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大米的生产方法

文档序号:285284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有机大米的生产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大米的生产方法,它采用水稻品种的筛选、有机肥的配制技术、杂草与病害虫的防治技术、南方有机稻谷贮藏技术、有机米加工技术五个工艺流程完成其生产方法;该技术将有机稻米生产基地建设、田间生产有机控制新技术、保质储藏、国内最先进的加工设备和技术、完整的有机稻米质量管理内部规程和产品质量管理体系等独立的技术集成为一体,这样的集成改变了过去的有机稻谷生产和加工企业相分离的不协调局面,解决了有机稻生产上土壤培肥难、病、虫、草防治手段少、有机稻单产低的问题;完善了生产者质量控制、可追踪体系,实现了从生产、加工到销售、标识及质量管理符合有机产品国家标准的要求。
【专利说明】一种有机大米的生产方法
[0001]【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大米的生产方法。
[0002]【背景技术】:
种植有机稻米,除了选择生产基地、品种的筛选,田间生产有机控制新技术起着重要的作用;利用本地有机资源怄制有机肥、稻草还田、种植绿肥、稻鸭共作培肥地力,采用天然泉水湿润灌溉、稻鸭共作、频振式杀虫灯、3性引诱剂诱杀二化螟、有机生物制品等农业、生物和物理的方式防治病虫害新技术,是解决有机稻生产上土壤培肥难、病、虫、草防治手段少、有机稻单产低等问题的关键技术;健全的企业建立完整的有机稻米质量管理内部规程和产品质量管理体系,是完善生产者质量控制、可追踪体系的重要关键。
[0003]
【发明内容】
: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机大米的生产方法。
[0004]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其发明目的的,一种有机大米的生产方法,它采用水稻品种的筛选、有机肥的配制技术、杂草与病害虫的防治技术、南方有机稻谷贮藏技术、有机米加工技术五个工艺流程完成其生产方法;
水稻品种的筛选:为了筛选适合本地的优质稻品种,分别引进了湘晚籼9号、11号、12号、13号、天龙香103、爱华5号、金优207、中香I号等13个中、高档优质稻品种,通过品比实验进行筛选,经过两年的试验,选择了对病害虫具有抗性的高档常规优质稻谷品种“天龙香103”,“湘晚籼13号”,“爱华5号”等三个品种,进行了大面积示范,为了确保有机稻新品种的不断更新,我们每年都将引进省内外的高档优质稻新品种进行品比筛选试验,选择更优更好的品种;
有机肥的配制技术:是指有机稻在生产中有机肥的配制,主要采用稻草还田为主,适量施用油茶饼、菜饼肥、豆饼肥或腐熟人畜粪等为辅,主要分为稻草还田技术和有机肥堆怄技术,其中稻草还田主要有直接还田、腐熟还田、稻草在田头堆怄腐熟、过腹还田、综合利用后还田等方法;有机肥堆怄技术是利用秸杆、落叶、野草、水草、绿肥、河塘泥、人畜粪尿、饼柏等各种有机物堆制或怄制而成,主要方法有普通堆肥、高温堆肥、怄凼肥等;
杂草与病害虫的防治技术:是指有机稻在生产中杂草与病害虫的防治技术,主要分为四种情况:1、稻鸭共作与频振式杀虫灯技术相结合防治害虫技术;2、α性诱剂诱杀二化螟技术;3、稻鸭共作与科学灌水技术相结合防治病害技术;4、稻鸭共作与人工除草相结合的除草技术;
南方有机稻谷贮藏技术:建立了适合南方稻谷贮藏的恒温恒湿贮藏仓库,通过机械制冷方法,根据季节变化调控开、关机时间,使有机稻贮藏环境长期处在低温低湿(温度8-15°C,相对湿度45%-60%)的状态;
有机米加工技术:采用拥有国内最先进的精米和副产品生产线,利用二道除尘、三道碾白、激光色选、水磨抛光、自动计算等高科技加工流程,确保生产的加工产品符合有机大米的要求。
