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打捆机的带式双棘辊自动上料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41699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秸秆打捆机的带式双棘辊自动上料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秸秆打捆机的带式双棘辊自动上料装置,上料箱体内设有输送皮带,输送皮带由若干根与上料箱体的箱壁轴孔连接的皮带辊支撑,在上料箱体的进料口处、输送皮带的上方设有两根横向排列的棘辊,棘辊的两端与上料箱体之间分别设有调节板,调节板上设有与输送皮带工作面垂直的导向孔,导向孔内装有滑动连接的导动销,导动销与上料箱体固连,所述的棘辊通过棘辊轴与调节板轴孔连接,两棘辊轴在上料箱体外分别固装有链轮,两链轮通过链条链接,其中主动棘辊轴与秸秆打捆机的动力输出装置动力连接,秸秆量大的情况下,棘辊可被秸秆顶起沿导向孔向上运行,防止噎料;秸秆量小的情况下,棘辊靠自身重力回落到下止点处,防止漏料,上料可靠、质量好。
【专利说明】秸秆打捆机的带式双棘辊自动上料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秸杆打捆机的带式双棘辊自动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秸杆打捆机收集秸杆后,秸杆由秸杆打捆机上的螺旋推进器进行理顺并被上料装置输送到拨料槽,目前国内生产的秸杆打捆机的上料装置都采用链耙式上料的结构,这种结构的上料装置其上料过程中漏料、噎料严重,甚至堵塞,经常造成停机清理,影响生产,而且由于漏料、噎料产生的上料不均匀好会造成打捆松,影响装车运输。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秸杆打捆机的带式双棘辊自动上料装置,采用该上料装置的秸杆打捆机,上料可靠、质量好。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秸杆打捆机的带式双棘辊自动上料装置,具有上料箱体(1),上料箱体的一端设有进料口,上料箱体的另一端设有出料口,其特征在于:上料箱体内设有输送皮带(5),输送皮带由若干根皮带辊(7)支撑,皮带辊的两端与上料箱体的箱壁轴孔连接,各皮带辊中的主动皮带辊(2)与秸杆打捆机的动力输出装置动力连接,在上料箱体的进料口处、输送皮带的上方设有两根横向排列的棘辊(14),棘辊的两端与上料箱体之间分别设有调节板,调节板上设有与输送皮带工作面垂直的导向孔(18),导向孔内装有滑动连接的导动销(19),导动销与上料箱体固连,所述的棘辊通过棘辊轴(13)与调节板
(11)轴孔连接,两棘辊轴在上料箱体外分别固装有链轮(12),两链轮通过链条(10)链接,其中一根棘辊轴为主动棘辊轴,主动棘辊轴与秸杆打捆机的动力输出装置动力连接。
[0005]所述的上料箱体具有固定段(I)和活动段(22),其中固定段与秸杆打捆机的机架固连,活动段通过铰轴与固定段铰接,固定段与活动段连接处的输送皮带下方装有张紧轮
[6],张紧轮与输送皮带压接。
[0006]所述的调节板和上料箱体之间装有导向轴承(15),导向轴承的外圈与上料箱体滚动连接,导向轴承的内圈装有轴杆(21),轴杆与调节板固连。
[0007]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在秸杆量大的情况下,两根棘辊可被秸杆顶起沿导向孔向上运行,防止发生噎料;在秸杆量小的情况下,棘辊靠自身重力回落到下止点处,防止发生漏料,上料可靠、质量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实用新型秸杆打捆机的带式双棘辊自动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2是图1的A部放大示意图;
[0010]图3是图1的B向局部剖面放大示意图。
[0011]图中I上料箱体固定段、2主动皮带辊、3拨料槽、4机架、5输送皮带、6张紧轮、7皮带辊、8第一导向链轮、9第二导向链轮、10链条、11调节板、12链轮、13棘辊轴、14棘辊、15导向轴承、16螺旋推进器、17收割器、18导向孔、19导动销、20从动链轮、21轴杆、22上料箱体活动段、23弧形孔、24固定心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12]秸杆打捆机的带式双棘辊自动上料装置,具有上料箱体1,上料箱体固定在秸杆打捆机的机架4上,上料箱体的一端设有进料口,进料口与秸杆打捆机的螺旋推进器16出料口连通,上料箱体的另一端设有出料口,出料口与秸杆打捆机的拨料槽3连通,上料箱体内设有输送皮带5,输送带选用带花纹的橡胶皮带,输送皮带由若干根皮带辊7支撑,皮带辊的两端与上料箱体的箱壁轴孔连接,各皮带辊中的主动皮带辊2与秸杆打捆机的动力输出装置动力连接,在上料箱体的进料口处、输送皮带的上方设有两根横向排列的棘辊14,棘辊的两端与上料箱体之间分别设有调节板,调节板上设有与输送皮带工作面垂直的导向孔18,导向孔内装有滑动连接的导动销19,导动销与上料箱体固连,所述的棘辊通过棘辊轴13与调节板11轴孔连接,两棘辊轴在上料箱体外分别固装有链轮12,两链轮通过链条10链接,其中一根棘辊轴为主动棘辊轴,主动棘辊轴与秸杆打捆机的动力输出装置动力连接。
