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笋根株快速培养与嫩茎促发栽培方法

文档序号:224596阅读:1906来源:国知局
芦笋根株快速培养与嫩茎促发栽培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芦笋根株快速培养与嫩茎促发栽培方法。属于植物栽培【技术领域】。选择休眠期短的芦笋品种,采用人工基质护根快速培育幼苗,苗龄70-90天,移栽到栽培槽利用无土混合基质进行根域限制栽培,培育一年生芦笋健壮地下茎;在大棚或日光温室内采用人工增温促进嫩茎抽生,冬春季节在自然光照下生产绿芦笋,或者利用遮阳膜覆盖生产白芦笋。本发明结合低温保湿等芦笋根株贮藏技术,在可控环境下进行不同季节分批栽培,实现优质芦笋工厂化、集约化生产,达到常年生产、周年供给的目标,生产的芦笋商品性佳、品质好、无污染,具有良好的种植效益。
【专利说明】芦等根株快速培养与嫩莖促发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作物栽培【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芦笋根株快速培养与嫩茎促发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0002]节爭(Asparagus又名石习柏,天门冬科天门冬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很好的抗肿瘤、抗氧化等功效,由于其质嫩味美,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已成为深受消费者喜爱的营养保健型高档蔬菜,享有“蔬菜之王”、“世界十大名菜”之一的美誉。近年来我国芦笋产业发展迅猛,目前已成为世界上第一大芦笋生产国和出口国。2010年全国芦笋生产面积已经达到180万亩,占全球的50%以上,仅鲜笋的总产值就达150亿元以上。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芦笋产品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加工出口,都有巨大的潜力。由于芦笋栽培效益高,芦笋生产深受农民的欢迎,现已成为很多地方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和新的农村经济增长点。
[0003]目前,我国芦笋的生产主要还是露地栽培,有小部分设施避雨栽培,但由于针对冬季和早春塑料大棚内土壤温度环境调控及其与芦笋产量、品质关系的研究较少,缺乏科学量化指标,使得目前我国大多数的芦笋种植仍处于经验阶段。据调查,春节期间绿笋较高,因而绿芦笋周年生产仍存在较大潜力。但目前我国北方大多为露地栽培,供给其集中在4-5月与9-10月,产品上市过分集中影响其经济效益。芦笋的设施栽培利用常规方法比如在大棚内增加中棚,合理的覆盖稻草、有机肥、谷糠等都能改变土壤以及土表的温度,但是仅仅这样还是不能保证芦笋嫩茎出土的必要温度,导致产量低,嫩茎出土后容易受冻死亡。所以冬季以及早春芦笋生产在我国长江流域以及北方地区一直是个难题,导致这一段时期芦笋供给短缺,再加上恰逢中国传统假日,芦笋的需求量又上升,使得芦笋商品笋价格飞涨。所以基于国内与国际市场对芦笋的周年鲜笋供应要求越来越强烈,对其芦笋周年生产技术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针对芦笋生产受气候影响大,冬春季低温季节或夏季高温时节不易生产,芦笋上市供给期短,产量低,品质差等问题,提供了芦笋根株快速培养与嫩茎促发栽培方法。该方法可以实现芦笋的周年生产,延长芦笋供给期,并可以实现工厂化、集约化生产,实现增产、增收的目的,适用于全国各地绿芦笋或白芦笋生产区。