[0005]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较好的实现了其发明目的,将有机稻米生产基地建设、田间生产有机控制新技术、保质储藏、国内最先进的加工设备和技术、完整的有机稻米质量管理内部规程和产品质量管理体系等独立的技术集成为一体,这样的集成改变了过去的有机稻谷生产和加工企业相分离的不协调局面;通过利用本地有机资源怄制有机肥、稻草还田、种植绿肥、稻鸭共作培肥地力,采用天然泉水湿润灌溉、稻鸭共作、频振式杀虫灯、5性引诱剂诱杀二化螟、有机生物制品等农业、生物和物理的方式防治病虫害新技术,解决了有机稻生产上土壤培肥难、病、虫、草防治手段少、有机稻单产低的问题;健全的企业建立完整的有机稻米质量管理内部规程和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完善了生产者质量控制、可追踪体系,实现了从生产、加工到销售、标识及质量管理符合有机产品国家标准的要求。在技术经济指标上主要体现在有机稻生产条件得到了改善,有机稻生产面积增加,单产比转化前增加37.4公斤,增产12.1%,有机稻米质量显著提高,有机稻米销售价格由转化前的17元/公斤,增加到24元/公斤,最高达到32元/公斤以上,产投比由转化前的2.68提高到
4.38,增加了 1.7,企业经济效益显著并得到壮大和发展。在转化期两年内企业盈利可达到3631.38万元,比转化前三年的总和增加2247万元,可实现了盈利翻番的显著效果。
[0006]具体实施方法: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
【发明内容】
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发明内容】
可知,一种有机大米的生产方法,它采用水稻品种的筛选、有机肥的配制技术、杂草与病害虫的防治技术、南方有机稻谷贮藏技术、有机米加工技术五个工艺流程完成其生产方法;
水稻品种的筛选:为了筛选适合本地的优质稻品种,分别引进了湘晚籼9号、11号、12号、13号、天龙香103、爱华5号、金优207、中香I号等13个中、高档优质稻品种,通过品比实验进行筛选,经过两年的试验,选择了对病害虫具有抗性的高档常规优质稻谷品种“天龙香103”,“湘晚籼13号”,“爱华5号”等三个品种,进行了大面积示范,为了确保有机稻新品种的不断更新,我们每年都将引进省内外的高档优质稻新品种进行品比筛选试验,选择更优更好的品种;有机稻培育基地位于海拔500米以上的地区,易于满足有机稻生产的环境要求。
[0007]有机肥的配制技术:是指有机稻在生产中有机肥的配制,主要采用稻草还田为主,适量施用油茶饼、菜饼肥、豆饼肥或腐熟人畜粪等为辅,主要分为稻草还田技术和有机肥堆怄技术。稻草还田主要有直接还田、腐熟还田、稻草在田头堆怄腐熟、过腹还田、综合利用后还田等方法,它可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培肥力、形成良性耕作环境,促进后季作物生长,具有节约成本,减轻劳动强度、增加产量、增加经济效益及净化环境等功效;有机肥堆怄技术是利用秸杆、落叶、野草、水草、绿肥、河塘泥、人畜粪尿、饼柏等各种有机物堆制或怄制而成,但在使用过程中,人粪尿限制使用,必须经过堆制,而饼柏不能使用经化学方法加工的,其主要方法有普通堆肥、高温堆肥、怄凼肥等。
[0008]杂草与病害虫的防治技术:是指有机稻在生产中杂草与病害虫的防治技术,主要分为四种情况:1、稻鸭共作与频振式杀虫灯技术相结合防治害虫技术;2、α性诱剂诱杀二化螟技术;3、稻鸭共作与科学灌水技术相结合防治病害技术;4、稻鸭共作与人工除草相结合的除草技术。
[0009]1、稻鸭共作与频振式杀虫灯技术相结合防治害虫技术。“鸭稻共作”栽培模式是利用水稻和鸭之间的共生共长关系构建起来的一种立体养殖生态系统。这种模式由日本的古野隆雄在实践中摸索得到,现已在日本、韩国、越南、马来西亚等国推广应用。稻鸭共作生物防治技术,利用鸭子的活动及取食特性,可以有效地控制稻田多种病虫草害的发生和为害,减少农药和化肥使用,保护稻田生态,提高稻米品质”。虽然这种模式在我国传统农业中也早有雏形,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还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上开展研究。
