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移栽机投苗斗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应于双排钵苗或盘苗自动移栽机投苗斗机构,机构由投苗斗1、被动链轮2、传动链条3、投苗斗连接架4、面板5、主动链轮6、传动轴II7、被动锥齿轮8、主动锥齿轮9、传动轴I10、动力链条11、动力链轮12组成,动力链条11将自动移栽机的动力传入本机构。作业中在一侧可同时对8-10个投苗斗投苗,投苗斗分左右结构,在另一侧,分别对左、右栽苗装置进行供苗,使投苗成间息性作业,为其它机构留出充足的作业时间,操作者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苗盘的更换,降低了投苗操作者的劳动强度。调节滑板19角度,可使滑板下端位置与自动移栽机栽苗装置接苗处位置一致,满足自动移栽机对行距变化的需要。
【专利说明】自动移栽机投苗斗机构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各种农作物钵苗或盘苗在田间的移栽作业,具体为钵苗或盘苗自动移栽机提供相适应的投苗斗机构。
【背景技术】
[0002]移栽是农作物生产的一种先进生产工艺,首先在苗床培养小苗,待壮苗后移栽到大田。移栽法可实现大小苗分开栽植,苗能保持合理的行距、株距,利于田间农艺管理,同时可避免直播法出苗不整齐,缺塘多,需要多次补种,且出苗中易出现疏密不一、生长速度不一致,影响的产量的问题。但如果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移栽费工、费时、增加成本,尤其是规模化种植中需机械化作业。
[0003]近几年机械移栽开始应用于油菜、烟草等的移栽,其栽插作业基本成熟,但取苗、投苗需人工进行,据研究报道人的极限作业为60株/分,操作者极易疲劳,易出现漏苗现象,盘苗的机械化 移栽推广受到极大的限制。现急需投苗自动化机械的开发。
[0004]自动化取苗、投苗应为间隔动作,以30mm株距计算,IOOm距离每行需苗333株,如双行移栽,则需苗666株,每个苗盘一般在100株左右,作业中需多次换盘。自动化取苗、投苗中,必须留出充分的时间间隔,保证换盘的顺利进行,否则将出现漏苗现象。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应于双排钵苗或盘苗自动移栽机的投苗斗机构,作业中可在一侧同时对8-10个投苗斗投苗,投苗斗分左右结构形式,转至另一侧,分别对自动移栽机的左、右栽苗装置进行供苗,使投苗成为间息性作业,为其它机构的运行留出时间,同时操作者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苗盘的更换,降低了投苗操作者的劳动强度。本实用新型为双排自动移栽机提供一种相适应的投苗斗机构,可保证自动移栽机不间断自动移栽作业的实现。
[000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包括投苗斗(I)、被动链轮(2)、传动链条(3)、投苗斗连接架(4)、面板(5)、主动链轮(6)、传动轴II (7)、被动锥齿轮(8)、主动锥齿轮(9)、传动轴I (10)、动力链条(11)、动力链轮(12),自动移栽机投苗斗机构安装在自动移栽机机架上。动力链条(11)的一端与自动移栽机上的链轮连接,动力链条(11)的另一端与动力链轮(12)连接,使本机构获得动力。主动锥齿轮(9)、动力链轮(12)固定在传动轴1(10)上,实现动力传递。传动轴I (10)通过两轴承座固定在自动移栽机机架上。主动锥齿轮(9)与被动锥齿轮(8)啮合,主动锥齿轮(9)将动力传递到被动锥齿轮(8)。主动链轮(6)、被动锥齿轮(8)固定在传动轴11(7)上,将自动移栽机上的动力传递到主动链轮(6),实现动力传递,传动轴11(7)通过两轴承座固定在自动移栽机机架上。传动链条(3)两端分别与被动链轮(2)、主动链轮(6)连接,主动链轮(6)转动带动传动链条(3)循环运动。传动链条(3)上均匀地固定了 22个投苗斗连接架(4),投苗斗(I)用螺栓固定在连接架(4)上,传动链条(3)循环运动带动投苗斗(I)循环运动。栽苗工作中在一侧对8-10个投苗斗同时投苗。
