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挑齿卷膜式残膜回收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516阅读:5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挑齿卷膜式残膜回收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宜捡拾根茬较小的作物的挑齿卷膜式残膜回收机。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应用到菜地的栽培上,解决了冷寒地区旱地的低温缺水问题,从而开始了大面积推广应用。采用地膜覆盖种植技术后,由于有效温度的增力口,生育期相对延长,可以广泛采用中晚熟品种,使品质和产量大幅度提高。同时,使各种作物的适作区向北推移、扩大,从而能更有效利用国土资源。地膜覆盖所产生的保墒效果,促使作物根系深扎,因而也是一项抗旱措施,这对于有效利用水资源,发展我国早地农业有着重要战略意义。地膜覆盖种植技术虽是提高作物产量的有效途径,但若不能将遗留在田间的残膜及时回收,长此下去,不仅会引起环境污染,对农业生产本身也必将构成严重危害。残膜回收问题是影响农业生产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一点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目前我国政府及一些农业生产部门已开始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来着手解决残膜回收问题。但从总体来看,由于我国地膜覆盖种植面积广,铺膜年限长,而残膜回收处理又不及时,致使农村废残膜数量急剧增加,不少地方出现了 “白色污染”。已有东北农业大学研制的MS-2型菜苗期收膜机,原理为松土铲将垄两侧的压膜土疏松,两个卷膜轮沿垄向前沿滚动,靠挑膜齿将地膜卷起,切膜刀将膜切开,靠卷膜轮的滚动将膜绕在两侧的卷膜轮上。该机一方面使膜完全卷在卷膜筒上,卸膜时须用刀从中间将膜切断来卸下膜,卸膜比较繁琐、困难。另一方面,收膜轮为主动轮,由于残膜的塑性伸长没有得到补偿而造成收膜不可靠。内蒙古自治区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研制的MC-70型残膜捡拾起茬机,作业时,利用拖拉机行进,两把铲刀将埋在土壤内的残膜根茬一并铲起,经传动机构输送到分离筛内,残膜、根茬及土块在滚筛内旋转,在离心力作用下,土块被击碎通过筛网孔甩到地面。留在滚筛里的残膜、根茬被甩到集膜茬筐内,集满后,由人操作将膜茬卸放成堆。该机将残膜与根茬缠结在一起,不能分开只有燃烧,造成残膜回收率低。另外,两把铲刀将根茬及残膜都铲起,相当于将地表用筛子筛了一遍,功耗较大。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作物根茬较小、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残膜回收率较高的挑齿卷膜式残膜回收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0007]一种挑齿卷膜式残膜回收机,它包括机架I和牵引架10,地轮轴4安装在所述机架I上,地轮2装在地轮轴4上,位于机架I的外侧;地膜收紧环11通过圆环支撑杆6连接在机架I上;圆盘支撑架7的一端与机架I的前端连接,另一端向前伸出连接有挑膜圆盘8,多根挑齿9均匀间隔分布在挑膜圆盘8上;卷膜圆筒14布置在机架I的后端,多根卷膜辊13均匀间隔分布在卷膜圆筒14上;所述卷膜圆筒14正下方还设有摩擦轮12 ;所述地轮轴4上、在地轮2的外侧安装有挑齿传动链轮3,该挑齿传动链轮3通过传动装置与挑膜圆盘8连接;所述地轮轴4上、在地轮2的内侧安装有摩擦轮传动链轮5,该摩擦轮传动链轮5通过传动装置与摩擦轮12连接,摩擦轮12通过摩擦带动卷膜圆筒14。所述挑膜圆盘8为左右对称各布置一个。所述卷膜辊13,一端与卷膜圆筒14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卷膜圆筒14活动连接。所述挑齿9为三根,间隔120°分布在挑膜圆盘8上。所述卷膜辊13为四根,间隔90°分布在卷膜圆筒14上。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I)本实用新型采用地膜收拢圆环,可将地膜集成为一束,从而增加了其抗拉能力,不易断裂,能实现残膜的连续性回收作业。
(2)本实用新型的卷膜圆筒上的四根卷膜辊能从圆盘上取出,一端收拢,从而能更方便地卸膜。(3)本实用新型采用圆盘挑齿结构,集边膜松土与挑膜于一体,并将边膜覆盖的土拨到垄沟,简化了结构。(4)本实用新型利用摩擦力用下面的摩擦轮带动卷膜圆筒,卷膜过程中会因卷膜圆筒半径增大而引起的速度不匹配,而用摩擦轮可以利用打滑来调节卷膜圆筒的速度。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挑齿卷膜式残膜回收机的结构俯视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挑齿卷膜式残膜回收机的结构侧视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挑齿卷膜式残膜回收机的三维轴测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I机架9挑齿2地轮10 牵引架3挑齿传动链轮11 地膜收紧环4地轮轴12 摩擦轮5摩擦轮传动链轮13 卷膜辊6圆环支撑杆14 卷膜圆筒7圆盘支撑架15 销钉8挑膜圆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做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挑齿卷膜式残膜回收机的结构俯视示意图和结构侧视示意图。