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板栗修剪枝、苞壳、栗壳制作银耳栽培料的方法

文档序号:224777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用板栗修剪枝、苞壳、栗壳制作银耳栽培料的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为一种银耳栽培料,其特征在于以栗树枝屑、苞壳屑、栗壳屑为主要原料,辅以麸皮、黄豆粉、尿素、石膏粉、蔗糖、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等辅料,栽培料的含水量为63%-65%。本
【发明内容】
还包括该栽培料的制作方法。其优点在于:一是通过日光暴晒、堆积陈化及生物发酵处理,既去除了有毒抑菌物,又使大分子物质降解为有利于银耳菌丝吸收的简单物质,促进了银耳菌丝的生长;二是栽培料配比合理,营养均衡,银耳长势好,出耳后劲足、产量高,其生物学效率达11.8%-12.5%(干品);三是不仅为栗树枝屑、苞壳屑、栗壳屑的无害化处理提供了一个解决办法,还为银耳栽培找到了一种新的基质。
【专利说明】一种利用板栗修剪枝、苞壳、栗壳制作银耳栽培料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利用板栗修剪枝、苞壳、栗壳制作银耳栽培料,包括栽培料的配伍,及该栽培料的制作方法,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银取名白木耳、雪耳,是我国久负盛名的食药兼用菌。根据《本草纲目》记载,银耳味甘淡,性凉,润肺滋阴,化痰,生津,止咳血,治口干肺痿、痰火咳逆,大便燥结,显示银耳具有极佳的保健养生功能。 [0003]银耳属于木腐生菌类型,其所需的营养源主要有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淀粉等。目前它的人工栽培用料主要是木屑、棉籽壳、甘蔗渣等,但随着银耳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这些传统的栽培原料日益紧缺,价格持续上涨,因此各生产单位都十分重视物色价廉物美的替代原料。
[0004]板栗树是壳斗科栗属坚果类植物,其果子是我国有名的传统农副产品。中国是板栗的第一生产大国,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0)的统计,至2009年年底,中国板栗栽培面积为20万hm2,总产量约为109万t,约占世界总产量的77%。
[0005]在板栗生产及加工过程中,会产生三类废弃物。一是整形修剪后产生的树枝。我国板栗种植面积大,每年从栗园修剪落下的枝条约可达70万吨,然而,这些枝条并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大部分被用作薪柴;二是果壳,又名苞壳、栗蓬、栗蒲壳,是板栗采收后留下的废弃物,一般每100 kg板栗就意味着有60kg-90kg的干苞壳,这些苞壳,取材容易,数量巨大,但除少数被作燃料外,其余常被随意丢弃或任其腐烂;三是栗壳,为栗坚果的果皮即种皮,占栗果重量的10%,栗壳是板栗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资源丰富而集中,但大部分企业将其作为废弃物进行处理,既增加生产成本,又浪费资源。
[0006]板栗树枝,木材组织紧密,单位体积内木质素含量高;苞壳,含有较高的营养物质,据测定,苞壳含粗蛋白8.78%、碳39.04%、氮1.348% ;栗壳,含有纤维素、木质素等成分,其中纤维素含量达48%,木质素约占28.5%。以上这些组分,能为银耳生长发育提供必需的碳源、氮源。但栗树枝、苞壳、栗壳这三种材料还含有单宁、蜡质等物质,会抑制食用菌菌丝的生长,因此必须进行有效的处理,使这些抑菌物质得以分解及挥发。处理的方法包括:日光暴晒、堆积陈化及生物发酵等。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有如下二方面内容:
1、一种以板栗修剪枝、苞壳、栗壳为主要原料的银耳栽培料配伍
2、栽培料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银耳栽培料配伍,有如下组分及质量配比:栗树枝屑35%-45%,苞壳屑13%-18%,栗壳屑15%-20%,麸皮18%,黄豆粉5%,尿素1%,石膏粉1%,蔗糖1.2%,磷酸二氢钾0.5%,硫酸镁0.3%,都为干物质的质量,配比之和为100%。
[0008]栗树枝屑:晒干、粉碎成粒径4mm-5_的颗粒,堆放在通风干燥处,陈化一年。