[0005]芦笋根株快速培养与嫩茎促发栽培方法,步骤如下:
I)利用根域限制栽培技术快速培育芦笋健壮根株
选择早熟、耐寒、休眠期短的芦笋品种,采用育苗盘或营养钵护根育苗方法培育健壮幼苗,春季育苗在塑料大棚或日光温室中利用电热或酿热温床进行,苗龄70-90天;3月份后根据田间设施条件按不同时间移栽到保护地或露地利用栽培槽栽培;栽培槽内填上无土混合基质,铺上滴管以及 黑色塑料膜后定植;定植时株距30 cm,每公顷4.2万株;定植后及时浇水,以促其缓苗;生长过程不采收,促进地上部分生长,以培育健壮地下茎;进入旺盛生长期及时浇水,每隔20天左右追肥一次,补施氮肥和钾肥,立秋前后每公顷追施氮磷钾复合肥750公斤,9月下旬以后控制水肥,避免新茎抽生,促进根系贮存养分;
2)根株挖取与贮藏
秋霜后上冻前当芦笋茎枝开始枯黄时挖取根株,挖根株先将地上茎全部割除,连膜揭起基质,抖落基质,不伤根或少伤根,保持根系长25 cm以上,根株用塑料膜包裹后置于(TC~5°C的温度下储藏,以满足其休眠条件,以根株不受冻害和不风干为宜,根据不同品种低温贮藏需15-20天时间;
3)嫩茎促发栽培
在大棚内建设酿热温床或电热温床,保证土壤温度达到15 0C-20 °C;温床内做好30cm深的小畦,畦面上铺设5 cm厚栽培基质后,将根株按20 cm X 20 cm的株行距密植于栽培基质上,每畦搭建一个小拱棚,上覆白色透明的塑料薄膜用于生产绿芦笋,在移栽20天后,嫩茎长达到20 cm时,即可开始采收;
4)遮阳生产白芦笑
在小拱棚上覆盖黑膜或者黑白双面膜避光栽培,在移栽20天后,嫩茎长度达到20 cm以上时,即可开始采收;每天揭开薄膜收割一次,然后盖上薄膜遮光,收获期可以持续40天左右。
[0006]优选地,步骤I)所述的芦笋健壮幼苗,要求具有4~6支茎,茎粗达0.12 cm,茎高30~45 cm并具有发达根系。
[0007]优选地,步骤I)所述的根据田间设施条件按不同时间移栽,南方大棚栽培可在3月上旬移栽,露地则需3月下旬到4月上移栽,早期覆盖小拱棚以及地膜以保温。
[0008]优选地,步骤I)所述的栽培槽宽45 cm,深30 cm,槽间距采用宽、窄行间隔排列,窄行间距20 cm,宽行间距40 cm,在槽底部铺上0.15 mm厚的旧棚膜,在四壁铺上塑料膜或50 g/m2规格的无纺布以隔绝土壤,防止芦笋根茎向四周生长;槽内填以18-20 cm厚的无土栽培基质。
[0009]优选地,步骤I)所述的无土栽培混合基质可选择蘑菇渣、秸杆、炭化稻壳、锯末、草炭、蛭石、煤渣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基质。
[0010]优选地,步骤3)所述的大棚内建造的酿热温床或电热温床,是指在大棚或日光温室内栽培床填充15 cm的有机发酵物以提高土温,或者铺设电热线加温以保证土壤温度在10 °c以上。
[0011]优选地,步骤3)所述的温床内做好30 Cm深的小畦,100 cm宽,栽植密度为20X20cm,每畦假植6行芦笋;畦之间起垄埂,埂宽40 cm,高15 cm,作为田间操作与采笋时使用;每一小畦搭建一个宽100 cm,高60 cm的小拱棚,小拱棚上覆盖白色塑料薄膜,将棚膜四周密封保温,尽量保持较高的棚温,以加速出笋;晚间要盖上草苫,以免霜害和冻害。
[0012]优选地,步骤4)所述的避光栽培指的是,小拱棚覆以黑色塑料膜生产白芦笋,小拱棚宽度100 Cm,高度60 Cm,上盖0.015 mm厚的黑色塑料膜或黑白双面膜避光,遮光率在99.9%以上,嫩茎长至20 cm后,每天揭开薄膜收割白芦笋一次,然后及时盖上黑色薄膜遮光。