[0010]在害虫物理防治中.利用灯光诱捕是监测、防治害虫常用的技术之一。频振式杀虫灯是利用害虫具有较强的趋光、趋波特性,将光波设定在特定范围.近距离用光、远距离用波引诱害虫成虫扑灯,灯外配以频振高压电网,使成虫落入灯下专用接虫袋,以达到杀灭害虫、控制为害的目的。
[0011]经研究以稻鸭共作与频振式杀虫灯对有机稻杂草和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与“不用农药”作为对照,结果表明:稻鸭共作与频振式杀虫灯相结合的杀虫效果优于单独的稻鸭共作方式及单独频振式杀虫灯方式,稻鸭共作与频振式杀虫灯相结合的杀虫效果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的防效比对照分别提高43.5%、75%、57.7%。
[0012]2、α性诱剂诱杀二化螟技术。该技术是在二化螟成虫交配前,采用人工合成的二化螟性诱剂诱杀二化螟雄性成虫,使雌蛾不能正常交配繁殖,减少下代基数,减轻发生危害。该技术不需打药,操作简单,经济适用,是一种绿色环保防控技术。应用二化螟性诱剂进行防治,使田间成虫雌雄比例失调,减少受精卵,防治效果好。此项技术示范面积105亩,据调查,每个二化螟性诱剂盆诱杀雄蛾176头,每亩减少下代幼虫量可达6.3万多头,减少水稻产量损失3%,降低了全年虫害发生基数。14天对照试验中,总共累计诱杀雄蛾154头;试验区平均分蘖13.2个,枯鞘率为0.45%,对照平均分蘖7.1个,枯梢率为2.8%,防治84.0%。
[0013]3、稻鸭共作与科学灌水技术相结合防治病害技术。在采用稻鸭共作技术的同时,结合科学的灌水技术有效防止病害的发生。科学灌水技术的具体技术手段为:移栽至活棵期深水护苗;分蘖期田面保有浅水层,保证鸭子在稻间觅食活动期间,使鸭脚能踩到表土的水层,以利于鸭脚踩泥搅混田水,起到中耕松土、促进根、蘖生长发育的作用;搁田采取分片法,解决搁田期间鸭在田内饮水和觅食需要;9月份鸭子捕获后,田间以保持土壤湿润为主,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增强稻根活力,防止稻体发生倒伏;水稻生育后期干湿结合,防断水过早。
[0014]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纹枯病病蔸率在和对照区之间均处于极显著差异水平(P < 0.01),养鸭+科学灌水田水稻纹枯病病蔸率为19.6%,对照组为52.7%。分析其原因,可能足由于鸭子取食和频繁活动,改善了稻行间通风透光能力,又由于鸭子的噬啄水田浮游生物和小虫时刺激了水稻根系的发育,增加了分蘖数,同时使水稻丛株发育强,抗病性增强。由于养鸭田不施用化肥,以有机肥和鸭粪肥田,这也是病害轻发生的原因。另外科学灌水,分蘖够数时(达到穗数指标时)开始撤水晒田,控上促下,减少无效分蘖。成穗率达到75%以上时,晒田复水后采用前水不见后水的灌溉方法,尽量减少灌水次数,培育健壮株体,增强其抗病、抗虫和抗倒伏能力。
[0015]4、稻鸭共作与人工除草相结合的除草技术。化学除草剂在有机稻的生产过程不允许使用,同时化学除草剂对杂草的杀灭效果上,具有时效性,防治效果随药效丧失而迅速下降。鸭除草体现在杂草群落的抑制上,是连续长期的过程。有机稻,耙地后随着温度回升,杂草大量萌发,同时新放养鸭形体较小,取食有限,所以稻鸭共作前期对杂草株防效较低,在本研究中采用2-3次人工除草以弥补稻鸭前期除草效率低的缺点。随着鸭形体逐渐增大,取食量增加,并且践踏作用加大,稻鸭共作对杂草群体控制作用逐渐提升。随着单位面积鸭群体量增加,杂草群体数量降落明显。因此通过适宜的鸭群体量(12只/667m2),结合2-3次人工除草,可以控制稻田杂草群体消长,实现水稻、杂草群落的生态平衡。
[0016]南方有机稻谷贮藏技术:建立了适合南方稻谷贮藏的恒温恒湿贮藏仓库,通过机械制冷方法,根据季节变化调控开、关机时间,使有机稻贮藏环境长期处在低温低湿(温度8-15°C,相对湿度45%-60%)的状态;这种贮藏状态能有效抑制稻谷的呼吸量,贮藏一年的时间内,无需使用薰蒸消毒等化学试剂,稻米的品质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