[0007]自动移栽机投苗斗机构的投苗斗(I)分左右结构形式,间隔分布,左投苗斗由接苗斗(13)、左斗底板(14)、扭簧(15)、转轴(16)组成,通过转轴(16)将接苗斗(13)、左斗底板(14)、扭簧(15)穿在一起,扭簧(15)使左斗底板(14)呈打开趋势。右投苗斗由接苗斗(13)、扭簧(15)、转轴(16)、右斗底板(17)组成,其工作原理同左投苗斗。面板(5)固定在自动移栽机机架上,面板(5)上平面顶住左右投苗斗底端,使左斗底板(14)、右斗底板
(17)成闭合状态,使投苗后的苗稳定地留在投苗斗内。
[0008]面板(5)在自动移栽机左、右栽苗装置接苗处,分别开一前后错开的长方孔,左投苗斗运行至左侧长方孔时,左斗底板(14)与左侧长方孔位置不一致,在扭簧(15)的扭力作用下使左斗底板(14)打开,左投苗斗内的苗向左侧自动移栽机的栽苗装置进行供苗,而在左投苗斗运行至右侧长方孔时,因左斗底板(14)与右侧长方孔位置不一致,左斗底板(14)不会打开,左投苗斗可带着秧苗完全通过右侧长方孔,运行至左侧长方孔位置进行供苗。右投苗斗运行至右侧长方孔时,右斗底板(17)与右侧长方孔位置不一致,在扭簧(15)的扭力作用下使右斗底板(17)打开,右投苗斗内的苗向右侧栽苗装置进行供苗。
[0009]面板(5)固定在自动移栽机机架上,面板(5)下焊接两支架,两滑板通过转轴铰接在面板(5)下可转动,滑板上焊接连杆,连杆通过螺栓与支架固定,保证滑板的位置要求。按实际秧苗移栽需要,有时行距会有不同的需要,此时调节自动移栽机栽苗装置的位置,满足行距要求。自动移栽机栽苗装置接苗处位置发生变化,此时可调节滑板的角度,使滑板下端位置与自动移栽机栽苗装置接苗处位置一致,满足这一实际作业需要。
[0010]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0011]1、本实用新型自动移栽机投苗斗机构栽苗作业中可在一侧同时对8-10个投苗斗投苗,使投苗成为长时间间隔工作,为其它机构留出充足的时间,同时操作者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苗盘的更换,降低了投苗工作者的劳动强度,可保证盘苗不间断自动移栽的实现。
[0012]2、本实用新型自动移栽机投苗斗机构,投苗斗分左右结构,间隔分布,左投苗斗内的苗向左侧自动移栽机栽苗装置进行供苗,右投苗斗内的苗向右侧自动移栽机栽苗装置进行供苗,为双排自动移栽机提供一种相适应的投苗斗机构。
[0013]3、本实用新型自动移栽机投苗斗机构,面板设两滑板,调节滑板角度,使滑板下端位置与自动移栽机栽苗装置接苗处位置一致,满足秧苗对行距变化的实际作业需要。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投苗斗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右投苗斗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面板示意图。
[0018]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供苗状态示意图。
[0019]图中:1.苗斗,2.被动链轮,3.传动链条,4.投苗斗连接架,5.面板,6.主动链轮,7.传动轴II,8.被动锥齿轮,9.主动锥齿轮,10.传动轴I,11.动力链条,12.动力链轮,
13.左投苗斗由斗,14.左斗底板,15.扭簧,16.转轴,17.右斗底板。【具体实施方式】
