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野外昆虫捕捉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野外昆虫捕捉瓶,包括瓶盖和瓶身,瓶盖具有两个开口,顶端开口具有顶端盖,下端开口与瓶身通过螺纹方式连接;瓶身虫室、药室和位于两者之间的多孔隔离层。本实用新型瓶,药室和虫室分开,从而避免了昆虫标本与药剂直接接触,减少采集过程中对昆虫标本的损坏,保证了标本的完整性、美观性和准确性;瓶采用双开口设计,取放昆虫更加简便、快捷、易操作,提高了采集效率以及操作人员的安全;同时,改进后的瓶较以往老式瓶更耐用,携带更加方便、安全,而且还可随时快捷地更换药品,减少了制作成本。
【专利说明】一种野外昆虫捕捉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昆虫捕捉设备,具体涉及一种野外昆虫捕捉瓶。
【背景技术】
[0002]昆虫的运动能力比较强,在捕捉昆虫的过程中很容易对昆虫造成身体的损坏,而损坏的昆虫在制备成昆虫标本时,不但影响标本的美观性,也影响标本的实用性和准确性。因而,获得完好无所的昆虫是制作昆虫标本的关键条件。
[0003]目前,人们使用瓶对昆虫进行采集,瓶中的药剂对昆虫产生毒害作用可以致使昆虫死亡,从而得到完整的制作标本的原材料。捕捉昆虫大多需要在野外进行,要求瓶具有携带方便、结实耐用;同时,由于在使用过程中使用了有毒药剂,若瓶气密性不好或者操作繁琐,就会导致瓶使用过程中发生有毒气体泄漏,对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对捕捉昆虫用的瓶在使用方便快捷以及安全因素方面有严格的要求。
[0004]目前,捕捉昆虫用的瓶大多为广口瓶,内设有石膏粉、细木屑、滤纸和氰化钾,不但用料种类多,而且制作烦琐。同时,这种结构的瓶取放昆虫不方便,容易泄漏毒气,对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有时携带过程中常因瓶放置不当导致瓶盖从瓶上脱落,出现泄漏毒气的现象,而且还易对采集的昆虫造成损坏。而对于制作中使用滤纸、棉花和药剂的瓶,放入瓶中的昆虫容易漏到滤纸底部与药品直接接触导致昆虫身体造成一定的损害,而且难以与棉花分离,影响捕捉到的昆虫品质。
【发明内容】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野外昆虫捕捉瓶,有效的将药剂和昆虫隔离开,避免对昆虫标本造成损坏,更加耐用、方便、快捷和安全。
[0006]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种野外昆虫捕捉瓶,包括瓶盖和瓶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瓶盖具有两个开口,顶端开口具有一个顶端盖,下端开口与瓶身通过螺纹方式连接;所述的瓶身包括收集昆虫的虫室和位于虫室下方储存药剂的药室,虫室和药室通过螺纹方式连接;所述的虫室底部具有防止昆虫与药剂直接接触的多孔隔离层。
[0008]上述的瓶盖外部具有控制顶端盖弹起的开关,开关与位于顶端盖下方的具有防止药剂泄漏和弹起顶端盖作用的橡胶块相连。
[0009]上述的瓶身在与瓶盖连接处的内侧设有一圈防止药剂泄漏的橡胶圈。
[0010]上述药室与虫室连接处的内侧设有一圈防止药剂泄漏的防漏胶层。
[0011]上述的瓶身顶端外侧具有用来连接背绳的挂钩。
[0012]上述的瓶的瓶盖和瓶身的材质为硬质塑料,壁厚为2mm。
[0013]上述的多孔隔离层上小孔直径为1mm,小孔密度为9-12个/cm2。
[0014]上述的瓶盖通过内螺纹与具有外螺纹的瓶身连接,虫室通过内螺纹与具有外螺纹的药室连接。
[0015]本实用新型捕捉昆虫用的瓶,将药室和虫室分隔开,从而避免了昆虫标本与药剂直接接触,减少采集过程中对昆虫标本的损坏,保证了标本的完整性、美观性和准确性;瓶采用双开口设计,取放昆虫更加简便、快捷、易操作,提高了采集效率以及操作人员的安全;同时,改进后的瓶较以往老式瓶更耐用,携带更加方便、安全,而且还可随时快捷的更换药品,减少了制作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本实用新型野外昆虫捕捉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剖面图);
[0017]图2:本实用新型野外昆虫捕捉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立体图);
[0018]图3:野外昆虫捕捉瓶的瓶盖结构示意图。
[0019]其中:1、顶端开口 2、下端开口 3、顶端盖 4、虫室 5、药室 6、多孔隔离层
