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点委夜蛾幼虫的引诱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532阅读:401来源:国知局
一种二点委夜蛾幼虫的引诱剂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二点委夜蛾幼虫的引诱剂。该引诱剂为炒麦麸的主要挥发物质之一,引诱效果明显,相比传统炒麦麸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易于商品化。
【专利说明】一种二点委夜蛾幼虫的引诱剂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昆虫引诱剂,尤其涉及一种高效二点委夜蛾幼虫的引诱剂。
技术背景
[0002]二点委夜蛾2005年首次在河北省发现危害夏玉米苗,并逐渐扩展危害,2010年河北省中南部夏玉米区普遍发生,2011年在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安徽、江苏等地发生3000多万亩,成为当今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严重威胁着粮食生产安全。
[0003]二点委夜蛾成虫喜欢在隐蔽潮湿处活动并产卵,幼虫也喜欢在隐蔽潮湿处活动并危害作物幼苗。近几年,黄淮海夏玉米产区普遍实现了小麦机械化收割、夏玉米贴茬播种等,小麦收割后的秸杆直接散落到田间,为二点委夜蛾的发生和危害提供了大面积有利的适生环境。由于该虫潜伏在玉米田厚厚的碎麦秸下危害玉米根茎部,防治难度很大。目前在生产上建议使用的毒饵诱杀法则是利用炒香麦麸散发出的香味将幼虫引出,之后以杀虫剂将其杀灭的原理。虽然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对二点委夜蛾幼虫具有非常好的诱杀效果,但由于麦麸原料有限,价格较高,并且炒香后才具有最佳引诱效果,因此成本较高,方法繁琐的缺陷大大限制了该方法的实际应用与推广。为了降低成本,提高防治效果,本发明对二点委夜蛾幼虫有较强引诱作用的炒麦麸的挥发成分进行分析,寻找一或几种对二点委夜蛾有引诱作用的物质,以便代替麦麸,简化毒饵制作过程,易于商品化,以便于规模化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二点委夜蛾幼虫的引诱剂,原料易得,引诱效果明显,为防治二点委夜蛾提供新的易于商品化和更具备应用性的解决方案。
[0005]本发明提供的引诱剂为炒麦麸的主要挥发物质2-庚酮,使用浓度2.5 μ g/μ L—10 μ g/ μ L ;
[0006]优选地,主要成分2-庚酮的使用浓度为5 μ g/ μ L ;
[0007]优选地,本发明的引诱剂2-庚酮单体使用效果最佳。
[0008]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0009]该引诱剂引诱效果明显;
[0010]该引诱剂成分单一,使用简便;
[0011]该引诱剂相比炒麦麸易于商品化,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0012]实施例1:二点委夜蛾对麦麸等5种引诱物的趋性行为反应。
[0013]依次以玉米苗和炒麦麸为对照,测试炒麦麸、麦糠、麦麸、麦杆等天然物质对二点委夜蛾幼虫的引诱效果。
[0014]测试方法:Υ型嗅觉仪法。两侧臂流量为500ml/min,在25°C左右黑暗条件下进行。试虫为室内饲养同一世代、健康、大小一致的3龄幼虫,实验前对试虫进行8h饥饿处理。试验时间为18:00-24:00。从引虫口引入,当试虫从“C”型伸展开身躯开始计时,5min内试虫爬行超过侧臂3cm处,即认为有选择性,记为一次有效测定,否则,则记为无选择性。每头幼虫只测试一次。为避免气流、昆虫印迹等的影响,每测试5头,调换一下2侧臂位置,每测试10头,取下Y形管,用75%酒精擦拭内壁,并热风吹干,冷却待用。每处理测试20头,重复3次(结果见附图1)。
[0015]由附图1所示,以玉米苗为对照,麦糠、麦杆、麦麸、炒麦麸对二点委夜蛾幼虫的引诱率分别为27.94 %、30.99 %、28.13 %、71.83 %,其中炒麦麸对二点委夜蛾幼虫的引诱率最高,与对照差异性极显著(P〈0.01)。以炒麦麸为对照,麦杆、麦麸、麦糠对二点委夜蛾幼虫的引诱效果较差,引诱率分别为31.94%、27.94%和22.58%,与对照差异极显著(P〈0.01)。由此可见,炒麦麸对二点委夜蛾幼虫的引诱作用显著强于其它几种物质。
[0016]实施例2:2_庚酮等炒麦麸主要挥发物质对二点委夜蛾幼虫的引诱效果。
[0017] 为了确定炒麦麸中起引诱作用的活性成分,采用气谱-质谱联用仪测定了麦麸、炒麦麸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无论是麦麸还是炒麦麸,所含挥发物成分都以香料物质居多,有许多还为食品用香料或香精,如:戊醛、2-戊基呋喃、2-十三碳烯醛等。炒麦麸主要成分为呋喃类、酮类、烷烃类、醛类、醇类等,成分多达20多种。在所有成分中以2-正戊基呋喃含量最多,其次为:2_庚酮,十四烷烃,呋喃甲醛,正己醇等。麦麸的主要成分为醛类、醇类、呋喃类、酸类、烃类,分析出的成分多达37种,其中以2-正戊基呋喃含量最多,其次为:己醇,壬醛,辛醇,2-癸烯醛等。麦麸与炒麦麸中均含有2-正戊基呋喃,2-正丁基呋喃,己醇,十五烷烃,戊醛,辛醛,萘,2,5-辛二酮等,但含量上有所差别,普遍来说,这些成分在炒麦麸中含量稍高。二者从所含化学物质的种类上也有所差别,炒麦麸中醛类、醇类类别和含量均较少,不含酸类、脂类,但吡嗪类物质增多,如:2,5-二甲基吡嗪,2,3-二甲基吡嗪,2-乙基-5-甲基吡嗪,2,3,5-三甲基吡嗪,2-乙基-3,6-二甲基吡嗪等(见表1)。
[0018]表1炒麦麸及生麦麸的挥发性物质成分
[0019]
【权利要求】
1.一种二点委夜蛾幼虫的引诱剂,其主要成分为炒麦麸的挥发物质2-庚酮,使用浓度.2.5 μ g/ μ L—10 μ g/μ L ; 优选地,主要成分2-庚酮的使用浓度为5 μ g/μ L0 .2.2-庚酮为炒麦麸的主要挥发物质之一,单剂使用效果最佳。
【文档编号】A01N35/02GK103891719SQ201410117376
【公开日】2014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27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27日
【发明者】何运转, 李哲, 马继芳, 刘顺, 刘廷辉, 陶晡, 马卓 申请人:何运转, 董志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