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采棉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883阅读:4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便携式采棉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采棉机。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棉花生产大国,传统的棉花采摘均是由人工完成,人工采摘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棉花生产综合成本偏高,尤其近几年出现了拾花工难招的局面,而且市场上出现了多种棉花采摘机,其中,手持式采摘机包括其后部内装有电机的管状壳体,在壳体的前端和后端平行设有链轮,捡棉链条通过前端和后端的链轮连接在一起,驱动装置通过驱动采棉链轮来带动采棉链条转动来进行棉花采摘。这种手持采棉机长时间工作后棉花会缠绕在前端链轮和后端链轮上,导致链条拉紧,转速减慢,载荷加重,电机发热导致电机线圈烧毁而无法正常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便携式采棉机的技术方案,其结构简单,采棉,脱棉效果好,重量轻,工作稳定,使用安全,携带方便。一种便携式采棉机,包括左右对称且形成有进棉口和出棉口的壳体,手柄,设有连接电机的软轴螺母,传动轴通过伞形齿轮连接过桥轴,输送带连接设置在壳体进棉口和出棉口的捡棉采摘总成传动,捡棉采摘总成为多组捡棉采摘装置横向平行叠加组成,捡棉采摘装置包括;隔离挡板,主动捡棉输送带轮,从动捡棉输送带轮,捡棉输送带,捡棉勾齿,卸棉阻挡板组成,卸棉阻挡板形成半圆形状的前端,向下延伸突出的倾斜坡形,其特征在于;卸棉阻挡板的倾斜坡形下端面设置圆弧拱形的卸棉装置,卸棉阻挡板的侧面部二端设置对称的圆周凹部,圆周凹部中央设置贯通孔,贯通孔内设置固定轴,固定轴上固定减阻轴承。所述的一种便携式采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卸棉装置形成有圆弧拱形顶端面,二端设有突出的固定凸部,在固定凸部的底端面设有贯通凹槽,所述的卸棉装置二端突出的固定凸部和贯通凹槽通过注塑嵌入成形使之固定,所述的卸棉装置和卸棉阻挡板的宽度尺寸相等。所述的一种便携式采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卸棉装置的材料为弹性金属或钛纤维薄板构成。所述的一种便携式采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卸棉阻挡板侧面二端设置的固定轴通过注塑嵌入成形使之固定。所述的一种便携式采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阻轴承的侧平面高于卸棉阻挡板的侧平面0.3 I毫米。所述的一种便携式采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阻轴承的侧面部和捡棉输送带的侧面部接触传动,所述的减阻轴承的圆周外缘部和捡棉输送带的外端面形成平行直线。上述的便携式采棉机,通过设置在壳体前端采棉口处和中间部之间的捡棉采摘总成进行采棉,采棉工作传输机构和动力传输机构通过捡棉输送带的隔离各自独立密封,采用这样的结构以后,采棉机采摘工作时棉花不会外部进入到内部,特别在捡棉采摘总成的卸棉阻挡板倾斜坡形下端面设置了圆弧拱形的卸棉装置,采摘的棉花通过捡棉输送带输送至落棉口接触圆弧拱形的卸棉装置时,此时圆弧拱形的卸棉装置利用自身的弹性,迅速分离粘附在捡棉勾齿上的棉花,尤其采摘长绒棉花和潮湿的棉花时,不堵棉,不卡棉,采棉,卸棉效果显著,大幅提高采棉工作效率,和人工劳作效率对比能够提高200-300%的棉花采摘量,而且采摘的棉花采净率高,不影响采摘棉花的质量等级,同时该机器工作性能稳定可靠,操作简单,重量轻,携带方便,能够适合各种棉田的采摘。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捡棉采摘总成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捡棉采摘总成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图中:1-壳体、2-手柄、3-连接电机软轴螺母、4A-传动轴、4B-伞形齿轮、4C-过桥轴、4D-输送带、5-隔离挡板、6-主动捡棉输送带轮、7-从动捡棉输送带轮、8-捡棉输送带、9-捡棉勾齿、10-卸棉阻挡板、IOA-半圆形状的前端、IOB-倾斜坡形、IOC-圆弧拱形的卸棉装置、IOD-圆周凹部、IOE-贯通孔、IOF-固定轴、IOG-减阻轴承、IOH-圆弧拱形顶端面、IOL-固定凸部、IOJ-贯通凹槽、20-检棉米摘总成、20A-检棉米摘装置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1、一种便携式采棉机,包括左右对称且形成有进棉口和出棉口的壳体(1),手柄(2),设有连接电机的软轴`螺母(3),传动轴(4A)通过伞形齿轮(4B)连接过桥轴(4C),输送带(4D)连接设置在壳体⑴进棉口和出棉口的捡棉采摘总成(20)传动,捡棉采摘总成(20)为多组捡棉采摘装置(20A)横向平行叠加组成,捡棉采摘装置(20A)包括;隔离挡板(5),主动捡棉输送带轮¢),从动捡棉输送带轮(7),捡棉输送带(8),捡棉勾齿(9),卸棉阻挡板(10)组成,卸棉阻挡板(10)形成半圆形状的前端(IOA),向下延伸突出的倾斜坡形(IOB),其特征在于;卸棉阻挡板(10)的倾斜坡形(IOB)下端面设置圆弧拱形的卸棉装置(IOC),卸棉阻挡板(10)的侧面部二端设置对称的圆周凹部(IOD),圆周凹部(IOD)中央设置贯通孔(IOE),贯通孔(IOE)内设置固定轴(IOF),固定轴(IOF)上固定减阻轴承(10G),所述的卸棉装置(IOC)形成有圆弧拱形顶端面(10H),二端设有突出的固定凸部(IOL),在固定凸部(IOL)的底端面设有贯通凹槽(IOJ),所述的卸棉装置(IOC) 