7、开关8、橡胶块9、橡胶圈10、防漏胶层11、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野外昆虫捕捉瓶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1]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瓶具有瓶盖和瓶身两个部分,瓶盖具有两个开口,上部的顶端开口 I与顶端盖3相连,具有内螺纹的下端开口 2与具有外螺纹的瓶身通过螺纹方式连接;瓶身由虫室4、位于虫室4下方的药室5和处于虫两者之间的多孔隔离层6组成,具有内螺纹的虫室4和具有外螺纹的药室5通过螺纹方式连接。瓶身与瓶盖连接处的内侧设有一圈橡胶圈9,药室在与虫室的连接处的内侧也设有一圈防漏胶层10,橡胶圈9和防漏胶层10的作用均是防止药剂泄露。瓶身顶端外侧具有用来连接背绳的挂钩11。瓶盖的外部具有一个可以控制顶端盖3弹起的开关7,开关7与位于顶端盖3下方的橡胶块8相连,橡胶块既具有防止药剂泄漏的作用,还具有弹起顶端盖的作用;按动开关7,开关7牵动橡胶块8作用从而弹起顶端盖3。
[0022]瓶的瓶盖和瓶身的材质优选为硬质塑料,壁厚最佳为2mm ;虫室4和药室5优选为圆柱形结构,虫室4的规格最佳为高116_、底面直径60mm,药室5的最佳规格为长43_、底面直径60mm ;多孔隔离层6上遍布很多小孔,小孔的孔直径优选为1mm,小孔的密度优选为9-12 个/cm2。
[0023]本实用新型瓶使用时:首先将瓶各部分拆卸开,用纯净水清洗干净,将洗净的各部分组装成瓶,向其中装入纯净水,更换各个角度检查装置的完好性和气密性;不漏水,则证明瓶气密性良好,反之,瓶气密性差,需加以修理或更换瓶。检验密闭性后,将药室5从虫室4上旋下来,将附有药剂的附着材料装入药室5中,并在药剂附着材料上面加放一张滤纸,滤纸的作用在于防止药剂附着材料湿度过大在采集过程中粘附到多孔隔离层6上,之后将药室5重新与虫室4组装到一起;捕捉过程中,将背绳穿过挂钩11,可以将瓶背在肩上或系在腰间,这样在捕捉到昆虫后方便拿取。采集到昆虫后,如果昆虫体型较小则可以通过顶端开口 I放入瓶中,这样可以方便快捷的将捕捉到的昆虫转移到瓶中,减少了昆虫被捉后在瓶外的时间,降低了昆虫逃跑以及对昆虫造成人为损害的概率,同时减少了瓶内部与外界相同的面积和时间,大大减少了毒气的外泄;如果捕到的昆虫体型较大,则需要将瓶盖从瓶身上旋下,之后通过下端开口 2将昆虫放入瓶内,之后将瓶盖装回并旋紧即可。待判定昆虫死亡后,从下端开口 2取出昆虫。当昆虫标本采集时间较长、采集量较大时,需要及时更换药剂时只需将药室旋下,打开塑料固定网后向药剂附着材料上添加药品即可,方便、快捷、易操作。
【权利要求】
1.一种野外昆虫捕捉瓶,包括瓶盖和瓶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瓶盖具有两个开口,顶端开口(I)具有一个顶端盖(3),下端开口(2)与瓶身通过螺纹方式连接;所述的瓶身包括收集昆虫的虫室(4)和位于虫室(4)下方储存药剂的药室(5),虫室(4)和药室(5)通过螺纹方式连接;所述的虫室(4)底部具有防止昆虫与药剂直接接触的多孔隔离层(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捕捉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瓶盖外部具有控制顶端盖(3)弹起的开关(7),开关(7)与位于顶端盖(3)下方的具有防止药剂泄漏和弹起顶端盖(3)作用的橡胶块(8)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捕捉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瓶身在与瓶盖连接处的内侧设有一圈防止药剂泄漏的橡胶圈(9 )。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捕捉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室(5)在与虫室(4)的连接处的内侧设有一圈防止药剂泄漏的防漏胶层(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捕捉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瓶身顶端外侧具有用来连接背绳的挂钩(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捕捉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瓶盖和瓶身的材质为硬质塑料,壁厚为2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捕捉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孔隔离层(6)上小孔的孔直径为Imm,小孔的密度为9-12个/cm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捕捉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瓶盖通过内螺纹与具有外螺纹的瓶身连接,虫室(4)通过内螺纹与具有外螺纹的药室(5)连接。
【文档编号】A01M3/00GK203563579SQ201320760258
【公开日】2014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8日
【发明者】周洪旭, 崔震, 谭秀梅, 宋雯雯, 赵川德 申请人:青岛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