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管网浅埋喷灌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田节水灌溉设施,即一种管网浅埋喷灌井。
背景技术:
降雨量偏低的地区,多依靠地下水进行农田灌溉。现有的灌溉设施主要是机井和水渠,机井把地下水提出地面,通过水渠送到田间。这种方式,渠道渗水量大,送水时间长,水送到田间后,必须有一定的水深才能向前流动,不仅用水量大,耗费时间长,动力成本高,由于过量水的浸泡,使得地表土壤沉淀板结,不利于作物生长。随着灌溉规模的扩大,地下水的储量日渐减少,急需改进上述灌溉措施,实施节水灌溉技术。目前的节水技术主要有地下管灌和地上喷灌。地下管灌是在冻层以下埋设塑料水管,在指定位置向上引出水管进行灌溉。这种方式只是把地上水渠移到地下,解决了水渠占地和渗水的问题,但灌溉方式并没有根本的改变,节水效果并不突出,而且工程量大,管路容易受水锤作用而爆裂。地上喷灌是用喷灌机把水从上向下喷洒,喷灌便于安装,具有降雨的效果,可避免地面板结,节水效果明显,但喷灌设备的造价很高,而且移动不便,动力消耗大,还不能大面积推广。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本低廉、不易损坏、便于操作、水量可控、避免地面板结、节水效果显著的管网浅埋喷灌井。上述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研制一种管网浅埋喷灌井,包括可埋在入地下的水管,其特点是:所说的水管纵横连接构成网状管路,水管上设有多个向上竖立的接头,接头设有与压盖或便携式喷头的立管快速链接快速拆卸的接合部。所说的接头设有与手提式抽水器速接速卸的接合部。所说的接合部为螺纹连接部。所说的速接速卸的配合部是卡槽卡块连接部。所说的接头是一个三通管的中间口,三通管的另两端口与水管相连接,接头从水管以上凸出高度小于100mm。所说的接头自水管以上凸出高度为20— 50mm。所说的水管是直径小于150_的玻璃钢管。所说的玻璃钢管直径为60— 90mm。所说的水管包括主水管和分水管,主水管与水源相接,主水管两侧每隔12米接出一支分水管,分水管上每隔12米设一个接头。所说的水管转弯处采用非直角弯头。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水管适于埋在耕层下面,便于安装、观察和维护,可以随时与喷头接合进行喷灌,喷灌水量可控,不会造成土壤板结。喷灌之后可随时卸下喷头,关闭接头,不妨碍田间作业。入冬前可检查接头,泄掉或抽出管内存水,防止结冰涨破水管。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节水效果显著,可望成为地下管灌和地上喷灌的替代设备。
图1是第一种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是第一种实施例的俯视图;图3是第一种实施例的水管、接头的装配图;图4是第一种实施例的部件接头密闭状态主视图;图5是第一种实施例的部件接头抽水状态主视图;图6是第一种实施例的部件接头喷灌状态主视图;图7是第一种实施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图8是第一种实施例的水管连接俯视图;图9是第一种实施例的维护状态示意图;图10是第二种实施例的部件接头装配方式的分解图;图11是第二种实施例的部件弯头的主视图;图12是第二种实施例的水管连接俯视图。图中可见:水管1,接头2,三通管3,螺纹连接部4,压盖5,抽水器6,喷头7,立管8,耕层9,主水管10,分水管11,机井12,泄水阀13,卡槽14,卡15,弯头16。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总的构思是研制一种适于浅埋于耕层下面的网状水管,通过多个接头与喷头接合进行喷灌。
以下结合附图介绍一种实施例:如图1、图2介绍一种直径约60— 90mm,最大不超过150mm的玻璃钢水管1,这水管I上设有多个接头2。结合图3可见,水管的连接采用三通管3,接头2是一个三通管3的上口,三通管6两端的开口分别与水管I相接。结合图4可见,接头2设有快装快卸的接合部,这种接合部的形式很多,图3仅介绍一种螺纹接合部4。如图4所示,接头2的螺纹接合部4,能够与压盖5相接合,当灌溉结束以后,可去下喷头,用压盖5把接头2密闭。如图5所示,接头2螺纹接合部4与手提式抽水器6相结合,在结冰季节前,可用抽水器6抽出水管I里面的存水。如图6所示,接头2的螺纹接合部4与喷头7下面的喷管8相接合,进行喷灌作业。如图7所示,把这种水管埋在耕层9以下即可。由于水管I的接头2很短,自水管以上凸出高度仅为20— 50mm,最大不能超过150mm,不能像地下管灌的水管那样,埋入1000—1500mm以下,只能埋在耕层9下面,耕层9可以按目前拖拉机翻地的深度20厘米计算,水管I安装在地表下25— 40厘米为宜。如图8介绍了水管I的一种安装方式,图中间有水源,即机井12,两侧接出主水管10,主水管10两侧接出多支分水管11,构成网状管路。一般来说,分水管11相距12米为宜,分水管11上的接头2也相距12米,这样,利用机井12提供的自然压力,喷头7即可喷灌I一3和间距,没有另外的动力消耗。平时,各个接头2均以压盖5密封,并且可以埋在土壤内,也可以呈半裸露状态,不影响田间作业。当需要灌溉时,打开接头2,接上喷头7喷管8,即可喷灌。可根据水源的扬程合理确定喷头7的数量,一处喷灌结束,拔下喷头7喷管8,拧紧压盖8,即可进行下一批次的喷灌。这种方式,容易控制水量,浇透但不存水,即可达到雨水的效果,土壤不板结。