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园套种灵芝的方法

文档序号:222994阅读:411来源:国知局
一种茶园套种灵芝的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茶园代料覆土套种灵芝的方法,选择适应较强光照条件下生长的灵芝菌株和适宜的培养料,经过拌料、装袋、灭菌、接种和菌丝培养,待菌丝满袋并转色后,利用茶园生态环境进行灵芝仿野生代料覆土栽培。本发明是一种灵芝栽培的新方法,不仅可提高灵芝的品质,减少常规的代料覆土栽培灵芝的大棚投入,操作过程简化,增加茶园经济产值,同时还可以改善茶园土壤肥力,提高茶叶产量与品质,促进茶园增产增收,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适合大规模推广应用。
【专利说明】一种茶园套种灵芝的方法【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灵芝的栽培【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茶园代料覆土套种灵芝的方法。
技术背景
[0002]目前,国内灵芝栽培主要采用椴木或代料覆土栽培方式,覆土栽培时需要人工搭建遮荫大棚,搭建遮荫大棚则需要一定面积的场地和相应的建造材料,增加资金和劳力的成本投入,同时还会增加相应的管理成本,而且遮荫大棚内生产的灵芝品质明显不如野生灵芝。我国是世界上茶叶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种植面积有200多万公顷,为了促进茶园增产增收,国内众多茶园纷纷开展间套种或茶园养殖,如套种牧草和经济作物、间种绿化或珍稀苗木、茶园放养鸡鹅等,增加茶园综合经济产值;也有采取套种绿肥,改善茶园生态环境与土壤肥力,提高茶叶产量与品质。目前国内也有开展茶园套种食用菌的研究与应用,不但增加茶园经济产值,而且能改善茶园土壤肥力,提高茶叶产量与品质,促进茶园增产增收,但仅限于大球盖菇等少数不需遮荫生产的草腐菌食用菌品种,茶园套种灵芝等木腐菌食用菌品种尚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茶园代料覆土套种灵芝的方法,利用茶园生态环境进行灵芝仿野生覆土栽培,省去搭建常规覆土栽培时所需的遮荫大棚,减少土地、资金和劳力的成本投入,灵芝栽培过程操作简化,不仅可提高灵芝的品质,增加茶园经济产值,同时改善茶园土壤肥力,提高茶叶产量与品质,促进茶园增产增收。
[0004]本发明茶园代料覆土套种灵芝的方法:选择适应较强光照条件下生长的灵芝菌株和适宜的培养料,经过拌料、装袋、灭菌、接种和菌丝培养,待菌丝满袋并转色后后,利用茶园生态环境进行灵芝仿野生覆土栽培,在采完春茶后的茶园中进行全脱袋覆土套种栽培,而后按茶园的日常管理进行灵芝的出`芝管理和采收。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1)拌料:先选取茶枝屑、杂木屑、玉米芯三种主料中的两种,与五节芒粉和麸皮两种主料拌匀,然后将红糖、石膏粉和过磷酸钙溶解于水中,再加入主料,充分拌匀,配制好的料堆闷1-3小时;培养料含水量为65%-70%,pH5-6.5 ;
2)装袋:将拌好并经过堆闷的培养料及时按常规代料袋栽法进行装袋,每袋装干料300-500克,用棉花线或菌环与菌扣扎紧袋口,装好袋后,立即进行灭菌;
3)灭菌:当天拌好的培养料必须当天灭菌,以免培养料变质,采用常压或高压灭菌,常压灭菌,在3-4小时内达到100°C,然后在100°C条件下持续灭菌8-12小时;高压灭菌时要求压力0.12-0.16兆帕保持2-3小时持续灭菌;
