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用渔线轮的卸力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149阅读:678来源:国知局
钓鱼用渔线轮的卸力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钓鱼用渔线轮的卸力机构,在该卸力机构中,即使制动力增大,也能够通过较小的操作力对操作部件进行操作。卸力机构(23)用以制动双轴承渔线轮(100)的卷线用的卷线筒(12)的放线方向的转动。卸力机构(23)具有:驱动轴(30),其具有第1外螺纹部(30f);星型卸力机构(3);摩擦机构(4);含有氟树脂的无电解镀镍膜(90)。星型卸力机构(3)具有用于螺合在第1外螺纹部(30f)的内螺纹部(3d)。摩擦机构(4)通过使星型卸力机构(3)摆动而改变摩擦力,并对卷线筒(12)的向放线方向的转动进行制动。含有氟树脂的无电解镀镍膜(90)形成在第1外螺纹部(30f)上。
【专利说明】钓鱼用渔线轮的卸力机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卸力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对钓鱼用渔线轮的用于卷线的卷线筒向放线方向的转动进行制动,且可调整制动力的钓鱼用渔线轮的卸力机构。
【背景技术】
[0002]在钓鱼用渔线轮中,为了调整制动力,设置有用于对卷线筒的向放线方向的转动进行制动的卸力机构。在现有技术中,卸力机构具有:操作部件,其用于对制动力进行调整;螺纹部件,其用于螺合操作部件;摩擦机构,其通过操作部件的转动而改变摩擦力。例如,在通过转动的卷线筒卷绕渔线的双轴承渔线轮或单轴承渔线轮中,操作部件螺合在作为螺纹部件的驱动轴或卷线筒轴上。另外,在卷线筒不动而通过转子卷绕渔线的纺车型渔线轮中,操作部件螺合在作为螺纹部件的卷线筒轴上(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
[0003]在上述的现有技术中的卸力机构中,通过对操作部件进行摆动操作,使操作部件的螺合部分沿螺纹部件的 轴向移动,并通过该移动改变摩擦机构的摩擦力,因此能够调整制动力。
[0004]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第2009-148173号
[0005]在现有技术的卸力机构中,在对操作部件进行摆动操作时,使对操作部件的摆动操作很费力。尤其是,在进行像拟饵钓这样的需要经常调整制动力的情况下设定较大的制动力时,更容易发生上述的操作费力的情况。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钓鱼用渔线轮的卸力机构,即使增大制动力,也能够通过较小的操作力对操作部件进行操作。
[0007]钓鱼用渔线轮的卸力机构,用以制动钓鱼用渔线轮的卷线用的卷线筒的放线方向的转动。钓鱼用渔线轮的卸力机构具有:第I部件,其具有外螺纹部;摩擦机构;含有氟树脂的无电解镀镍膜。第2部件具有用于螺合在外螺纹部的内螺纹部。摩擦机构通过使第I部件与第2部件之间相对摆动而改变摩擦力,并对卷线筒的向放线方向的转动进行制动。含有氟树脂的无电解镀镍膜至少形成在外螺纹部及内螺纹部中的任意一方上。
[0008]上述卸力机构中,通过使第I部件及第2部件中的一方作为操作部件而与另一方部件相对摆动,而改变摩擦机构的摩擦力,从而能够调整制动力。在该第I部件的外螺纹部及第2部件的内螺纹部中的任意一方上,形成有含有氟树脂的无电解镀镍膜。因此,使含有氟树脂的无电解镀镍膜的膜厚均匀,而降低相对转动的外螺纹部和内螺纹部之间的滑动阻力,从而使外螺纹部和内螺纹部之间的相对转动平滑。由此,即使制动力增大也能够通过较小的操作力对操作部件进行操作。而且,使对操作部件操作时所发出的咯吱咯吱的声音减小,从而提高了操作感。
[0009]在钓鱼用渔线轮的卸力机构中,优选,氟树脂为由聚四氟乙烯(PTFE )、聚氯三氟乙烯(PCTFE)、聚偏氟乙烯(PVDF)、聚氟乙烯(PVF)、全氟烷氧基树脂(PFA)、氟化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FEP)、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以及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ECTFE)所构成的族中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在氟树脂中也能够选择具有较高滑动性的材料。[0010] 在钓鱼用渔线轮的卸力机构中,优选,钓鱼用渔线轮为通过手柄的转动而使卷线筒转动的双轴承渔线轮或单轴承渔线轮。第I部件为通过手柄的转动而转动的驱动轴。第2部件为螺合在驱动轴上的操作部件。摩擦机构具有配置在驱动轴上并通过操作部件按压的至少一片的摩擦板。在这种情况下,在具有在驱动轴的周围设置有摩擦板的卸力机构的双轴承渔线轮或单轴承渔线轮中,即使制动力增大,也能够通过较小的操作力对操作部件进行操作。
[0011 ] 在钓鱼用渔线轮的卸力机构中,优选,还具有用于禁止驱动轴向放线方向转动的防止逆转机构。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驱动轴不向放线方向转动,通过使卸力板至少与驱动轴一体转动,能够构成星型卸力轮形的卸力机构。
[0012]在钓鱼用渔线轮的卸力机构中,优选,钓鱼用渔线轮为卷线筒轴能够转动而卷线的纺车型渔线轮。第I部件为用于安装卷线筒且使卷线筒能够转动的卷线筒轴。第2部件为螺合在卷线筒轴上的操作部件,摩擦机构具有设置在卷线筒轴上并通过操作部件按压的至少I片的摩擦板。在这种情况下,在具有在卷线筒轴的周围配置摩擦板的卸力机构的纺车型渔线轮中,即使制动力增大,也能够通过较小的操作力对操作部件进行操作。
[0013]在钓鱼用渔线轮的卸力机构中,优选,含有氟树脂的无电解镀镍膜形成在所述外螺纹部上。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第I部件的外螺纹部上形成含有氟树脂的无电解镀镍膜,根据制动力的调整位置,含有氟树脂的无电解镀镍膜和外螺纹部之间的接触位置发生变化。因此,能够达到使含有氟树脂的无电解镀镍膜延长寿命的目的。
[0014]在钓鱼用渔线轮的卸力机构中,优选,含有氟树脂的无电解镀镍膜为使氟树脂的微粒子分散共析形成的复合电镀皮膜。在这种情况下,能够降低形成含有氟树脂的无电解镀镍膜的成本。
[0015]在钓鱼用渔线轮的卸力机构中,优选,含有氟树脂的无电解镀镍膜为在呈粒子状析出的镍-磷(N1-P)的多孔质皮膜上使氟树脂通过热处理而复合化的复合电镀皮膜。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复合电镀皮膜的形成成本增加,但该复合电镀皮膜的硬度更高。
