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251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方格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养蚕用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方格簇,包括:边框和捆绑带;边框包括上边框和下边框;捆绑带设置在上边框和/或下边框上;捆绑带的两端连接在一起,围成环形空间;环形空间用于供长方形木条或者竹片穿过。由于其在上边框和/或下边框上设置有捆绑带,捆绑带的两端相连形成环形空间,环形空间用于供长方形木条或者竹片穿过。这样人们在使用的时候,直接将长方形木条或者竹片插入到环形空间即可,无需再消耗人力和时间对其进行二次加工,使用方便,减少养蚕成本。
【专利说明】方格簇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养蚕用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方格簇。
【背景技术】
[0002]在中国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丝绸是中国古老文明的象征,为中华名族文化织绣了光辉的篇章,丝绸兴起于汉朝,汉族人们从长期的劳动实践中,发明了养蚕、缫丝和织绸技术,并通过“丝绸之路”走向了世界,对促进世界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养蚕技术经过几千年的传承,现在的蚕农为了提高蚕丝的生产质量,都会用纸板方格簇来养蚕。
[0003]相关技术中的纸板方格簇,如图1所示,包括边框104和内芯101,内芯101包括若干竖直板102和若干横直板103,竖直板102和横直板103上均设置有若干豁口,若干竖直板102和若干横直板103通过豁口“十字”交错连接而成,形成多个方格。边框包括:上边框105、下边框106和两个竖边框107,其首尾连接围成长方形。多个纸板的两端均与边框的内表面通过胶体黏贴在一起,制作成方格簇。在使用时,需要对纸板方格簇进行二次的人工加工,首先在纸板方格簇的上边框105和/或下边框106上,用尼龙绳将长方形木条或者竹片捆绑住,而且长方形木条或者竹片的长度大于上边框105和下边框106的长度,这样通过长方形木条或者竹片将方格簇悬挂在支架上,以供蚕5龄上簇后在方格中吐丝结茧。
[0004]但是,相关技术中的方格簇,由于在使用时需要消耗人力和时间对其进行二次加工,使用不方便,增加了养蚕成本。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方格簇,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0006]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供了方格簇,包括:边框和捆绑带;边框包括上边框和下边框;捆绑带设置在上边框和/或下边框上;捆绑带的两端连接在一起,围成环形空间;环形空间用于供长方形木条或者竹片穿过。
[0007]进一步地,捆绑带的一端设置有多个调节孔,另一端设置有多个与调节孔相配合的调节柱;调节柱能插入到调节孔内,用于调整环形空间的大小。
[0008]进一步地,方格簇还包括内芯;边框还包括两个竖边框;上边框、下边框和两个竖边框通过内芯连接在一起,且两个竖边框分别与上边框和下边框具有间隙。
[0009]进一步地,内芯的竖直板和内芯的横直板“十字”交叉处的厚度小于与其相邻内芯的竖直板和内芯的横直板的厚度。
[0010]进一步地,方格簇还包括四个连接件;连接件呈L型,L型的两条边上均设置有连接孔;上边框、下边框和两个竖边框的两端均设置有与连接孔相配合的连接柱;连接柱能插入到连接孔中,连接件用于连接上边框与竖边框,和下边框与竖边框之间的间隙,将间隙遮盖住。
[0011]进一步地,方格簇还包括悬挂臂;悬挂臂为四个,上边框和下边框的两端均设置有悬挂臂;悬挂臂分别与上边框和下边框的两端能转动连接在一起;悬挂臂上设置有挡片,挡片用于阻挡悬挂臂向远离竖边框方向旋转,悬挂臂用于悬挂方格簇。
[0012]进一步地,方格簇还包括转轴;悬挂臂通过转轴分别与上边框和下边框转动连接
在一起。
[0013]进一步地,悬挂臂上,远离挡片的一端设置有插孔;竖边框的两端上均设置有凸起;凸起能插入到插孔内,悬挂臂用于连接上边框与竖边框,和下边框与竖边框之间的间隙,将间隙遮盖住。
[0014]进一步地,方格簇材质为塑料。
[001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格簇,与相关技术中的纸板方格簇在悬挂时,需要进行二次人工加工相比,由于其在上边框和/或下边框上设置有捆绑带,捆绑带的两端相连形成环形空间,环形空间用于,供长方形木条或者竹片穿过。这样人们在使用的时候,直接将长方形木条或者竹片插入到环形空间即可,无需再消耗人力和时间对其进行二次加工,使用方便,减少养蚕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示出了相关技术中方格簇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示出了本发明中实施例1中的方格簇结构示意图;
[0018]图3示出了本发 明中实施例2中的方格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20]实施例1:
[0021]本实施例中提供了方格簇,如图2所示,包括边框104、内芯101、捆绑带108和四个连接件110 ;边框104包括上边框105、下边框106和两个竖边框107 ;捆绑带108设置在上边框105和/或下边框106上;捆绑带108的两端连接在一起,围成环形空间;环形空间用于供长方形木条或者竹片穿过。在捆绑带108的一端设置有多个调节孔,另一端设置有多个与调节孔相配合的调节柱;调节柱能插入到调节孔内,用于调整环形空间的大小。上边框105、下边框106和两个竖边框107通过内芯101连接在一起,且两个竖边框107分别于上边框105和下边框106具有间隙109。而且内芯101的竖直板102和内芯101的横直板103 “十字”交叉处的厚度小于与其相邻内芯101的竖直板102和内芯101的横直板103的厚度。另外,连接件110呈L型,L型的两条边上均设置有连接孔;上边框105、下边框106和两个竖边框107的两端均设置有与连接孔相配合的连接柱111 ;连接柱111能插入到连接孔中,连接件110用于所述上边框105与竖边框107,和下边框106与竖边框107之间的间隙109,将间隙109遮盖住。本实施例中方格簇的材质为塑料。
[0022]由于其在上边框105和/或下边框106上设置有捆绑带108,捆绑带108的两端相连形成环形空间,环形空间用于,供长方形木条或者竹片穿过。这样人们在使用的时候,直接将长方形木条或者竹片插入到环形空间即可,无需再消耗人力和时间对其进行二次加工,使用方便,减少养蚕成本。而且捆绑带108上设置了多对相互配合的调节孔和调节柱,用于调节环形空间的大小,这样可以根据长方形木条或者竹片的厚度来调节环形空间的大小,固定住长方形木条或者竹片,从而使方格簇在悬挂的过程中稳定性好,不易发生抖动。
[0023]为了使运输方便和存储方便,本实施例中方格簇的两个竖边框107分别于上边框105和下边框106具有间隙109,而且内芯101的竖直板102和内芯101的横直板103 “十字”交叉处的厚度小于其相邻内芯101的竖直板102和内芯101的横直板103的厚度。当运输方格簇或者是当人们存放方格簇时,人们可以挤压方格簇的设置在对角线的两个角,即可以将方格簇折叠起来,因为两个竖边框107分别于上边框105和下边框106具有间隙109,所以当人们挤压方格簇设置在对角线上的两个角时,上边框105与一条竖边框107,和下边框106与另一条竖边框107在同一条直线上,避免因为折叠之后两条竖边框107分别于上边框105和下边框106挤压,而使方格簇变形,导致变形的问题。另外,由于内芯101的竖直板102和横直板103上,只有“十字”相连处厚度小,更便于折叠,而内芯101的其他的部分的厚度大,这样当人们再次使用方格簇时,便于固定内芯101的形状,能够提高蚕丝的质量,避免出现“双宫茧”,减低蚕丝质量的情况。
[0024]当人们在使用方格簇养蚕的过程中,由于蚕在方格簇上生长吐丝,所以方格簇需要承受很大的重力。为了加固方格簇,避免因为承重的能力小而使方格簇损坏,而造成损失,本实施例中方格簇设计了连接件110,四个连接件110分别连接上边框105与竖边框107,和下边框106与竖边框107之间的间隙109,将间隙109遮盖住。换句话说,连接件110连接在边框104的四个角上,连接件110可以将间隙109覆盖,并能加固边框104,提高方格簇的承重能力,提高方格簇的质量。
[0025]本实施例中的方格簇的材质为塑料,因为塑料具有高强度的柔韧性,防潮,不易损坏,质量轻,用塑料制成的方格簇便于折叠,而且不易吸潮吸水,不易破损,而且还便于清洗,只需要将方格簇放入到漂白 水中浸泡即可。
[0026]实施例2:
[0027]本实施例中的方格簇,如图3所示,包括四个悬挂臂112,在上边框105和下边框106的两端均设置有悬挂臂112,悬挂臂112分别与上边框105和下边框106的两端能转动连接在一起;悬挂臂112上设置有挡片115,挡片115用于阻挡悬挂臂112向远离竖边框107方向旋转,悬挂臂112用于悬挂方格簇。在悬挂臂112上,远离挡片115的一端设置有插孔114 ;竖边框107的两端上均设置有凸起113 ;凸起113能插入到插孔114内,悬挂臂112用于连接上边框105与竖边框107,和下边框106与竖边框107之间的间隙109,将间隙109遮盖住。
[0028]当人们使用方格簇的时候,将悬挂臂112支起,挡片115可以阻挡悬挂臂112,使悬挂臂112与上边框105和下边框106平行。然后,人们将悬挂臂112挂在支架上,就可以将方格簇悬挂起来。由于蚕农养蚕的习惯不一样,导致悬挂方格簇的方式也有所不同,有些蚕农只需要将上边框105 —侧进行悬挂即可,那么就可以将本实施例中的设置在下边框106上的悬挂臂112收起即可,即竖边框107上的凸起113插入到悬挂臂112上的插孔114内,将下边框106与竖边框107之间的间隙109,并将间隙109遮盖住,同时还可以增强方格簇的稳固性和承重能力。换句话说,悬挂臂112不仅可以用于悬挂方格簇,还可以加固方格簇,增强方格簇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
[0029]另外,悬挂臂112与上边框105和下边框106的两端能转动连接在一起的方式有很多种,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掌握的技术知识中,能够实现本实施例中的功能,即受本发明的保护,例如通过合页连接。现给出两种较佳的连接方式,如下:
[0030]第一种,悬挂臂112通过转轴116分别与上边框105和下边框106转动连接在一起。通过转轴116连接可以增强悬挂臂112的灵活性,当人们悬挂方格簇时,可以轻松的将悬挂臂112支起,便于人们操作。另外,当悬挂臂112损坏时,也便于更换悬挂臂112,节约养蚕成本,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0031]第二种,由于方格簇是由塑料制成的,塑料有柔韧性,所以悬挂臂112分别与上边框105和下边框106连接,且在悬挂臂112分别与上边框105和下边框106之间设置有横槽,这样悬挂臂112就可以分别与上边框105和下边框106转动连接。这样种转动连接方式,便于方格簇的生产。由于悬挂臂112分别与上边框105和下边框106连接成一体,所以增强了方格簇的稳定性能,延长了方格簇的使用时间。另外,可以在挡片115上设置孔,在上边框105和下边框106上设置有与孔相配的圆柱,将圆柱插入到孔内,就可以将挡板固定住,进而将悬挂臂112固定住,从而便于人们悬挂方格簇。
[0032]本实施例中的其他的部分,与实施例1中所阐述的相同,在这里就不再赘述。
[0033]本发明中的实施例1和实施例2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起来使用,较佳的是结合起来使用,这样悬挂的方式多样,使用范围广,便于蚕农实际操作。
[0034]本发明中的方格簇具有防潮、抗磨损、便于清洗,可以循环利用,使用寿命长。另外,不需要对方格簇进行二次加工即可使用,省时省力,而且本方格簇的形状固定,适合蚕上簇结茧。此外,通过捆绑带108围成环形空间,可以适应长短和厚度不同的长方形木条或者竹片。同时,本发明中的方格簇只需将方格簇的四个角上的,连接件110或者悬挂臂112打开,即能完成折叠,方便运输和储藏。再有本发明中的方格簇是由塑料制成,在生产时可以用注塑机进行生产,一模成型,节约了大量的劳动量,减少成本,并且方格簇还可以进行回收再次利用,节省资源。
[0035]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方格簇,其特征在于,包括:边框和捆绑带; 所述边框包括上边框和下边框; 所述捆绑带设置在所述上边框和/或所述下边框上; 所述捆绑带的两端连接在一起,围成环形空间; 所述环形空间用于供长方形木条或者竹片穿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格簇,其特征在于,所述捆绑带的一端设置有多个调节孔,另一端设置有多个与所述调节孔相配合的调节柱; 所述调节柱能插入到所述调节孔内,用于调整所述环形空间的大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格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芯;所述边框还包括两个竖边框; 所述上边框、所述下边框和两个所述竖边框通过所述内芯连接在一起,且两个所述竖边框分别与所述上边框和所述下边框具有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格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的竖直板和所述内芯的横直板“十字”交叉处的厚度小于与其相邻所述内芯的竖直板和所述内芯的横直板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格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四个连接件; 所述连接件呈L型,所述L型的两条边上均设置有连接孔; 所述上边框、所述下边框和两个所述竖边框的两端均设置有与所述连接孔相配合的连接柱; 所述连接柱能插入到所述连接孔中,所述连接件用于连接所述上边框与所述竖边框,和所述下边框与所述竖边框之间的所述间隙,将所述间隙遮盖住。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格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悬挂臂; 所述悬挂臂为四个,所述上边框和所述下边框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悬挂臂;所述悬挂臂分别与所述上边框和所述下边框的两端能转动连接在一起; 所述悬挂臂上设置有挡片,所述挡片用于阻挡所述悬挂臂向远离所述竖边框方向旋转,所述悬挂臂用于悬挂方格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格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轴; 所述悬挂臂通过所述转轴分别与所述上边框和所述下边框转动连接在一起。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格簇,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臂上,远离所述挡片的一端设置有插孔; 所述竖边框的两端上均设置有凸起; 所述凸起能插入到所述插孔内,所述悬挂臂用于连接所述上边框与所述竖边框,和所述下边框与所述竖边框之间的所述间隙,将所述间隙遮盖住。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格簇,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格簇材质为塑料。
【文档编号】A01K67/04GK103749402SQ201410032246
【公开日】2014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3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23日
【发明者】王代海 申请人:王代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