[0009]荀壳屑:暴晒、粉碎成粒径3_以下的颗粒(防止荀壳刺长扎破袋子),堆放在通风干燥处,陈化一年。
[0010]栗壳屑:将新鲜无霉变的栗壳暴晒后粉碎成粒径4mm-5_的颗粒,堆放在通风干燥处,陈化一年。
[0011]麸皮:小麦在加工面粉过程中所分离的麦皮层,麸皮含有丰富的酶系、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矿物质等。
[0012]黄豆粉:作为速效养分,既促进银耳菌丝快速生长,又可使银耳耳片色白肥厚,增
加产量。
[0013]尿素:提供氮源。适当的碳氮比例,有助于微生物发酵分解,提高堆料的发酵效果。
[0014]石膏粉:稳定栽培料酸碱度,增加钙、硫营养成分。
[0015]磷酸二氢钾:为农用磷酸二氢钾,提供磷、钾肥料元素。
[0016]硫酸镁:为农用硫酸镁。提供镁肥料元素,镁是许多酶的活化剂。
[0017]栽培料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①晒料:在拌料前将原料暴晒2d-3d,利用紫外线杀死原料中部分杂菌,同时使抑菌物质分解挥发;
②预湿:先将栗树枝屑、苞壳屑、栗壳屑干料拌匀,然后用水浇淋,等料吃透水后,直接建堆;
③建堆:将预湿的混合料堆成高1.5m-1.8m,宽2.3m-2.5m,长不少于5m的梯形堆,同时将尿素溶于水后泼到料中,堆积完毕,堆底有少量水渗出时,表明水量最适宜,最后盖上草苫让其自然发酵(建堆前或翻堆时先在底部放两根毛竹筒,并每隔Im插一根直径15cm的木棍,建好堆后同时抽出毛竹筒与木棍,形成上下左右相通的通道,增加料堆内外的气体交换量,有利于料内有益微生物的活动,以提高发酵质量);
④翻堆:翻堆间隔时间为3、2、2、1天,共翻堆3次,时间持续8d,每次翻堆时把旁边的料翻入堆中心,第一次翻堆时加入全部石膏粉,最后一次翻堆时加入全部麸皮、黄豆粉,同时将蔗糖、磷酸二氢钾、硫酸镁溶于水后,泼入料中,终止发酵时,栽培料的含水量为63%-65% ;
⑤装袋:采用折幅12cm、长度55cm、厚0.05mm的高压聚乙烯袋筒,每袋湿料重
1.2kg-l.3kg ;
⑥灭菌、冷却 :将袋料进行常压灭菌,当锅内温度达到100°c时(排放冷气后),保持10h-12h,然后自然冷却至25°C以下。
[0018]采用四点打穴法(在袋的一面)接入银耳菌种(先将银耳纯菌丝与香灰菌丝混合均匀),接种后进入发菌阶段,培养室温度控制在23°C _25°C,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经过23d-25d的发菌,即可进入出耳管理。
[0019]本发明以栗树枝屑、苞壳屑、栗壳屑为主要原料,辅以麸皮、黄豆粉、尿素、石膏粉、蔗糖、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等辅料,制作银耳栽培料。其优点在于:一是通过日光暴晒、堆积陈化及生物发酵处理,既去除了有毒抑菌物,又使大分子物质降解为有利于银耳菌丝吸收的简单物质,促进了银耳菌丝的生长;二是栽培料配比合理,营养均衡,银耳长势好,出耳后劲足、产量高,其生物学效率达11.8%-12.5% (干品);三是不仅为栗树枝屑、苞壳屑、栗壳屑的无害化处理提供了一个解决办法,还为银耳栽培找到了一种新的基质。
【具体实施方式】
[0020]方式1:本实施例中银耳栽培料包括如下组分及质量配比:栗树枝屑35%,荀壳屑18%,栗壳屑20%,麸皮18%,黄豆粉5%,尿素1%,石膏粉1%,蔗糖1.2%,磷酸二氢钾0.5%,硫酸镁0.3%,都为干物质的质量,配比之和为100%。
[0021]制作方法:
①晒料:在拌料前将原料暴晒2d,利用紫外线杀死原料中部分杂菌,同时使抑菌物质分解挥发;
②预湿:先将栗树枝屑、苞壳屑、栗壳屑干料拌匀,然后用水浇淋,等料吃透水后,直接建堆;
③建堆:将预湿的混合料堆成高1.Sm,宽2.5m,长5m的梯形堆,同时将尿素溶于水后泼到料中,堆积完毕,堆底有少量水渗出时,表明水量最适宜,最后盖上草苫让其自然发酵(建堆前或翻堆时先在底部放两根毛竹筒,并每隔Im插一根直径15cm的木棍,建好堆后同时抽出毛竹筒与木棍,形成上下左右相通的通道,增加料堆内外的气体交换量,有利于料内有益微生物的活动,以提高发酵质量);
④翻堆:翻堆间隔时间为3、2、2、1天,共翻堆3次,时间持续8d,每次翻堆时把旁边的料翻入堆中心,第一次翻堆时加入全部石膏粉,最后一次翻堆时加入全部麸皮、黄豆粉,同时将蔗糖、磷酸二氢钾、硫酸镁溶于水后,泼入料中,终止发酵时,栽培料的含水量为63%-65% ;
⑤装袋:采用折幅12cm、长度55cm、厚0.05mm的高压聚乙烯袋筒,每袋湿料重
1.2kg-l.3kg ;
⑥灭菌、冷却:将袋料进行常压灭菌,当锅内温度达到100°c时(排放冷气后),保持10h,然后自然冷却至25°C以下。