[0016]发明效果
[0017]根据本发明,使相对转动的外螺纹部和内螺纹部之间的滑动阻力降低,从而使外螺纹部和内螺纹部之间的相对转动平滑。由此,即使制动力增大也能够通过较小的操作力对操作部件进行操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第I实施方式中所采用的双轴承渔线轮的立体图;
[0019]图2为表示双轴承渔线轮的立体图;
[0020]图3为表示双轴承渔线轮的截面图;
[0021]图4为表示图3的卸力机构的截面放大图;
[0022]图5为表示卸力机构的分解的立体图;
[0023]图6为表示驱动轴的外螺纹部外周侧的截面示意图;
[0024]图7为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所采用的纺车型渔线轮的侧视图;[0025]图8表示纺车型渔线轮的截面图;
[0026]图9为表示图8的卷线筒部分的截面放大图;
[0027]图10为表示图9的卸力旋钮部分的截面放大图;
[0028]图11为表示卷线筒轴的外螺纹部外周侧的截面示意图;
[0029]图12为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包含有卸力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0030][图中标记说明]
[0031]2手柄;3星型卸力机构;3c螺母部件;3d内螺纹部;4摩擦机构;12卷线筒;23卸力机构;30驱动轴;30f第I外螺纹部;31驱动齿轮;61棘轮;62卸力板;66防止逆转机构;67棘爪;90含有氟树脂的无电解镀镍膜;100双轴承渔线轮;101手柄;104卷线筒;115卷线筒轴;115b外螺纹部;160卸力机构;161卸力旋钮;162a卸力垫圈;162b卸力垫圈;162c卸力垫圈;162d卸力垫圈;172螺母部件;172a内螺纹部;190含有氟树脂的无电解镀镍膜;192多孔质皮膜;194氟树脂;200纺车型渔线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32]第I实施方式
[0033]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的第I实施方式中采用的双轴承渔线轮100具有:渔线轮主体I ;手柄2,其置在渔线轮主体I的侧方,用于使卷线筒转动;卷线筒12 ;卸力机构23(参照图2),其为具有星型卸力机构3 (第2部件及操作部件的一个例子)的星型卸力轮形。
[0034]如图2所示,渔线轮主体I具有:框架5 ;安装在框架5两侧的第I侧罩6与第2侧罩7。框架5具有:第I侧板8及第2侧板9,其以所规定的间隔相互对向设置;前连接部IOa及下连接部10b,其连接第I侧板8及第2侧板9。在下连接部IOb上一体形成有用于安装钓竿的钓竿安装座部10c。
[0035]第I侧罩6在由外侧顺着卷线筒轴的方向来看呈圆形,第2侧罩7为由两个交叉的外周圆构成的葫芦形。如图1所示,第I侧罩6以可在卷线筒12上装卸的方式安装在第I侧板8上,并且能够摆动且相对于框架5可开闭。第2侧罩7具有与第2侧板9同一个的侧面,该侧面为与2个的外周圆交叉的偏心的圆形。第2侧罩7例如通过3根的螺钉固定在第2侧板9上。
[0036]在框架5内设置有:卷线筒12 ;离合器手柄17,其用于在通过拇指控制卷线筒轴放线(thumbing)时放置拇指;匀线机构18,其用于将渔线均匀的卷入卷线筒12内。在框架5和第2侧罩7之间设置有:转动传递机构19 ;离合器机构21 ;离合器控制机构22 ;卸力机构23 ;抛饵控制机构24。又有,在框架5和第I侧罩6之间设置有离心制动机构25,用于防止抛馆时的渔线缠绕在一起(back lash)。
[0037]转动传递机构19将来自手柄2的转动力传递给卷线筒12及匀线机构18。离合器机构21设置在转动传递机构19的中间,用于使驱动轴30和卷线筒12连接/断开。离合器控制机构22通过对离合器手柄7的操作控制离合器机构21的连接/断开。卸力机构23通过星型卸力机构3的旋入量控制卷线筒12的向放线方向的转动。抛饵控制机构24用于调整卷线筒12的转动时的阻力。
[0038]卷线筒12固定在贯穿其中心的卷线筒轴20上。卷线筒轴20通过轴承被支承在渔线轮主体I上,且能够转动。[0039]如图3所示,离合器手柄17设置在位于第I侧板8及第2侧板9之间的后部的卷线筒12的后方的位置。离合器手柄17在第I侧板8及第2侧板9之间的上下方向上滑动。在离合器手柄17的手柄安装侧上形成有为一体结构且贯通第2侧板9的接合轴17a。该接合轴17a与离合器控制机构22接合。
[0040]如图3所示,匀线机构18具有:横向凸轮轴46,其设置在位于卷线筒12的前方的第I侧板8和第2侧板9之间,且在其外周面上形成有交叉的螺旋状沟槽46a ;渔线导向部47,其通过横向凸轮轴46在卷线筒轴向往复移动。
[0041]转动传递机构19具有:驱动轴30 (第I部件的一个例子);驱动齿轮31,其固定在驱动轴30上;小齿轮32,其呈筒状,且与驱动齿轮31啮合;齿轮部件48,其安装在横向凸轮轴46的图3右端上且不能相对其转动;齿轮部件49,其安装在驱动轴30的基端部上,且不能相对其转动。[0042]驱动轴30,为例如不锈钢制的金属制的轴部件。如图4及图5所示,由基端侧到顶端侧分别形成有,轴支承部30a、第I卡止部30b、环形突起部30c、第2卡止部30d、第3卡止部30e、第I外螺纹部30f、第2外螺纹部30g以及第4卡止部30h。在轴支承部30a上安装有轴承28。第I卡止部30b为相对于轴支承部30a的大径,且由相互平行的2组的倒角部构成。环形突起部30c具有相对于第I卡止部30b的大径。第2卡止部30d由相互平行的2组的倒角部(平面部)构成,且其直径小于环形突起部30c的直径。第3卡止部30e具有相对于第2卡止部30d的小径,且由相互平行的I组倒角部构成。第I外螺纹部30f在第3卡止部30e的顶端侧形成在除第3卡止部30e的外周面上。第2外螺纹部30g形成在驱动轴30的顶端部上,且具有相对于第I外螺纹部30f的小径。第4卡止部30h形成在驱动轴30的外周面上,在该驱动轴30上形成有第2外螺纹部30g。手柄2安装在第4卡止部30h上,且不能转动,手柄2通过螺合在第2外螺纹部30g上的螺母43固定在驱动轴30上。
[0043]如图6所示的示意图,在第I外螺纹部30f的表面上形成有含有氟树脂的无电解镀镍膜90。另外,在图6中省略了对螺钉的形状的图示。含有氟树脂的无电解镀镍膜90为使氟树脂的微粒子呈大致均匀分布在镀镍溶液内且共析形成的复合电镀皮膜。在含有氟树脂的无电解镀镍膜90中使用的氟树脂为由聚四氟乙烯(PTFE)、聚氯三氟乙烯(PCTFE)、聚偏氟乙烯(PVDF)、聚氟乙烯(PVF)、全氟烷氧基树脂(PFA)、氟化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FEP)、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以及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ECTFE)所形成的族中选择。优选,氟树脂为聚四氟乙烯(PTFE)。另外,在图6中,通过点示意性地表示氟树脂。含有氟树脂的无电解镀镍膜90的厚度为,例如2 μ m~20 μ m的范围,优选为5 μ m~15 μ m的范围。氟树脂的共析量为电镀液整体重量的例如1.5~10%。