其中,该挑齿卷膜式残膜回收机包括:机架1,牵引架10布置在机架I上,地轮轴4安装在机架I中部,地轮2安装在地轮轴4上,位于机架I的外侧;地膜收紧环11为圆环状,其径向上的两端通过圆环支撑杆6连接在机架I的中部靠前位置,挑起的地膜在人工辅助作用下穿过该圆环状的地膜收紧环11,将地膜集成为一束,加强其抗拉能力;圆盘支撑架7的一端与机架I的前端连接,另一端向前伸出连接有挑膜圆盘8 ;所述的挑膜圆盘8为左右对称各一个,多根挑齿9均匀间隔分布在挑膜圆盘8上。在本实施例中,为三根挑齿9间隔120°分布在挑膜圆盘8上。卷膜圆筒14布置在机架I的后端,多根卷膜辊13均匀间隔分布在卷膜圆筒14上。在本实施例中,为四根卷膜辊13间隔90°分布在卷膜圆筒14上。所述卷膜辊13,一端与卷膜圆筒14固定连接,另一端由销钉15与卷膜圆筒14活动连接,卸膜时,卷膜辊13与卷膜圆筒14的活动连接的一端的销钉15可以取下,进而多根卷膜辊13向中间收拢,卷绕到卷膜圆筒14上的卷成圆筒形的卷膜内芯松动,可从两端任一端轻松取下,这样利于收膜。所述卷膜圆筒14正下方还设有摩擦轮12,由该摩擦轮12带动卷膜圆筒14,由于在地膜不断地卷绕到卷膜圆筒14的过程中,卷绕到卷膜圆筒14上的卷成圆筒形的卷膜的外径不断增大而引起的速度不匹配,而用摩擦轮12可以利用打滑来调节圆筒形的卷膜的速度,由此克服了因外径增大而线速度增大拉坏地膜的弊端。在本实用新型的挑齿卷膜式残膜回收机中,所述地轮轴4上、在地轮2的外侧安装有挑齿传动链轮3,该挑齿传动链轮3通过传动装置与挑膜圆盘8连接;所述地轮轴4上、在地轮2的内侧安装有摩擦轮传动链轮5,该摩擦轮传动链轮5通过传动装置与摩擦轮12连接,摩擦轮12与卷膜圆筒14相隔一定的间隙,通过摩擦带动卷膜圆筒14。在上述实施例中,传动装置的形式不仅限于链条传动,其他本领域内能达到相同技术效果的技术方案可进行等同替换。
本实用新型的挑齿卷膜式残膜回收机作业时:由外设机具通过牵引架10牵引机架I进而带动地轮2前进,地轮2的转动带动地轮轴4转动;地轮轴4带动挑齿传动链轮3和摩擦轮传动链轮5转动;所述挑齿传动链轮3通过传动装置带动挑膜圆盘8转动,进而挑齿9跟着转动,由此可将地膜的边膜部分从土里挑起来,实现边膜松土和挑膜的作用,并将边膜覆盖的土拨到垄沟里面;所述摩擦轮传动链轮5通过传动装置带动摩擦轮12转动,摩擦轮12通过摩擦带动卷膜圆筒14转动,进而卷膜辊13 —起转动。通过人工辅助,使地膜穿过地膜收紧环11缠绕在4根卷膜辊13上,实现收膜。当收膜结束后,将销钉15从卷膜辊13中取出,多根卷膜辊13向里收拢,可实现方便卸膜。
权利要求1.一种挑齿卷膜式残膜回收机,它包括机架(I)和牵引架(10),其特征在于: 地轮轴(4 )安装在所述机架(I)上,地轮(2 )装在地轮轴(4 )上,位于机架(I)的外侧; 地膜收紧环(11)通过圆环支撑杆(6 )连接在机架(I)上;圆盘支撑架(7 )的一端与机架(I)的前端连接,另一端向前伸出连接有挑膜圆盘(8 ),多根挑齿(9 )均匀间隔分布在挑膜圆盘(8)上; 卷膜圆筒(14)布置在机架(I)的后端,多根卷膜辊(13)均匀间隔分布在卷膜圆筒(14)上;所述卷膜圆筒(14)正下方还设有摩擦轮(12); 所述地轮轴(4 )上、在地轮(2 )的外侧安装有挑齿传动链轮(3 ),该挑齿传动链轮(3 )通过传动装置与挑膜圆盘(8)连接;所述地轮轴(4)上、在地轮(2)的内侧安装有摩擦轮传动链轮(5 ),该摩擦轮传动链轮(5 )通过传动装置与摩擦轮(12 )连接,摩擦轮(12)通过摩擦带动卷膜圆筒(14)。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挑齿卷膜式残膜回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挑膜圆盘(8)为左右对称各布置一个。
3.—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挑齿卷膜式残膜回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卷膜辊(13),一端与卷膜圆筒(14)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卷膜圆筒(14)活动连接。
4.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挑齿卷膜式残膜回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挑齿(9)为三根,间隔120°分布在挑膜圆盘(8)上。
5.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挑齿卷膜式残膜回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卷膜辊(13)为四根,间隔90°分 布在卷膜圆筒(14)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宜捡拾根茬较小的作物的挑齿卷膜式残膜回收机。它包括机架(1)和牵引架(10),地轮轴(4)安装在所述机架(1)中部,地轮(2)装在地轮轴(4)上,位于机架(1)的外侧;地膜收紧环(11)通过圆环支撑杆(6)连接在机架(1)的中前位置;圆盘支撑架(7)的一端与机架(1)的前端连接,另一端向前伸出连接有挑膜圆盘(8),多根挑齿(9)均匀间隔分布在挑膜圆盘(8)上;卷膜圆筒(14)布置在机架(1)的后端,多根卷膜辊(13)均匀间隔分布在卷膜圆筒(14)上;所述卷膜圆筒(14)正下方还设有摩擦轮(12)。本实用新型的挑齿卷膜式残膜回收机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残膜回收率较高。
文档编号A01B43/00GK203105069SQ201320102769

公开日2013年8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7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7日
发明者侯书林, 简建明, 张明浩 申请人:中国农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