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食品烘炒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食品烘炒机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食品加工机械领域,涉及一种食品烘炒机。
背景技术:
[0002]众所周知,如花生、葵瓜子、板栗、蚕豆、黄豆等食品在食用前大都要经过炒制加 工。传统的炒制方法是在大锅里通过人工进行翻炒,其缺点是劳动强度大,生产率低,同时 需要消耗大量的煤或焦炭,造成大量能源浪费,且常常因翻炒不均匀导致炒制的食品焦糊, 影响口感。为了解决传统炒制方法中所存在的不足,目前市面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食品炒 制或烘干设备。这些设备通过设置传动机构带动锅体旋转进行翻炒,大大提高了生产率,降 低劳动强度,但是这类设备所采用的传动机构大多是电机将动力输出给减速机,减速机直 接炒制锅体或内筒连接。采用这种传动方式不能对锅体或内筒同轴度调节,导致设备在运 行过程中使减速机产生一定的摆渡,使减速机容易受到损坏,降低其使用寿命。其次就是现 有炒制设备大多是敞开式的,导致燃料消耗大,由于没有对炒制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气或烟 雾进行有效排放,造成对环境污染大,且导致炒制的食品不够卫生,影响食用。实用新型内容[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食品烘炒机,通过采用链条传动带动旋 转内筒,弥补了内筒同轴度不足,增加减速机的使用寿命。[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000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食品烘炒机,包括机壳、走行装置及设置于机壳内的炉子 和旋转内筒,所述炉子位于旋转内筒下方,旋转内筒两端分别采用法兰盘形式活动安装在 机壳上,所述旋转内筒一端通过内筒转轴与动力传动机构相连,另一端与设置在机壳上的 出料口连通,所述动力传动机构包括电机及减速机,电机通过传动带与减速机相连,减速机 通过链条与内筒转轴相连。[0006]所述机壳前后均设有双开门,通过设置双开门使炒机在使用过程在可随意安装, 不选择场地,同时便于给炉子添加燃料,清扫炉灰比较方便。[0007]所述机壳上方活动安装有机壳盖,并在机壳盖上设有烟 ,通过设置烟 形成回 风炉结构,可将炒机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烟雾排送到户外,环保卫生。[0008]所述内筒转轴采用万向轴承座及滑动轴承座支撑,由于在制作过程中,旋转内筒 在安装时会存在一定的同轴度误差,通过设置万向轴承支撑可以弥补同轴度的不足,同时 采用滑动轴承座配合万向轴承座形成两点支撑,进一步保证内筒转轴的直线度,增强旋转 内筒在运行过程中的平稳性。[0009]所述旋转内筒靠出料口一端采用滚动轴承支撑,在工作时,滑动轴承可以围绕自 身旋转,使旋转内筒转动灵活,起到泄力的作用,减小驱动受力和出料口的磨损程度。[0010]所述旋转内筒内设置有螺旋状叶片。[0011]所述机壳下方设有风机座,风机座上安装有风机,风机通过风管与炉子的炉芯相连。所述电机安装在固定于机壳上的电机支架上。所述减速机位于电机下方,并安装在固定于机壳上的减速机支架上。所述炉子下方设有炉底盖,当需要增加火力时,将炉底盖封住炉子底部,使风力往上,让燃料充分燃烧,达到很好的燃烧效果,同时在风机停止使用时,可避免炉子内然料与外部空气充分接触,从而达到节能的功效。所述炉底盖上设有把手及沟槽,通过沟槽与炉子上相对应的挂钩配合,可方便地安装和拆卸炉底盖。所述炉子内设有炉桥。所述双开门上设有带锁拉手。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双开门及机壳盖形成封闭结构,使用维修方便,不选择场地;由于减速机与旋转内筒之间采用链条传动,并通过设置万向轴承座及滑动轴承座对内筒转轴进行支撑,弥补了旋转内筒所产生的同轴度不足,保护减速机,提高减速机的使用寿命;由于旋转内筒靠出料口一端采用滚动轴承支撑,转动灵活,起到泄力作用,减小驱动受力和出料口的磨损程度。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外形美观,通过设置烟囱形成回风炉结构,可将炒机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烟雾排送到户外,达到节能、环保、卫生的效果,可广泛用于各种物料炒制加工技术领域。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前侧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后侧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前门打开结构侧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后门打开结构侧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风门结构示意图。图中:1_机壳,2-出料口,3-双开门,4-机壳盖,5-烟囱,6-链条,7-内筒转轴,8-万向轴承座,9-传动带,10-电机,11-电机支架,12-减速机,13-减速机支架,14-风机,15-风机座,16-风管,17-走行装置,18-炉底盖,19-炉子,20-带锁拉手,21-旋转内筒,22-叶片,23-炉桥,24-滚动轴承,25-手柄,26-沟槽,27-滑动轴承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食品烘炒机,包括机壳1、走行装置17及设置于机壳I内的炉子19和旋转内筒21,所述炉子19位于旋转内筒21下方,旋转内筒21两端分别采用法兰盘形式活动安装在机壳I上,所述旋转内筒21 —端通过内筒转轴7与动力传动机构相连,另一端与设置在机壳I上的出料口 2连通,所述动力传动机构包括电机10及减速机12,电机10通过传动带9与减速机12相连,减速机12通过链条6与内筒转轴7相连。[0029]所述机壳I前后均设有双开门3,通过设置双开门3使炒机在使用过程在可随意安装,不选择场地,同时便于给炉子19添加燃料,清扫炉灰比较方便。[0030]所述机壳I上方活动安装有机壳盖4,并在机壳盖4上设有烟囱5,通过设置烟囱5形成回风炉结构,可将炒机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烟雾排送到户外,环保卫生。