[0044]驱动轴30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在渔线轮主体I上,通过构成防止逆转机构66的辊子型的第I单向离合器86及棘爪式的第2单向离合器87禁止向放线方向的转动(逆转)。另外,驱动轴通过轴承28及第I单向离合器86被支承在第2侧罩7及框架5上且能够转动。
[0045]第I单向离合器86设置在驱动轴30的中间部,且被安装在渔线轮主体I的第2侧罩7和驱动轴30之间的间隙上。第I单向离合器86具有:外圈86a,其安装在第2侧罩7上且不能转动;内圈86b,其安装在驱动轴30上且能够转动;辊子86c,其设置在外圈86a和内圈86b之间ο
[0046]第2单向离合器87具有:棘轮61 ;棘爪67 (参照图5),其安装在渔线轮主体I的第2侧板9的外侧面上且可摇动。棘轮61安装在位于驱动轮31和齿轮部件49之间的第2接合部30d上,且不日纟转动。棘轮61设直为与环形关起部30c接触,并通过环形关起部30c限制其向基端侧移动。在棘轮61的外周部上设置有在圆周方向上间隔隔开的棘齿61a,该棘齿61a呈大致平行四边形状突出。在渔线轮主体I上安装的可摇动的棘爪67通过与棘齿61a啮合,禁止驱动轴30向放线方向的转动。第2单向离合器87作为卸力机构23的摩擦板发挥作用。
[0047]驱动齿轮31安装在驱动轴30上且能够转动,并介于卸力机构23与驱动轴30连接。卸力机构23通过对驱动齿轮31的向放线方向的转动的制动,限制卷线筒12向放线方向的转动。
[0048]如图3所示,小齿轮32为由第2侧板9的外方朝内方延伸,且中心由卷线筒轴20贯通的筒状部件。小齿轮32安装在卷线筒轴20上且能在轴向移动。小齿轮32的图3左端部上形成有与接合销20b啮合的啮合槽32a,该接合销20b沿着卷线筒轴20的径向贯通该卷线筒轴20。通过该啮合槽32a和安装在卷线筒轴20上的接合销20b构成了离合器机构21。另外,在小齿轮32的中间部形成有细腰部(中间较细部)32b以及在小齿轮32的右端部上形成与驱动齿轮31啮合的齿轮部32c。在细腰部32b上接合有离合器控制机构22的离合器拨叉22a。
[0049]齿轮部件49安装在形成于驱动轴30的基端部上的第I卡止部30b上,且不能相对转动,并与环形突起部30c由该基端部侧接触。安装在横向凸轮轴46上的齿轮部件48与安装在驱动轴30上的齿轮部件49啮合。通过该结构,匀线机构18的横向凸轮轴46随驱动轴30的卷线方向的转动而转动。
[0050]卸力机构23在未超出所设定的制动力时随驱动轴30和驱动齿轮31的转动而转动,用以制动(限制)卷线筒12的放线方向的转动。制动力通过星型卸力机构3的旋紧程度进行调节。如图4及图5所示,卸力机构23具有:星型卸力机构3 ;驱动轴30 ;摩擦机构4 ;形成在驱动轴30上的前述的含有氟树脂的无电解镀镍膜90 (参照图6)。另外,卸力机构23具有发声机构65和前述的防止逆转机构66。
[0051]如图3所示,星型卸力机构3具有:主体部3b,其具有多个呈放射状设置的操作部3a ;螺母部件3c,其在主体部3b内能与该主体部3b —体转动,且能在轴向移动;螺母部件3c具有用于螺合在第I外螺纹部30f的内螺纹部3d。星型卸力机构3为对在其基端侧安装在驱动轴30上的摩擦机构4进行按压以对所规定的制动力进行调整的操作部件。在星型卸力机构3和第I单向离合器86之间安装有4个盘簧88。盘簧88用于将星型卸力机构3的螺紧力缓冲传递给后述的制动板62。盘簧88设置在星型卸力机构3的螺母部件3c和第I单向离合器86的内圈86b之间。
[0052]星型卸力机构3通过调整其螺紧程度,能够使第I单向离合器86的内圈86b介于盘簧88 (参照图3、4)沿轴向移动,其中第I单向离合器86将驱动轴30安装在第2侧罩7上。即,通过转动星型卸力机构3,调整盘簧88的按压力。由此,通过星型卸力机构3能够对制动力进行精细的调整。
[0053]摩擦机构4具有:制动板62,其接合在驱动轴30上且可一体转动;棘轮61 (摩擦板的一个例子)。制动板62为圆板部件,并介于第I卸力垫片63a由手柄2侧与驱动齿轮31 (第2摩擦板的一个例子)接触。制动板62安装在第3卡止部30e上且可与驱动轴30一体转动。制动板62与棘轮61夹持驱动齿轮31。另外,制动板62连接且接触第I单向离合器86的内圈86b,且不能相对其转动。因此,第I单向离合器86的内圈86b能与驱动轴30 一体转动,而且将星型卸力机构3的按压力传递给卸力板62。在卸力板62的中心部上形成有接合孔62a,该接合孔62a可与内圈86b接合且可一体转动,而且可与驱动轴30的第3卡止部30e接合且可一体转动。驱动轴31介于第2卸力垫片63b与棘轮61接触。
[0054]第2卸力垫片63b为环状的摩擦盘,并设置在棘轮61和驱动齿轮31之间。在第2卸力垫片63b的内周侧设置有环形部件64。环形部件64能相对于驱动轴30转动。另外,环形部件64具有位于驱动齿轮31侧的卡止销64a。卡止销64a与在驱动齿轮31的侧面上形成且贯通的一对的接合孔31a、31b中的任意一个接合。因此,环形部件64随驱动齿轮31的转动而转动。环形部件64的厚度小于第2卸力垫片63b的厚度。因此,通过星型卸力机构3按压卸力板62,即使驱动齿轮31通过制动板62与棘轮61夹持,也不会使按压力作用在环形部件64上,从而该环形部件64能够转动。
[0055]发声机构65具有:冲击销70,其安装在齿轮部件49上且在驱动轴方向能够前进后退;发声凹部71,其为多个,并形成在与环形部件64的手柄侧相反一侧的侧面上,且在圆周方向上间隔设置;螺旋弹簧72,其将冲击销70向环形部件64加载。冲击销70具有顶端与发声凹部71接合的头部。冲击销70和螺旋弹簧72被收装在圆筒部49a中,该圆筒部49a朝齿轮部件49的把手侧的侧面突出设置。圆筒部49a,其大小设定为可插入棘轮61的中心孔附近形成的通孔61b,并朝环形部件64侧露出。多个发声凹部71形成在面向环形部件64的冲击销70的侧面上,且在圆周方向上间隔设置。在上述结构的发声机构65中,通过制动力的作用,使驱动轴30和驱动齿轮31相对转动时,不能相对于驱动轴30转动的冲击销70与在环形部件64上 形成的发声凹部71反复冲撞而发声,其中环形部件64与驱动齿轮31 —起转动。
[0056]接下来,对该双轴承渔线轮的动作进行说明。
