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产设施桃的方法

文档序号:247828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产设施桃的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生产设施桃的方法,通过容器限根栽培、袋施缓释肥、果实膨大后期及早揭棚和成熟前2周人为适度干旱等措施生产优质设施桃果,可以有效改善常规设施桃着色差、果实风味酸淡等问题。生产的桃果与常规设施栽培桃果实相比,着色较好、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较高、可滴定酸含量低、风味较浓,而且平均单果重不降低。本发明为生产早期供应市场的优质桃果提供了可资选择的新技术。此外,该方法还可解决设施大棚或温室高效利用及桃树多年生产设施中土地存在的再植障碍等问题。
【专利说明】一种生产设施桃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到一种能够提高果实风味和着色度的生产设施桃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桃为原产中国的多年生落叶果树,其果实风味宜人,备受大众喜爱。但桃果实不耐贮存,一般主要通过设施栽培技术延长桃果的市场供应期,满足当年露地晚熟桃成熟后与翌年早熟桃成熟前期间的市场空挡期,在设施栽培中,以提早成熟期的促成栽培较多。近年来,随着设施栽培技术的发展,桃的供应期可以提前15天到3个月不等,设施桃因价格高、市场好其栽培面积迅速扩大。然而,设施内光照弱、空气湿度大、个别时间段棚内C02浓度偏低、果实成熟前棚内昼夜温差小、树体营养生长过旺,生产的桃果与露地桃相比普遍存在着色差、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低、风味偏淡等品质下降问题,不能满足市场上对着色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风味佳的优质桃果的大量需求。
[0003]为提高设施桃果实品质,生产上采取的主要措施有改善设施内光照条件,如采用合适的棚膜并保持棚膜清洁提高自然透光率、铺挂反光幕及人工补光、合理修剪负载及采取摘叶调枝等;合理施肥或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控制营养生长,如秋施有机肥为主,辅施N、P、K复合肥,树体营养生长期间喷施多效唑,果实发育期喷施Ca、K肥,人工补施C02气肥,采前2~3周停止灌水施肥等;加强夜间温度管理,提高昼夜温差,果实着色至成熟期间,加强温室夜间温度管理,夜温控制在10~14°C,适当提高昼夜温差等。这些措施中,还鲜有涉及到不受大棚中土壤条件限制、提高大棚利用率和生产环节中减少劳动量投入的优质设施桃生产方法。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的且行之有效的生产设施桃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设施桃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着色度,而且能够减少生产后期劳动量投入,生产过程不受设施内土壤重茬等条件限制。
[0005]本发明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生产设施桃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1)采用100-150L塑料盆或控根器,其内填充一般土壤或土壤与腐熟牛粪4:1体积比混合物栽植一年生桃苗,培育8~12个分支、150~300个花芽的主干形树形;
(2)树体秋季落叶后容器内施入含N、P、K和微量元素的缓释肥I袋;根据所栽品种需冷量长短,待室外有效冷量满足后,将栽植有桃苗的容器移入温室大棚,控制大棚温12~20°C,空气相对湿度50%~60%,促进桃树开花和萌芽,开花期间设施内温度控制15~25 0C,相对湿度50%~60% ;
(3)当日平均气温15°C以上,距离果实成熟30日左右时,揭开棚膜让桃树接受自然光
昭.(4)果实成熟前2周,停止灌水并用塑料薄膜将容器表面覆盖,防止根系吸收自然降水,通过植株蒸腾作用逐步减少根系土壤中的水分,形成干旱逆境,提高果实固形物含量,增加果实风味;
(5 )桃果采收后,根据大棚是否有其它应用决定是否将盆栽桃树从棚内移出;移出或保留在无棚膜的盆栽桃树,可去除容器表面塑料膜,同露地桃树正常管理。
[0006](6)上述步骤外,桃树的病虫害防治、灌水管理与桃树的常规设施栽培相同。
[0007]优选的,所施加的缓释肥为250g,其中N、P、K的含量比为N: P205:K20=2:1:2。
[0008]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生产出外观着色好、风味更加甜浓的桃果,经检测,果实内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一般设施桃高2-5%,桃成熟期可较同品种露地桃提早成熟15-40天,其种植不受棚内土壤重茬等条件限制,还可减少桃生产后期的劳动量投入及提高果实米后的大棚利用率。
[0009](I)采用容器限根栽培可以控制树体高度,限制过分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树体可以移动,不受大棚内土壤重茬等条件限制;
(2)容器内施用袋装缓施肥能够确保肥料供应,节省人力,果实生产期间不再另行施