[0017]恒温恒湿有机稻贮藏仓库的建设按照隔热保冷、隔气防潮、结构严密的要求,搞好仓库建设。仓壁的隔热结构除主体墙外,采用泡沫塑料作隔热层,外加一层浙青作隔气防潮层。有机稻入库时应达到以下指标,即水分含量< 14%,净度>95%。日常机械操作及温湿度控制由专人负责。实际使用时正常开机1.5h,库内温度可降至8°C,相对湿度55%。根据季节的变化,通过人工调节使库内温度变幅在8?15?C,湿度45%—60%,达到设计要求。春季由于低温高湿,上午和下午各开机lh,主要为排湿。夏季高温高湿,上午和下午应各开机2h以上,白天开机间隔不超过3h。
[0018]有机米加工技术:采用拥有国内最先进的精米和副产品生产线,利用二道除尘、三道碾白、激光色选、水磨抛光、自动计算等高科技加工流程,确保生产的加工产品符合有机大米的要求,同时在加工中做好以下工作:
①按照IS0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明确管理机构、人员及其职责,所有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上岗前必须体检,健康合格者才能上岗,并进行定期检查。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上岗培训,掌握操作基本要求和技能。
[0019]②加工场所必须干净、整洁,不受有害动物或昆虫的侵扰。有相应的洗涤、照明、通风、除尘、防霉、防蝇、防鼠和防蟑螂以及堆放垃圾的设施。
[0020]③与常规加工共用设备,则在常规加工结束后必须彻底清洗。
[0021]④加工工艺不破坏大米的主要营养成份,不添加化学试剂。
[0022]⑤使用具有生产许可证企业生产的食品级包装材料。禁止使用含杀菌剂,防腐剂和薰蒸剂的包装材料。
【权利要求】
1.一种有机大米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它采用水稻品种的筛选、有机肥的配制技术、杂草与病害虫的防治技术、南方有机稻谷贮藏技术、有机米加工技术五个工艺流程完成其生产方法; 水稻品种的筛选:为了筛选适合本地的优质稻品种,分别引进了湘晚籼9号、11号、12号、13号、天龙香103、爱华5号、金优207、中香I号等13个中、高档优质稻品种,通过品比实验进行筛选,经过两年的试验,选择了对病害虫具有抗性的高档常规优质稻谷品种“天龙香103”,“湘晚籼13号”,“爱华5号”等三个品种,进行了大面积示范,为了确保有机稻新品种的不断更新,我们每年都将引进省内外的高档优质稻新品种进行品比筛选试验,选择更优更好的品种; 有机肥的配制技术:是指有机稻在生产中有机肥的配制,主要采用稻草还田为主,适量施用油茶饼、菜饼肥、豆饼肥或腐熟人畜粪等为辅,主要分为稻草还田技术和有机肥堆怄技术,其中稻草还田主要有直接还田、腐熟还田、稻草在田头堆怄腐熟、过腹还田、综合利用后还田等方法;有机肥堆怄技术是利用秸杆、落叶、野草、水草、绿肥、河塘泥、人畜粪尿、饼柏等各种有机物堆制或怄制而成,主要方法有普通堆肥、高温堆肥、怄凼肥等; 杂草与病害虫的防治技术:是指有机稻在生产中杂草与病害虫的防治技术,主要分为四种情况:1、稻鸭共作与频振式杀虫灯技术相结合防治害虫技术;2、α性诱剂诱杀二化螟技术;3、稻鸭共作与科学灌水技术相结合防治病害技术;4、稻鸭共作与人工除草相结合的除草技术; 南方有机稻谷贮藏技术:建立了适合南方稻谷贮藏的恒温恒湿贮藏仓库,通过机械制冷方法,根据季节变化调控开、关机时间,使有机稻贮藏环境长期处在低温低湿(温度8-15°C,相对湿度45%-60%)的状态; 有机米加工技术:采用拥有国内最先进的精米和副产品生产线,利用二道除尘、三道碾白、激光色选、水磨抛光、自动计算等高科技加工流程,确保生产的加工产品符合有机大米的要求。
【文档编号】A01G16/00GK104221793SQ201310243316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19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19日
【发明者】贺洪林, 李竹萌 申请人:湖南绿海粮油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