[0057]在卷绕渔线时,将手柄2向卷线方向转动。手柄2的转动由驱动轴30介于卸力机构23向随驱动轴30的转动而转动的驱动齿轮31及小齿轮32传递。小齿轮32的转动通过离合器机构21向与小齿轮32嵌合的卷线筒轴20传递,从而使卷线筒12转动而将渔线卷起。该驱动轴30的转动介于齿轮部件49及齿轮部件48向横向凸轮轴46传递,通过横向凸轮轴46的转动使渔线导向部47沿着卷线筒轴20往复运动。通过该往复运动,使渔线大致均匀地缠绕在卷线筒12上。
[0058]另一方面,在放线时,操作离合器手柄17并通过离合器控制机构22使离合器机构21呈分离状态。由此,解除卷线筒轴20和小齿轮32之间的嵌合,即使由于放线而使卷线筒12转动,也不会将该转动传递给转动传递机构19及驱动轴30。
[0059]接下来,对卸力机构23的动作进行说明。
[0060]在将鱼上钓时,在渔线上会形成张力。由此,在卷线筒12上作用有使向放线方向转动的扭矩。然而,在作用在卷线筒12上的制动力小于所设定的制动力时,通过由星型卸力机构3的螺紧力而被压缩的盘簧88的作用,使驱动齿轮31介于第I卸力垫片63a被夹持在棘轮61和卸力板62中,而使驱动齿轮31和驱动轴30不能相对转动。另外,由于驱动轴30通过防止逆转机构66卡止其向放线方向的转动,所以随驱动齿轮31的转动而转动的卷线筒12也不能向放线方向转动。又有,这里由于在棘轮61和驱动齿轮31之间插入有第2卸力垫片63b以及在卸力板62和驱动齿轮31之间插入有第I卸力垫片63a,所以通过小的盘簧88的按压力能使棘轮61、卸力板62和驱动齿轮31之间的可传递的扭矩增大。
[0061]附在渔线上的张力增大使附在卷线筒12上的扭矩增大时,在经由棘轮61、卸力板62和驱动齿轮31之间的第2卸力垫片63b及第I卸力垫片63a的按压接触的部分产生滑动。由此,即使卡止(阻止)了驱动轴30的转动,驱动齿轮31克服动摩擦力的阻力而向放线方向转动,且卷线筒12也向放线方向转动。由此,当作用在卷线筒12上的扭矩超出所规定的值时,也就是说,当渔线受到过大的张力作用时,卸力机构23动作而使卷线筒12朝放线方向转动,从而保护受到过大张力作用时的渔线。
[0062]当向上钓起鱼而如上所述那样卷线筒12向放线方向转动时,卸力机构23的发声机构65发出声音。即,此时驱动轴30和驱动齿轮31相对转动,使随驱动齿轮31的转动而转动的环形部件64上形成的发声凹部71与随齿轮部件49的转动而转动的冲击销70干涉而发出点击(哒哒)音。齿轮部件49相对于驱动轴30不能转动。该点击音为通过螺旋弹簧72的加载使冲击销70的头部呈间隙性的与等间隔设置的发声凹部71接触而产生有节奏的声音。在该声音产生时,由于环形部件64的厚度薄于第2卸力垫片63b,另外,通过卡止销64a和卡止孔31a之间的间隙,使环形部件64无论在径向还是轴向都保持有一定程度松动的状态。
[0063]另外,在进行拟饵钓时,需要转动星型卸力机构3而频繁地调整制动力。此时,螺母部件3c相对于第I外螺纹部30f转动而使螺母部件3c沿驱动轴30的轴向移动。例如,使星型卸力机构3沿图2的顺时针方向转动时,螺母部件3c向接近第I单向离合器86的方向移动,从而按压盘簧88而增大制动力。此时,所设定的制动力在较大的情况下,星型卸力机构3很难转动。然而,在第I实施方式中,由于在第I外螺纹部30f的表面上形成有含有氟树脂的无电解镀镍膜90而使螺母部件3c的滑动阻力减小,从而使螺纹部件3c能够顺畅的转动。由此,即使制动力增大,也能够通过较小的操作力对星型卸力机构3进行操作。而且,在进行星型卸力机构3的操作中所发出的咯吱咯吱的声音减小,从而提高了操作感。
[0064]第2实施方式
[0065]在第2实施方式中,采用卸力机构的钓鱼用渔线轮为并非双轴承渔线轮的纺车型渔线轮。
[0066]整体结构
[0067]如图7和图8所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纺车式渔线轮200具有:渔线轮主体102、转子103、卷线筒104和卸力机构160(参照图2)。转子103用于将渔线卷绕在卷线筒104上,并支承在渔线轮主体102的前部上,且可以转动。卷线筒104,在其外周面上卷绕渔线,并设置在转子103的前部且能前后移动。又有,手柄101可安装在图7所示的渔线轮主体102的左侧和渔线轮主体102的右侧中的任意一侧。
[0068]如图7所示,手柄101包括:手柄摇臂108,其安装在手柄轴110的顶端;手柄把手109,其安装在手柄摇臂108的顶端上。
[0069]如图7、图8所示,渔线轮主体102具有:渔线轮壳体102a,其具有开口 102d,并为例如铝合金制件;盖部件102b (参照图7),其以塞住开口 102d的方式安装在渔线轮壳体102a上,并为例如铝合金制件;钓竿安装座102c,其由渔线轮壳体102a向斜上前方延伸。渔线轮壳体102a,在其内部具有空间,并在该空间内设置有:转子驱动机构105,其随手柄101的转动而转动,而使转子103转动;摆动机构106,其使卷线筒104沿前后方向移动以使渔线均匀的被卷绕。
[0070]如图8所示,转子驱动机构105包括:驱动齿轮111,其与固定在手柄101的手柄轴110上的驱动齿轮轴11 Ia —起转动;小齿轮112,其与驱动齿轮111啮合。小齿轮112形成为筒状,其前部112a贯穿转子103的中心部,并通过螺母113固定在转子103上。并能与转子103 —体转动。通过在渔线轮壳体102a上以彼此隔开的方式安装的轴承114a、114b,分别支承小齿轮112的轴向方向上的中部和后端部,使得小齿轮112可在渔线轮壳体102a中转动。
[0071]摆动机构106是用来使卷线筒轴115沿前后方向移动,进而使卷线筒104也在同方向上移动的机构,而卷线筒轴115经卸力机构160与卷线筒104的中心部连接。摆动机构106包括:横向凸轮轴121,其配置在卷线筒轴115的下侧并与其平行;滑块122,其沿着横向凸轮轴121在前后方向上移动;中间齿轮123,其固定在横向凸轮轴121的前端。卷线筒轴115的后端固定在滑块122上且不能相对转动。中间齿轮123直接或介于未图示的减速机构间接的与小齿轮112啮合。
[0072]卷线筒轴115 (第I部件的一个例子)以贯穿小齿轮112的中心部的方式设置。在摆动机构106的作用下,卷线筒轴115在小齿轮112内作前后往复移动。卷线筒轴115,其中间部由安装在螺母113内的轴承116支承,其后部由小齿轮112后部的内周面支承,由此使卷线筒轴115可转动且可沿着轴向移动。卷线筒轴115在相对于小齿轮112相对转动而且前后移动时,为了防止卷线筒轴115在小齿轮112上锁死,在卷线筒轴115的表面上实施无电解镀镍。如图9及图10所示,在卷线筒轴115的顶端上形成有由相互平行的面构成的防转动的卡止面115a和制动力调整用的外螺纹部115b。
[0073]如图11的示意图所示,在外螺纹部115b的表面上形成有含有氟树脂的无电解镀镍膜190。在第I实施方式中,含有氟树脂的无电解镀镍膜为使氟树脂的微粒子呈大致均匀分布在镀镍溶液内且共析形成的复合电镀皮膜。然而,在第2实施方式中,含有氟树脂的无电解镀镍膜190为在呈粒子状析出的镍-磷(N1-P)的多孔质皮膜192上使氟树脂194通过热处理而复合化的复合电镀皮膜。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增加了成本,但复合电镀皮膜的硬度更高。
