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蚕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637阅读:196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的蚕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新型的蚕簇,具体涉及农用养蚕用具【技术领域】它包含塑料盖网(1)、塑料底网(2)、所述的塑料盖网(1)设置在塑料底网(2)的上端,所述的塑料底网(2)为锯齿状结构。它结构简单,盖网与底网构成等边三角空间,给蚕提供了很好的做茧依托空间,使蚕能够逐次排列做茧,降低了尿液的影响,节约了时间,经济实用。
【专利说明】一种新型的蚕簇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农用养蚕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蚕簇。
【背景技术】:
[0002]蚕簇主要用于辅助蚕做茧的用具,我们比较常见的蚕簇有方格簇、草簇,方格簇是目前蚕农使用最普遍的一种,它可以反复利用,使用寿命加长,但是因为蚕在做茧时受光线影响,在强光下会向方格簇下半部分爬行,在黑暗环境中会向上爬行造成堆积,需要人工进行反复的翻转,比较麻烦费时费力,而且采用方格簇需要人工将蚕捡拾放置到方格簇上,需要很长的时间,同时摘茧较慢。工作效率不高。草簇相对更加传统更加简单方便,但是草簇制作繁琐,不能够反复利用,结茧不规律产生的尿液会相互影响,且茧表面出现黄色浮丝,附着其他杂物质量一般。
[0003]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波形塑料蚕簇,但是这种波形蚕簇在蚕做茧是缺少附着依托,长时间使用波形间距变大蚕做茧难依附,同时排出的尿液会相互影响,出现大面积的黄苗影响后期的出售。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蚕簇,它结构简单,盖网与底网构成等边三角空间,给蚕提供了很好的做茧依托空间,使蚕能够逐次至上而下做茧,降低了尿液的影响,保证了蚕茧的质量,经济实用。
[0005]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塑料盖网1、塑料底网2,所述的塑料盖网I设置在塑料底网2的上端,所述的塑料底网2为锯齿状结构。
[0006]所述的塑料盖网I为矩形网格结构,盖网I本体长度为1.5-1.7m、宽度为
0.9m-1.1m,所述的塑料盖网I矩形网格长13cm_15cm、宽为2cm_3cm。
[0007]所述的塑料底网2长度为3-3.5m、宽度为0.9m-1, lm。
[0008]所述的塑料底网2折叠成锯齿状两边夹角为60°。
[0009]所述的塑料底网2折叠成锯齿状时长宽与塑料盖网I相同。
[0010]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它结构简单,盖网与底网构成等边三角空间,给蚕提供了很好的做茧依托空间,使蚕能够逐次至上而下做茧,降低了尿液的影响,保证了蚕茧的质量,经济实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本实用新型底网结构示意图;
[0013]图3是本实用新型盖网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0014]参看图1-3,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塑料盖网1、塑料底网2,所述的塑料盖网I设置在塑料底网2的上端,所述的塑料底网2为锯齿状结构。
[0015]所述的塑料盖网I为矩形网格结构,盖网I本体长度为1.68m、宽度为lm,所述的塑料盖网I矩形网格长14cm、宽为2.5cm。
[0016]所述的塑料底网2长度为3.36m、宽度为lm。
[0017]所述的塑料底网2折叠成锯齿状两边夹角为60°。
[0018]所述的塑料底网2折叠成锯齿状时长宽与塑料盖网I相同。
[0019]所述的塑料盖网1、塑料底网2的网格边截面为矩形,长为1_,宽为1.5_,使得整体更加稳定,不易变形。
[0020]本【具体实施方式】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它结构简单,盖网与底网构成等边三角空间,给蚕提供了很好的做茧依托空间,使蚕能够逐次至上而下做茧,降低了尿液的影响,保证了蚕茧的质量,经济实用。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的蚕簇,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塑料盖网(I)、塑料底网(2)、所述的塑料盖网(I)设置在塑料底网(2)的上端,所述的塑料底网(2)为锯齿状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蚕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塑料盖网(I)为矩形网格结构,盖网(I)本体长度为1.5-1.7111、宽度为0.9111-1.1111,所述的塑料盖网(I)矩形网格长 13cm_15cm、宽为 2cm-3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蚕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塑料底网(2)长度为3-3.5m、宽度为 0.9m-1, l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蚕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塑料底网(2)折叠成锯齿状两边夹角为6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蚕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塑料底网(2)折叠成锯齿状时长宽与塑料盖网(I)相同。
【文档编号】A01K67/04GK203467455SQ201320533867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30日
【发明者】王伯余 申请人:王伯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