合收割机粮仓。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其发明目的的,一种水稻联合收割机粮仓,它包括安装在车架上的箱体,箱体一侧的上、下端分别安装有上回转支座、下回转支座,上回转支座通过连接座与脱粒箱体连接,下回转支座安装在车架上;箱体另一侧的下端设有定位螺杆,车架上设有与定位螺杆对应的定位垫块。为提高稳定性,本发明箱体通过连接拉杆与脱粒箱体连接,连接拉杆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与箱体、脱粒箱体连接。为增加刚性,以增大承载能力,本发明箱体上设有加强筋。为方便操作监控,本发明箱体上设有透明观察孔。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较好的实现了发明目的,其结构简单,粮仓的可旋转设置,为收割机故障的排除提供了宽敞的空间,节约了排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大大减轻了维修人员的劳动强度。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 图2是图1的左视 图3是图1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由图1、图2、图3可知,一种水稻联合收割机粮仓,它包括安装在车架9上的箱体3,箱体3 —侧的上、下端分别安装有上回转支座2、下回转支座1,上回转支座2通过连接座10与脱粒箱体11连接,下回转支座I安装在车架9上;箱体3另一侧的下端设有定位螺杆7,车架9上设有与定位螺杆7对应的定位垫块8。为提高稳定性,本发明箱体3通过连接拉杆12与脱粒箱体11连接,连接拉杆12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与箱体3、脱粒箱体11连接。为增加刚性,以增大承载能力,本发明箱体3上设有加强筋4。为方便操作监控,本发明箱体3上设有透明观察孔5。本发明需维修时,首先将连接拉杆12与箱体3连接的螺栓卸下,使连接拉杆12与箱体3脱开,再旋松定位螺杆7,使定位螺杆7与定位垫块8之间至少有10 mm间隙,用手握住拉手6向外拉就可以移动箱体3 了。从起始位置开始,根据需要可旋转0° 150°之间的任意角度。本发明粮仓的可旋转设置,为收割机故障的排除提供了宽敞的空间,节约了排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大大减`轻了维修人员的劳动强度。
权利要求
1.一种水稻联合收割机粮仓,它包括安装在车架(9)上的箱体(3),其特征是箱体(3)一侧的上、下端分别安装有上回转支座(2)、下回转支座(1),上回转支座(2)通过连接座(10)与脱粒箱体(11)连接,下回转支座(I)安装在车架(9)上;箱体(3)另一侧的下端设有定位螺杆(7),车架(9)上设有与定位螺杆(7)对应的定位垫块(8)。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水稻联合收割机粮仓,其特征是箱体(3)通过连接拉杆(12)与脱粒箱体(11)连接,连接拉杆(12)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与箱体(3)、脱粒箱体(1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水稻联合收割机粮仓,其特征是箱体(3)上设有加强筋(4)。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水稻联合收割机粮仓,其特征是箱体(3)上设有透明观察孔(5)。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粮仓方便移动的水稻联合收割机粮仓,它包括安装在车架(9)上的箱体(3),其特征是箱体(3)一侧的上、下端分别安装有上回转支座(2)、下回转支座(1),上回转支座(2)通过连接座(10)与脱粒箱体(11)连接,下回转支座(1)安装在车架(9)上;箱体(3)另一侧的下端设有定位螺杆(7),车架(9)上设有与定位螺杆(7)对应的定位垫块(8),本发明结构简单,粮仓的可旋转设置,为收割机故障的排除提供了宽敞的空间,节约了排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大大减轻了维修人员的劳动强度。
文档编号A01D41/12GK103250502SQ20131020340
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5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5月21日
发明者吴鸿飞, 詹庶时 申请人:益阳达隆昌机器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