[0074]在含有氟树脂的无电解镀镍膜190上使用的氟树脂194,与第I实施方式相同,都由聚四氟乙烯(PTFE)、聚氯三氟乙烯(PCTFE)、聚偏氟乙烯(PVDF)、聚氟乙烯(PVF)、全氟烷氧基树脂(PFA)、氟化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FEP)、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以及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ECTFE)所构成的族中选择。优选,氟树脂194为聚四氟乙烯(PTFE)。含有氟树脂的无电解镀镍膜190的厚度为,例如5 μ m~20 μ m的范围,优选为8 μ m~15 μ m的范围。氟树脂194的使用量为电镀液整体重量的例如1.5~10%。
[0075]如图8所示,转子3包括:转子主体133和安装在转子主体133上且可摆动的渔线导臂134,其中转子主体133包括:连接部130,其为筒状;第I转子臂131及第2转子臂132,其在连接部130的侧方相互面向设置。转子主体133由例如铝合金形成为一体结构。
[0076] 在连接部130的前部形成有前壁130a,在前壁130a的中间部形成有毂部130b。在毂部130b的中心部形成有通孔130c,小齿轮112的前部112a及卷线筒轴115贯穿该通孔130c。在前壁130a的前部设置有螺母113。
[0077]第I转子臂131从连接部130向外呈凸起状弯曲、并向前延伸,且在连接部130的圆周方向上扩展、弯曲。第2转子臂132从连接部130向外呈凸起状弯曲、并向前延伸,且与连接部130的接合部在连接部130的圆周方向上扩展、弯曲。又有,在第2转子臂132上形成有用于实现轻量化的开口(未图示)。
[0078]如图8所示,在转子103的连接部130的内部设置有用于防止转子103逆转的防止逆转机构150。防止逆转机构150具有内轮空转的辊子型的单向超越离合器151。防止逆转机构150在工作状态下禁止转子103向放线方向逆转,其不允许转子103发生逆转。另外,防止逆转机构也可以为能够在逆转禁止状态与逆转许可状态之间切换的结构。
[0079]如图8所示,卷线筒104被设置在转子主体133的第I转子臂131和第2转子臂132之间,并被安装在卷线筒轴115的顶端上。如图9所示,卷线筒104,将渔线卷绕在外周上,并具有:卷线体部104a,其为例如铝合金制件;裙部104b,其形成在卷线体部104a的后部上且为一体结构;前法兰部104c,其形成在卷线体部104a的前端上且为一体结构。在卷线筒104的内部收装有卸力机构160,该卸力机构160通过将设定的制动力作用在卷线筒104上制动卷线筒104。
[0080]卷线体部104a为圆筒状部件,其外周面为由与卷线筒轴115平行的圆周面构成。卷线体部104a具有:筒状部104d,其用于卷绕渔线;支承壁部104e,其为圆板状,并形成在筒状部104d的内周面上且为一体结构;轴支承部104f,其为筒状,并形成在支承壁部104e的内周侧。
[0081]裙部104b具有:后法兰部104h,其由卷线体部104a的后方沿径向延伸;圆筒部104i,其由后法兰部104h的外周侧向后方呈筒状延伸。在该圆筒部104i的内侧设置有转子103的连接部130。
[0082]在前法兰部104c的外周面上安装有金属制的卷线筒环120,该卷线筒环120用于将渔线由卷线体部104a顺滑的放出。卷线筒环120具有顶部较宽的倾斜面120a。卷线筒环120通过环形固定部件119被固定在前法兰部104c上。环形固定部件119与由前法兰部104c向前方突出的筒状的内螺纹部104j螺合。
[0083]在卷线体部104a的内部,在支承壁部104e的前方安装有用于收装卸力机构160的卸力收装筒部152,且能够一体转动。在卸力收装筒部152的前方安装有支承筒部153,该支承筒部153与轴支承部104f —起将卷线筒104支承在卷线筒轴115上,且该卷线筒104能够相对转动。
[0084]在卸力收装筒部152的内部收装有卸力机构160的后述的摩擦机构162。收装筒部152与卷线筒104 —体转动。
[0085]支承筒部153通过位于其前方的安装在卷线筒104内部的为线材制件的防脱落弹簧155防止其与卸力收装筒部152 —同脱落。防脱落弹簧155被保持在位于卷线体部104a的前表面和环形固定部件119的后表面之间的间隙内的卷线筒104内。
[0086]在卷线筒轴115的外周面上嵌入有第I支承部156和第2支承部157,在该第I支承部156和第2支承部157上安装有用于将卷线筒104支承在卷线筒轴115上的2个的轴承158a、158b,且使该卷线筒104能够相对于卷线筒轴115转动。第I支承部156安装在卷线筒轴115上且能够转动。
[0087]如图12所示,第2支承部157被固定在卡止面115a的后部上,该卡止面115a形成在卷线筒轴115的前侧部分上。第2支承部157为具有小径部157a和大径部157b的附有大小两级台阶的筒状的部件。在小径部157a上安装有轴承158b的内圈。轴承158b的外圈安装在卷线体部104a的轴支承部104f上。在大径部157b上形成有:第I卡止面157c,其通过相互平行的面构成;第2卡止面157d,其与第I卡止面157c垂直。通过以贯通该第I卡止面157c设置的止动螺钉159,使第2支承部157以不能转动的方式固定在卷线筒轴115上。止动螺钉159使用的为具有切槽的空心定位螺钉,并穿过第I卡止面157c螺入贯通卡止面115a的螺纹孔中。
[0088]上述结构的卷线筒104,在卷线体部104a的支承壁部104e的前方设置有支承筒部153,且由于在支承筒部153上设置有轴承158a,与在轴支承部104f上并排设置2个的轴承的现有技术相比,能够使2个的轴承158a、158b在轴向的间隔加大。因此,卷线筒104的支承间隔加大,能够抑制卷线筒104的松动。[0089]如图9及图10所示,卸力机构160为将制动力作用在卷线筒104上以对卷线筒104的向放线方向的转动进行制动的机构。卸力机构106具有卸力旋钮161 (第2部件的一个例子)、前述的卷线筒轴115、摩擦机构162、含有氟树脂的无电解镀镍膜190和卸力发声机构185。卸力旋钮161为通过手动对制动力进行调整的操作部件。通过卸力旋钮161,摩擦机构162被按压向卷线筒104侧,制动力得到调整。摩擦机构162例如具有4个的卸力垫圈162a~162d (摩擦板的一个例子)。
[0090]如图10所示,卸力旋钮161具有旋钮部163和未图示的旋钮发声机构,其中旋钮部163具有第I旋钮部件166及与该第I旋钮部件166相对转动的第2旋钮部件167,旋钮发声机构通过第I旋钮部件166与第2旋钮部件167的相对转动发声。
[0091]旋钮部163还具有用于连接第I旋钮部件166与第2旋钮部件167的连接部件174,通过该连接部件174使第I旋钮部件166与第2旋钮部件167在轴向不能移动而能相对转动。
