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菌棒开口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35194阅读:527来源:国知局
食用菌菌棒开口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食用菌菌棒开口机,包括机架、输送带系统、刀架系统、自动喂料装置和驱动系统,刀架系统由开口刀、开口刀座和随动压紧机构组成,所述的输送带系统通过固定装置水平安装在机架的上部并由驱动系统驱动,所述的开口刀座设在输送带系统的上方,其上等间隔地安装有成排的开口刀,开口刀的刀尖与输送带的工作面相对,所述的开口刀座通过随动压紧机构与机架的纵梁相连接,所述的自动喂料装置设置在菌棒通道的进口侧并经安装支架与机架固定连接,其低端与输送带的工作面靠接。本实用新型的食用菌菌棒开口机对菌棒的圆度不敏感,开口深度均匀、稳定,开口质量好,结构简单紧凑、设计合理,制造成本低,使用维护简便。
【专利说明】食用菌菌棒开口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食用菌生产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食用菌菌棒开口机。
【背景技术】
[0002]目前,袋装食用菌培育过程中,出菇前将包裹菌胚的包装物刺破,并到达菌胚一定深度便于出菇的工序叫开口,将完成这一工序的机械设备叫开口机,又称割口机或刺口机。
[0003]CN101305676A公开了一种黑木耳菌包全自动割口机,其开口系统由水平输送系统、滚动输送系统和固定的开口刀具系统组成。但是,该发明的结构组成中水平输送系统实际上多余的,使得设备结构复杂,且难以保证菌棒做纯滚动运动,也就难以保证按预定距离在菌棒上开口。同时,冗余的水平输送系统不仅对菌棒输送和开口无益,还会由于其对菌棒底部造成附加力使其损坏。其次,该发明的滚动输送系统和开口刀具系统,在工作时相对于菌棒是固定的,也就是说它不能根据菌棒的大小和形状自动调节间距。此间距预设小了,容易压溃菌棒;大了不能达到预定的开口深度,因而难以保证开口质量。再次,该发明在开口作业时,菌棒处于竖直状态进入开口通道,由于其柱面和底面并不是规则的圆柱形和平面,特别是菌棒的底面积相对于柱面面积来说比较小,竖直状态时菌棒是不稳定的,在运动状态下它更不稳定,这样它很难准确地进入开口通道。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设计合理、开口质量好,能对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菌棒进行开口作业的食用菌菌棒开口机。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机架、输送带系统、刀架系统、自动喂料装置和驱动系统,所述的刀架系统由开口刀、开口刀座和随动压紧机构组成,其中随动压紧机构由上弹簧、下弹簧、上调整螺母、下调整螺母和两端带有螺纹的直杆组成,所述的输送带系统通过固定装置水平安装在机架的上部,所述的开口刀座设在输送带系统的上方,开口刀座上等间隔地安装有成排的开口刀,开口刀的刀尖与输送带的工作面相对,所述的机架的纵梁上开有滑动槽,滑动槽内安装有直杆,所述的直杆的上端通过上调整螺母与开口刀座相连,下端拧有下调整螺母,开口刀座与纵梁、纵梁与下调整螺母之间分别设有上弹簧和下弹簧,所述的驱动系统的动力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输送带系统的动力输入轴相连,所述的自动喂料装置设置在菌棒通道的进口侧,并经安装支架与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的自动喂料装置靠近菌棒通道的一端低于另一端,且低端与输送带的工作面靠接。
[0006]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0007]1、结构简单紧凑、设计合理,制造成本低,使用维护简便;
[0008]2、只用一条输送带与刀架系统配合,即可实现菌棒的输送、开口动作,简化了设备的传动路线,使得设备结构简单紧凑;
[0009]3、开口刀座通过随动压紧机构与机架相连,使开口刀座对菌棒的压紧力基本衡定,开口深度均匀,开口质量好;
[0010]4、通过拧动上调整螺母和下调整螺母,可以调整上弹簧和下弹簧的预紧力,进而 调整开口刀座对菌棒的预压紧力以及菌棒通道的预设高度,从而实现不同品种、不同规格 菌棒的开口作业;
[0011]5、自动喂料装置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使得菌棒能够靠自重进行自动喂料,省去 专门的喂料人员,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降低了生产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图1的俯视图;
[0014]图3是本实用新型输送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4是本实用新型刀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5是本实用新型开口刀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8]由图1-图5可知,本实用新型包括机架2、输送带系统4、刀架系统6、自动喂料装 置I和驱动系统7,所述的刀架系统6由开口刀13、开口刀座12和随动压紧机构3组成,其 中随动压紧机构3由上弹簧14、下弹簧15、上调整螺母16、下调整螺母17和两端带有螺纹 的直杆24组成,所述的输送带系统4通过固定装置23水平安装在机架2的上部,所述的开 口刀座12设在输送带系统4的上方,开口刀座12上等间隔地安装有成排的开口刀13,开 口刀13的刀尖与输送带22的工作面相对,所述的机架2的纵梁9上开有滑动槽10,滑动 槽10内安装有直杆24,所述的直杆24的上端通过上调整螺母16与开口刀座12相连,下 端拧有下调整螺母17,开口刀座12与纵梁9、纵梁9与下调整螺母17之间分别设有上弹簧 14和下弹簧15,所述的驱动系统7的动力输出轴通过联轴器11与输送带系统4的动力输 入轴相连,所述的自动喂料装置I设置在菌棒通道5的进口侧,并经安装支架8与机架2固 定连接,所述的自动喂料装置I靠近菌棒通道5的一端低于另一端,且低端与输送带22的 工作面靠接。
