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沼气、菌菇蔬菜种植一体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044阅读:4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沼气、菌菇蔬菜种植一体棚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沼气、菌菇蔬菜种植一体棚,特别涉及一种种植菌菇、蔬菜的综合循环大棚,属于生态农业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的温室大棚由于具有温度可调、利于作物的生长而越来越多的被应用推广。但其仍然无法满足绿色农业、循环经济的要求。特别是传统的单一大棚种植模式由于成本高、污染严重,已无法满足现代发展的需求。随着科技的进步,生态综合温室大棚逐渐出现。中国专利文献CN102979332A (申请号201210535531.1)公开了一种立体循环种植
养殖技术方法,在一座建筑物里养鱼、养牛、种植蘑燕和种植牧草,其养牛产生的牛粪用作蘑菇基料,牛的排泄物牛尿进入沼气池,牛饲料残渣用于养鱼,采收后的蘑菇基料用于种植牧草,沼液浇灌牧草,牧草成为牛饲料。上述技术由于位于底层的鱼、牛无法保证充足的光照,因此无法保证养殖的效果,并且由于最上层为种植牧草,对楼体承重结构要求较高,造价高昂。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沼气、菌菇蔬菜种植一体棚。
一种沼气、菌菇蔬菜种植一体棚,包括种植大棚和沼气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菌菇种植棚、沼液池和固液分离装置,菌菇种植棚设置于种植大棚的背阴一侧,沼气池设置于种植大棚内,沼气池与固液分离装置的进料口相连接,沼液池与固液分离装置的出液口相连接;沼液池的出液口分别与种植大棚的地渗灌溉系统相连接,所述的沼气池的出气口与种植大棚和菌菇种植棚中的沼气照明装置、沼气加温装置相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的菌菇种植棚的棚体上设置有保温层。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的种植大棚包括种植棚体、地渗灌溉系统,所述种植棚体内设置有沼气照明装置和沼气加温装置,所述地渗灌溉系统由滴渗管组成,地渗灌溉系统的进液口和回液口均与沼液池相连。根据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地渗灌溉系统设置于地表下40 60cm。根据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滴渗管内填充有填充物。更优的,所述滴渗管为软管,软管上的渗液孔的孔径为I 3mm,软管管壁的渗液孔密度为I 3个/cm2。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固液分离装置为购自海门市中创污水处理设备厂的沼渣分离机。上述沼气、菌菇蔬菜种植一体棚的工作方法,步骤如下:将养殖中产生的动物排泄物或作物秸杆通入沼气池中,经发酵后,产生沼气和发酵后的废弃物,将发酵后的废弃物经固液分离,制得沼渣和沼液,沼渣做为肥料和菌菇培养基料进行利用,一部分沼液用于种植作物根部的地渗灌溉,所述沼气通过沼气照明装置和沼气加温装置对种植棚舍和菌菇种植棚进行照明和升温。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传统种植综合系统中发酵后的废弃物利用率不高的缺点,将发酵后的废弃物通过固液分离,获得沼渣和沼液,沼液通过地渗灌溉进行利用,沼渣可做为有机肥施用于农田或作为基料用于菌燕的培养。2、本实用新型利用沼液通过地渗灌溉种植棚,可以有效防控种植棚内土传病虫害的发生,从而减少种植棚内农药和化肥的施用量,减少作物中农药残留,提高作物品质。3、滴渗管中填充有填充物,利用沼液在填充物中渗透力自行循环并向滴渗管外的土壤中渗透,这不仅可以始终使土壤保持湿润,有利于作物生长,而且填充物中可以富集微生物,用以部分分解沼液中的有机物质。4、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种植大棚的背阴侧设置菌菇种植棚,同时沼气池设置于种植大棚内,在不影响种植大棚采光的情况下,可以保证沼气池的工作温度,同时使沼气池中产生的沼渣得以利用,增加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图1是沼气、菌燕蔬菜种植一体棚的俯视结构不意图;图2是沼气、菌菇蔬菜种植一体棚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沼气、菌菇蔬菜种植一体棚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其中:1、种植大棚,2、沼气池,3、沼液池,4、固液分离装置,5、地渗灌溉系统,6、沼气照明装置,7、沼气加温装置,8、滴渗管,9、种植棚体,10、菌菇种植棚,11、保温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阐述,但本实用新型所保护范围不限于此。实施例1如图1-3所示的一种沼气、菌菇蔬菜种植一体棚,包括种植大棚I和沼气池2,还包括菌菇种植棚10、沼液池3和固液分离装置4,菌菇种植棚10设置于种植大棚I的背阴一侧,沼气池2设置于种植大棚内I内,沼气池2与固液分离装置4的进料口相连接,沼液池3与固液分尚装置4的出液口相连接;沼液池3的出液口分别与种植大棚I的地渗灌溉系统5相连接,所述的沼气池2的出气口与种植大棚I和菌菇种植棚10中的沼气照明装置
