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式给水装置的栽盆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377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主动式给水装置的栽盆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主动式给水装置的栽盆结构,特指该栽种植物的栽盆底部形成一可供给水装置容置或通过的一给水装置容设空间,且让给水装置能够透过一嵌固于栽盆底部的支撑件而结合两者,同时在栽盆的给水装置容设空间顶面处,设一可供吸水件插入而伸出于两端外的导水管部,且导水管部其下端可插合入给水装置中,故可以让栽盆能够直接放置在地面上,不需经由盆架或其它装置架高,进而让给水装置的安装与布设作业更为简化,同时也能避免栽盆受到强风的吹袭而倾倒。
【专利说明】主动式给水装置的栽盆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配合主动式供给水源系统的栽盆结构,是令该栽盆的底部凹设有两端通透于其壁部、使可供给水装置设置或供输水管路通过、而将水源导入栽盆底部的土壤内的一给水装置容设空间、以及该空间顶面中间处设有可供吸水件装设的导水管部,进而简化供水系统装置的作业。
【背景技术】
[0002]一般现有的植栽盆器大致有呈圆盆状者或长槽状者的结构,且无论是圆盆状或长槽状的栽盆,除了四周的壁部外,还具有一设有多个排水孔的底部,当以浇水器朝向栽盆洒水时,该水会由盆内土壤的表层,渗透至土壤底层,而流至栽盆底部的水则会由排水孔排出。
[0003]但上述植物栽植的浇水方式,会因浇入的水在土壤吸收部分的水后,其余的水会快速的由排水孔排掉后,浇水者只能由土壤表面的湿润度、以及浇水量,略约估计土壤内可能的含水率,但仍无法正确的掌握、或有充分的信息可以获知;同时也可能因浇水者的错估,在土壤吸水率不足、且又在间隔的时间,未能补充水源,造成植物缺水而生长不良、或甚至枯萎,亦或土壤吸水过于饱和,且又较久间隔时间的浇水,造成植物根部浸水而发生腐烂死亡。
[0004]所以,为了避免照顾盆栽者因经验不足而发生浇水过多或不足的问题、以及定期
间隔浇水工作的麻烦,乃有如公告第1379628、M281404、M282489.........等专利所示的可主
动式同时供水给各盆栽的供水系统装置,其主要的手法是在透过一个个的盆架将栽盆架高后,令各栽盆的下方腾挪出预定的空间,使可供设置的输水管路、或集水槽道的输水单元连续衔接设置,并令各栽盆的底部中间穿设一其一端插入底部土壤内、而另一端插入输水单元内的水中的吸水件;故只要让输水单元内保持有水,就可利用吸水件的虹吸作用,让各栽盆的土壤常保适当的湿润度,而达主动供水湿润土壤的目的。
[0005]不过,上述的主动式给水装置,在装设时必须要有撑高各栽盆的盆架,不但造成架设施工上的麻烦与不易,且盆架又是必须的装设组件或装置,相对架设的成本也会较高;另夕卜,架高后的各栽盆在室外受到强风的吹袭时,也容易发生倾倒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6]为了改善前述主动式给水装置装设时的麻烦、以及容易受到强风吹袭而倾倒等问题,本实用新型即提供一种在栽盆底部设有可供给水装置容设或通过的给水装置容设空间、以及该空间上再设一可供吸水件插设而伸出于两端的导水管部,使达到对栽盆内土壤浇水的目的外,并透过该导水管部插合入给水装置与盆底嵌设的支撑件,将给水装置囿限在给水装置容设空间内,进而避免栽盆可能倾倒的发生。
[0007]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一具有底部、以及四周围绕壁部的栽盆,该栽盆底部至少凹设一或多个间隔排列、且其两端通透于壁部所形成的给水装置容设空间,并令该给水装置容设空间的顶面处至少设一或多个两端通透的导水管部。
[0008]上述方案中,该栽盆的给水装置容设空间呈向下开口状。
[0009]上述方案中,该栽盆的导水管部可供吸水件穿设伸出于两端外。
[0010]上述方案中,该栽盆的给水装置容设空间开口处横向嵌设有支撑件。
[0011]上述方案中,该栽盆的给水装置容设空间开口处设有可供支撑件嵌合的嵌槽。
[00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透过上述本实用新型栽盆底部所设的给水装置容设空间,让给水装置系统的布设更为简化而省去盆架不必要的设置以外,更让栽盆可以直接平稳的放置在地面上,且透过栽盆底部嵌固的底撑片,让各栽盆与给水装置之间结合在一起,使得各栽盆受到稳固的定位,进而避免遭到强风的吹袭而倾倒。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盆状栽盆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0015]图2是本实用新型槽状栽盆结构立体示意图。