[0092]第I旋钮部件166为带有环形突起的筒状的,例如铝合金等的金属制件,并具有环状的环形突起166a和直径小于环形突起166a直径的圆筒部166b。第I旋钮部件166设置为在卷线筒轴115上不能转动且在轴向上能够移动。在环形突起166a的前端面上设置有构成旋钮发声机构的发声圆板169,且能够一体转动。
[0093]发声圆板169为合成树脂制的部件,并在其前表面上形成在圆周方向以一定间隔隔开的多个发声凹部169a。在发声圆板169的后表面上形成有嵌合在连接孔166e上的多个连接突起169b,其中连接孔166e具有形成在环形突起166a上的多个。由此,发声圆板169相对于第I旋钮部件166不能转动。
[0094]在圆筒部166b的内周部形成有长圆状的卡止切槽166c,该卡止切槽166c与卷线筒轴115的卡止面115a接合,且不能相对转动。圆筒部166b的后端面介于第I支承部156与摩擦机构162的卸力垫圈162a接触。
[0095]第2旋钮部件167面向第I旋钮部件166设置,并相对于第I旋钮部件166能够摆动。第2旋钮部件167螺合在卷线筒轴115上,而且以覆盖环形突起部166a的方式朝第I旋钮部件166呈筒状突出。第2旋钮部件167具有:旋钮件171 ;螺母部件172,其安装在旋钮件171上不能转动而能沿轴向移动,并具有螺合在卷线筒轴115的外螺纹部115b上的内螺纹部172a ;弹簧部件173,其由设置在螺母部件172和第I旋钮部件166之间的呈压缩状态的弹簧构成。
[0096]旋钮件171具有:圆板部175a ;旋钮主体175,其为合成树脂制件,并具有直径小于圆板部175a的直径的筒状的突出部175b ;罩部176,其为金属制的圆板状,并被固定在旋钮主体175的前表面上;操作旋钮177,其为金属制件,并沿着径向被固定在罩部176的前表面上。
[0097]由旋钮主体175的圆板部175a的背面侧插入有4根的螺栓部件180a~180d,该螺栓部件180a~180d穿过罩部176螺入操作旋钮177中。由此,将罩部176和操作旋钮177固定在旋钮主体175上。
[0098]突出部175b以覆盖第I旋钮部件166的环形突起部166a的方式朝第I旋钮部件166呈筒状突出。通过突出部175b覆盖的第I旋钮部件166的环形突起部166a通过安装在突出部175b的内周面上的连接部件174防止脱落。由此,第I旋钮部件166和第2旋钮部件167以能够相对转动且不能够沿轴向移动的方式连接。在旋钮主体175的内周部上形成有螺母收装部175c,该螺母收装部175c用于收装螺母部件172,且使该螺母部件172能够沿轴向移动且可一体转动。
[0099]罩部176以覆盖旋钮主体175的圆板部175a的前表面及外周面的一部分的方式形成。因此,构成卸力旋钮161的机构部分的合成树脂制的旋钮主体175被隐藏在卷线筒104内而不向外部露出。罩部176的前表面,其厚度以向中心部分逐渐变薄的方式凹入。操作旋钮177沿着罩部176的直径设置,并向前方突出。
[0100]连接部件174为通过将具有弹性的金属线材折弯形成。连接部件174为具有相当于大致正方形的角的4个的角部的呈字母C状的弹簧部件。连接部件174通过将角部卡止在形成于突出部175b的内周面的环状槽内的方式安装在突出部175b的内周面上。连接部件174通过角部之间的3个圆弧部与环形突起部166a的后表面接触,防止环形突起部166a脱落。
[0101]螺母部件172例如为六角螺母,并与形成在卷线筒轴115的顶端外周面上的外螺纹部115b螺合,且随着旋钮主体175的摆动而将螺纹部件173压缩。
[0102]旋钮发声机构为在进行制动操作而使第2旋钮部件167和第I旋钮部件166相对转动时,与放音凹部169a之间的反复冲撞而发声。
[0103]如图9及图12所示,摩擦机构162的卸力垫圈162a为金属制的圆板部件,并介于第I支承部156与第I旋钮部件166接触,且相对于卷线筒轴115不能转动。卸力垫圈162b为相对于卷线筒104能够一体转动的金属制的圆板部件。卸力垫圈162c,与卸力垫圈162a同样,都是为相对于卷线筒轴115不能转动的金属制的圆板部件。卸力垫圈162d为例如毛毡制或石墨制的圆板部件,并相对于卷线筒104及卷线筒轴115能够转动。在卸力垫圈162a、162c的中心部上形成长圆形的卡止切槽162e,该卡止切槽162e与卷线筒轴115的顶端上形成的卡止面115a接合。在卸力垫圈162b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向径向外方突出的多个(例如8个)的耳部162f。该耳部162f设置在卸力收装筒部152的内周面上且在周向间隔设置,并被卡止在沿轴向形成的多个卡止凹部152a上。由此,卸力垫圈162b能相对于卷线筒104—体转动。[0104]卸力垫圈162a~162d通过支承支承筒部153的第I支承部156防脱落。因此,在将设置在支承筒部153的前方的防脱落弹簧155不取下的情况下,不能对卸力垫圈162a~162d装卸。
[0105]卸力发声机构185为,通过制动力的作用使卷线筒轴115和卷线筒104相对转动而发声的机构。如图12所示,卸力发声机构185具有:第I发声部件186,其与安装在卷线筒104的后法兰部104h的背面上的卷线筒104 —体转动;第2发声部件187,其相对于第I发声部件186反复冲击。
[0106]第I发声部件186为具有环形突起的圆筒形状的金属制件,并在其内周面上形成有多个圆弧状的放声凹部186a。在第I发声部件186的后表面上配置有铭牌188,第I发声部件186与铭牌一起螺纹紧固在后法兰部104h的背面上。
[0107]第2发声部件187具有:冲击销187a,其为2个,并朝放声凹部186a前进及后退;弹簧部件187b,其为2个,用于将2个的冲击销187a向放声凹部186a加载。冲击销187a被收装在筒状的收装部件189内,该收装部件189接合在第2支承部157的第2卡止面157d上且不能转动。收装部件189具有:收装主体部189a,其为厚壁的圆筒状,并具有收装冲击销187a的2个的收装槽189c,且该冲击销187a可前进及后退;罩189b,其为圆板状,并被螺纹紧固在收装主体部189a上以封闭收装槽189c,而且与第2卡止面157d接合。收装主体部189a的2个收装槽189c,在收装主体部189a的外周面上开口,使该开口侧的2个的收装槽189c的间隔变窄。在罩189b的内周面上形成有与第2卡止面157d接合的卡止切槽189d。在收装部件189和卷线筒104的支承壁部104e之间设置有垫片201。
[0108]在罩189b的后表面上安装有接合在第2支承部157的第I卡止面157c上的卷线筒位置调整垫片202和限制垫片203、204,其中,卷线筒位置调整垫片202为例如合成树脂制的3片,限制垫片203、204用于限制卷线筒104朝后方移动。限制垫片203、204,在其内周部上形成有接合在卷线筒轴115的卡止面115a上的卡止切槽203a、203b,并相对于卷线筒轴215不能转动。限制垫片204为阶梯状的垫片,并与限制垫片203 —起保持密封部件205。密封部件205的外周部与第I发声部件186的内周面接触。密封部件205用于防止液体从卷线筒104的后表面流入含有摩擦机构162卷线筒104内部。
