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害虫监测诱杀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53111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害虫监测诱杀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害虫监测诱杀器。它包括不透明的诱器和透明的容器,所述的诱器呈上端密闭下端开口的盖子状,上部具有吊瓶耳,吊瓶耳中间有耳孔,耳孔中穿有猪胆扣,诱器外缘具有若干个诱虫通道,诱虫通道开口端朝下,另外一端与诱器内部空间相连,诱器通过其内部的内螺纹与容器口的外螺纹实现诱器和容器的连接,所述的容器为葫芦状瓶,其中部有黄色或蓝色条带。与现有技术相比比,本发明整体结构更加简单,重量更轻,更好。生产中工艺更简单,农户使用也更加方便,诱捕效率和准确度高。
【专利说明】一种害虫监测诱杀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害虫防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害虫监测诱杀器。
【背景技术】:
[0002]害虫防治有化学防治、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等技术,目前害虫诱杀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果实蝇等入侵害虫大发生以后,利用害虫生物学规律,采用诱杀药剂诱杀害虫,已成为害虫防治一个重要而有效的技术。
[0003]为了有效诱杀害虫,人们发明了一些配套的诱杀装置,并申请了专利,如“害虫诱捕器”(专利申请号:200510200124.5),“昆虫诱捕器”(专利申请号:87104978,“捕蝇器”(专利申请号93108576.4),“果蝇诱杀器”(专利申请号:022496556.6),“果实诱捕器”(专利申请号:200510900197.4),人们还发明一些装置提高诱杀效果,如“瓜实蝇诱捕器的防脱逃装置”(专利申请号:03242521.X)等。
[0004]我单位也发明了“害虫诱捕器”(专利号:200610124372.0)也取得良好的效果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也很好,得到农户的好评。该专利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既考虑了有效引诱害虫进入容器、防止害虫逃逸、降低成本等,还解决了设备零件过多、操作复杂、雨水易进入等缺点。但由于该发明由PP塑料制成,相对较重,运输成本较高,同时操作和悬挂不是很方便,另一方面结构由瓶盖、诱芯和瓶体三个部分组成,结构还有简约的空间,生产中还需人工钻孔,较为复杂。
【发明内容】
:
[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轻巧,诱捕效率和准确度高,还可用于昆虫监测的害虫监测诱杀器。
[0006]本发明的害虫监测诱杀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不透明的诱器和透明的容器,所述的诱器呈上端密闭下端开口的盖子状,上部具有吊瓶耳,吊瓶耳中间有耳孔,耳孔中穿有猪胆扣,诱器外缘具有若干个诱虫通道,诱虫通道开口端朝下,另外一端与诱器内部空间相连,诱器通过其内部的内螺纹与容器口的外螺纹实现诱器和容器的连接,所述的容器为葫芦状瓶,其中部有黄色或蓝色条带。
[0007]所述的若干个诱虫通道优选为3个,均匀分布在诱器的侧边,其口径为12-15_。
[0008]所述的容器优选由PET材料制作而成,其重量较轻,有利于悬挂。
[0009]本发明的害虫监测诱杀器是这样使用的,将引诱药剂直接加入到容器中,置于容器的底部,利用诱器上部的猪胆扣,将诱器悬吊于树枝上,引诱药剂从诱虫通道挥发出来,经诱虫通道口向外扩散,吸引昆虫。害虫受引诱药剂、黄色/蓝色条带的吸引,从诱虫通道进入容器中,进入容器的昆虫,一方面由于引诱药剂的作用,集中在底部的引诱药剂周围活动,另一方面,由于昆虫具有趋光性,不透明的诱器遮住了从外部射向容器口的光线,在透明的容器中昆虫无法找到出口,最后死在容器中,同时,葫芦状的容器,下部空间较大,上部空间较少,减少昆虫逃逸的意愿和可能性。透明的容器瓶瓶身,还可便于监测人员观察。由于诱虫通道开口端朝下,因此雨水不会进入容器中,从而保证引诱药剂的长效性。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比,本发明整体结构更加简单,重量更轻,更好。生产中工艺更简单,农户使用也更加方便,诱捕效率和准确度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发明的害虫监测诱杀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诱器的外部形状三维图;
[0013]图3是诱器的内部形状三维图;
[0014]其中1、诱器;11、吊瓶耳;12、猪胆扣;13、诱虫通道;14、内螺纹;
[0015]2、容器;21、外螺纹;22、条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0017]实施例1:
[0018]如图1、2和3所示,本实施例的害虫监测诱杀器,包括不透明的诱器I和透明的、由PET材料制作而成的容器2,所述的诱器呈上端密闭下端开口的盖子状,上部具有吊瓶耳11,吊瓶耳中间有耳孔,耳孔中穿有猪胆扣12,诱器外缘具有3个诱虫通道13,其口径为12-15mm,诱虫通道开口端朝下,另外一端与诱器内部空间相连,诱器通过其内部的内螺纹14与容器口的外螺纹21实现诱器I和容器2的连接,所述的容器2为葫芦状瓶,其中部有黄色或蓝色条带22。
【权利要求】
1.一种害虫监测诱杀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不透明的诱器和透明的容器,所述的诱器呈上端密闭下端开口的盖子状,上部具有吊瓶耳,吊瓶耳中间有耳孔,耳孔中穿有猪胆扣,诱器外缘具有若干个诱虫通道,诱虫通道开口端朝下,另外一端与诱器内部空间相连,诱器通过其内部的内螺纹与容器口的外螺纹实现诱器和容器的连接,所述的容器为葫芦状瓶,其中部有黄色或蓝色条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害虫监测诱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若干个诱虫通道为3个,均匀分布在诱器的侧边,其口径为12-1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害虫监测诱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容器由PET材料制作而成。
【文档编号】A01M1/02GK103999835SQ201410204158
【公开日】2014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14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14日
【发明者】张宇宏, 郑基焕, 毛润乾, 郭洋洋, 李文辉, 陈嘉东 申请人:广东省昆虫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