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茶嫁接大苗壮苗培育法
【专利摘要】一种油茶嫁接大苗壮苗培育法,包括优质高产穗苗嫁接、栽植、大棚培育和容器营养袋苗稀植移栽、大田培育步骤,其特点在于:①油茶嫁接苗在大棚内采用容器营养袋育苗5-6个月;②将上述嫁接苗,连同其根部包裹着的容器营养袋移至大田圃地均匀稀植,亩容量约4万株,再培育时长不少于12个月,后再连带尚未完全降解的容器袋出圃造林。本发明育苗方法集裸根育苗和容器育苗的优点于一体,较好地解决了多年来存在的油茶裸根苗造林成活率低、而成活率较高的容器苗不够壮大、出圃后再生长慢的顽固性问题。
【专利说明】一种油茶嫁接大苗壮苗培育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林木幼苗培育领域,即一种油茶嫁接大苗壮苗培育法。
【背景技术】
[0002] 油茶(学名Camellia oleifera Abel)是我国中南部地区的重要经果林,其油脂 是世界上最好的四个品种之一。其油色清香,营养价值高,对心血管等疾病有预防效果。其 果壳可作为茶碱、栲胶、糠醛、皂素等工业原料,茶饼可提取茶皂素供医药用;油茶果壳等副 产品可以作为生物农药防治植物病虫害。油茶树花期较长,是冬季宝贵的蜜源树。油茶耐 瘠薄,适应性强,是荒山绿化、水土保持的优质经济林树种。
[0003] 本案 申请人:位于安徽省中西部,地处大别山南缘,属北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 区,年均温度约15°C,无霜期约220天,年均降雨量约1300mm,地形为丘陵间的平缓地带,土 壤为花岗岩母质分化而成的碌质壤土,土层厚30-60cm,肥力中等偏下,PH值在4. 5-6. 5之 间,油茶作为一种优秀的经济林木在本地区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0004] 近年来经济林果在中国山区农业结构调整中发展势头迅猛,油茶林在中国中南部 推广发展空间很大。例如本案 申请人:所在的安徽省油茶产业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已形成 从油茶育苗、推广示范、低产林改造,到茶油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油茶产业迅速发展的 基础是大面积油茶丰产林的营造,而为避免出现新的油茶低产林,市场对油茶良种壮苗的 需求极为迫切。
[0005] 当前,油茶幼苗培育方法分为两类:1、油茶容器嫁接育苗。该方法的优点是保湿状 况好,根系完整,大幅度节省苗圃地,管理集中,起苗后存放时间较长,适宜长途运输造林, 方便雨季造林和补植,造林成活率明显提高,由于其育苗密度大,无纺布无底容器袋渗漏 快,不利于水、肥管理,负性影响着油茶嫁接大苗壮苗的培育。2、油茶嫁接裸根育苗。该方 法由传统育苗方式自然延伸而来,育苗环节简单,技术容易掌握,育苗成本低,水肥管理方 便,可以培育出大苗壮苗,但在嫁接苗的规模培育中,由于油茶苗作为四季常绿树种蒸发量 大,嫁接苗的或壮或弱整体极不均匀,弱苗比例相当大,且幼苗根部直接接触壤土,出圃时 不易实现"带土移栽",造林成活率明显较低,死苗位置需二次补种。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油茶嫁接大苗壮苗培育法,以获得又大又壮的出圃苗,可 靠提高出圃后油茶苗栽植成活率、并具有更好的后成长特性。