4)接种:灭囷后,待料袋冷却到30C以下时在接种室或接种箱内进彳丁接种;接种时,2人配合操作,一人负责打开和扎紧筒口,一人负责接入菌种;5)菌丝培养:将接完菌的菌袋,移入消毒好的培养室内,分层排放,接种口朝外,每排放6-8层高,排架间留人行道;在菌丝封满料面之前,培养室温度保持在21-23°C,菌丝封满料面后温度控制在22-25°C,空气相对湿度为65-70% ;前期注意避光培养,30-40天后,菌丝满袋后适当进行弱散射光光照培养,光照强度200-500LX,同时隔天进行通风换气,3-7天后菌丝转为黄色、结皮并吐黄水后,便移进入茶园进行出芝管理;
6)茶园覆土出芝:在茶园采完春茶后,选择定植5年以上且茶行间距1.2-1.5m的茶园进行套种,在茶行中一侧或两侧距离茶树树干20-30cm开沟,沟深15-20cm,宽15-20cm,先将菌丝满袋并转色后的菌袋脱去全部袋子,再将脱去袋子的菌棒横放在沟上,菌棒与菌棒间隔5-lOcm,空隙中间用茶园土填满,然后用茶园土覆盖,高于茶园地面l-3cm;按常规茶园正常管理方法进行田间管理,出芝后,注意疏蕾,保持每个菌棒1-2个芝蕾;
7)采收:当灵芝菌盖边缘不再生长,菌盖下面子实层内弹射出棕红色孢子时,按常规方法进行孢子粉收集和子实体采收。
[0006]发明中的培养料按照重量百分比的配方为:1)茶枝屑40-60%,杂木屑15-25%,五节芒粉10-20%,麸皮10-20%,红糖0.5-1.5%,石膏粉1_3%,过磷酸钙1_3%,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数之和为100% ;2)杂木屑40-60%,玉米芯15-25%,五节芒粉10_20%,麸皮10_20%,红糖0.5-1.5%,石膏粉1-3%,过磷酸钙1-3%,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数之和为100% ;3)玉米芯30-50%,杂木屑25-35%,五节芒粉10_20%,麸皮10_20%,红糖0.5-1.5%,石膏粉1_3%,过磷酸钙1_3%,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数之和为100%。
[0007]本发明灵芝菌株可选韩芝8号、日赤6号等。袋子选厚0.03-0.04cm聚乙烯或厚
0.04-0.05cm聚丙烯袋,袋宽为17cm,长35cm。
[0008]本发明的显著优点·:
1、节约生产成本:目前国内灵芝栽培主要采用代料覆土栽培方式,覆土栽培时需要人工搭建遮荫大棚,搭建遮荫大棚则需要一定面积的场地和相应的建造材料,增加资金和劳力的成本投入,同时还会增加相应的管理成本,而本发明利用茶园生态环境进行灵芝仿野生覆土栽培,省去搭建常规覆土栽培时所需的遮荫大棚,减少土地、资金和劳力的成本投入,每公斤灵芝(干)可节省成本5-10元,同时灵芝栽培过程操作简化。
[0009]2、提高灵芝品质:本发明的灵芝栽培方法是利用茶园生态环境进行灵芝代料覆土栽培,属于露天仿野生栽培,所栽培出来的灵芝品质优于遮荫大棚栽培出来的灵芝。经检测,本发明方法栽培出来的灵芝产量与遮荫大棚栽培的产量相当(生物转化率均在7-10%),但其品质更好,其中灵芝多糖含量提高10.7-13.3%,灵芝三萜含量提高22.5-24.8%。
[0010]3、增加茶园收入:本发明在不影响茶园的正常生产的前提下进行灵芝代料覆土套种,每亩茶园每年可生产出灵芝10-20公斤,增加500-1000元的经济收入;同时,生产完灵芝的菌棒直接回施茶园,改善了茶园的土壤肥力,提高茶叶产量与品质,经过2年的定点生产与检测,与没有套种灵芝的茶园比较,其中每亩茶叶产量提高5-10公斤(春茶,茶青),茶叶中的浸出物、游离氨基酸、茶多酚和咖啡碱的含量分别提高12.4-14.8%、13.6-16.2%、
5.3-7.2%和3.1-4.4%。本发明可明显增加茶园经济产值,促进茶园增产增收。
【具体实施方式】
[0011]实施例11、拌料:按茶枝屑40%、杂木屑15%、五节芒粉20%、麸皮20%、红糖0.5%、石膏粉1.5%和过磷酸钙3%的重量百分比进行称料,先将茶枝屑、杂木屑、五节芒粉和麸皮等主料拌匀,然后将红糖、石膏粉和过磷酸钙溶解于水中,再加入主料,充分拌匀,配制好的料堆闷I小时,培养料含水量为65%,pH5。
