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竿固定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444阅读:1150来源:国知局
鱼竿固定支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鱼竿固定支架,涉及钓鱼器具领域,该鱼竿固定支架由支架组合件构成,支架组合件包括叉架和杆塞,叉架设有叉口和位于叉口下端的圆形缺口,杆塞为具有中心通孔的圆柱形结构,杆塞的前端的外径小于其后端的外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鱼竿套装于杆塞内,杆塞通过杆塞的轴肩定位而套装于叉架叉口处的圆形缺口内,鱼竿与杆塞、杆塞与叉架的接触面均为圆柱面,增大了鱼竿与杆塞、杆塞与叉架的接触面积,摩擦力增大,使鱼竿不易被鱼从叉架上拉出,且鱼竿连同杆塞取出或放进叉架中都比较容易,操作方便、快捷。
【专利说明】鱼竿固定支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钓鱼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钓鱼用的鱼竿固定支架。
【背景技术】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钓鱼已逐渐成为一种休闲娱乐方式,越来越多的人已逐渐尝试并喜爱上钓鱼这种休闲娱乐方式。由于钓鱼所处地理位置往往是水库、鱼塘等水较深的区域,因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除了保证钓鱼人的安全外,还需加强对钓鱼器具的安全。钓鱼人进行垂钓时,由于长时间手持钓鱼竿,手极易感到疲劳,因而产生了鱼竿固定支架,代替钓鱼人手持鱼竿。垂钓时,钓鱼人只需将鱼竿放置在鱼竿固定支架上,待鱼儿上钩时,及时提起鱼竿即可。但是现有的鱼竿固定支架通常是在其后立柱上的后叉叉口处开设一个U型口,但这种结构的鱼竿固定支架只能起支撑渔杆的作用。申请号为201020152575.2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环扣杆支架,它有前叉、固定杆和后叉,后叉为扣止叉,其叉口是一个圆形缺口,近似于倒Ω形,缺口的弦长小于等于圆直径,后叉的缺口两侧有倒八字形扬角,以便鱼竿放入缺口中,后叉与固定杆间有立杆连接固定,后叉与立杆可以是螺纹连接、焊接或者套接,后叉可以是塑料、金属或者木材制作。该环扣杆支架的倒Ω形的圆虽具有支撑和限定的作用,但是该环扣杆支架只适用于直径与倒Ω形的圆的直径相差不大的鱼竿,才能使支架对鱼竿具有一定的握紧力,其适用范围受到限制,且将鱼竿放入直径于鱼杆直径相差不大的倒Ω形的圆较为困难,除此之外,被鱼拉拽后的鱼竿与后叉卡紧,不易将两者分离。

【发明内容】

[0003]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鱼竿固定支架。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鱼竿固定支架,由支架组合件构成,其特征在于:支架组合件包括叉架和杆塞,叉架设有叉口和位于叉口下端的圆形缺口,杆塞为具有中心通孔的圆柱形结构,杆塞的前端的外径小于其后端的外径。
[0006]进一步地,所述杆塞的前端套装于圆形缺口内。
[0007]进一步地,所述杆塞的前端为具有两个平面和两个圆弧面的结构。
[0008]进一步地,所述杆塞的中心通孔为锥形中心通孔,前端的内径小于后端的内径。
[0009]进一步地,叉口为倒八字形叉口。
[0010]进一步地,叉口的最小尺寸为圆形缺口的内接正方形的边长。
[0011]进一步地,后端沿其径向螺纹连接有螺钉,螺钉末端与后端的中心孔内的弧形压块连接。
[00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3]1、鱼竿套装于杆塞内,杆塞通过杆塞的轴肩定位而套装于叉架叉口处的圆形缺口内,鱼竿与杆塞、杆塞与叉架的接触面均为圆柱面,增大了鱼竿与杆塞、杆塞与叉架的接触面积,摩擦力增大,使鱼竿不易被鱼从叉架上拉出,且鱼竿连同杆塞取出或放进叉架中都比较容易,操作方便、快捷。
[0014]2、杆塞的前端的外表面铣削加工出相互平行的两平面,两平面之间的距离略小于叉口的最小尺寸,杆塞可通过其前端的两平面穿过缺口而实现杆塞的取出或放进,放进杆塞后旋转柱塞90°即可将鱼竿、杆塞固定在叉架上,方便快捷。
[0015]3、杆塞的中心通孔为锥形中心通孔,前端的内径小于后端的内径,中心通孔的锥形面与鱼竿端部的锥形面贴合,增加了杆塞与鱼竿的接触面积,鱼竿不易从杆塞中拉出。
[0016]4、叉口为倒八字形叉口,方便鱼竿从叉口处放下或拿起,且可将杆塞放在叉口上作为一般的鱼竿固定支架使用。
[0017]5、后端设有螺钉,螺钉末端连接有弧形压块,通过螺钉、弧形压块可将鱼竿固定在杆塞上,且能适用于不同尺寸的鱼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叉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图为主视图,B图为全剖的左视图;
[00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杆塞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图为主视图,B图为全剖的左视图;
[00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装配示意图,其中A图为主视图,B图为全剖的左视图;
[0021]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杆塞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图为主视图,B图为全剖的左视图;
[0022]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装配示意图,其中A图为主视图,B图为全剖的左视图;
[0023]图6为图5中杆塞旋转90°都的示意图,其中A图为主视图,B图为全剖的左视图;
[0024]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叉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图为主视图,B图为全剖的左视图;