肥;
(3)设施外温度进入稳定、持续上升期后揭去棚膜提高了树体接触的光照强度,促进果实着色和果实中光合同化物的积累,同时还减少了大棚管理工作量;
(4)果实成熟前2周,停止灌水,用塑料膜将限根容器表面覆盖,防止根系吸收降水,利用植物的蒸腾作用人为形成干旱条件可以提高果实固形物含量,增加果实风味;
(5)在果实采摘后可将盆栽桃树从棚内移出到合适的地方,灌水和病虫害防治和露地桃树相同,操作简便,大棚内还可以种植蔬菜等其它园艺作物,提高大棚利用率。
【具体实施方式】
[0010]实施例1
(1)采用100L塑料盆或控根器,其内填充一般土壤并栽植一年生桃苗,培育8个分支、150个花芽的主干形树形;
(2)树体秋季落叶后容器内施入含N、P、K和微量元素的缓释肥I袋,所施加的缓释肥为200g,其中Ν、Ρ、Κ的含量比为N: Ρ205:Κ20=2:1:2 ;待室外有效冷量满足后,将栽植有桃苗的容器移入温室大棚,控制大棚内温度12°C,空气相对湿度50%,促进桃树开花和萌芽,开花期间设施内温度控制25 °C,相对湿度50% ;
(3)当设施外温度日平均气温15°C以上,距离果实成熟30日左右时,揭开棚膜让桃树接受自然光照;
(4)果实成熟前2周,停止灌水并用塑料薄膜将容器表面覆盖,防止根系吸收自然降水,通过植株蒸腾作用逐步减少根系土壤中的水分,形成干旱逆境,提高果实固形物含量,增加果实风味。
[0011](5)桃果采收后,根据大棚是否有其它应用决定是否将盆栽桃树从棚内移出;移出或保留在无棚膜的盆栽桃树,可去除容器表面塑料膜,同露地桃树正常管理。
[0012]上述步骤外,桃树的病虫害防治、灌水管理和桃树的常规设施栽培相同。
[0013]实施例2
(I)采用150L塑料盆或控根器,其内填充一般土壤并栽植一年生桃苗,培育12个分支、300个花芽的主干形树形;
(2)树体秋季落叶后容器内施入含N、P、K和微量元素的缓释肥I袋,所施加的缓释肥为250g,其中N、P、K的含量比为N: P205:K20=1:1:1 ;待室外有效冷量满足后,将栽植有桃苗的容器移入温室大棚,控制大棚温20°C,空气相对湿度60%,促进桃树开花和萌芽,开花期间设施内温度控制25 °C,相对湿度60% ;
(3)当设施外温度日平均气温15°C以上,距离果实成熟30日左右时,揭开棚膜让桃树接受自然光照;
(4)果实成熟前2周,停止灌水并用塑料薄膜将容器表面覆盖,防止根系吸收自然降水,通过植株蒸腾作用逐步减少根系土壤中的水分,形成干旱逆境,提高果实固形物含量,增加果实风味。
[0014](5)桃果采收后,根据大棚是否有其它应用决定是否将盆栽桃树从棚内移出;移出或保留在无棚膜的盆栽桃树,可去除容器表面塑料膜,同露地桃树正常管理。
[0015]上述步骤外,桃树的病虫害防治、灌水管理和桃树的常规设施栽培相同。
[0016]实施例3
(1)采用150L塑料盆或控根器,其内填充一般土壤并栽植一年生桃苗,培育10个分支、250个花芽的主干形树形;
(2)树体秋季落叶后容器内施入含N、P、K和微量元素的缓释肥I袋,所施加的缓释肥为250g,其中N、P、K的含量比为N: P205:K20=2:1:2 ;待室外有效冷量满足后,将栽植有桃苗的容器移入温室大棚,控制大棚温18°C,空气相对湿度55%,促进桃树开花和萌芽,开花期间设施内温度控制23 °C,相对湿度55% ;
(3)当设施外温度日平均气温15°C以`上,距离果实成熟30日左右时,揭开棚膜让桃树接受自然光照;
(4)果实成熟前2周,停止灌水并用塑料薄膜将容器表面覆盖,防止根系吸收自然降水,通过植株蒸腾作用逐步减少根系土壤中的水分,形成干旱逆境,提高果实固形物含量,增加果实风味。
[0017](5)桃果采收后,根据大棚是否有其它应用决定是否将盆栽桃树从棚内移出;移出或保留在无棚膜的盆栽桃树,可去除容器表面塑料膜,同露地桃树正常管理。
[0018]上述步骤外,桃树的病虫害防治、灌水管理和桃树的常规设施栽培相同。
【权利要求】
1.一种生产设施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1)采用100-150L塑料盆或控根器,其内填充一般土壤或土壤与腐熟牛粪4:1体积比混合物栽植一年生桃苗,培育8~12个分支、150~300个花芽的主干形树形; (2)树体秋季落叶后容器内施入含N、P、K和微量元素的缓释肥I袋;根据所栽品种需冷量长短,待室外有效冷量满足后,将栽植有桃苗的容器移入温室大棚,控制大棚温12~20°C,空气相对湿度50%~60%,促进桃树开花和萌芽,开花期间设施内温度控制15~25 0C,相对湿度50%~60% ; (3)当日平均气温15°C以上,距离果实成熟30日左右时,揭开棚膜让桃树接受自然光昭.(4)果实成熟前2周,停止灌水并用塑料薄膜将容器表面覆盖,防止根系吸收自然降水,通过植株蒸腾作用逐步减少根系土壤中的水分,形成干旱逆境,提高果实固形物含量,增加果实风味; (5 )桃果采收后,根据大棚是否有其它应用决定是否将盆栽桃树从棚内移出;移出或保留在无棚膜的盆栽桃树,可去除容器表面塑料膜,同露地桃树正常管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产设施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施加的缓释肥为250g,其中 N、P、K 的 含量比为 N: P205:K20=2:1:2。
【文档编号】A01C21/00GK103875496SQ201410070910
【公开日】2014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28日
【发明者】王新卫, 方伟超, 朱更瑞, 王力荣, 曹珂, 陈昌文, 李勇 申请人: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