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栗脱刺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249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板栗脱刺壳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副广品加工机械。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很少见到栗壳分离机产品,而现有的栗壳分离机产品ZL200620133217中,利用棕毛粘住刺壳来分离板栗与刺壳,使用时间长后,棕毛的粘刺效果会下降,从而加工时会出现刺壳与板栗分离不清,导致后续清理繁琐的不足。如何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是本领域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刺壳与板栗分离清楚的板栗脱刺壳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板栗脱刺壳机,包括:机壳、机架和安装在机架上的进料斗、设于机架下方的电机、与电机传动连接的传动机构、设于机壳内且通过传动机构传动的破刺壳机构、通过传动机构传动的用于分离板栗和刺壳的分离机构。所述进料斗上设有用于防止送入的板栗弹出的活动挡板,该活动挡板的顶部铰接在该进料斗前侧顶部,该活动挡板的底部适于延伸至邻近所述进料斗的进料通道的中央,以在不影响进料的同时,可阻挡进入破刺壳机构的板栗弹出。所述进料斗的前侧底部通过螺栓与机架固定,后侧底部与机架铰接,当需要维护时,可松开螺栓并将进料斗打开进行清理。所述破刺壳机构包括:破壳轮主轴、设于破壳轮主轴上的三至五片破壳轮叶片、设于破壳轮叶片下方的破壳筛;所述破壳轮主轴与传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破壳轮叶片上套设有橡胶垫,在挤压板栗进行破壳时,橡胶垫适于使破壳轮叶片与板栗产生弹性接触,从而不易压破板栗。所述破壳筛包括一对对称设置的圆弧形安装架,该对安装架上分布有多条可调节间距的挤压筋,安装架一侧端部与所述机架铰接,安装架另一侧两端分别与一对缓冲弹簧弹性连接。所述挤压筋两端分别通过套设在所述一对安装架上的套管固定连接,各套管通过螺栓固定在安装架上;通过调节各套管在所述安装架上位置来调节各挤压筋间距。因板栗的大小不一致,通过调节挤压筋之间的间距,可更好的保证在挤压板栗时,不会因挤压筋之间的间距过小而导致压破板栗或间距过大导致破刺壳效果不好,所述缓冲弹簧,在破壳轮叶片挤压板栗工作时能起缓冲作用。所述分离机构设于破刺壳机构下方,所述机架上设有处于所述分离机构底部的一对滑轨,分离机构包括:底座、设于该底座上的适于与所述的一对滑轨滑动配合的两对滚轮、依次上下连接在该底座上的疏筛和密筛、连接于该底座后端的连杆、设置在所述机架后侧的与所述传动机构传动连接的曲柄轴,所述连杆的后端与该曲柄轴的曲柄臂铰接。[0012]通过传动机构的带动分离机构在所述的一对滑轨前后移动,从而让疏、密筛筛动,所述疏筛适于分离板栗和大块的刺壳,所述疏筛的前端设有刺壳出口装置,该刺壳出口装置包括一倾斜设置的滑板,大块的刺壳分离后通过滑板滑落;通过密筛将小块的刺壳与板栗进一步筛分,所述密筛的前端连接板栗出口,该板栗出口下方设有风机,当板栗和小块的刺壳落下的时候,风机吹出的风将小块的刺壳吹飞,板栗因比刺壳重而不会被吹飞,从而达到板栗与刺壳良好的分离效果,分离清楚。进一步,所述密筛的下方设有用于使小块刺壳滑到一边的斜板,使小块的刺壳不落于机器底部,从而影响机器的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板栗脱刺壳机操作方便,刺壳与板栗分离清楚,大大减小了人工脱板栗刺壳的劳动强度,板栗出口下方设有风机,较于现有技术中利用棕毛粘住刺壳来分离刺壳与板栗,用风机分离刺壳的效果更好,使用寿命更长。

为使本实用新型能更清楚的被理解,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板栗脱刺壳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另一侧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进料口打开的板栗脱刺壳机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破壳筛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俯视图;图6是疏密双筛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7,本实施例的板栗脱刺壳机包括:机壳1、机架2和安装在机架2上的进料斗3、设于机架2下方的电机4、与电机4传动连接的传动机构5、设于机壳I内且通过传动机构5传动的破刺壳机构6、通过传动机构5传动的用于分离板栗和刺壳的分离机构7。所述进料斗3上设有用于防止送入的板栗弹出的活动挡板31,该活动挡板31的顶部铰接在该进料斗3前侧顶部,该活动挡板31的底部适于延伸至邻近所述进料斗3的进料通道的中央,以在不影响进料的同时,可阻挡进入破刺壳机构6的板栗弹出。所述进料斗3的前侧底部通过螺栓与机架固定,后侧底部与机架铰接,当需要维护时,可松开螺栓并将进料斗打开进行清理,如图3。所述破刺壳机构6包括:破壳轮主轴61、设于破壳轮主轴61上的三至五片破壳轮叶片62、设于破壳轮叶片62下方的破壳筛63 ;所述破壳轮主轴61与传动机构5传动连接,所述破壳轮叶片62上套设有橡胶垫,在挤压板栗进行破壳时,橡胶垫适于使破壳轮叶片62与板栗产生弹性接触,从而不易压破板栗。所述破壳筛63包括一对对称设置的圆弧形安装架630,该对安装架630上分布有多条可调节间距的挤压筋631,安装架630 —侧端部与所述机架2铰接,安装架630另一侧两端分别与一对缓冲弹簧10弹性连接。