[0022]采用四点打穴法(在袋的一面)接入银耳菌种(先将银耳纯菌丝与香灰菌丝混合均匀),接种后进入发菌阶段,培养室温度控制在25°C,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0%,经过23d的发菌,进入出耳管理。利用本实施例的栽培料栽培银耳,生物学效率达11.8%。
[0023]方式2:本实施例中银耳栽培料包括如下组分及质量配比:栗树枝屑40%,荀壳屑15%,栗壳屑18%,麸皮18%,黄豆粉5%,尿素1%,石膏粉1%,蔗糖1.2%,磷酸二氢钾0.5%,硫酸镁0.3%,都为干物质的质量,配比之和为100%。制作方法参考方式I。利用本实施例的栽培料栽培银耳,生物学效率达12.1%。
[0024]方式3:本实施例中银耳栽培料包括如下组分及质量配比:栗树枝屑45%,荀壳屑13%,栗壳屑15%,麸皮18%,黄豆粉5%,尿素1%,石膏粉1%,蔗糖1.2%,磷酸二氢钾0.5%,硫酸镁0.3%,都为干物质的质量,配比之和为100%。制作方法参考方式I。利用本实施例的栽培料栽培银耳,生物学效率达12.5%。
[0025]表不同方式栽培料的银耳生物学效率
【权利要求】
1.一种银耳栽培料,其特征在于含有如下组分及质量配比:栗树枝屑35%-45%,苞壳屑13%-18%,栗壳屑15%-20%,麸皮18%,黄豆粉5%,尿素1%,石膏粉1%,蔗糖1.2%,磷酸二氢钾0.5%,硫酸镁0.3%,都为干物质的质量,配比之和为1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银耳栽培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栗树枝屑为粒径4mm-5mm的颗粒,晒干堆放在通风干燥处,陈化一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银耳栽培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苞壳屑为粒径3mm以下的颗粒,暴晒、粉碎后堆放在通风干燥处,陈化一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银耳栽培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栗壳屑为粒径的颗粒,暴晒、粉碎后堆放在通风干燥处,陈化一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银耳栽培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麸皮是小麦在加工面粉过程中所分离的麦皮层。
6.一种权利要求1-5中所述的银耳栽培料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①晒料:在拌料前将原料暴晒2d-3d,利用紫外线杀死原料中部分杂菌,同时使抑菌物质分解挥发; ②预湿:先将栗树枝屑、苞壳屑、栗壳屑干料拌匀,然后用水浇淋,等料吃透水后,直接建堆; ③建堆:将预湿的混合料堆成高1.5m-1.8m,宽2.3m-2.5m,长不少于5m的梯形堆,同时将尿素溶于水后泼到料中,堆积完毕,堆底有少量水渗出时,表明水量最适宜,最后盖上草苫让其自然发酵(建堆前或翻堆时先在底部放两根毛竹筒,并每隔Im插一根直径15cm的木棍,建好堆后同时抽出毛竹筒与木棍,形成上下左右相通的通道,增加料堆内外的气体交换量,有利于料内有益微生物的活动,以提高发酵质量); ④翻堆:翻堆间隔时间为3、2、2、1天,共翻堆3次,时间持续8d,每次翻堆时把旁边的料翻入堆中心,第一次翻堆时加入全部石膏粉,最后一次翻堆时加入全部麸皮、黄豆粉,同时将蔗糖、磷酸二氢钾、硫酸镁溶于水后,泼入料中,终止发酵时,栽培料的含水量为63%-65% ; ⑤装袋:采用折幅12cm、长度55cm、厚0.05mm的高压聚乙烯袋筒,每袋湿料重1.2kg-l.3kg ; ⑥灭菌、冷却:将袋料进行常压灭菌,当锅内温度达到100°c时(排放冷气后),保持10h-12h,然后自然冷却至25°C以下。
7.利用权利要求1-6中所述的银耳栽培料,其特征在于采用四点打穴法(在袋的一面)接入银耳菌种(先将银耳纯菌丝与香灰菌丝混合均匀),接种后进入发菌阶段,培养室温度控制在23°C _25°C,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经过23d_25d的发菌,即可进入出耳管理。
【文档编号】C05G1/00GK103613431SQ201310601924
【公开日】2014年3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5日
【发明者】邬方成 申请人:邬方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