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度可调的磨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260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细度可调的磨豆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将豆料磨成粉末状的磨豆装置的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细度可调的磨豆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磨豆机包括动力装置、由外磨轮和内磨轮组成磨豆轮、壳体、外磨轮盖板、料斗;在壳体上设有收容腔,外磨轮安置在收容腔端口上,外磨轮盖板压在外磨轮上并且外磨轮盖板与壳体固定连接,料斗安装在外磨轮盖板的上方,动力装置的输出端与磨豆轮的内磨轮传动连接,在外磨轮盖板上设有通孔供豆料穿过该外磨轮盖板落入磨豆轮内,使放置在料斗内的豆料落入磨豆轮内(由外磨轮和内磨轮形成研磨腔)。其中,内磨轮大致呈圆台形。采用这种结构的磨豆装置,外磨轮和内磨轮在轴向上是固定不变的,也就是说,外磨轮和内磨轮之间的间隙不可调节。在使用该磨豆装置对豆料进行研磨时,无法达到人工干预磨豆装置对豆料的研磨粗细程度,其研磨功能单一,使用不方便。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磨豆轮间隙可调节磨豆装置,其能调节对豆料的研磨粗细程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细度可调的磨豆机,由外磨轮和内磨轮组成的磨豆轮的上侧设置有进料口、下侧设置有出料口,内磨轮的中轴上设置有驱动其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的外磨轮固定在外套上,外套通过螺接在磨豆机壳体上使外磨轮的轴向距离可调,所述的内磨轮的外研磨齿与外磨轮的内研磨齿由上到下依次对应形成有一级研磨区、二级研磨区、三级研磨区及四级研磨区,内研磨齿与外研磨齿的齿顶均形成有切削机研磨用的刀刃。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基础方案:所述驱动装置为电机或安装在内磨轮的中轴上的手摇轮,所述的电机通过变速装置驱动内磨轮转动。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基础方案:所述一级研磨区的截面轮廓均为上底边大于下底边的梯形结构,所述二级研磨区及四级研磨区的截面轮廓均为上底边大于下底边的梯形结构或两侧边相互平行且倾斜设置的平行四边形结构,所述三级研磨区的截面轮廓为一个侧边或两个侧边向外凹的结构。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基础方案:所述一级研磨区及二级研磨区的外研磨齿与内研磨齿的齿数比均为1: (3 5),所述三级研磨区及四级研磨区的外研磨齿与内研磨齿的齿数比均为1: (I 1.5)。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基础方案:所述一级研磨区的外研磨齿为螺旋齿、内研磨齿为倾斜设置的三角形直齿,所述三级研磨区的内研磨齿及外研磨齿均为三角形的弧形齿。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基础方案:所述一级研磨区的进口内径>二级研磨区的进口内径 > 三级研磨区的进口内径 > 四级研磨区的进口内径。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基础方案:所述一级研磨区、二级研磨区、三级研磨区及四级研磨区的内研磨齿依次相衔接、外研磨齿依次相衔接。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基础方案:所述内研磨齿及外研磨齿均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在不锈钢材料的表面设置有防止金属渗出的金属镀层。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1、本实用新型的细度可调的磨豆机,其将外磨轮固定在外套上,而该外套与磨豆机壳体螺纹连接,使得外磨轮随同外套可相对于壳体在该壳体高度方向上移动,由于内磨轮的高度位置是固定的,从而实现了外磨轮相对于内磨轮之间在高度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即调节外磨轮和内磨轮之间的间隙,使得该磨豆机对豆料的研磨粗细度可调节。再者;磨豆轮具有四个研磨区,使得磨豆机对豆料研磨得更精细。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磨豆轮的剖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内磨芯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外磨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以 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一图4 ;本实施例的细度可调的磨豆机,由内磨轮I和外磨轮2组成的磨豆轮的上侧设置有进料口 8、下侧设置有出料口 9。研磨豆料时,豆料从进料口放入,豆料经过磨豆轮研磨后形成细小的颗粒状,再从出料口 102排出。内磨轮I的中轴上设置有驱动其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的外磨轮2固定在外套4上,外套4通过螺接在磨豆机壳体5上使外磨轮I的轴向距离可调,所述的内磨轮I的外研磨齿与外磨轮2的内研磨齿由上到下依次对应形成有一级研磨区31、二级研磨区32、三级研磨区33及四级研磨区34,内研磨齿与外研磨齿的齿顶均形成有切削机研磨用的刀刃。