二端突出的固定凸部(IOL)和贯通凹槽(IOJ)通过注塑嵌入成形使之固定,所述的卸棉装置(IOC)和卸棉阻挡板(10)的宽度尺寸相等,所述的卸棉装置(IOC)的材料为弹性金属或钛纤维薄板构成,根据实际需要厚度设置0.1 0.5毫米,所述的卸棉阻挡板(10)侧面二端设置的固定轴(IOF)通过注塑嵌入成形使之固定,所述的减阻轴承(IOG)的侧平面高于卸棉阻挡板(10)的侧平面0.3 I毫米,所述的减阻轴承(IOG)的侧面部和捡棉输送带(8)的侧面部接触传动,所述的减阻轴承(IOG)的圆周外缘部和捡棉输送带(8)的外端面形成平行直线。[0018]如图3所示;采棉机工作时,由电机驱动设在壳体(I)后部的手柄(2)底端面的软轴螺母(3)连接传动轴(4A),传动轴(4A)通过伞形齿轮(4B)连接过桥轴(4C),过桥轴(4C)连接输送带(4D),输送带(4D)连接设置在壳体(I)内部的捡棉采摘总成(20A)循环运转,设置在捡棉采摘总成(20)上的主动捡棉输送带轮¢),从动捡棉输送带轮(7)带动捡棉输送带⑶旋转工作,设置在捡棉输送带⑶的捡棉勾齿(9)接触到棉花时,迅速把粘附在棉铃上的棉花扒下,通过捡棉输送带(8)输送到落棉口上方并和设置在卸棉阻挡板(10)上圆弧拱形的卸棉装置(IOC)顶端面(IOH)发生碰撞,这时圆弧的拱形顶端面(IOH)会瞬间吸收横向碰撞力,并向内迅速凹进压缩并瞬间形成反弹力,此时粘附在捡棉勾齿(9)上的棉花利用圆弧拱形的卸棉装置(IOC)吸收横向碰撞力瞬间转变为上下垂直的反弹力迅速脱离捡 棉勾齿(9)并落至落棉口。
权利要求1.一种便携式采棉机,包括左右对称且形成有进棉口和出棉口的壳体(1),手柄(2),设有连接电机的软轴螺母(3),传动轴(4A)通过伞形齿轮(4B)连接过桥轴(4C),输送带(4D)连接设置在壳体(I)进棉口和出棉口的捡棉采摘总成(20)传动,捡棉采摘总成(20)为多组捡棉采摘装置(20A)横向平行叠加组成,捡棉采摘装置(20A)包括;隔离挡板(5),主动捡棉输送带轮(6),从动捡棉输送带轮(7),捡棉输送带(8),捡棉勾齿(9),卸棉阻挡板(10)组成,卸棉阻挡板(10)形成半圆形状的前端(IOA),向下延伸突出的倾斜坡形(IOB),其特征在于;卸棉阻挡板(10)的倾斜坡形(IOB)下端面设置圆弧拱形的卸棉装置(IOC),卸棉阻挡板(10)的侧面部二端设置对称的圆周凹部(IOD),圆周凹部(IOD)中央设置贯通孔(IOE),贯通孔(IOE)内设置固定轴(IOF),固定轴(IOF)上固定减阻轴承(IO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采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卸棉装置(IOC)形成有圆弧拱形顶端面(IOH), 二端设有突出的固定凸部(10L),在固定凸部(IOL)的底端面设有贯通凹槽(IOJ),所述的卸棉装置(IOC) 二端突出的固定凸部(IOL)和贯通凹槽(IOJ)通过注塑嵌入成形使之固定,所述的卸棉装置(IOC)和卸棉阻挡板(10)的宽度尺寸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采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卸棉装置(IOC)的材料为弹性金属或钛纤维薄板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采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卸棉阻挡板(10)侧面二端设置的固定轴(IOF)通过注塑嵌入成形使之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采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阻轴承(IOG)的侧平面高于卸棉阻挡板(10)的侧平面0.3 I毫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采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阻轴承(IOG)的侧面部和捡棉输送带(8)的侧面部接触传动,所述的减阻轴承(IOG)的圆周外缘部和捡棉输送带(8)的外端面形成平行直线。
专利摘要一种便携式采棉机,包括左右对称且形成有进棉口和出棉口的壳体,手柄设有连接电机的软轴螺母,传动轴通过伞形齿轮连接过桥轴,输送带连接设置在壳体进棉口和出棉口的捡棉采摘总成传动,捡棉采摘总成为多组捡棉采摘装置横向平行叠加组成,捡棉采摘装置包括;隔离挡板,主动捡棉输送带轮,从动捡棉输送带轮,捡棉输送带,捡棉勾齿,卸棉阻挡板组成,卸棉阻挡板形成半圆形状的前端,向下延伸突出的倾斜坡形,其特征在于;卸棉阻挡板的倾斜坡形下端面设置圆弧拱形的卸棉装置,卸棉阻挡板的侧面部二端设置对称的圆周凹部,圆周凹部中央设置贯通孔,贯通孔内设置固定轴,固定轴上固定减阻轴承。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科学,捡棉装置和卸棉装置自动结合分离。
文档编号A01D46/08GK203040203SQ2013200740
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1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10日
发明者吴乐敏 申请人:吴乐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