[0016]图3是本实用新型栽盆的侧面剖视图。
[0017]图4是本实用新型栽盆与给水装置布设的示意图。
[0018]图5是本实用新型给水装置为槽状的实施例示意图。
[0019]图6是本实用新型给水装置为保特瓶的实施例示意图。
[0020]图中:
[0021]1.栽盆,
[0022]11.底部,12.壁部,13.给水装置容设空间,14.导水管部,15.嵌槽,
[0023]2.给水装置,3.吸水件,4.支撑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4]请参阅图1或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栽盆I的构造,是包括由底部11与四周围的壁部12所形成的一盆状或槽状的植物栽植容器,并令其底部11处凹设有呈向下开口状、且其两端通透于壁部12处的给水装置容设空间13,并令该给水装置容设空间13可为单一设置、或依该栽盆I的大小与形状而呈间隔多列设置,使该给水装置容设空间13可供给水装置2设置或通过,同时令该栽盆I的给水装置容设空间13中间顶面处,设有可供水源导入而且其上端略微凸伸、且其下端可插合入给水装置2中的导水管部14,同时该导水管部14亦可视给水装置容设空间13的长度而呈单一或多处间隔排列设置。
[0025]另,容设在栽盆I的给水装置容设空间13内的该给水装置2,除了如图1至图3所示的圆管状的输水管以外,亦可如图5所示的槽状储水槽、或甚至是如图6所示的一般保特瓶。
[0026]又,请配合图3与图4所示,该栽盆I底部11上所设的导水管部14中穿设一吸水件3,并令该吸水件3的一端伸入栽盆I内装盛的土壤或栽培介质中,而另一端则伸入于给水装置2内装盛的水中,使能透过虹吸(或毛细)作用而将给水装置2内的水汲吸入栽盆I内的土壤或栽培介质中,令土壤或栽培介质始终保持预定的湿润度,进而达到主动式给水浇湿的目的。[0027]同时,上述的该导水管部14的下端在插合入给水装置2内后,该栽盆I与给水装置2之间产生链接的作用,使能有助于栽盆I的稳固,而且又令该栽盆I上所设给水装置容设空间13的开口处的底部11处,设有可供支撑件4穿设的嵌槽15,让容设或通过该给水装置容设空间13的给水装置2,可被囿限在其内,使得栽盆I与给水装置2更能稳固的结合在一起、或者彼此产生相互牵制的作用,进而令栽盆I受到给水装置2、以及其内部的水源而加重其重量,让栽盆I受到强风的吹袭时,能更稳固而不易有倾倒的问题发生。
[0028]其次,上述的该导水管部14的上端凸伸于栽盆I内,令其上端在土壤的稍高处,使能避免盆内种植的植物根部,生长进入该导水管部14内、或甚至延伸入给水装置2中,进而避免主动给水的作用受到阻塞、或者无法将植物从给水装置2中分离开来。
[0029]此外,透过栽盆I上所设的给水装置容设空间13,让各栽盆I能够平稳的直接放置在地面上,进而令给水装置2的布设作业更为简化与容易,省去不必要盆架或其它架设装置的设施,令该主动式给水系统的装设成本更为符合经济实惠效益。
【权利要求】
1.一种主动式给水装置的栽盆结构,是一具有底部、以及四周围绕的壁部的栽盆,其特征在于:该栽盆底部至少凹设一或多个间隔排列、而其两端通透于壁部所形成的给水装置容设空间,并令该给水装置容设空间的顶面处至少设有一或多个间隔排列的导水管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式给水装置的栽盆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栽盆的给水装置容设空间呈向下开口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式给水装置的栽盆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栽盆的导水管部能供吸水件穿设伸出于两端外。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动式给水装置的栽盆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栽盆的给水装置容设空间开口处横向嵌设有支撑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主动式给水装置的栽盆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栽盆的给水装置容设空间开口处设有能供支撑件嵌合的嵌槽。
【文档编号】A01G9/02GK203435433SQ201320455421
【公开日】2014年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29日
【发明者】黄智贤, 黄原福 申请人:黄智贤, 黄原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