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噻森铜的复配农药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058阅读:9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含噻森铜的复配农药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含噻森铜的复配农药及其应用,属于复配农药【技术领域】。其含有有效成分A和有效成分B,所述有效成分A为噻森铜,所述有效成分B为咪鲜胺或咪鲜胺锰盐,所述有效成分A与有效成分B的重量比为1:10~10:1。本发明中噻森铜和咪鲜胺(锰盐)的作用机制不同,二者复配可以产生增效作用,且减少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的风险。另外,由于水稻穗部病害的发生时间和发生部位基本一致,采用噻森铜和咪鲜胺(锰盐)复配可以避免噻森铜对真菌类病原物效果不佳和咪鲜胺(锰盐)对细菌类病原物防效差的缺点,从而可以一次用药防治多数穗部病害,可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
【专利说明】一种含噻森铜的复配农药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复配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噻森铜的复配农药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我国水稻生育后期穗部病害的发生呈逐年加重趋势,严重威胁到我国的水稻生产。水稻穗颈瘟、水稻穗腐病以及水稻细菌性谷枯病是危害水稻穗部的主要病害,每年都会造成大量的水稻产量损失。由于这类病害的危害部位在穗部,其产生的真菌、细菌毒素会污染稻谷,直接危害人类健康,产生的色素类物质还会影响稻谷的外观品质,降低稻谷价值。
[0003]危害水稻穗部的病原菌具有种类多样的特点。水稻穗颈瘟、水稻细菌性谷枯病以及水稻穗腐病分别为真菌病害、细菌病害和真菌细菌综合侵染病害。水稻穗颈瘟和水稻细菌性谷枯病分别由真菌稻梨孢G0FricWaria和细菌颖壳伯克氏菌Ukirkholderiaglumae)侵染引起。水稻穗腐病是一种多种病原微生物复合侵染引起的一种病害,最初层出键刀菌proIiferatum )、澳大利亚平胳螺抱菌australiensi5)>新月弯孢菌和细交链孢菌iAIterrmri3 ie/wis)被认定为主要病原菌,后来发现其病原菌还包括伯克氏菌iBurkholderia sp.)和丁香假单胞菌iPseudomonassyringae )等细菌。
[0004]噻森铜的化学名称为N、N’ -甲撑-双(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铜,属于噻唑类杀细菌制剂,由噻 唑和铜离子构成,具有双重杀菌机理。噻唑对植物具有内吸和治疗作用,对细菌性病原菌具有特效,对真菌仅仅有有限的效果;铜离子具有预防和保护作用,对细菌性病害也具有一定的效果。两个基团共同作用,对细菌性病害的防治效果更好,杀菌谱更广,持效时间更长,杀菌机理更独特。但是相对其对细菌性病害的防治效果,其化学结构决定了其对真菌类病害效果不佳。
[0005]咪鲜胺(Prochloraz),化学名称为N-丙基-N-[2-(2,4,6-三氯苯氧基)乙基]-咪唑-1-甲酰胺,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其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抑制留醇的生物合成而起作用,对多种作物由子囊菌和半知菌引起的病害具有明显的防效。咪鲜胺锰盐是氯化锰络合4个咪鲜胺形成咪鲜胺的络合物,杀菌有效成分仍为咪鲜胺,和咪鲜胺相比,其作用机制相同,防效和安全性优于后者。咪鲜胺和咪鲜胺锰盐的作用机理决定了其只对真菌类病害有特效。

【发明内容】

[0006]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含噻森铜的复配农药及其应用的技术方案。
[0007]所述的一种含噻森铜的复配农药,其特征在于含有有效成分A和有效成分B,所述有效成分A为噻森铜,所述有效成分B为咪鲜胺或咪鲜胺锰盐,所述有效成分A与有效成分B的重量比为1:10~10:1。[0008]所述的一种含噻森铜的复配农药,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效成分A与有效成分B的重量比为1:9~9:1。
[0009]所述的一种含噻森铜的复配农药,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效成分A与有效成分B的重量比为1:4~1:1。
[0010]所述的一种含噻森铜的复配农药,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效成分A与有效成分B的重量比为1:1~9:1。
[0011]所述的一种含噻森铜的复配农药,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效成分A与有效成分B的重量比为1:4~2:3。
[0012]所述的一种含噻森铜的复配农药,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效成分A与有效成分B的重量比为3:2~4:1。
[0013]所述的一种含噻森铜的复配农药在防治水稻种传病害中的应用。
[0014]所述的一种含噻森铜的复配农药在防治水稻种传病害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稻种传病害为水稻穗颈瘟、水稻穗腐病、水稻稻瘟病和水稻细菌性谷枯病。
