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殖禾花鱼的方法

文档序号:224699阅读:2842来源:国知局
稻田养殖禾花鱼的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稻田饲养禾花鱼的方法,属水产品的饲养【技术领域】,该饲养方法,包括:稻田的选择、开挖鱼沟、加高加固田埂、投放鱼苗、投料喂食、稻田的施肥及稻田的管理的步骤,本发明的方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饲养的管理科学,具有禾花鱼存活率高、产量高的优点,且利用稻田中的嫩草、浮萍、昆虫、禾苗花粉为主要饲料,不但降低了经济成本且是生态饲养,得到肉质细嫩、鱼骨细软、无腥味的禾花鱼。
【专利说明】稻田养殖禾花鱼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水产品的饲养【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稻田饲养禾花鱼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禾花鱼肌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易于消化吸收,是人们日常饮食中比较喜爱的食物;传统禾花鱼的饲养方式是简单的利用水稻田代替鱼塘,进行原始放养,缺乏科学的管理,这种方法的饲养,禾花鱼的成活率低、成长速度慢,产量不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用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土地资源日渐紧缺,怎样提高土地的使用率,在稻田里科学合理的养出存活率高、生长速度快且肉质细嫩的禾花鱼是人们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存活率高、生长速度快且肉质细嫩的稻田饲养禾花鱼的方法。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种稻田饲养禾花鱼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稻田的选择:选择面积至少为0.5亩,地表高度30cm?50cm,年日照时长1468小时?1499小时,土壤Ph值为5.5?6.5的稻田;
b、开挖鱼沟:在稻田里开挖相互连通的鱼沟,沟宽为30cm?40cm,深为45cm?60cm,鱼沟的面积占稻田面积的10%?20% ;
C、加高加固田埂:对田埂硬化处理,田埂高为40?45cm,宽为18?25cm,所述田埂上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d、投放鱼苗:在水稻长到第三张稻叶时期投放鱼苗,按每亩稻田400尾放养鱼苗,所述鱼苗长度为0.3 cm?0.4cm ;
e、投料喂食:鱼苗从每年的4月?5月每日在稻田内投喂饲料2次?3次,每次投喂量为I公斤/亩?5公斤/亩,6月?9月以取食稻花为主,11月前捕捞;
f、稻田的施肥:播种前期按每亩投放25KG对水稻施以基肥,在水稻长到分蘖时期,将鱼集中到鱼沟、鱼坑中,按每亩投放1KG对水稻进行追肥,所述基肥和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其中有机肥的重量为总量的70%?80% ;
g、稻田的管理:保持稻田养鱼水位为31cm?36cm,并保持水的流动。
[0005]上述稻田饲养禾花鱼的方法技术方案中,更具体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稻田的管理为:当气温为l°c?10°C时,以固定水为主,流动水为辅,水深保持在31cm?36cm,或气温为10°C?30°C时,以流动水为主,间接固定水,水深保持在31cm?36cm,或气温为30°C?40°C时,全部采用流动水,水深保持在31cm?36cm。
[0006]进一步的:所述鱼饲料的原料包括:所述鱼饲料的原料包括:糠麸、玉米、稻壳。
[0007]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方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管理科学,具有禾花鱼存活率高、产量高的优点,经过长期饲养证明每亩提高产量20斤。
[0008]2、本发明的方法利用稻田中的嫩草、浮萍、昆虫、禾苗花粉为主要饲料,不但降低了经济成本且是生态饲养,得到肉质细嫩、鱼骨细软、无腥味的禾花鱼。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实施例一:
本发明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稻田的选择:选择面积至少为2亩,地表高度50cm,年日照时长1468小时?1499小时,土壤Ph值为5.5?6.5的稻田;
b、开挖鱼沟:在稻田里开挖相互连通的鱼沟,沟宽为30cm,深为60cm,鱼沟的面积占稻田面积的15% ;
C、加高加固田埂:对田埂硬化处理,田埂高为40cm,宽为25cm,所述田埂上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d、投放鱼苗:在水稻长到第三张稻叶时期投放鱼苗,按每亩稻田400尾放养鱼苗,所述鱼苗长度为0.3 cm?0.4cm ;
e、投料喂食:鱼苗从每年的4月?5月每日在稻田内投喂饲料2次,每次投喂量为I公斤/亩,鱼饲料的原料包括:糠麸、玉米、稻壳,6月?9月以取食稻花为主,11月前捕捞;
f、稻田的施肥:播种前期按每亩投放25KG对水稻施以基肥,在水稻长到分蘖时期,将鱼集中到鱼沟、鱼坑中,按每亩投放1KG对水稻进行追肥,所述基肥和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其中有机肥的重量为总量的75% ;