[0007] 本发明达到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油茶嫁接大苗壮苗培育法,包括优质高产 穗苗嫁接、容器苗栽植、容器袋苗大棚培育、容器苗稀植移栽、容器苗大田培育步骤,其特点 在于:
[0008] ①油茶嫁接苗在大棚内采用容器袋育苗,培育时长5-6个月;
[0009] ②将上述嫁接苗,连同仍包裹着其根部的容器袋移至大田圃地稀植,培育时长不 少于12个月后出圃。
[0010] 上述嫁接苗在大田圃地稀植的株行距为IOX 12cm,亩容量约4万株。
[0011]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在便于人工严格管理和控制的大棚内,初嫁接的油茶苗被植 入盛满营养土的容器袋,精准配置的营养土可保证营养消耗量尚小的嫁接幼苗初期成活和 生长需求,当培育时间达到5-6个月后,容器苗的地表高度可达到约10cm。容器苗移至大 田稀植后,综合的水、肥管理措施充分满足了嫁接苗该时段的生长需求,在完全露天的环境 下,嫁接苗也逐步具备了对自然气候的完全适应能力,经不少于12个月的培育,连带尚未 完全降解的容器袋出圃,在需满足长距离运输的前提下仍有相当理想的造林成活率和良好 的后成长特性。本发明育苗方法集裸根育苗和容器育苗的优点于一体,可有效地规模培育 油茶嫁接大苗壮苗,较好地解决了多年来存在的油茶裸根苗造林成活率低、而成活率较高 的容器苗不够壮大、出圃后再生长较慢的顽固性问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 图1是本发明培育法生产的两年生油茶嫁接苗出圃前夕图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本发明的油茶嫁接大苗壮苗培育法的实施可分为以下步骤:
[0014] 1、优质油茶幼苗的嫁接。一般在5月上旬至6月下旬,待油茶种子胚芽砧木长至 3-4cm,取当年生穗条进入半木质化状态开始嫁接。具体做法是:选取优质品种的有饱满腋 芽或顶芽的穗条,制成1芽1叶接穗。在芽苗砧子叶上方2-2. 5cm处切断胚轴,沿胚轴中线 向下纵切I. 3-1. 5cm,胚根保留5-6cm长,切除多余胚根部分。把接穗插入切口,一般要求接 穗的削面与砧木切面大小一致,如果不一致,则需要使砧穗形成层一侧对齐,并使接穗下部 和砧木切口底部紧贴,然后用长0. 9cmX 3. 8cm的薄铝皮裹牢接穗与砧木结合处。
[0015] 2、容器苗的栽植。①将配方营养土装入无纺布的容器袋中,将嫁接好的"结合体" 式的幼苗植入营养土中,注意需将容器带中苗根处的营养土压紧,嫁接口露于营养土之上。 ②防晒网在钢架大棚顶面覆盖并在其周边披挂,平整钢架大棚下的苗圃地,将载有嫁接苗 的容器袋及时放入大棚苗床,株行距6X6cm,每亩约14万株左右,容器袋四周用细土填充。 在放置嫁接容器苗后的苗床上用毛竹片撑起小拱罩,竹弓长约2m,间隔0. 5m,搭盖薄膜,形 成薄膜拱罩,薄膜落地处用土压紧保湿。
[0016] 3、大棚容器苗的管理。①除荫与除草。除荫与除草要适时进行。栽植后40-45 天,开始除芽苗砧上的萌条,及时除去杂草,拔除实生苗,每隔20天,除草结合除萌1次,除 萌工作要持续到9月份。除草须不伤油茶苗根及接穗的芽。②温度和水份管理。嫁接芽苗 栽后45天内,要用薄膜棚罩,棚内相对湿度保持在85%以上,薄膜上出现水珠,达到饱和状 态。嫁接后的20天内,棚内温度控制在40度以下,以30-35度为宜;嫁接后第20-45天,棚 罩内温度30-38度为宜。供水采用喷灌方式,浇透定根水,嫁接后45天内,一般不需补水, 如特殊情况下出现缺水,补水采用沿薄膜边洒喷方式。而揭膜后的补水量应视土壤墒情而 定,发现缺水应及时补水,浇水时不宜过急,水滴不宜过大。在除萌除草时,浇水时间宜在上 午10时前,或在下午5时后进行。