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雄性海马妊娠保育效率的方法

文档序号:250024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雄性海马妊娠保育效率的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雄性海马妊娠保育效率的方法。本发明通过对海马妊娠保育过程中的养殖隔离、光照强度、光周期和饵料种类和投喂频率等因素的综合调整,可以使怀孕的雄海马显著提高繁殖效率,具体结果为:雄海马的流产率由原来的15-30%降低到2-5%,幼苗孵化率也由原来的70-75%提高到85-90%,同时,海马幼苗的体长也有5-9%的增长率。本发明具有易操作,可控性强的优点,适合大规模的商业化海马养殖。
【专利说明】一种提高雄性海马妊娠保育效率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鱼类健康繁育与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美国线纹海马(也叫灰海马)、三斑海马和大海马等3种不同海马在正常交配后,显著提高其妊娠保育效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海马Hippocampus隶属海龙科、海马属,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国际保护鱼类,部分种类因环境恶化和人类活动而濒临灭绝。海马是重要的水族观赏动物和名贵的中药材,具有强身健体、补肾壮阳、舒筋活络等药用功效,深受东南亚国家的青睐。近年来由于过渡捕捞,使得野生海马资源正在受到严重的破坏,部分海域海马几乎被捕捞殆尽。海马养殖是目前减少对野生海马捕捞的重要策略,同时,也是我国目前海水养殖业的新星。然而,作为海马养殖瓶颈之一的低繁殖效率问题,却一直困扰着海马养殖产业的迅速发展,如何提高海马的交配效率、保育效率、孵化效率已经成为各国科学家关注的问题。在养殖条件下,海马交配后,雄海马育儿袋怀着受精卵,经过14-25天不等的妊娠期,便可孵化出幼海马。但是,在此期间人为干扰、营养不良以及雌雄海马之间的竞偶交配等因素,使得雄海马的保育能力明显降低,雄海马流产率达15-30%,而孵化率仅为70-75%。
【发明内容】
: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美国线纹海马、三斑海马和大海马等3种海马亲本,提供一种能够显著提高这3种雄性海马妊娠保育效率的方法。本发明通过对交配后的雌雄海马进行隔离养殖,同时对雄海马进行饵料种类和投喂频率的改良,流产率由原来的15-30%降低到2-5%,孵化率也由原来的70-75%提高到85-90%,显著提高了海马的繁殖效率。
[0004]本发明的提高雄性海马妊娠保育效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05]a、孵化池的准备:孵化池中的养殖水体温度为24_28°C,盐度为28_33,光照强度1000-2000LUX,光暗周期为7-9:15_17h,保持水体交换,氨氮浓度不高于0.01mg/L,并放置海马附着物;
[0006]b、雄海马的隔离养殖管理:将已怀孕的雄性海马放到单独的孵化池的养殖水体中,每天投喂2次饵料,上午8:00投喂冰冻饵料,下午16:00投喂活体丰年虾,19:00除去残饵和粪便;待到妊娠9-12天,每天对海马的投喂只有I次,即早上8:00投喂冰冻饵料,一直保持到幼苗孵化,期间避免人为噪音等物理因素的干扰,同时,保持1000-2000LUX的低光照强度以及14-17小时/天的长时间的暗光条件;雄海马的隔离养殖可以保证受精卵在育儿袋中发育到稳定的阶段。
[0007]C、雄海马的产后恢复:孵化幼苗后2-5天是雄海马的恢复阶段,这个时间内,饵料投喂次数恢复为每天3次,早上8:00和下午14:00投喂冰冻饵料,下午17:00投喂活丰年虾,每天19:00除去残饵和粪便;光照强度升为3000-5000Lux范围,光暗周期为12 =12,2-5天后,将雄海马转移到原来的交配池,继续下一个周期的交配。这个阶段将使雄海马重新恢复到产前状态,并能刺激其进行下一个周期的发情。[0008]所述的孵化池优选为2X1.5X Im的3m3水体内,有利于对孵化后幼苗的收集,所述的海马附着物为8-13mm的塑料枝条,水体交换量为3_5L/min。
[0009]本发明通过对海马妊娠保育过程中的养殖隔离、光照强度、光周期和饵料种类和投喂频率等因素的综合调整,可以使怀孕的雄海马显著提高繁殖效率,具体结果为:雄海马的流产率由原来的15-30%降低到2-5%,幼苗孵化率也由原来的70-75%提高到85_90%,同时,海马幼苗的体长也有5-9%的增长率。
[0010] 本发明具有易操作,可控性强的优点,适合大规模的商业化海马养殖。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0012]实施例1:
[0013]对照组:
[0014]Al、A2、A3和A4交配池内雌雄海马各10条,其中10条雄海马已经为怀孕海马,雄海马在保育期间会受到雌海马的干扰。养殖水体温度为25°C,盐度为31,光照强度3000LUX,光暗周期为12:12,水体交换量为3.7L/min,放置9mm的塑料枝条作为海马附着物。饵料投喂次数恢复为每天3次,早上8:00和下午14:00投喂冰冻饵料,下午17:00投喂活丰年虾,每天19:00除去残饵和粪便。