[0015]本发明中噻森铜和咪鲜胺(锰盐)的作用机制不同,二者复配可以产生增效作用,且减少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的风险。噻森铜和咪鲜胺锰盐复配同时引入铜、锰两种微量元素,满足水稻对这两种微量元素的需求。另外,由于水稻穗部病害的发生时间和发生部位基本一致,采用噻森铜和咪鲜胺(锰盐)复配可以避免噻森铜对真菌类病原物效果不佳和咪鲜胺(锰盐)对细菌 类病原物防效差的缺点,从而可以一次用药防治多数穗部病害,可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结合试验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0017]试验例1:噻森铜和咪鲜胺复配药剂对水稻穗腐病菌的室内毒力效果
1.1药剂配制
1.1.1试验药剂
95%噻森铜原药由浙江东风化工有限公司。
[0018]97%咪鲜胺原药由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0019]1.1.2药剂配制方法
噻森铜加入无菌水中经超声波处理,配制成400mg/ml的悬浮液。咪鲜胺原药经少量丙酮溶解,利用无菌水稀释成500mg/ml母液。根据混配目的设置多组药剂配比,1: 9,1: 4,3:7,2:3,1:1,3:2,7:3,4:1,9:1,各配比均为两种药剂有效成分的质量比。
[0020]1.2试验菌株
水稻穗腐病病原菌菌株:层出镰刀菌/FP1、澳大利亚平脐蠕孢菌
B.australiensis BA1、新月弯抱菌 CCLl 和细交链抱菌 A.tenuis ATI。
[0021]1.3试验方法
噻森铜和咪鲜胺复配对水稻穗腐病的室内毒力测定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进行。
[0022]在无菌操作条件下,根据试验处理将预先融化的灭菌培养基定量(一般为60ml)加入无菌锥形瓶中,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依次定量吸取药液,分别加入上述锥形瓶中,充分摇匀。然后等量倒入3个以上直径为9cm的培养皿中,制成相应浓度的含药平板。试验设不含药剂的处理作空白对照,每个处理不少于3个重复。
[0023]将培养基养好的病原菌,在无菌条件下用直径5mm的灭菌打孔器,自菌落边缘切取菌饼,用接种器将菌饼接于含药平板中央,菌丝面朝上,盖上皿盖,置适宜温度的培养箱中培养。
[0024]根据空白对照培养皿中菌的生长情况调查病原菌菌丝生长情况。用卡尺测量菌落直径,单位为毫米(mm)。每个菌落用十字交叉法垂直测量直径各一次。
[0025]根据调查结果,利用公式I和公式2计算各处理浓度对供试靶标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单位为百分率(%),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0026]
【权利要求】
1.一种含噻森铜的复配农药,其特征在于含有有效成分A和有效成分B,所述有效成分A为噻森铜,所述有效成分B为咪鲜胺或咪鲜胺锰盐,所述有效成分A与有效成分B的重量比为1:10~10: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噻森铜的复配农药,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效成分A与有效成分B的重量比为1:9~9: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噻森铜的复配农药,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效成分A与有效成分B的重量比为1:4~1: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噻森铜的复配农药,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效成分A与有效成分B的重量比为1:1~9:1。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噻森铜的复配农药,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效成分A与有效成分B的重量比为1:4~2:3。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噻森铜的复配农药,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效成分A与有效成分B的重量比为3:2~4:1。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种含噻森铜的复配农药在防治水稻种传病害中的应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稻种传病害为水稻穗颈瘟、水稻穗腐病、水稻稻瘟病和水 稻细菌性谷枯病。
【文档编号】A01N43/824GK103798270SQ201410054409
【公开日】2014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18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18日
【发明者】黄世文, 刘连盟, 王玲 申请人:中国水稻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