[0012]2、装袋:将拌好并经过堆闷的培养料及时按常规代料袋栽法进行装袋,选厚0.05厘米聚丙烯袋,袋宽为17厘米,长35厘米,每袋装干料300克,用棉花线或菌环与菌扣扎紧袋口,装好袋后,立即进行灭菌。
[0013]3、灭菌:当天拌好的培养料必须当天灭菌,以免培养料变质,采用常压或高压灭菌。常压灭菌,在3小时内达到100°C,然后在100°C条件下持续灭菌8小时;高压灭菌时要求压力0.12兆帕保持2小时持续灭菌。
[0014]4、接种:灭囷后,待料袋冷却到30 C以下时在接种室或接种箱内进彳丁接种;接种时,2人配合操作,一人负责打开和扎紧筒口,一人负责接入菌种,菌种选择韩芝8号灵芝菌株。
[0015]5、菌丝培养:接种后的菌袋,移入消毒好的培养室内,分层排放,接种口朝外,每排放6层高,排架间留人行道;在菌丝封满料面之前,培养室温度控制在21°C,菌丝封满料面后温度控制在22°C,空气相对湿度为65% ;前期注意避光培养,30天后,菌丝满袋后可适当进行弱散射光光照培养,光照强度200Lx,同时隔天进行通风换气,3天后菌丝转为黄色、结皮并吐黄水后,便可移入茶园进行出芝管理。
[0016] 6、茶园覆土出芝:在茶园采完春茶后,选择定植5年以上且茶行间距1.2m的茶园进行套种,在茶行中一侧或两侧距离茶树树干20cm开沟,沟深15cm,宽15cm,先将菌丝满袋并转色后的菌袋脱去全部袋子,再将菌棒横放在沟上,菌棒与菌棒间隔5cm,空隙中间用茶园土填满,然后用茶园土覆盖,高于茶园地面3cm。而后按常规茶园正常管理方法进行田间管理,出芝后,注意疏蕾,保持每个菌棒2个芝蕾。
[0017]7、采收:当灵芝菌盖边缘不再生长,菌盖下面子实层内弹射出棕红色孢子时,表明灵芝已成熟,可按常规方法进行孢子粉收集和子实体采收。
[0018]本实施例子栽培出来的灵芝产量与遮荫大棚栽培的产量相当(生物转化率均在10%),但其品质更好,其中灵芝多糖含量提高10.7%,灵芝三萜含量提高24.8%。
[0019]实例2
1、拌料:按杂木屑45%、玉米芯20%、五节芒粉15%、麸皮15%、红糖1%、石膏粉3%和过磷酸钙1%的重量百分比进行称料,先将茶枝屑、杂木屑、五节芒粉和麸皮等主料拌匀,然后将红糖、石膏粉和过磷酸钙溶解于水中,再加入主料,充分拌匀,配制好的料堆闷3小时。培养料含水量为70%,pH6.5。
[0020]2、装袋:将拌好并经过堆闷的培养料及时按常规代料袋栽法进行装袋,选厚0.05厘米聚丙烯袋,袋宽为17厘米,长35厘米,每袋装干料400克,用棉花线或菌环与菌扣扎紧袋口。装好袋后,立即进行灭菌。
[0021]3、灭菌:当天拌好的培养料必须当天灭菌,以免培养料变质,采用常压或高压灭菌。常压灭菌,在4小时内达到100°C,然后在100°C条件下持续灭菌12小时;高压灭菌时要求压力0.16兆帕保持3小时持续灭菌。
[0022]4、接种:灭菌后,待料袋冷却到30°C以下时在接种室或接种箱内进行接种;接种时,2人配合操作,一人负责打开和扎紧筒口,一人负责接入菌种,菌种选择日赤灵芝菌株。
[0023]5、菌丝培养:接种后的菌袋,移入消毒好的培养室内,分层排放,接种口朝外,每排放8层高,排架间留人行道;在菌丝封满料面之前,培养室温度控制在23°C,菌丝封满料面后温度控制在25°C,空气相对湿度为70% ;前期注意避光培养,40天后,菌丝满袋后可适当进行弱散射光光照培养,光照强度500Lx,同时隔天进行通风换气,5天后菌丝转为黄色、结皮并吐黄水后,便可移入茶园进行出芝管理。
[0024]6、茶园覆土出芝:在茶园采完春茶后,选择定植5年以上且茶行间距1.5m的茶园进行套种,在茶行中一侧或两侧距离茶树树干30cm开沟,沟深20cm,宽20cm,先将菌丝满袋并转色后的菌袋脱去全部袋子,再将菌棒横放在沟上,菌棒与菌棒间隔IOcm,空隙中间用茶园土填满,然后用茶园土覆盖,高于茶园地面1cm。而后按常规茶园正常管理方法进行田间管理,出芝后,注意疏蕾,保持每个菌棒I个芝蕾。
[0025]7、采收:当灵芝菌盖边缘不再生长,菌盖下面子实层内弹射出棕红色孢子时,表明灵芝已成熟,可按常规方法进行孢子粉收集和子实体采收。