[0015]养殖期间,统计海马的流产个数以及每次的流产数量,待雄海马孵化幼苗后,统计幼苗数目,测量幼苗体长,同时统计雌雄亲本海马再次交配的时间间隔。这些数据主要用于分析海马的繁殖状况。
[0016]实验组:
[0017]2011年6月-2013年12月期间,在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驻深圳大亚湾海马养殖基地实施了本发明的研究与应用。以美国线纹海马、三斑海马和大海马等3种海马亲本进行试验。
[0018]将刚交配的亲本雄海马从交配池(2X 1.5X Im)中取出,转移到已事先准备好的孵化池(养殖水体为2X 1.5X Im的3立方米水体)中;根据设置,将交配池的4个处理组(Al、A2、A3、A4)作为对照组,每组雌雄海马各10条(10条雄海马已怀孕);而孵化池的4个处理组(B1、B2、B3、B4)作为实验组,每组放置已怀孕雄海马20条。养殖水体温度为25°C,盐度为31,光照强度1500LUX,光暗周期为8: 16,水体交换量为3.7L/min,氨氮浓度不高于0.01mg/L,放置9_的塑料枝条作为海马附着物。轻微充气,保证没有气泡发生。
[0019]B1、B2、B3、B4孵化池内各放置已怀孕雄海马20条。期间,每天投喂2次饵料,上午8:00投喂冰冻饵料,下午16:00投喂活体丰年虾,19:00除去残饵和粪便,饵料的投喂量为海马体重的10 - 20% ;待到妊娠11天后,每天对海马的投喂只有I次,即早上8:00投喂冰冻饵料,一直保持到幼苗孵化,饵料的投喂量为海马体重的10 - 20% ;期间,尽量避免人为噪音等物理因素的干扰,同时,保持低光照强度1500Lux以及16小时/天的暗光条件。孵化幼苗后2-5天后,饵料投喂次数恢复为每天3次,早上8:00和下午14:00投喂冰冻饵料,下午17:00投喂活丰年虾,饵料的投喂量为海马体重的10 — 20 %,每天19:00除去残饵和粪便;光照强度升为4000LUX范围,光暗周期为12:12。2-5天后,将雄海马转移到原来的交配池,继续下一个周期的交配。[0020]与对照组一致,统计海马的流产个数、流产数量、幼苗数目、体长、亲本海马再次交配的时间间隔。这些数据主要与对照组进行比较。
[0021]结果表明:
[0022]对照组:线纹海马、三斑海马和大海马亲本的平均流产率分别是21%,15%和25%,3种海马的平均孵化率为70%,74%和75% ;幼苗孵化数量分别是408,581和532个/批,体长分别是10.03,8.2和8.3mm ;再次与雌海马交配的时间间隔分别是10,13和17天。
[0023]实验组:线纹海马、三斑海马和大海马亲本的平均流产率分别是5%,2%和4%,3种海马的平均孵化率为87%,85%和90% ;幼苗孵化数量分别是478,663和579个/批,体长分别是11.2,8.3和8.7mm ;再次与雌海马交配的时间间隔分别是8,11和15天。
[0024]结 论:综合上述2组,实验组的线纹海马、三斑海马和大海马的繁殖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具体表现为:流产率降低为2-5%,孵化率提高为85-90%。幼苗孵化数量也明显提高,且幼苗的个体变大。而雌雄海马再次交配的时间也明显缩短,大大提高了海马的交配频率。本发明在海马的人工繁育过程中通过提高海马亲本的妊娠保育效率,进而显著提高了海马的繁殖效率;因此,可以将本发明进行推广应用。
【权利要求】
1.一种提高雄性海马妊娠保育效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孵化池的准备:孵化池中的养殖水体温度为24-28°C,盐度为28-33,光照强度1000-2000LUX,光暗周期为7-9:15_17h,保持水体交换,氨氮浓度不高于0.01mg/L,并放置海马附着物; b、雄海马的隔离养殖管理:将已怀孕的雄性海马放到单独的孵化池的养殖水体中,每天投喂2次饵料,上午8:00投喂冰冻饵料, 下午16:00投喂活体丰年虾,19:00除去残饵和粪便;待到妊娠9-12天,每天对海马的投喂只有I次,即早上8:00投喂冰冻饵料,一直保持到幼苗孵化,期间避免人为噪音的干扰,同时,保持1000-2000Lux的低光照强度以及14-17小时/天的长时间的暗光条件; C、雄海马的产后恢复:孵化幼苗后2-5天是雄海马的恢复阶段,这个时间内,饵料投喂次数恢复为每天3次,早上8:00和下午14:00投喂冰冻饵料,下午17:00投喂活丰年虾,每天19:00除去残饵和粪便;光照强度升为3000-5000Lux范围,光暗周期为12:12,2_5天后,将雄海马转移到原来的交配池,继续下一个周期的交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孵化池为2X1.5 X Im的3m3水体内,所述的海马附着物为8-13mm的塑料枝条,水体交换量为3_5L/min。
【文档编号】A01K61/00GK103947582SQ201410127393
【公开日】2014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31日
【发明者】林强, 秦耿, 张艳红, 张辉贤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