[00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上述芦笋根株快速培养与嫩茎促发栽培方法,I月份在大棚或日光温室内播种育苗,苗龄70-90天,3月份定植到大棚或露地,利用无土基质槽式栽培培育地下根茎,生长7-8个月后,11月份挖起地下根株贮藏。12月份在大棚或日光温室内进行促成栽培,在覆盖后20天左右可以开始采收商品笋,采收时间可以持续40-50天时间。采用透明塑料膜进行保温覆盖在冬季或早春可生产绿芦笋。若采用黑色塑料膜进行避光栽培则可以生产白芦笋。由于促成栽培的上市时间恰是芦笋生产淡季,芦笋销售价格很高,因而可以获得可观经济收入。同时由于根株是在温室或大棚内进行密植促成栽培,因而可以大大降低冬季生产加温成本,节约能源消耗,提高生产效益。另外,利用无土栽培基质结合根域限制栽培方式培育一年生根茎,不仅降低了根茎挖取的成本,而且该方法可以在盐碱地、沙化地以及荒地等非耕地上进行,因而可大大拓展种植的土地区域,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具有良好的生态与社会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0014]现根据【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5]一、播种育苗
选择早熟、耐寒、休眠期短的优良芦笋品种,为培育健壮的芦笋根株,采用育苗盘(72孔)或营养钵(8 cmX8 cm)等护根育苗方法,育苗时间选择春季为佳。于I月上旬在塑料大棚或日光温室中,利用电热或酿热温床进行育苗。苗龄70-90天,在3月上中旬苗高30cm~45 cm,具有4~6根地上分枝,并有10条以上贮藏根时即可定植。
[0016]1、品种选择。选择早熟、耐寒、休眠期短的并且嫩茎抽生较多的绿芦笋或白芦笋品种,为降低种植成本,本专利中选择了国内育种单位培育的‘冠军’、‘京绿I号’等绿芦笋品种以及‘硕丰’等白芦笋品种。
[0017]2、育苗基质准备。按70%园土、30%有机肥配制营养土 (加2%三元素复合肥)或草炭:蛭石(3:1)加上消毒有机肥(如5 kg消毒鸡粪/ m3基质)配制营养土。可将种子先播在72孔育苗盘上,也可以直接播在营养土方(10 cmX 10 cm)或营养钵中。营养钵的直径一般为8 cm、钵高10 cm。每亩大田需备钵3500个。
3、浸种催芽。芦笋种子皮厚且有蜡质,吸水性较慢。在30~35°C温水浸种I~2天,置于25~30°C环境中催芽,待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4、播种与覆膜。浇足底水播种,穴播,每穴一粒,播后覆土1-2 cm,并撒毒饵防地下害虫。苗床下铺电热线,实行双膜覆盖,以保温保湿,控制苗床温度在20°C _30°C,以促进发芽和幼苗生长。
5、苗床管理。苗高10cm时施用一次稀薄的有机液肥,及时浇水,清除杂草,注意防治褐斑病、斜纹夜蛾及地下害虫。
[0018]二、培育健壮的芦笋根株
1.准备栽培槽。3月份后可以根据田间设施条件可以按不同时间移栽到大棚或露地利用栽培槽栽培。栽培槽宽45 cm,槽深30 cm,槽间距采用宽、窄行间隔排列。窄行间距20cm,宽行间距40 cm,在槽底部铺上0.15 mm厚的旧棚膜,在四壁铺上塑料膜或50 g/m2规格的无纺布以隔绝土壤,防止芦笋根茎向四周生长。槽内填上混合基质,铺上滴管以及黑色塑料膜后定植。[0019]2.基质准备。栽培槽内填以25 cm厚的无土栽培基质,可选择蘑菇渣、秸杆、炭化稻壳、锯末、草炭、蛭石、煤渣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基质。常用的混合基质有:草炭与炉渣(体积比1:1);蘑菇渣与炉渣(体积比3:2);炭化稻壳、草炭与炉渣(体积比5:2:3) ;5份玉米杆、2份锯末、3份珍珠岩等(体积比5:2:3)。为保证肥料供给,在上述基质中先混施腐熟有机肥(30 t/ha)或复合肥(每公顷200 kg N, 350 kg P2O5, 200 kg K2O)作为基肥。