[0026]本发明方法栽培出来的灵芝产量与遮荫大棚栽培的产量相当(生物转化率均在7%),但其品质更好,其中灵芝多糖含量提高13.3%,灵芝三萜含量提高22.5%。
[0027]实例3
1、拌料:按玉米芯40%、杂木屑35%、五节芒粉10%、麸皮10%、红糖1.5%、石膏粉2%、过磷酸钙1.5%的重量百分比进行称料,先将茶枝屑、杂木屑、五节芒粉和麸皮等主料拌匀,然后将红糖、石膏粉和过磷酸钙溶解于水中,再加入主料,充分拌匀,配制好的料堆闷2小时。培养料含水量为70%,pH6.5。
[0028]2、装袋:将拌好并经过堆闷的培养料及时按常规代料袋栽法进行装袋,选厚0.03厘米聚乙烯袋,袋宽为17厘米,长3`5厘米,每袋装干料500克,用棉花线或菌环与菌扣扎紧袋口。装好袋后,立即进行灭菌。
[0029]3、灭菌:当天拌好的培养料必须当天灭菌,以免培养料变质,采用常压或高压灭菌。常压灭菌,在3小时内达到100°C,然后在100°C条件下持续灭菌12小时;高压灭菌时要求压力0.16兆帕保持3小时持续灭菌。
[0030]4、接种:灭菌后,待料袋冷却到30°C以下时在接种室或接种箱内进行接种;接种时,2人配合操作,一人负责打开和扎紧筒口,一人负责接入菌种,菌种选择韩芝8号灵芝菌株。
[0031]5、菌丝培养:接种后的菌袋,移入消毒好的培养室内,分层排放,接种口朝外,每排放7层高,排架间留人行道;在菌丝封满料面之前,培养室温度控制在22°C,菌丝封满料面后温度控制在24°C,空气相对湿度为65 ;前期注意避光培养,40天后,菌丝满袋后可适当进行弱散射光光照培养,光照强度400Lx,同时隔天进行通风换气,7天后菌丝为黄色、结皮并吐黄水后,便可移入茶园进行出芝管理。
[0032]6、茶园覆土出芝:在茶园采完春茶后,选择定植5年以上且茶行间距1.5m的茶园进行套种,在茶行中一侧或两侧距离茶树树干25cm开沟,沟深20cm,宽15cm,先将菌丝满袋并转色后的菌袋脱去全部袋子,再将菌棒横放在沟上,菌棒与菌棒间隔IOcm,空隙中间用茶园土填满,然后用茶园土覆盖,略高于茶园地面2cm。而后按常规茶园正常管理方法进行田间管理,出芝后,注意疏蕾,保持每个菌棒2个芝蕾。[0033]7、采收:当灵芝菌盖边缘不再生长,菌盖下面子实层内弹射出棕红色孢子时,表明灵芝已成熟,可按常规方法进行孢子粉收集和子实体采收。
[0034]本发明方法栽培出来的灵芝产量与遮荫大棚栽培的产量相当(生物转化率均在8%),但其品质更好,其中灵芝多糖含量提高12.3%,灵芝三萜含量提高23.5%。
[0035]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 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茶园套种灵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选择适应5000-15000LX光照条件下生长的灵芝菌株和培养料,经过拌料、装袋、灭菌、接种和菌丝培养,待菌丝满袋并转色后,利用茶园生态环境进行灵芝仿野生覆土栽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园套种灵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具体步骤如下: 1)拌料:先选取茶枝屑、杂木屑、玉米芯三种主料中的两种,与五节芒粉和麸皮两种主料拌匀,然后将红糖、石膏粉和过磷酸钙溶解于水中,再加入主料,充分拌匀,配制好的料堆闷1-3小时,培养料含水量为65%-70%,ρΗ5.0-6.5 ; 2)装袋:将拌好并经过堆闷的培养料及时按常规代料袋栽法进行装袋,每袋装干料300-500克,用棉花线或菌环与菌扣扎紧袋口,装好袋后,立即进行灭菌; 3)灭菌:当天拌好的培养料必须当天灭菌,以免培养料变质,采用常压或高压灭菌,常压灭菌,在3-4小时内达到100°C,然后在100°C条件下持续灭菌8-12小时;高压灭菌时要求压力0.12-0.16兆帕保持2-3小时持续灭菌; 