[0109]渔线轮的操作及动作
[0110]在进行钓鱼前,对应于鱼的大小及种类对制动力进行调整。对制动力的调整通过旋转卸力旋钮161进行。将卸力旋钮161例如顺时针转动时,通过螺合在卷线筒轴115上的螺母部件72使第I旋钮部件166通过弹簧部件173向摩擦机构162侧按压。由此使制动力增大。此时,通过第I旋钮部件166和第2旋钮部件167的相对转动,会产生清脆的声
曰?
[0111]在抛钓钩时,使渔线导臂134翻转为放线状态。由此,使渔线由卷线筒104放出。在该状态下,通过握住鱼竿的食指拉引渔线而通过渔杆抛钩。然后,渔线通过钓钩组件的重量而被顺畅的放出。在该状态下,使手柄101向卷线方向转动,而通过转子驱动机构105使转子103向卷线方向转动,渔线导臂134通过导臂翻转机构(未图示)回复至渔线卷取位置,从而使渔线通过渔线导臂134卷绕在卷线筒104上。
[0112]在进行拟饵钓时,在向上卷绕渔线时存在必须根据钓上的鱼调整制动力的情况。即使在这 种情况下,由于在卷线筒轴115的外螺纹部115b的表面上形成有含有氟树脂的无电解镀镍膜190,从而能够提高与卸力旋钮161之间的滑动性。因此,即使制动力增大也能够通过较小的操作力操作卸力旋钮161。
[0113]特征
[0114]上述的实施方式具有如下的特点。
[0115](A)钓鱼用渔线轮的卸力机构23 (或160)用以制动钓鱼用渔线轮的卷线用的卷线筒12 (或104)的放线方向的转动。钓鱼用渔线轮的卸力机构23 (或160)具有:驱动轴30(或卷线筒轴115),其具有第I外螺纹部30f (或115b);星型卸力机构3 (或卸力旋钮161);摩擦机构4 (或162);含有氟树脂的无电解镀镍膜90 (或190)。星型卸力机构3 (或卸力旋钮161)具有用于螺合在第I外螺纹部30f (或115b)的内螺纹部3d (或172a)。摩擦机构4 (或162)通过使星型卸力机构3 (或卸力旋钮161)及驱动轴30 (或卷线筒轴115)之间相对摆动而改变摩擦力,并对卷线筒12 (或104)的向放线方向的转动进行制动。含有氟树脂的无电解镀镍膜90 (或190)至少形成在第I外螺纹部30f (或外螺纹部115b)及内螺纹部3d (或172a)中的任意一个上。
[0116]该卸力机构23 (或160),通过使作为第I部件的驱动轴30 (或卷线筒轴115)及作为第2部件的星型卸力机构3 (或卸力旋钮161)中的一方作为操作部件与另一方的部件相对摆动,而改变摩擦机构4 (或162)的摩擦力,从而能够调整制动力。在该驱动轴30(或卷线筒轴115)的第I外螺纹部30f (或外螺纹部115b)及星型卸力机构3 (或卸力旋钮161)的内螺纹部3d (或172a)中的任意一方上,形成有含有氟树脂的无电解镀镍膜90 (或190)。因此,使含有氟树脂的无电解镀镍膜90 (或190)的膜厚均匀,而降低相对转动的第I外螺纹部30f (或外螺纹部115b)和内螺纹部3d (或172a)之间的滑动阻力,从而使第I外螺纹部30f (或外螺 纹部115b)和内螺纹部3d (或172a)之间的相对转动平滑。由此,SP使制动力增大也能够通过较小的操作力对操作部件进行操作。而且,使星型卸力机构3(或卸力旋钮161)操作中所发出的咯吱咯吱的声音减小,从而提高了操作感。
[0117](B)在钓鱼用渔线轮的卸力机构23 (或160)中,氟树脂为由聚四氟乙烯(PTFE)、聚氯三氟乙烯(PCTFE)、聚偏氟乙烯(PVDF)、聚氟乙烯(PVF)、全氟烷氧基树脂(PFA)、氟化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FEP)、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以及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ECTFE)所形成的族中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在氟树脂中也能够选择具有较高的滑动性的材料。
[0118](C)在钓鱼用渔线轮的卸力机构中,钓鱼用渔线轮可以为通过手柄2的转动而使卷线筒12转动的双轴承渔线轮100或单轴承渔线轮。第I部件为通过手柄2的转动而转动的驱动轴30。第2部件为螺合在驱动轴30上的星型卸力机构3。摩擦机构4具有配置在驱动轴30上并通过星型卸力机构3按压的至少一片卸力板62。在这种情况下,在具有在驱动轴的周围设置有卸力板62的卸力机构23的双轴承渔线轮100或单轴承渔线轮中,即使制动力增大,也能够通过较小的操作力对星型卸力机构3进行操作。
[0119](D)在钓鱼用渔线轮的卸力机构23中,还具有用于禁止驱动轴30向放线方向转动的防止逆转机构66。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驱动轴30不向放线方向转动,通过使卸力板至少与驱动轴30 —体转动,构成了星型卸力轮形的卸力机构23。
[0120](E)在钓鱼用渔线轮的卸力机构160中,钓鱼用渔线轮为卷线筒轴115能够转动而卷线的纺车型渔线轮200。第I部件为用于安装卷线筒104且使该卷线筒104能转动的卷线筒轴115。第2部件为螺合在卷线筒轴115上的卸力旋钮161。摩擦机构162具有设置在卷线筒轴115上并通过卸力旋钮161按压的至少I片的卸力垫圈162a~162d。在这种情况下,在卷线筒轴115的周围配置的卸力垫圈162a~162d的纺车型渔线轮中,即使制动力增大,也能够通过较小的操作力对卸力旋钮161进行操作。
[0121](F)在钓鱼用渔线轮的卸力机构23 (或160)中,含有氟树脂的无电解镀镍膜90(或190)形成在第I外螺纹部30f (或外螺纹部115b)上。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第I外螺纹部30f (或外螺纹部115b)上形成含有氟树脂的无电解镀镍膜90 (或190),根据制动力的调整位置,含有氟树脂的无电解镀镍膜90 (或190)和外螺纹部3d (或172a)之间的接触位置发生变化。另外,因此,能够达到使含有氟树脂的无电解镀镍膜90 (或190)延长寿命的目的。
[0122](G)在钓鱼用渔线轮的卸力机构23中,含有氟树脂的无电解镀镍膜90为使氟树脂的微粒子分散共析形成的复合电镀皮膜。在这种情况下,能够降低形成含有氟树脂的无电解镀镍膜90的成本。
[0123](H)在钓鱼用渔线轮的卸力机构160中,含有氟树脂的无电解镀镍膜190为在呈粒子状析出的镍-磷(N1-P)的多孔质皮膜上使氟树脂通过热处理而复合化的复合电镀皮膜。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复合电镀皮膜的形成成本增加,但该复合电镀皮膜的硬度更高。