[0020]2.定植时期。3月份后可以根据田间设施条件可以按不同时间移栽到大棚或露地。南方大棚栽培可在3月上旬移栽,露地则需3月下旬到4月上移栽。最好采取地膜覆盖栽培方式。
[0021]3.定植密度。按上述栽培槽,每槽栽培一行,宽、窄行实际行距分别为65 cm与85cm,株距30 cm,则每公顷可定植4.2万株苗。
4.定植方法。从起苗、分级到定植尽量缩短时间,应做到当天起苗,当天定植。在沟底先铺5 cm厚混合基质,将苗的肉质根均匀伸展,放于沟中,使得根部自然伸展。加上基质,使基质总厚度达到25 cm,稍加压实。浇透水后,上铺滴管带与黑色地膜。
[0022]5.加强水肥管理。定植后做好保温工作,并注意及时浇水,以促其缓苗。生长过程根据植株的形态,外界气候等情况调整浇水频率,以保持根际基质湿润。进入5月份气温升高后,晴天每天均需浇水I次,每次浇水时间15-20分钟。追肥可以从5月下旬开始,以后每隔20天追肥1-2次,可将复合肥或消毒有机肥均匀撒施在离根5 cm处,液体肥也可以随滴灌水施入。立秋前后每公顷施氮磷钾复合肥750公斤,并重浇秋发水。9月下旬以后要控制肥料,避免新茎抽生,促进根系贮存养分。
[0023]5.去除弱枝。生长过程及时去除畸形的、过细的、感病的嫩茎,秋发嫩茎全部去除,以保证地下鳞茎与根系 生长。
[0024]三、芦笋根株挖取与贮藏
1.芦笋根株挖取。秋霜后,当芦笋茎枝枯黄时即可挖取芦笋根株,上冻前必须挖出。即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挖起健壮、鳞芽多且粗大的根株。挖根株时应尽量不伤根或少伤根,保持根系长25 cm以上。挖根株时应从芦笋株行的一端开始,提起两端塑料薄膜,向上提起根株,抖落基质,若有需要切断株间根系。
[0025]2.根株保存。根株置于0°C~5°C的温度下,促使其休眠,上盖以稻草保证根株不受冻害和不风干,低温贮藏至少需15天才可进行嫩茎促发。
[0026]四、芦笋嫩茎促发栽培
1.促成栽培设施。可以在大棚或日光温室内进行。在大棚内建设酿热温床或电热温床,保证土壤温度达到15 °C以上。
[0027]2.作畦。每100 cm宽为一小畦,深30 cm。小畦之间由垄埂隔开,埂宽40 cm,高10 cm,作为田间操作与采笋时使用。
[0028]3.打破休眠。用30-50 mg/kg的赤霉素液浸根或均匀地喷洒在根株上,以打破休目民,促使鳞芽萌动。
[0029]4.密植根株。苗床上铺设2-5 cm厚栽培基质后,将根株密植于苗床上。每个100cm宽小畦栽6行芦笑,栽培株距为15-20 cm。排根时使根株朝向一边且稍有倾斜,但鳞芽必须朝上。边排边填上混合基质或栽培园土,栽植完后,先浇小水,最后再覆以5-6 cm园土或基质。[0030]5.搭拱棚。苗床上面搭建一个高60 cm,宽100 cm的小拱棚。生产绿芦笋的苗床覆盖白色透明的塑料薄膜,在移栽约20天后,嫩茎长达到20 cm以上时,即可收获。 6.遮阳生产白芦笋。在小拱棚上覆盖黑膜或者黑白双面膜避光栽培,在移栽后20天,白芦笋嫩茎长度达到20 cm以上时,即可开始采收。每天揭开薄膜收割一次,然后盖上薄膜,收获期可以持续40天左右。
【权利要求】
1.一种芦笋根株快速培养与嫩茎促发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利用根域限制栽培技术快速培育芦笋健壮根株 选择早熟、耐寒、休眠期短的芦笋品种,采用育苗盘或营养钵护根育苗方法培育健壮幼苗,春季育苗在塑料大棚或日光温室中利用电热或酿热温床进行,苗龄70-90天;3月份后根据田间设施条件按不同时间移栽到保护地或露地利用栽培槽栽培;栽培槽内填上无土混合基质,铺上滴管以及黑色塑料膜后定植;定植时株距30 cm,每公顷4.2万株;定植后及时浇水,以促其缓苗;生长过程不采收,促进地上部分生长,以培育健壮地下茎;进入旺盛生长期及时浇水,每隔20天左右追肥一次,补施氮肥和钾肥,立秋前后每公顷追施氮磷钾复合肥750公斤,9月下旬以后控制水肥,避免新茎抽生,促进根系贮存养分; 