图9介绍了这种水管I的两种维护方法:入冬之前,可以分段扒开土壤,打开接头2,查看水管I里面是否存水。如果发现存水,可从一端打开泄水阀13,把水放掉。在位置较低存水放不出去的情况下,可用一种专用的小型抽水器9,把存水抽出。这一点,是现有的地下水管不能做到的。由于这种水管采用玻璃钢管,具有一定的弹性,即使存有少量的水,只要不充满水管,就不会冻裂水管。第二种实施例:如图10所示,接头2的接合部采用卡槽卡块连接部,图中的接头外侧设有卡块14,压盖内设有卡槽15,压盖压下后旋转一点角度就完成了接合。当然,这种结构也适用于接头2和喷头喷管8以及小型抽水器6的连接。如图11所示,水管折弯处所用的弯头16,是一种非直角弯头16。因为直角弯头阻力大,抵消一部分喷灌的压力,采用非直角弯头16,可以减少水压损失。这里的非直角最好选用135°,可以使内阻降到最低。如图12所示,主水管10在一侧与机井5相接,主水管10的一侧与多支分水管11相接。当然,分水管11之间也可以相互连接。此例说明,水管I的连接方式有多种。
权利要求1.一种管网浅埋喷灌井,包括可埋在入地下的水管(1),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水管(I)纵横连接构成网状管路,水管(I)上设有多个向上竖立的接头(2),接头(2)设有与压盖(5)或便携式喷头(7)下面的喷管(8)快速连接快速拆卸的接合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网浅埋喷灌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接头(2)设有与手提式抽水器(6)速接速卸的接合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管网浅埋喷灌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速接速卸的接合部为螺纹连接部(4)。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管网浅埋喷灌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速接速卸的接合部是卡槽(11)卡块(12)连接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网浅埋喷灌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接头(2)是一个三通管(3)的中间口,三通管(3)的另两端口与水管(I)相连接,接头(2)凸出水管(I)以上的高度小于100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网浅埋喷灌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接头(2)凸出水管(I)以上的高度为20— 5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网浅埋喷灌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水管(I)是直径小于150mm的玻璃钢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网浅埋喷灌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玻璃钢管直径为60—90mmo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网浅埋喷灌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水管(I)包括主水管(10)和分水管(11),主水管(10)与水源相接,主水管(10)两侧每隔12米接出一支分水管(11),分水管(11)上每隔12米设一个接头(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网浅埋喷灌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水管(I)的转弯处采用非直角弯头(16)。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田节水灌溉设施,即一种管网浅埋喷灌井,包括可埋在入地下的水管(1),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水管(1)纵横连接构成网状管路,水管(1)上设有多个向上竖立的接头(2),接头(2)设有与压盖(8)或便携式喷头(10)下端进水口速接速卸的配合部。有益效果是水管可浅埋在耕层下面,便于安装、观察和维护,可以随时与喷头接合进行喷灌,喷灌水量可控,不会造成土壤板结,喷灌之后可随时卸下喷头,关闭接头,不妨碍田间作业,入冬前可检查接头,泄掉或抽出管内存水,防止结冰涨破水管,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节水效果显著,可望成为地下管灌和地上喷灌的替代设备。
文档编号A01G25/02GK203057982SQ201320054430
公开日2013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31日
发明者白俊峰 申请人:白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