4)接种:灭囷后,待料袋冷却到30C以下时在接种室或接种箱内进彳丁接种;接种时,2人配合操作,一人负责打开和扎紧筒口,一人负责接入菌种; 5)菌丝培养:将接完菌的菌袋,移入消毒好的培养室内,分层排放,接种口朝外,每排放6-8层高,排架间留人行道;在菌丝封满料面之前,培养室温度保持在21-23°C,菌丝封满料面后温度控制在22-25°C,空气相对湿度为65-70% ;前期注意避光培养,30-40天后,菌丝满袋后适当进行弱散射光培养,光照强度200-500LX,同时隔天进行通风换气,3-7天后菌丝转为黄色、结皮并吐黄水后,便移入茶园进行出芝管理; 6)茶园覆土出芝:在茶园采完春茶后,选择定植5年以上且茶行间距1.2-1.5m的茶园进行套种,在茶行中一侧或两侧距离茶树树干20-30cm开沟,沟深15-20cm,宽15-20cm,先将菌丝满袋并转色后的菌袋脱去全部袋子,再将脱去袋子的菌棒横放在沟上,菌棒与菌棒间隔5-lOcm,空隙中间用茶园土填满,然后用茶园土覆盖,高于茶园地面l-3cm;按常规茶园正常管理方法进行田间管理,出芝后,注意疏蕾,保持每个菌棒1-2个芝蕾; 7)采收:当灵芝菌盖边缘不再生长,菌盖下面子实层内弹射出棕红色孢子时,按常规方法进行孢子粉收集和子实体采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园套种灵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培养料按照重量百分比的配方为:茶枝屑40-60%,杂木屑15-25%,五节芒粉10-20%,麸皮10_20%,红糖0.5-1.5%,石骨粉1_3%,过磷酸钙1-3%,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数之和为10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园套种灵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培养料按照重量百分比的配方为:杂木屑40-60%,玉米芯15-25%,五节芒粉10-20%,麸皮10_20%,红糖0.5-1.5%,石骨粉1_3%,过磷酸钙1-3%,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数之和为10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园套种灵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培养料按照重量百分比的配方为:玉米芯30-50%,杂木屑25-35%,五节芒粉10_20%,麸皮10_20%,红糖0.5-1.5%,石骨粉1_3%,过磷酸钙1-3%,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数之和为10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选用的灵芝,其特征在于:灵芝品种为韩芝8号和日赤6号。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 茶园套种灵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袋子选厚0.03-0.04cm聚乙烯或厚0.04-0.05cm聚丙烯袋,袋宽为17cm,长35cm。
【文档编号】A01G1/00GK103583210SQ201310561669
【公开日】2014年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3日
【发明者】刘明香, 林忠宁, 李振武, 韩海东, 陈敏捷 申请人: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