[0124]其他的实施方式
[0125]以上只是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的说明,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尤其是本说明书中的多个实施方式以及改进的实施方式根据需要能够任意组合。
[0126](a)在第I及第2实施方式中,卸力机构为双轴承渔线轮的星型卸力机构及纺车型渔线轮的前部卸力机构,但本发明的卸力机构并不局限于此。例如,本发明也同样适用于纺车型渔线轮的后卸力机构、双轴承渔线轮的杆式卸力机构以及将手柄设置在卷线筒上的单轴承渔线轮的卸力机构。
[0127](b)在第I及第2实施方式中,含有氟树脂的无电解镀镍膜形成在作为第I部件的驱动轴或卷线筒轴上,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将含有氟树脂的无电解镀镍膜设置在作为第I部件的星型卸力机构或者卸力旋钮上设置的内螺纹部上。
[0128](C)在第I及第2实施方式中,为使氟树脂分散共析形成的复合电镀皮膜,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为使氟树脂分散共析形成的镍-磷电镀皮膜或镍-硼电镀皮膜。但,在这种情况下,形成复合电镀皮膜的成本将提高。
[0129](d)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氟树脂举例为聚四氟乙烯(PTFE),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氟树脂也可以为聚四氟乙烯(PTFE)、聚氯三氟乙烯(PCTFE)、聚偏氟乙烯(PVDF)、聚氟乙烯(PVF)、全氟烷氧基树脂(PFA)、氟化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FEP)、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以及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ECTFE)所形成的族中的任意的选择。
[0130](e)在第I实施方式及第2实施方式中,都是将含有氟树脂的无电解镀镍膜90(或190)形成在作为第I部件的驱动轴30 (或卷线筒轴115)的第I外螺纹部30f (或外螺纹部115b)上,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将含有氟树脂的无电解镀镍膜形成在作为第2部件的螺母部件3c (或172)的内螺纹部3d (或172a)上。另外,也可将含有氟树脂的无电解镀镍膜形成在第I外螺纹部30f (或外螺纹部115b)和内螺纹部3d (或172a)双方上。还可以将含有氟树 脂的无电解镀镍膜形成在驱动轴30 (或卷线筒轴115)的整体上。
【权利要求】
1.一种钓鱼用渔线轮的卸力机构,用以制动钓鱼用渔线轮的卷线用的卷线筒的放线方向的转动,其特征在于, 具有--第I部件,其具有外螺纹部;第2部件,其具有用于螺合在所述外螺纹部的内螺纹部;摩擦机构,其通过使所述第I部件与所述第2部件之间相对摆动而改变摩擦力,并对所述卷线筒的向所述放线方向的转动进行制动;含有氟树脂的无电解镀镍膜,其至少形成在所述外螺纹部及所述内螺纹部中的任意一个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鱼用渔线轮的卸力机构,其特征在于, 氟树脂为由聚四氟乙烯(PTFE)、聚氯三氟乙烯(PCTFE)、聚偏氟乙烯(PVDF)、聚氟乙烯(PVF)、全氟烷氧基树脂(PFA)、氟化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FEP)、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以及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ECTFE)所构成的族中选择。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钓鱼用渔线轮的卸力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钓鱼用渔线轮为通过手柄的转动而使卷线筒转动的渔线轮, 所述第1部件为因手柄的转动而转动的驱动轴, 所述第2部件为螺合在所述驱动轴上的操作部件, 所述摩擦机构具有配置在所述驱动轴上并通过所述操作部件按压的至少一片的摩擦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钓鱼用渔线轮的卸力机构,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用于禁止所述驱动轴向放线方向转动的防止逆转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钓鱼用渔线轮的卸力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钓鱼用渔线轮为卷线筒轴能够转动而卷线的纺车型渔线轮, 所述第I部件为用于安装所述卷线筒且使所述卷线筒能够转动的卷线筒轴, 所述第2部件为螺合在所述卷线筒轴上的操作部件, 所述摩擦机构具有设置在所述卷线筒轴上并通过所述操作部件按压的至少I片的摩擦板。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钓鱼用渔线轮的卸力机构,其特征在于, 含有氟树脂的无电解镀镍膜形成在所述外螺纹部上。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钓鱼用渔线轮的卸力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含有氟树脂的无电解镀镍膜为使所述氟树脂的微粒子分散共析形成的复合电镀皮膜。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钓鱼用渔线轮的卸力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含有氟树脂的无电解镀镍膜为在呈粒子状析出的镍-磷(N1-P)的多孔质皮膜上使所述氟树脂通过热处理而复合化的复合电镀皮膜。
【文档编号】A01K89/02GK103931576SQ201310646685
【公开日】2014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1日
【发明者】生田刚 申请人:株式会社岛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