2)根株挖取与贮藏 秋霜后上冻前当芦笋茎枝开始枯黄时挖取根株,挖根株先将地上茎全部割除,连膜揭起基质,抖落基质,不伤根或少伤根,保持根系长25 cm以上,根株用塑料膜包裹后置于(TC~5°C的温度下储藏,以满足其休眠条件,以根株不受冻害和不风干为宜,根据不同品种低温贮藏需15-20天时间; 3)嫩茎促发栽培 在大棚内建设酿热温床或电热温床,保证土壤温度达到15 0C-20 °C;温床内做好30cm深的小畦,畦面上铺设5 cm厚栽培基质后,将根株按20 cmX 20 cm的株行距密植于栽培基质上,每畦搭建一个小拱棚,上覆白色透明的塑料薄膜用于生产绿芦笋,在移栽20天后,嫩茎长达到20 cm时,即可开始采收; 4)遮阳生产白芦笑 在小拱棚上覆盖黑膜或者黑白双面膜避光栽培,在移栽20天后,嫩茎长度达到20 cm以上时,即可开始采收;每天揭开薄膜收割一次,然后盖上薄膜遮光,收获期可以持续40天左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所述的芦笋健壮幼苗,要求具有4~6支茎,茎粗达0.12 cm,茎高30~45 cm并具有发达根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所述的根据田间设施条件按不同时间移栽,南方大棚栽培可在3月上旬移栽,露地则需3月下旬到4月上移栽,早期覆盖小拱棚以及地膜以保温。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所述的栽培槽宽45cm,深30 cm,槽间距采用宽、窄行间隔排列,窄行间距20 cm,宽行间距40 cm,在槽底部铺上0.15 mm厚的旧棚膜,在四壁铺上塑料膜或50 g/m2规格的无纺布以隔绝土壤,防止芦笋根茎向四周生长;槽内填以18-20 cm厚的无土栽培基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所述的无土栽培混合基质可选择蘑菇渣、秸杆、炭化稻壳、锯末、草炭、蛭石、煤渣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基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的大棚内建造的酿热温床或电热温床,是指在大棚或日光温室内栽培床填充15 cm的有机发酵物以提高土温,或者铺设电热线加温以保证土壤温度在10 °C以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的温床内做好30cm深的小畦,100 Cm宽,栽植密度为20X20 cm,每畦假植6行芦笋;畦之间起垄埂,埂宽40 cm,高15cm,作为田间操作与采笑时使用;每一小H圭搭建一个宽100 cm,高60 cm的小拱棚,小拱棚上覆盖白色塑料薄膜,将棚膜四周密封保温,尽量保持较高的棚温,以加速出笋;晚间要盖上草苫,以免霜害和冻害。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的避光栽培指的是,小拱棚覆以黑色塑料膜生产白芦笋,小拱棚宽度100 cm,高度60 cm,上盖0.015 mm厚的黑色塑料膜或黑白双面膜避光,遮光率在99.9%以上,嫩茎长至20 cm后,每天揭开薄膜收割白芦笋一次,然后及时盖上 黑色 薄膜遮光。
【文档编号】A01G31/00GK103704100SQ201310596709
【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5日
【发明者】卢钢, 秦力, 陈景丽, 邹滔, 章钢明, 章忠梅, 施渭尧, 邹宜静, 潘长田 申请人:浙江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