[0025]其中附图标记为:1一叉架、11一圆形缺口、12—叉口、2—杆塞、21—前端、22—后端、23—轴肩、24—平面、25—圆弧面、3—鱼竿、4一螺钉、5—弧形压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0027]实施例一
[0028]如图1、2、3所示,一种鱼竿固定支架,包括叉架I和杆塞2。叉架I设有叉口 12,叉口 12下端设有圆形缺口 11,该叉口 12的形状可为长方形叉口,也可为倒八字形叉口,本实施例中优选倒八字形叉口。叉口 12的最小尺寸为圆形缺口 11的内接正方形的边长,叉口 12的最小尺寸是指叉口 12与圆形缺口 11相交处的距离(即叉口 12最末端两线之间的距离)。鱼竿3通过杆塞2的中心通孔套装与杆塞2上。杆塞2包括前端21和后端22,前端21的外径小于后端22的外径,前端21套装于叉架I的圆形缺口 11内,并可在圆形缺口11内自由转动,杆塞2套装于叉架I上时通过前端21和后端22之间的轴肩23进行定位。杆塞2为具有中心通孔的圆柱形结构,其中前端21的内径小于后端22的内径。杆塞2具有多种尺寸规格,以适用于具有不同尺寸的鱼竿3,将鱼竿3套装于杆塞2时,鱼竿3的锥形手持部分正好位于杆塞2处,其锥形手持部分可部分位于杆塞2的圆形缺口 11内。
[0029]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先将鱼竿3通过杆塞2的中心通孔套装于杆塞2内,由于鱼竿3的直径小于倒八字形叉口 12的最小尺寸,因而将套装好的鱼竿3和杆塞2放置于叉架I上,在放置时,鱼竿3可直接通过叉架I的叉口 12进入圆形缺口 11内,而杆塞2需从叉架I的一侧面套装于圆形缺口 11内,而不能直接通过叉架I的叉口 12套装于圆形缺口 11,因为杆塞2前端21的外径大于叉口 12的最小尺寸。由于杆塞2通过其轴肩23定位安装于叉架I的圆形缺口 11内,鱼竿3与杆塞2、杆塞2与叉架I之间的接触面为圆柱面,提高了几者之间的摩擦力,使鱼竿3不易从叉架I上被鱼拽出。除此之外,由于叉架I的叉口 12为倒八字形,因而可将杆塞直接放置在倒八字形的叉口 12上,作为一般的鱼竿固定支架使用。
[0030]实施例二
[0031]如图4、5、6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对杆塞2的前端21的外圆柱面经过铣削处理,加工出相互平行的两平面24,因而前端21的外表面由相互对立设置的两个平面24和两个圆弧面25组成,其中两个平面24之间的距离略小于叉口 12的最小尺寸,使得杆塞2在前端21的两平面24竖直放置时能够顺利通过叉口 12进入圆形缺口 11内,而无需将杆塞2绕到叉架I的一端面之后再套装入圆形缺口 11内。将套装好的杆塞2旋转90°即可将杆塞2和鱼竿3安装在叉架I上,且能有效避免鱼竿被鱼从叉架上拉出。
[0032]本实施例中,杆塞2可直接通过叉口 12进入圆形缺口 11内,鱼竿3连同杆塞2取出或放进叉架I都比较容易,操作更加方便、快捷,且不易被鱼拉拽出。
[0033]实施例三
[0034]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一或者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在杆塞2的后端22沿其径向开设有螺纹孔,该螺纹孔内设有螺钉4,螺钉4与杆塞2的后端22螺纹连接,且其末端伸入杆塞2的中心孔内,螺钉4的末端与弧形压块5连接。
[0035]工作时,弧形压块5的圆弧面与套装入杆塞2中的鱼竿3的外圆柱面接触,此时旋紧螺钉4,即可将鱼竿3固定在杆塞2上,由于杆塞2通过其轴肩23定位安装于叉架I上,因而鱼竿3不会被拉拽出叉架1,除非叉架I脱落支架。由于螺钉4与杆塞2的后端22螺纹连接,因而螺钉4和弧形压块5可沿后端22的径向移动,因而适用于将不同尺寸、规格的鱼竿3固定安装在叉架I上,适用范围增大。
【权利要求】
1.一种鱼竿固定支架,由支架组合件构成,其特征在于:支架组合件包括叉架(I)和杆塞(2),叉架(I)设有叉口(12)和位于叉口(12)下端的圆形缺口(11),杆塞(2)为具有中心通孔的圆柱形结构,杆塞(2)的前端(21)的外径小于其后端(22)的外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竿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杆塞(2)的前端(21)套装于圆形缺口(11)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竿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杆塞(2)的前端(21)为具有两个平面(24)和两个圆弧面(25)的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竿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杆塞(2)的中心通孔为锥形中心通孔,前端(21)的内径小于后端(22)的内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竿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叉口(12)为倒八字形叉口。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竿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叉口(12)的最小尺寸为圆形缺口(11)的内接正方形的边长。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竿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后端(22)沿其径向螺纹连接有螺钉(4 ),螺钉(4 )末端与后端(22 )的中心孔内的弧形压块(5 )连接。
【文档编号】A01K97/10GK203575422SQ201320781638
【公开日】2014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3日
【发明者】王强 申请人:王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