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作视网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室设备和医疗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制作视网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的设备,包括气瓶、密闭容器和测氧仪,密闭容器顶端有用于密封的容器塞,容器塞上分别安插进气管和出气管,其中进气管连接软管后与气瓶相连,出气管连接软管后与测氧仪相连;密闭容器为球体,进气管的长度大于出气管的长度。本实用新型利用气瓶内含氧量75%的混合气体输入密闭容器,再通过测氧仪在密闭容器输出管道时时监测的方式控制含氧量,以此满足缺氧诱导法制作视网膜新生动物模型的条件,球形体的形状易于保证容器密闭性,进气管的深入也有利于氧含量输出的稳定性,是一种专用于缺氧诱导法的视网膜模型制作设备。
【专利说明】一种制作视网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的设备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实验室设备和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制作视网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的设备。
【背景技术】
[0002]视网膜新生血管是多种眼部疾病共同的病理改变,如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缺血性视网膜静脉栓塞等,其造成的渗出、出血和增生等一系列眼部广泛损害已成为致盲的重要原因。因此视网膜新生血管的防治是我们面临的重大的科学问题。为探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建立具有相似的典型病理特征并且重复性高的动物模型是保证后期研究工作结果客观可靠的前提条件。
[0003]目前,国内外实验室已建立了许多种视网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如:激光光凝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高糖饲料或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二氧化碳或酸中毒诱导视网膜病变模型以及缺氧诱导的小鼠视网膜缺血模型等。缺氧诱导的小鼠视网膜缺血模型的视网膜血管病理改变与人类新生儿视网膜病变的病理过程高度相似:先是高氧阶段的血管闭塞和消失及正常发育中的视网膜血管停止生长,然后是进入空气相对低氧的环境下,导致缺氧状态下的视网膜血管异常增殖。此模型制作周期短,动物死亡率低且能产生典型的视网膜新生血管,是理想的模拟视网膜新生血管疾病的动物模型。
[0004]缺氧诱导的小鼠视网膜模型需要高氧量的严格控制,现有技术中没有专用于缺氧诱导法的视网膜模型制作设备,普通设备拼接的模型系统成本高昂,使得氧诱导法制作视网膜模型的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
[0005]目前小鼠视网膜模型制作急需一种缺氧诱导法的专用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制备的模型性能较好、专用于缺氧诱导法的视网膜模型制作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设备。
[0007]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制作视网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的设备,包括气瓶、密闭容器和测氧仪,密闭容器顶端有用于密封的容器塞,容器塞上分别安插进气管和出气管,其中进气管与气瓶相连,出气管与测氧仪相连。
[0009]所述的密闭容器可以是球形、正方体、柱形等形状,优选的形状为球形,优选的直径为450_。
[0010]优选的,所述的进气管的长度大于出气管的长度。
[0011]优选的,所述的进气管由直管和软管组成。
[0012]优选的,所述的出气管长度为50mm,进气管的直管长50mm,软管长400mm。
[0013]优选的,所述的真空干燥器还包括有孔隔板。
[0014]本实用新型利用气瓶内含氧量75%的混合气体输入密闭容器,再通过测氧仪在密闭容器输出管道时时监测的方式控制含氧量,以此满足缺氧诱导法制作视网膜新生动物模型的条件,球形体的形状易于保证容器密闭性,进气管的深入也有利于氧含量输出的稳定性。
[00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易于操作,成本较低,专用于缺氧诱导法的视网膜新生动物模型的制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实用新型密闭容器的示意图
[0018]其中:1-气瓶2-密闭容器3-测氧仪
[0019]11-减压阀 21-进气管 22-容器塞
[0020]23-容器盖 24-容气体 25-隔板
[0021]26-出气管 27-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不仅限于此。
[0023]实施例1:
[0024]如图1、图2所示,一种制作视网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的设备,包括气瓶1、密闭容器2和测氧仪3。气瓶I内装有氧气含量占75%、氮气含量占25%的混合气体,用以提供模型制作中需要的75%的含氧量,气瓶I出口安装有减压阀11,可以调节气体输入的速度和用量。
[0025]密闭容器2由进气管21、容器塞22、容器盖23、容器体24、出气管26组成,形成气密性良好的密闭空间。容器盖23和容器体24组成球体,当容器内气体压强小于外部压强时球形状会达到更优的密闭效果,球形直径为450mm对于小鼠模型环境较好。容器盖23上有孔,容器塞22为橡皮塞,当容器塞22塞入容器盖23中的孔时形成过盈不易漏气,容器塞22上安插进气管21和出气管26,其中进气管21通过软管与气瓶I相连,气瓶I内混合气体通过进气管21进入密闭容器,出气管26与测氧仪3相连,测氧仪3置于出气口测量氧浓度。由于氮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由底部开始通气可以使空气排出更加彻底,对控制含氧量更加有益,为达到以上效果,进气管21又分为直管部分和软管部分27,出气管26与进气管21中的直管均为玻璃材质,长度为50mm,所述软管27部分均为橡胶管,长度为450mm。所述的测氧仪为手持式。
[0026]实施例2:
[0027]—种视网膜新生管动物模型制作设备,其余同实施例1,在容气体内部还放置有孔的隔板25,隔开的下部区域用于铺钠石灰和放置干燥剂,上部区域用于放置小鼠鼠笼。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密闭容器的干燥度,干燥剂可以维持容器的干燥以及吸收动物呼出来的二氧化碳,可以更好地维持氧浓度,因此用带孔隔板25对容器内部进行分隔,达到更好地控氧效果。
[0028]实施例3:[0029]使用时,先将干燥剂和钠石灰置入容器体底部放入隔板25,隔板25上方放置小鼠笼,将小鼠置于小鼠笼,在容器盖23和容器体24接触面上涂上少许真空硅脂后,将容器盖23盖上,检查容器塞22与容器盖23密闭且进气管与出气管连接紧密。打开减压阀11,气体流量调至500ml/min,气体通过进气直管21和软管27通入容器底端,使密闭容器内空气尽快排出,用与出气管26连接的测氧仪3检测出气管中的氧浓度,当达到75%±2%后,调整气体流量至200ml/min,每天检测3_4次氧浓度,以调整气体流量使密闭容器内氧浓度维持在75%±2%左右。
[0030]以上已对本实用新型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创造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的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制作视网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设备包括气瓶(I)、密闭容器(2)和测氧仪(3),密闭容器(2)顶端有用于密封的容器塞(22),容器塞上(22)分别安插进气管(21)和出气管(26),其中进气管(21)连接软管后与气瓶(I)相连,出气管(26)连接软管后与测氧仪(3)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作视网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管(21)的长度大于出气管(26)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制作视网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管由直管和软管(27)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制作视网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气管(26)长度为50mm,进气管(21)的直管长50mm,进气管(21)的软管(27)长400mm。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制作视网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真空干燥器还包括有孔的隔板(25)。
6.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制作视网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闭容器(2)为球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制作视网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球体直径为450mm。
【文档编号】A01K29/00GK203723239SQ201320876550
【公开日】2014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7日
【发明者】赵世红, 宋洪元, 潘东艳, 孙伟峰, 顾操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