[0013]所述的与秸杆打捆机的动力输出装置动力连接,是指与秸杆打捆机的发动机、电动机或变速箱的输出轴通过皮带、链条、齿轮等动力连接部件进行联接,本实用新型中主动皮带辊和主动棘辊轴均需要与秸杆打捆机的动力输出装置进行动力连接。当动力输出装置距离主动皮带辊和主动棘辊轴较远时,也可采用多级动力传递的方式将扭矩传到主动皮带辊和主动棘辊轴上,如图中以主动棘辊轴为例所示,在上料箱体装有导向链轮,导向链轮由两只链轮组成,分别是第一导向链轮8和第二导向连轮9,第一导向链轮通过链条与主动棘辊轴上加装的从动链轮20连接,第二导向链轮通过链条与秸杆打捆机的动力输出装置动力连接,好处是可减小单根链条的长度,防止因链条过长产生松脱,此技术为机械领域常用手段。
[0014]所述的棘辊为低碳钢空心辊,两端用挡板封住,棘辊与棘辊轴用键联接,棘辊轴与调节板用滚动轴承及轴承盖联接,棘辊的断面形状通常为55°的等腰三角形,但并不限于此形状和角度,棘辊可用以增加对秸杆的推力和摩擦力。
[0015]能够以导向孔为限制进行上下移动的两根夹料用的棘辊是本实用新型创新的重点之一,是解决漏料、噎料和堵塞的关键部件,其工作原理是:收割器17将秸杆割送至螺旋推进器,螺旋推进器将理顺的秸杆送到上料箱体的进料口,秸杆聚集在上料口处,紧靠输送皮带并不能将秸杆高效的传送到拨料槽中,此时转动的两根棘辊靠自身的重力压在上料箱体进料口出的秸杆上,在输送皮带和棘辊的双重摩擦力下,秸杆很容易就被推进上料箱体中,不停旋转挤压推动秸杆的棘辊对比以往技术的“链耙”,具有高效和持续推料的特点;且由于田间秸杆数量的不断变化,聚集在上料箱体进料口处的秸杆厚度也不尽相同,本实用新型中的两根棘辊在秸杆量大的时候,可被秸杆顶起沿导向孔向上联动运行,防止产生噎料;在秸杆量小的情况下,靠自身重力回落到与输送皮带间距约五厘米的下止点处,防止产生漏料。实验证明效果非常显著,当向上料箱体进料口投入螺旋推进器能卷入的最大量秸杆时,棘辊被秸杆顶起,将进入的全量秸杆如数夹推到输送皮带上,没有产生噎料现象;向上料箱体进料口处投入很少量的秸杆,棘辊也能将秸杆全部夹推到输送皮带上,没有产生漏料现象。[0016]所述的上料箱体具有固定段I和活动段22,其中固定段与秸杆打捆机的机架固连,活动段通过铰轴与固定段铰接,所述的铰轴是若干根皮带辊轴中位于输送皮带中段的其中一根皮带辊轴,也可以单独设置铰轴,其目的都是为了能让上料箱体活动段以铰轴为圆心在一定角度内转动,能够使上料箱体能够随着田地的凸凹进行自动调整,在上料箱活动段上方开45°弧形孔23,在上料箱固定段与弧形孔对应的位置焊接固定心轴24,固定心轴穿过弧形孔,可支撑上料箱体。
[0017]固定段与活动段连接处的输送皮带下方装有张紧轮6,张紧轮与输送皮带压接,设置张紧轮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上料箱体活动段升降时输送皮带回程段会位移,所以在活动段和固定段的连接处输送皮带的回程段(输送皮带的下方)设置张紧轮,保证输送皮带正常运转,该张紧轮根据需要可以设置多组,以输送皮带在活动段处在上、下止点均能正常运转为准。
[0018]所述的调节板和上料箱体之间装有导向轴承15,导向轴承的外圈与上料箱体滚动连接,导向轴承的内圈装有轴杆21,轴杆与调节板固连,在调节板和上料箱体之间的导向轴承可起到减小摩擦的作用,使调节板与上料箱壳无阻力进行上下相对运动,提高运动的灵敏度,延长其使用寿命。
[0019]本实用新型将上料装置经过上述综合改造,在秸杆量变化时稳定工作,且打捆紧实,减少了秸杆打捆机的运行故障,机器可连续、稳定、安全、可靠的工作,大大提高了秸杆收割打捆的效率,设有自动调节机构,弥补国内秸杆打捆机上料装置的缺陷,受到了试用者的一致好评。
【权利要求】
1.秸杆打捆机的带式双棘辊自动上料装置,具有上料箱体(I),上料箱体的一端设有进料口,上料箱体的另一端设有出料口,其特征在于:上料箱体内设有输送皮带(5),输送皮带由若干根皮带辊(7)支撑,皮带辊的两端与上料箱体的箱壁轴孔连接,各皮带辊中的主动皮带辊(2)与秸杆打捆机的动力输出装置动力连接,在上料箱体的进料口处、输送皮带的上方设有两根横向排列的棘辊(14),棘辊的两端与上料箱体之间分别设有调节板,调节板上设有与输送皮带工作面垂直的导向孔(18),导向孔内装有滑动连接的导动销(19),导动销与上料箱体固连,所述的棘辊通过棘辊轴(13)与调节板(11)轴孔连接,两棘辊轴在上料箱体外分别固装有链轮(12 ),两链轮通过链条(10 )链接,其中一根棘辊轴为主动棘辊轴,主动棘辊轴与秸杆打捆机的动力输出装置动力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杆打捆机的带式双棘辊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料箱体具有固定段(I)和活动段(22),其中固定段与秸杆打捆机的机架固连,活动段通过铰轴与固定段铰接,固定段与活动段连接处的输送皮带下方装有张紧轮(6),张紧轮与输送皮带压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秸杆打捆机的带式双棘辊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板和上料箱体之间装有导向轴承(15),导向轴承的外圈与上料箱体滚动连接,导向轴承的内圈装有轴杆(21),轴杆与调节板固连。
【文档编号】A01D61/02GK203590735SQ201320793017
【公开日】2014年5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4日
【发明者】及绍文, 王超, 于辉, 曹文, 白洁, 周景宇, 及文昊, 王冠霖, 张静芳 申请人:及绍文, 王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