该细度可调节的磨豆机通过转动外套,使得磨豆的细度可调。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为电机6,所述的电机6通过变速装置7驱动内磨轮I转动。作为本实施例的直接变形,可以通过安装在内磨轮的中轴上的手摇轮来驱动内磨轮转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一级研磨区31的截面轮廓均为上底边大于下底边的梯形结构,所述二级研磨区32及四级研磨区34的截面轮廓均为上底边大于下底边的梯形结构或两侧边相互平行且倾斜设置的平行四边形结构,所述三级研磨区33的截面轮廓为一个侧边或两个侧边向外凹的的鼓型结构。所述一级研磨区31的外研磨齿311与内研磨齿312的齿数比均为1:(3 5),所述二级研磨区32的外研磨齿321内与研磨齿322的齿数比均为1: (3 5);所述三级研磨区33的外研磨齿331与内研磨齿332的齿数比均为1: (I 1.5),所述四级研磨区34的外研磨齿341与内研磨齿342的齿数比均为1: (I 1.5)。[0023]所述一级研磨区31的外研磨齿311为螺旋齿、内研磨齿312为倾斜设置的三角形直齿,所述三级研磨区33的外研磨齿331及内研磨齿332均为三角形的弧形齿。所述一级研磨区31的出口宽度>二级研磨区32的出口宽度>三级研磨区33的出口宽度>四级研磨区34的出口宽度。所述一级研磨区31、二级研磨区32、三级研磨区33及四级研磨区34的内研磨齿依次相衔接、外研磨齿依次相衔接。所述内研磨齿及外研磨齿均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在不锈钢材料的表面设置有防止金属渗出的金属镀层。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细度可调的磨豆机,由外磨轮和内磨轮组成的磨豆轮的上侧设置有进料口、下侧设置有出料口,内磨轮的中轴上设置有驱动其转动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磨轮固定在外套上,外套通过螺接在磨豆机壳体上使外磨轮的轴向距离可调,所述的内磨轮的内研磨齿与外磨轮的外研磨齿由上到下依次对应形成有一级研磨区、二级研磨区、三级研磨区及四级研磨区,内研磨齿与外研磨齿的齿顶均形成有切削机研磨用的刀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细度可调的磨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为电机或安装在内磨轮的中轴上的手摇轮,所述的电机通过变速装置驱动内磨轮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细度可调的磨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研磨区的截面轮廓均为上底边大于下底边的梯形结构,所述二级研磨区及四级研磨区的截面轮廓均为上底边大于下底边的梯形结构或两侧边相互平行且倾斜设置的平行四边形结构,所述三级研磨区的截面轮廓为一个侧边或两个侧边向外凹的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细度可调的磨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研磨区及二级研磨区的外研磨齿与内研磨齿的齿数比均为1: (3 5),所述三级研磨区及四级研磨区的外研磨齿与内研磨齿的齿数比均为1: (I 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细度可调的磨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研磨区的外研磨齿为螺旋齿、内研磨齿为倾斜设置的三角形直齿,所述三级研磨区的内研磨齿及外研磨齿均为三角形的弧形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细度可调的磨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研磨区的进口内径> 二级研磨区的进口内径>三级研磨区的进口内径> 四级研磨区的进口内径。
7.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细度可调的磨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研磨区、二级研磨区、三级研磨区及四级研磨区的内研磨齿依次相衔接、外研磨齿依次相衔接。
8.据权利要求1一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细度可调的磨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研磨齿及外研磨齿均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在不锈钢材料的表面设置有防止金属渗出的金属镀层。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细度可调的磨豆机。其解决了能调节对豆料的研磨粗细程度的技术问题。该细度可调的磨豆机由外磨轮和内磨轮组成的磨豆轮的上侧设置有进料口、下侧设置有出料口,内磨轮的中轴上设置有驱动其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的外磨轮固定在外套上,外套通过螺接在磨豆机壳体上使外磨轮的轴向距离可调,所述的内磨轮的内研磨齿与外磨轮的外研磨齿由上到下依次对应形成有一级研磨区、二级研磨区、三级研磨区及四级研磨区,内研磨齿与外研磨齿的齿顶均形成有切削机研磨用的刀刃。
文档编号B02C9/00GK203090986SQ20132005318
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9日
发明者王宏波 申请人:台州赛诺克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