[0020]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移栽机投苗斗机构,动力链条11的一端与自动移栽机上的链轮连接,动力链条11的另一端与动力链轮12连接,使本机构获得动力。主动锥齿轮9、动力链轮12固定在传动轴IlO上,实现动力传递。传动轴IlO通过两轴承座固定在自动移栽机机架上。主动锥齿轮9与被动锥齿轮8啮合,主动锥齿轮9将动力传递到被动锥齿轮8。主动链轮6、被动锥齿轮8固定在传动轴117上,将自动移栽机上的动力传递到主动链轮6,实现动力传递,传动轴117通过两轴承座固定在自动移栽机机架上。传动链条3两端分别与被动链轮2、主动链轮6连接,主动链轮6转动带动传动链条3循环运动。传动链条3上均匀地固定了 22个投苗斗连接架4,投苗斗I用螺栓固定在连接架4上,传动链条3循环运动带动投苗斗I循环运动。栽苗工作中在一侧对8-10个投苗斗同时投苗。
[0021]自动移栽机投苗斗机构的投苗斗I分左右结构,间隔分布,左投苗斗由接苗斗13、左斗底板14、扭簧15、转轴16组成,通过转轴16将接苗斗13、左斗底板14、扭簧15穿在一起,扭簧15使左斗底板14呈打开趋势。右投苗斗由接苗斗13、扭簧15、转轴16、右斗底板17组成,其工作原理同左投苗斗。面板5固定在自动移栽机机架上,其上平面顶住投苗斗底端,使左斗底板14、右斗底板17成闭合状态,使投苗后的苗稳定地留在投苗斗内。
[0022]面板5在左右自动移栽机栽苗装置接苗处,分别开一前后错开的长方孔,左投苗斗运行至左侧长方孔时,左斗底板14与左侧长方孔位置不一致,在扭簧15的扭力作用下使左斗底板14打开,左投苗斗内的苗向左侧自动移栽机栽苗装置进行供苗,而在左投苗斗运行至右侧长方孔时,因左斗底板14与右侧长方孔位置不一致,左斗底板14不会打开,左投苗斗可带着秧苗完全通过右侧长方孔,运行至左侧长方孔位置进行供苗。右投苗斗运行至右侧长方孔时,右斗底板17与右侧长方孔位置不一致,在扭簧15的扭力作用下使右斗底板17打开,右投苗斗内的苗向右侧栽苗装置进行供苗。
[0023]面板5下焊接两支架,两滑板通过转轴铰接在面板5下可转动,滑板上焊接连杆,连杆通过螺栓与支架固定。按实际秧苗移栽需要,有时行距会有不同的需要,此时调节自动移栽机栽苗装置的位置,满足行距要求。自动移栽机栽苗装置接苗处位置发生变化,此时可调节滑板的角度,使滑板下端位置与自动移栽机栽苗装置接苗处位置一致,满足这一实际作业需要。
【权利要求】
1.自动移栽机投苗斗机构,包括投苗斗(1)、被动链轮(2)、传动链条(3)、投苗斗连接架(4)、面板(5)、主动链轮(6)、传动轴II (7)、被动锥齿轮(8)、主动锥齿轮(9)、传动轴I (10)、动力链条(11)、动力链轮(12),自动移栽机投苗斗机构安装在自动移栽机机架上,其特征在于:动力链条(11)的一端与自动移栽机上的链轮连接,动力链条(11)的另一端与动力链轮(12)连接,使本机构获得动力;主动锥齿轮(9)、动力链轮(12)固定在传动轴1(10)上,实现动力传递;主动锥齿轮(9)与被动锥齿轮(8)啮合,主动锥齿轮(9)将动力传递到被动锥齿轮(8),主动链轮(6)、被动锥齿轮(8)固定在传动轴II (7)上,实现动力传递;传动链条(3)两端分别与被动链轮(2)、主动链轮(6)连接,主动链轮(6)转动带动传动链条(3)循环运动;传动链条(3)上均匀地固定有22个投苗斗连接架(4),投苗斗(I)固定在连接架(4)上,传动链条(3)运动带动投苗斗(I)运动;面板(5)固定在自动移栽机机架上,面板(5)下焊接两支架,两滑板通过转轴铰接在面板(5)下可转动,滑板上焊接连杆,连杆通过螺栓与支架固定,保证滑板的位置要求。
【文档编号】A01C11/02GK203723044SQ201320554054
【公开日】2014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9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9日
【发明者】吕建强, 吕宸, 王连, 赵广义, 杜永超, 骆鹏飞, 陈联艮, 丁洪兵, 吴磊磊 申请人:淮安市滨湖机械有限公司, 淮安市苏通市政机械有限公司, 淮安市淮安区南闸农机修配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