[0019]所述的开口刀座12由侧板18、平板19、横条20和调整螺栓21组成,所述的横条 20的两端插接在由平板19和侧板18围成的插槽内,所述的调整螺栓21安装在侧板18的 螺纹孔内,并顶在横条20侧面的平面上。
[0020]所述的横条20的两侧面上等间隔地开有半圆槽。
[0021]所述的开口刀13的刀尖与开口刀座12下表面的距离相等。
[0022]所述的开口刀13的布置形式为梅花形。
[0023]所述的自动喂料装置I的倾斜角度为5° -20°。
[0024]本实用新型的食用菌菌棒开口机由机架2、输送带系统4、刀架系统6、自动喂料装 置I和驱动系统7组成,其中刀架系统6包括开口刀13、开口刀座12和由上弹簧14、下弹 簧15、上调整螺母16、下调整螺母17和直杆24组成的随动压紧机构3。输送带系统4通过 固定装置23水平安装在机架2的上部,驱动系统7带动输送带系统4的输送带22运动,使其工作面上的质点做平移运动。开口刀座12设在输送带系统4的上方,并与输送带22的 工作面构成菌棒通道5,开口刀座12上等间隔地安装有成梅花形布置的成排的开口刀13, 开口刀13的刀尖与输送带22的工作面相对,且刀尖与开口刀座12下表面的距离相等。通 过拧动调整螺栓21,横条20可在由平板19和侧板18围成的插槽内滑动,从而夹紧或松开 开口刀13,实现刀具的安装、拆卸以及刀尖与输送带22工作面之间的间距的调整。
[0025]菌棒自倾斜的自动喂料装置I滚入菌棒通道5,当菌棒与开口刀13相接触时,菌 棒一边转动一边移动,此过程中,开口刀13刺入菌棒实现开口作业,当菌棒离开刀架系统6 后,被输送带22送走,至此完成一个菌棒的开口作业。当菌棒形状不圆时,开口刀座12在 随动压紧机构3的作用下,带动开口刀13上下移动,使菌棒的外表面始终与开口刀座12的 下表面接触,从而保证菌棒的开口深度和开口质量。此外,通过拧动上调整螺母16和下调 整螺母17,可以调整上弹簧14和下弹簧15的预紧力,进而调整开口刀座12对菌棒的预压 紧力及菌棒通道5的预设高度,从而实现对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菌棒进行开口作业。
[0026]开口刀座12的长度大于菌棒的圆周长度,宽度大于可开口最长菌棒的长度。在开 口刀13的安装过程中,两排开口刀13之间的间隔为菌棒圆周长/排数,最外面两排开口刀 13之间的距离为(排数-1) X (菌棒圆周长/排数)。
[0027]开口刀座12也可以布置在输送带系统4的下方,并与输送带22的工作面构成菌 棒通道5,此实施例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8]本实用新型的食用菌菌棒开口机结构简单紧凑、设计合理,开口刀座通过随动压 紧机构与机架相连,使其对菌棒的压紧力基本衡定,开口深度均匀、稳定,开口质量好;简单 调整就可实现不同品种、不同规格菌棒的开口作业;菌棒靠自重进行自动喂料,减轻了劳动 强度,降低了生产成本。
【权利要求】
1.一种食用菌菌棒开口机,包括机架(2)、输送带系统(4)、刀架系统(6)、自动喂料装置⑴和驱动系统(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刀架系统(6)由开口刀(13)、开口刀座(12)和随动压紧机构(3)组成,其中随动压紧机构(3)由上弹簧(14)、下弹簧(15)、上调整螺母(16)、下调整螺母(17)和两端带有螺纹的直杆(24)组成,所述的输送带系统(4)通过固定装置(23)水平安装在机架(2)的上部,所述的开口刀座(12)设在输送带系统(4)的上方,开口刀座(12)上等间隔地安装有成排的开口刀(13),开口刀(13)的刀尖与输送带(22)的工作面相对,所述的机架(2)的纵梁(9)上开有滑动槽(10),滑动槽(10)内安装有直杆(24),所述的直杆(24)的上端通过上调整螺母(16)与开口刀座(12)相连,下端拧有下调整螺母(17),开口刀座(12)与纵梁(9)、纵梁(9)与下调整螺母(17)之间分别设有上弹簧(14)和下弹簧(15),所述的驱动系统(7)的动力输出轴通过联轴器(11)与输送带系统(4)的动力输入轴相连,所述的自动喂料装置(I)设置在菌棒通道(5)的进口侧,并经安装支架(8)与机架(2)固定连接,所述的自动喂料装置(I)靠近菌棒通道(5)的一端低于另一端,且低端与输送带(22)的工作面靠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菌棒开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口刀座(12)由侧板(18)、平板(19)、横条(20)和调整螺栓(21)组成,所述的横条(20)的两端插接在由平板(19)和侧板(18)围成的插槽内,所述的调整螺栓(21)安装在侧板(18)的螺纹孔内,并顶在横条(20)侧面的平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食用菌菌棒开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条(20)的两侧面上等间隔地开有半圆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菌棒开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口刀(13)的刀尖与开口刀座(12)下表面的距离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菌棒开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口刀(13)的布置形式为梅花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菌棒开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动喂料装置(I)的倾斜角度为5° -20°。
【文档编号】A01G1/04GK203424032SQ201320554080
【公开日】2014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6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6日
【发明者】王峰, 眭亚平, 梁延海, 赵厚坤, 翁海龙, 刘官久, 马春辉, 李慧仁, 郭春宣 申请人:大兴安岭地区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