g、稻田的管理:当气温为1°C?10°C时,以固定水为主,流动水为辅,水深保持在33cm,或气温为10°C?30°C时,以流动水为主,间接固定水,水深保持在33cm,或气温为30°C?40°C时,全部采用流动水,水深保持在33cm。
[0010]实施例二:
本发明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稻田的选择:选择面积至少为0.5亩,地表高度45cm,年日照时长1468小时?1499小时,土壤Ph值为5.5?6.5的稻田;
b、开挖鱼沟:在稻田里开挖相互连通的鱼沟,沟宽为40cm,深为35cm,鱼沟的面积占稻田面积的20% ;
C、加高加固田埂:对田埂硬化处理,田埂高为42cm,宽为20cm,所述田埂上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d、投放鱼苗:在水稻长到第三张稻叶时期投放鱼苗,按每亩稻田400尾放养鱼苗,所述鱼苗长度为0.3 cm?0.4cm ;
e、投料喂食:鱼苗从每年的4月?5月每日在稻田内投喂饲料2次,每次投喂量为3公斤/亩,鱼饲料的原料包括:糠麸、玉米、稻壳,6月?9月以取食稻花为主,11月前捕捞;
f、稻田的施肥:播种前期按每亩投放25KG对水稻施以基肥,在水稻长到分蘖时期,将鱼集中到鱼沟、鱼坑中,按每亩投放1KG对水稻进行追肥,所述基肥和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其中有机肥的重量为总量的75% ;
g、稻田的管理:当气温为1°C?10°C时,以固定水为主,流动水为辅,水深保持在31cm,或气温为10°C?30°C时,以流动水为主,间接固定水,水深保持在31cm,或气温为30°C?40°C时,全部采用流动水,水深保持在31cm。
[0011]实施例三:
本发明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稻田的选择:选择面积至少为I亩,地表高度30cm,年日照时长1468小时?1499小时,土壤Ph值为5.5?6.5的稻田;
b、开挖鱼沟:在稻田里开挖相互连通的鱼沟,沟宽为35cm,深为45cm,鱼沟的面积占稻田面积的10% ;
C、加高加固田埂:对田埂硬化处理,田埂高为45cm,宽为18cm,所述田埂上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d、投放鱼苗:在水稻长到第三张稻叶时期投放鱼苗,按每亩稻田400尾放养鱼苗,所述鱼苗长度为0.3 cm?0.4cm ;
e、投料喂食:鱼苗从每年的4月?5月每日在稻田内投喂饲料3次,每次投喂量为5公斤/亩,鱼饲料的原料包括:糠麸、玉米、稻壳,6月?9月以取食稻花为主,11月前捕捞;
f、稻田的施肥:播种前期按每亩投放25KG对水稻施以基肥,在水稻长到分蘖时期,将鱼集中到鱼沟、鱼坑中,按每亩投放1KG对水稻进行追肥,所述基肥和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其中有机肥的重量为总量的75% ;
g、稻田的管理:当气温为1°C?10°C时,以固定水为主,流动水为辅,水深保持在36cm,或气温为10°C?30°C时,以流动水为主,间接固定水,水深保持在36cm,或气温为30°C?40°C时,全部采用流动水,水深保持在36cm。
【权利要求】
1.一种稻田饲养禾花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稻田的选择:选择面积至少为0.5亩,地表高度30cm?50cm,年日照时长1468小时?1499小时,土壤Ph值为5.5?6.5的稻田; b、开挖鱼沟:在稻田里开挖相互连通的鱼沟,沟宽为30cm?40cm,深为45cm?60cm,鱼沟的面积占稻田面积的10%?20% ; C、加高加固田埂:对田埂硬化处理,田埂高为40?45cm,宽为18?25cm,所述田埂上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d、投放鱼苗:在水稻长到第三张稻叶时期投放鱼苗,按每亩稻田400尾放养鱼苗,所述鱼苗长度为0.3 cm?0.4cm ; e、投料喂食:鱼苗从每年的4月?5月每日在稻田内投喂饲料2次?3次,每次投喂量为I公斤/亩?5公斤/亩,6月?9月以取食稻花为主,11月前捕捞; f、稻田的施肥:播种前期按每亩投放25KG对水稻施以基肥,在水稻长到分蘖时期,将鱼集中到鱼沟、鱼坑中,按每亩投放1KG对水稻进行追肥,所述基肥和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其中有机肥的重量为总量的70%?80% ; g、稻田的管理:保持稻田养鱼水位为31cm?36cm,并保持水的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田饲养禾花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稻田的管理为:当气温为1°C?10°C时,以固定水为主,流动水为辅,水深保持在31cm?36cm,或气温为10°C?30°C时,以流动水为主,间接固定水,水深保持在31cm?36cm,或气温为30°C?40°C时,全部采用流动水,水深保持在31cm?36c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稻田饲养禾花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鱼饲料的原料包括:糠麸、玉米、稻壳。
【文档编号】A01K61/00GK104430066SQ201310599787
【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5日
【发明者】田云秋 申请人:田云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