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果菜岩棉栽培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40523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一种果菜岩棉栽培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果菜岩棉栽培装置,它包括主干架、栽培种植平面和集中回水槽、回液池和滴灌管,栽培种植平面放置在主干架上,栽培种植平面的一端设置有栽培挡板,另一端设置有集中回水槽,栽培种植平面的另外两侧设置有导水槽,主干架一端的横梁上设有调节杆,调节杆下部连接调节螺丝,调节杆上部设有滴灌管固定片,在栽培种植平面上放置岩棉条,岩棉条内多余营养液从栽培种植平面流下,经过导水槽流入集中回水槽,再回流至回液池。本实用新型果菜岩棉培种植装置设计成模块化种植单元,可根据种植面积自由设计栽培行种植长度,实用性强,可连接开放式和循环式两种岩棉培种植系统,根据种植需要自由选择。
【专利说明】一种果菜岩棉栽培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果菜岩棉栽培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能够自动调节斜度减少积液、可开放式和循环式岩棉栽培自由选择的栽培系统,是一种高效、高产、节能的新型果菜类岩棉培栽培系统,属于蔬菜无土栽培【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岩棉在1970年左右被丹麦人首次作为一种基质应用,由于其具有独特的优点,很快在荷兰、美国、比利时等国家广泛应用成为继土壤之后研究及栽培植物的一种最为广泛的基质,荷兰是世界设施园艺水平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尤其无土栽培技术居世界前茅。其中以岩棉培方式应用最广泛,占无土栽培总面积的70%。荷兰岩棉培黄瓜、番茄的产量达到400-600t/hm2。
[0003]岩棉培分为开放式和循环式两种,开放式岩棉培的特点是供给作物的营养液不循环使用,优点是设施简单,不会因营养液循环使用而增加病害传播的危险。循环式岩棉培的优点是营养液循环利用,不会造成环境污染,30%的水和50%的肥料可被再利用减少营养液的消耗。
[0004]在我国岩棉栽培还处于起步阶段,现有的岩棉栽培装置大多都是沿用以往的无土栽培装置,没有专用的岩棉栽培装置,因此为实现蔬菜岩棉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需要开发出适合于岩棉栽培的专业栽培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开发出适合于岩棉栽培规模化生产应用的专业岩棉栽培装置,此装置适合于两种(开放式和循环式)岩棉栽培模式,使岩棉栽培操作简单、方便管理、规模化生产。
[0006]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0007]—种果菜岩棉栽培装置,包括主干架、栽培种植平面和集中回水槽、回液池和滴灌管等,所述的栽培种植平面放置在主干架上,所述的栽培种植平面的一端设置有栽培挡板,另一端设置有集中回水槽,所述的栽培种植平面的另外两侧设置有导水槽,所述的主干架一端的横梁上设有调节杆,调节杆下部连接调节螺丝,调节杆上部设有滴灌管固定片,在所述的栽培种植平面上放置岩棉条,栽培时岩棉条内多余营养液从栽培种植平面流入两边的导水槽内,营养液经过导水槽流入集中回水槽,再回流至回液池。
[0008]所述的栽培种植平面具有一定的斜度,设置有栽培挡板的一端,高于设置有集中回水槽的另一端。
[0009]所述的栽培种植平面为长方形凸型不锈钢平面,所述的导水槽为U字型水槽。
[0010]所述的主干架由方管焊接而成,所述的滴灌管固定片为半圆形固定片。
[0011]所述的集中回水槽内设有回水滴漏,岩棉条多余营养液通过导水槽流入集中回水槽内,营养液再经过回水滴漏流至回液池内。集中回水槽可采用铆钉与主干架连接。[0012]上述的装置可以作为一个栽培单元,由2个以上栽培单元相连接形成一个栽培行(栽培行长度由种植面积决定),两个栽培单元之间通过铆钉连接。
[0013]滴灌系统包括导水槽、集中回水槽、回液池和滴灌管等,岩棉条内多余营养液可从栽培平面流下,流到导水槽内,后流入集中导水槽,再回流至回液池。滴灌管固定片固定岩棉栽培所用滴灌系统的滴灌管。
[0014]该装置长方形不锈钢栽培平面一端设有栽培挡板,岩棉条放置在栽培平面上,栽培挡板可抵住岩棉条(平板)防止岩棉条掉落。栽培平面两端连接U字型凹槽为导水槽,岩棉条多余营养液通过此导水槽流入集中回水槽内,集中回水槽内设有回水滴漏,营养液流至回液池内。栽培装置由方管焊接主干架作为支撑,在一端支架上横梁上设有调节杆,下部连接调节螺丝,可以调节、固定高度,保证栽培平面有一定的斜度,岩棉条内多余营养液可从栽培平面流下,营养液流至导水槽后流入集中导水槽回流至回液池,减少积液的形成。调节杆上部设有一个半圆形固定片,可固定岩棉栽培所用滴灌系统的滴灌管。
[0015]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0016]1、本实用新型果菜岩棉培种植装置设计成模块化种植单元,可根据种植面积自由设计栽培行种植长度,实用性强。且各个种植单元之间用铆钉连接,操作简单,易重组、拆卸。
[0017]2、本实用新型果菜岩棉培种植装置设有调节杆,可调节底部螺丝使栽培行有一个栽培斜度,有利于多余营养液流出,防止岩棉条底部积液形成。
[0018]3、本实用新型果菜岩棉培种植装置可连接开放式和循环式两种岩棉培种植系统,根据种植需要自由选择。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岩棉培种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岩棉培种植装置的前视示意图。
[00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岩棉培种植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0022]主要附图标记:
[0023]I栽培挡板2导水槽
[0024]3调节杆4调节螺丝
[0025]5滴灌管固定片6主干架
[0026]7栽培种植平面8集中回水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如图1-3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果菜岩棉栽培种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前视示意图和侧视示意图。其中I为栽培挡板,2为导水槽,3为调节杆(调节高度),4为调节螺丝(调节固定),5为滴灌管固定片,6为主干架(支撑作用),7为栽培种植平面,8为集中回水槽。
[0028]本实用新型的果菜岩棉培栽培装置,包括主干架6、栽培种植平面7和集中回水槽
8、回液池和滴灌管等,栽培种植平面7放置在主干架6上,栽培种植平面7的一端设置有栽培挡板I,另一端设置有集中回水槽8,栽培种植平面7的另外两侧设置有导水槽2,主干架6 一端的横梁上设有调节杆3,调节杆3下部连接调节螺丝4,调节杆3上部设有滴灌管固定片5,在栽培种植平面7上放置岩棉条,岩棉条内多余营养液从栽培种植平面7流下,经过导水槽2流入集中回水槽8,再回流至回液池。
[0029]本实用新型果菜岩棉培模块种植单元分为三部分,一是种植部分,栽培种植平面
7、栽培挡板1,如图2示意图所示,栽培种植平面7为宽25cm的长方形凸型不锈钢平面,两面连接U字型水槽为导水槽2,岩棉条多余营养液通过此导水槽2流入集中回水槽8内,集中回水槽8可采用铆钉与主干架6连接,集中回水槽8内设有回水滴漏,营养液流至回液池内。二是支撑部分,栽培装置由方管焊接主干架6作为支撑,在集中回水槽8另一端支架横梁上设有调节杆3,下部连接调节螺丝4,可以调节、固定高度,保证栽培平面有一定的斜度,即设置有栽培挡板I的一端,高于设置有集中回水槽8的另一端,调节杆3上部设有一个半圆形滴灌管固定片5,可固定岩棉栽培所用滴灌系统的滴灌管。三是滴灌系统,包括导水槽2、集中回水槽8、回液池和滴灌管等,岩棉条内多余营养液可从栽培平面流下,流到导水槽2内,后流入集中导水槽,再回流至回液池。滴灌管固定片固定岩棉栽培所用滴灌系统的滴灌管。
[0030]该装置长方形不锈钢栽培平面一端设有挡板,可抵住岩棉条(平板)防止岩棉条掉落,岩棉条放置在栽培平面上,岩棉培装置以2.25m为一个栽培单兀,可由2个以上栽培单元相连接形成一个栽培行(栽培行长度由种植面积决定),两个栽培单元之间通过铆钉连接,在栽培行另一端设有集中回水槽,集中回水槽可用铆钉与栽培单元末端连接。栽培平面两端连接U字型凹槽为导水槽,岩棉配多余营养液通过此导水槽流入集中回水槽内,集中回水槽内设有回水滴漏,营养液流至回液池内。栽培装置由方管焊接主干架作为支撑,在一端支架上横梁上设有调节杆,下部连接调节螺丝,可以调节、固定高度,保证栽培平面有一定的斜度,岩棉条内多余营养液可从栽培平面流下,营养液流至导水槽后流入集中导水槽回流至回液池,减少积液的形成。调节杆上部设有一个半圆形固定片,可固定岩棉栽培所用滴灌系统的滴灌管。
【权利要求】
1.一种果菜岩棉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主干架、栽培种植平面和集中回水槽、回液池和滴灌管,所述的栽培种植平面放置在主干架上,所述的栽培种植平面的一端设置有栽培挡板,另一端设置有集中回水槽,所述的栽培种植平面的另外两侧设置有导水槽,所述的主干架一端的横梁上设有调节杆,调节杆下部连接调节螺丝,调节杆上部设有滴灌管固定片,在所述的栽培种植平面上放置岩棉条,岩棉条内多余营养液从栽培种植平面流下,经过导水槽流入集中回水槽,再回流至回液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果菜岩棉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栽培种植平面设置有栽培挡板的一端,高于设置有集中回水槽的另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果菜岩棉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栽培种植平面为长方形凸型不锈钢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果菜岩棉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水槽为U字型水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果菜岩棉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干架由方管焊接--? 。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果菜岩棉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滴灌管固定片为半圆形固定片。
7.根据权利要 求1所述的果菜岩棉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中回水槽内设有回水滴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果菜岩棉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集中回水槽采用铆钉与主干架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果菜岩棉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栽培装置作为一个栽培单元,由2个以上栽培单元相连接形成一个栽培行,两个栽培单元之间通过铆钉连接。
【文档编号】A01G31/02GK203575272SQ201320746758
【公开日】2014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2日
【发明者】杜晓烨, 魏灵玲, 葛一峰, 滕云飞, 易立军 申请人:北京中环易达设施园艺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