6、沼气加温装置7相连接。所述固液分离装置4为购自海门市中创污水处理设备厂的沼渣分离机。所述的菌菇种植棚10的棚体上设置有保温层11。所述的种植大棚I包括种植棚体9、地渗灌溉系统5,所述种植棚体9内设置有沼气照明装置6和沼气加温装置7,所述地渗灌溉系统5由滴渗管8组成,地渗灌溉系统5的进液口和回液口均与沼液池3相连。所述地渗灌溉系统5设置于地表下40cm,所述滴渗管8内填充有填充物。所述滴渗管8为 软管,软管上的渗液孔的孔径为Imm,软管管壁的渗液孔密度为3个 /cm2。实施例2—种沼气、菌燕蔬菜种植一体棚,包括种植大棚I和沼气池2,还包括菌燕种植棚10、沼液池3和固液分离装置4,菌菇种植棚10设置于种植大棚I的背阴一侧,沼气池2设置于种植大棚内I内,沼气池2与固液分离装置4的进料口相连接,沼液池3与固液分离装置4的出液口相连接;沼液池3的出液口分别与种植大棚I的地渗灌溉系统5相连接,所述的沼气池2的出气口与种植大棚I和菌菇种植棚10中的沼气照明装置6、沼气加温装置7相连接。所述的菌菇种植棚10的棚体上设置有保温层11。所述固液分离装置4为购自海门市中创污水处理设备厂的沼渣分离机。所述的种植大棚I包括种植棚体9、地渗灌溉系统5,所述种植棚体9内设置有沼气照明装置6和沼气加温装置7,所述地渗灌溉系统5由滴渗管8组成,地渗灌溉系统5的进液口和回液口均与沼液池3相连。所述地渗灌溉系统5设置于地表下60cm,所述滴渗管8内填充有填充物。所述滴渗管8为软管,软管上的渗液孔的孔径为3mm,软管管壁的渗液孔密度为I个 /cm2。实施例3—种沼气、菌燕蔬菜种植一体棚,包括种植大棚I和沼气池2,还包括菌燕种植棚10、沼液池3和固液分离装置4,菌菇种植棚10设置于种植大棚I的背阴一侧,沼气池2设置于种植大棚内I内,沼气池2与固液分离装置4的进料口相连接,沼液池3与固液分离装置4的出液口相连接;沼液池 3的出液口分别与种植大棚I的地渗灌溉系统5相连接,所述的沼气池2的出气口与种植大棚I和菌菇种植棚10中的沼气照明装置6、沼气加温装置7相连接。所述固液分离装置4为购自海门市中创污水处理设备厂的沼渣分离机。所述的菌菇种植棚10的棚体上设置有保温层11。所述的种植大棚I包括种植棚体9、地渗灌溉系统5,所述种植棚体9内设置有沼气照明装置6和沼气加温装置7,所述地渗灌溉系统5由滴渗管8组成,地渗灌溉系统5的进液口和回液口均与沼液池3相连。所述地渗灌溉系统5设置于地表下50cm,所述滴渗管8内填充有填充物。所述滴渗管8为软管,软管上的渗液孔的孔径为2mm,软管管壁的渗液孔密度为2个 /cm2。
权利要求1.一种沼气、菌燕蔬菜种植一体棚,包括种植大棚和沼气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菌燕种植棚、沼液池和固液分离装置,菌菇种植棚设置于种植大棚的背阴一侧,沼气池设置于种植大棚内,沼气池与固液分离装置的进料口相连接,沼液池与固液分离装置的出液口相连接;沼液池的出液口分别与种植大棚的地渗灌溉系统相连接,所述的沼气池的出气口与种植大棚和菌菇种植棚中的沼气照明装置、沼气加温装置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菌菇种植棚的棚体上设置有保温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种植大棚包括种植棚体、地渗灌溉系统,所述种植棚体内设置有沼气照明装置和沼气加温装置,所述地渗灌溉系统由滴渗管组成,地渗灌溉系统的进液口和回液口均与沼液池相连。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渗灌溉系统设置于地表下40 60cm。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滴渗管内填充有填充物。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体棚, 其特征在于,所述滴渗管为软管,软管上的渗液孔的孔径为I 3mm,软管管壁的渗液孔密度为I 3个/cm2。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液分离装置为购自海门市中创污水处理设备厂的沼渣分离机。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沼气、菌菇蔬菜种植一体棚,包括种植大棚和沼气池,还包括菌菇种植棚、沼液池和固液分离装置,菌菇种植棚设置于种植大棚的背阴一侧,沼气池设置于种植大棚内,沼气池与固液分离装置的进料口相连接,沼液池与固液分离装置的出液口相连接;沼液池的出液口分别与种植大棚的地渗灌溉系统相连接,所述的沼气池的出气口与种植大棚和菌菇种植棚中的沼气照明装置、沼气加温装置相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种植大棚的背阴侧设置菌菇种植棚,同时沼气池设置于菌菇种植棚内,在不影响种植大棚采光的情况下,可以保证沼气池的工作温度,同时使沼气池中产生的沼渣得以利用,增加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文档编号A01G1/04GK203072507SQ2013201918
公开日2013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16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16日
发明者王旭亮 申请人:山东佳源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