[0031]所述内筒转轴7采用万向轴承座8及滑动轴承座27支撑,由于在制作过程中,旋转内筒21在安装时会存在一定的同轴度误差,通过设置万向轴承座8支撑可以弥补同轴度的不足,同时采用滑动轴承座27配合万向轴承座8形成两点支撑,进一步保证内筒转轴7的直线度,增强旋转内筒21在运行过程中的平稳性。[0032]所述旋转内筒21靠出料口 2 —端采用滚动轴承24支撑,在工作时,滑动轴承24可以围绕自身旋转,使旋转内筒21转动灵活,起到泄力的作用,减小驱动受力和出料口 2的磨损程度。[0033]所述旋转内筒21内设置有螺旋状叶片22。[0034]所述机壳I下方设有风机座15,风机座15上安装有风机14,风机14通过风管16与炉子19的炉芯相连。[0035]所述电机10安装在固定于机壳I上的电机支架11上。[0036]所述减速机12位于电机10下方,并安装在固定于机壳I上的减速机支架13上。[0037]所述炉子19下方设有炉底盖18,当需要增加火力时,将炉底盖封住炉子19底部,使风力往上,让燃料充分燃烧,达到很好的燃烧效果,同时在风机14停止使用时,可避免炉子19内然料与外部空气充分接触,从而达到节能的功效。[0038]所述炉底盖18上设有把手25及沟槽26,通过沟槽26与炉子19上相对应的挂钩配合,可方便地安装和拆卸炉底盖18。[0039]所述炉子19内设有炉桥23。[0040]所述双开门3上设有带锁拉手20。
权利要求1.一种食品烘炒机,包括机壳(I)、走行装置(17)及设置于机壳(I)内的炉子(19)和旋转内筒(21),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子(19)位于旋转内筒(21)下方,旋转内筒(21)两端分别采用法兰盘形式活动安装在机壳(I)上,所述旋转内筒(21)—端通过内筒转轴(7)与动力传动机构相连,另一端与设置在机壳(I)上的出料口(2)连通,所述动力传动机构包括电机(10)及减速机(12),电机(10)通过传动带(9)与减速机(12)相连,减速机(12)通过链条(6)与内筒转轴(7)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品烘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I)前后均设有双开门(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品烘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I)上方活动安装有机壳盖(4),并在机壳盖(4)上设有烟囱(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品烘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转轴(7)采用万向轴承座(8 )及滑动轴承座(27 )支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品烘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内筒(21)靠出料口(2)一端采用滚动轴承(24)支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品烘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内筒(21)内设置有螺旋状叶片(2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品烘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I)下方设有风机座(15),风机座(15)上安装有风机(14),风机(14)通过风管(16)与炉子(19)的炉芯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品烘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10)安装在固定于机壳(I)上的电机支架(11)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品烘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机(12)位于电机(10)下方,并安装在固定于机壳(I)上的减速机支架(13)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品烘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子(19)下方设有炉底盖(18)。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食品烘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底盖(18)上设有把手(25)及沟槽(26)。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品烘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子(19)内设有炉桥(23)。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食品烘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开门(3)上设有带锁拉手(2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食品烘炒机,包括机壳、走行装置及设置于机壳内的炉子和旋转内筒,所述炉子位于旋转内筒下方,旋转内筒两端分别采用法兰盘形式活动安装在机壳上,所述旋转内筒一端通过内筒转轴与动力传动机构相连,另一端与设置在机壳上的出料口连通,所述动力传动机构包括电机及减速机,电机通过传动带与减速机相连,减速机通过链条与内筒转轴相连。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双开门及机壳盖形成封闭结构,使用维修方便,不选择场地;由于减速机与旋转内筒之间采用链条传动,并通过设置万向轴承座及滑动轴承座对内筒转轴进行支撑,弥补了旋转内筒所产生的同轴度不足,保护减速机,提高减速机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A23N12/10GK203058224SQ20132000147
公开日2013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4日
发明者刘勇 申请人:刘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