③施肥管理。嫁接苗栽植60天后,当嫩芽生长到3-5cm 时可以追施少量肥料,肥料可用怄制过的稀薄人畜粪肥,或浓度0. 2%的氮素化肥水,追肥 可结合喷灌进行。生长中后期适当多施磷、钾肥,控制浓度在0.5% -1.0%之间,15天施1 次;揭膜后,可在30天内喷施2-3次0.075%的磷酸二氢钾。④病虫害防治。油茶幼苗病 害主要有软腐病、白絹病、炭疸病,可用1 %的波尔多液、75 %甲基托布津800倍液,5 %多菌 灵500-600倍液每隔半个月喷洒一次,共喷施2-3次即可。虫害主要有蝼蛄、地老虎等,地 老虎用500-800倍液甲胺磷溶液,在傍晚5时左右喷杀,防治蝼蛄用3 %亚砷酸钠溶液浸杂 草诱杀,病虫害防治在6-8月份进行。⑤揭膜及拆除遮荫棚。揭膜应依据苗木生长发育情 况而定,要适时揭膜透气,增加棚内氧气含量,嫁接苗栽植45天成活后,于傍晚打开苗床薄 膜两头通气,阴雨天可将薄膜棚罩全部揭除,到秋分时节,选择阴天将荫棚拆除。
[0017] 4、容器苗的大田稀植。当嫁接容器小苗在密度很大的苗床上生长至5-6个月时间 后,营养袋的营养已经不能满足嫁接苗生长需求。此时将小苗移植至大田,稀播培育,一般 在当年10月份开始移栽,11月底前移栽结束。移栽后的株行距为IOX 12厘米,每亩大约4 万株左右。
[0018] 5、容器苗的大田管理。①晴时缺水补水,并在人工控制下以喷淋方式补水。雨天 注意排水。②施肥管理。以2月尾移栽为例,3月份需施肥1次,施肥量每亩6kg ;4月份施 月巴1次,施肥量每亩12kg ;5月份施肥1次,施肥量每亩18kg ;以后约每20天施肥一次,每 次施肥量每亩约20kg,直至立秋前半个月时停止施肥。在以上各次施肥中,本案发明人选 用了肥效确切的俄罗斯复合肥。③在以上应注意晴天施肥可与人工喷淋补水相配合或相结 合。在以上施肥时间的选择应注意天气情况,小雨前夕施肥即无需人工补水,而大雨前夕不 施肥。
[0019] 经长时段的全自然环境下育苗,当年嫁接的油茶苗至次年10月份后大田出圃时, 尚未完全降解的容器袋仍包裹着最初长出的根系,容器袋外还延伸有丰富发达的后长出根 系,苗高一般可达到60cm以上,参见附图1。
[0020] 上述涵盖油茶大苗壮苗培育技术要点的培育生产规程,经本案发明人2010 年-2012三年间的连续实验研究方基本形成。2012年10月-11月中旬,在多品种嫁接苗3 种培育方法的对比试验地块,本案发明人先后5次抽取对比组、每次每组随机抽取样本20 株,经检测计算平均值,获得以下各数据表。
[0021] 1.当年生容器嫁接苗与裸根嫁接苗生长情况比较(单位:cm):
[0022]
【权利要求】
1. 一种油茶嫁接大苗壮苗培育法,包括优质高产穗苗嫁接、容器苗栽植、容器袋苗大棚 培育、容器苗稀植移栽、容器苗大田培育步骤,其特征在于: ① 油荼嫁接苗在大棚内采用容器袋育苗,培育时长5-6个月; ② 将上述嫁接苗,连同仍包裹着其根部的容器袋移至大田圃地稀植,培育时长不少于 12个月后出圃。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茶嫁接大苗壮苗培育法,其特征是:油荼嫁接苗在大 田圃地稀植的株行距为10X 12cm。
【文档编号】A01G1/06GK104221725SQ201310274840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20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20日
【发明者】詹文勇, 袁孝康, 詹昌炳, 詹秀芝, 周玉环 申请人:安徽德昌苗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