[0028]所述挤压筋631两端分别通过套设在所述一对安装架630上的套管632固定连接,各套管632通过螺栓固定在安装架630上;通过调节各套管632在所述安装架630上位置来调节各挤压筋631间距。因板栗的大小不一致,通过调节挤压筋631之间的间距,可更好的保证在挤压板栗时,不会因挤压筋631之间的间距过小而导致压破板栗或间距过大导致破刺壳效果不好,所述缓冲弹簧10,在破壳轮叶片62挤压板栗工作时能起缓冲作用。所述分离机构7设于破刺壳机构6下方,所述机架2上设有处于所述分离机构7底部的一对滑轨,分离机构7包括:底座、设于该底座上的适于与所述的一对滑轨滑动配合的两对滚轮71、依次上下连接在该底座上的疏筛72和密筛73、连接于该底座后端的连杆、设置在所述机架2后侧的与所述传动机构5传动连接的曲柄轴12,所述连杆的后端与该曲柄轴12的曲柄臂铰接。通过传动机构5的带动分离机构7在所述的一对滑轨前后移动,从而让疏、密筛筛动,所述疏筛72适于分离板栗和大块的刺壳,所述疏筛的前端设有刺壳出口装置9,该刺壳出口装置9包括一倾斜设置的滑板,大块的刺壳分离后通过滑板滑落;通过密筛73将小块的刺壳与板栗进一步筛分,所述密筛73的前端连接板栗出口 8,该板栗出口 8下方设有风机11,当板栗和小块的刺壳落下的时候,风机吹出的风将小块的刺壳吹飞,板栗因比刺壳重而不会被吹飞,从而达到板栗与刺壳良好的分离效果,分离清楚。所述密筛73的下方设有用于使小块刺壳滑到一边的斜板,使小块的刺壳不落于机器底部,从而影响机器的使用。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权利要求1.一种板栗脱刺壳机,包括:机壳、机架和安装在机架上的进料斗、设于机架下方的电机、与电机传动连接的传动机构、设于机壳内且通过传动机构传动的破刺壳机构、通过传动机构传动的用于分离板栗和刺壳的分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机构设于破刺壳机构下方,所述机架上设有处于所述分离机构底部的一对滑轨,分离机构包括:底座、设于该底座上的适于与所述的一对滑轨滑动配合的两对滚轮、依次上下连接在该底座上的疏筛和密筛、连接于该底座后端的连杆、设置在所述机架后侧的与所述传动机构传动连接的曲柄轴,所述连杆的后端与该曲柄轴的曲柄臂铰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栗脱刺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斗上设有用于防止送入的板栗弹出的活动挡板,该活动挡板的顶部铰接在该进料斗前侧顶部,该活动挡板的底部适于延伸至邻近所述进料斗的进料通道的中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栗脱刺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斗的前侧底部通过螺栓与机架固定,后侧底部与机架铰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栗脱刺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破刺壳机构包括:破壳轮主轴、设于破壳轮主轴上的三至五片破壳轮叶片、设于破壳轮叶片下方的破壳筛;所述破壳轮主轴与传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破壳轮叶片上套设有橡胶垫。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板栗脱刺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破壳筛包括一对对称设置的圆弧形安装架,该对安装架上分布有多条可调节间距的挤压筋,安装架一侧端部与所述机架铰接,安装架另一侧两端分别与一对缓冲弹簧弹性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板栗脱刺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筋两端分别通过套设在所述一对安装架上的套管固定连接,各套管通过螺栓固定在安装架上;通过调节各套管在所述安装架上位置来调节各挤压筋间距。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板栗脱刺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疏筛的前端设有刺壳出口装置,该刺壳出口装置包括一倾斜设置的滑板;所述密筛的前端连接板栗出口,该板栗出口下方设有风机。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板栗脱刺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密筛的下方设有用于使小块刺壳滑到一边的斜板,使小块刺壳不落于机器底部,从而影响机器的使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板栗脱刺壳机,包括机壳、机架和安装在机架上的进料斗、设于机架下方的电机、与电机传动连接的传动机构、设于机壳内且通过传动机构传动的破刺壳机构、通过传动机构传动的用于分离板栗和刺壳的分离机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板栗脱刺壳机操作方便,刺壳与板栗分离清楚,大大减小了人工脱板栗刺壳的劳动强度,板栗出口下方设有风机,较于现有技术中利用棕毛粘住刺壳来分离刺壳与板栗,用风机分离刺壳的效果更好,使用寿命更长。
文档编号A23N5/00GK203040619SQ20132005259
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31日
发明者尹仁军 申请人:尹仁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