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水增产缓释复合肥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342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一种保水增产缓释复合肥料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复合肥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保水增产缓释复合肥料,该肥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得:1250-2000目硅藻土10-15、氯化钙5-6、硼酸钠4-5、柠檬酸钾18-20、尿素23-25、磷酸二铵20-25、农作物下脚料发酵液15-18、禽畜血浆4-5、醋糟10-12、鸡蛋壳粉1-3、猪殃殃2-3、川楝子粉1-2、大豆肽粉2-3、蚯蚓粪便6-8、干玉米穗4-5、对羟基苯甲酸甲酯钠1-2、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10-12、甲基丙烯酸甲酯3-4、丙烯酸丁酯4-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2、过硫酸铵0.1-0.2、麦饭石粉2-4、聚硅酸硫酸铁6-8、助剂4-5;本发明复合肥养分多元,成本低廉,双重缓释包覆,肥效更为持久,兼具保水抗旱能力,不破坏土壤生态环境,是一种新型的绿色高效的复合肥,在实际应用中能显著的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提高经济效益。
【专利说明】一种保水增产缓释复合肥料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复合肥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保水增产缓释复合肥料。

【背景技术】
[0002]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随处可见复合肥的身影,它具有养分含量高、副成分少、肥料 利用率高、贮存施用方便等优点,在促进农作物高产稳产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缓释复合 肥是复合肥中一种重要的类别,也是我国化肥工业发展的研究重点,它的缓释原理是在肥 料颗粒表面包覆薄层的疏水物质,从而将内部的养分缓慢的释放到土壤中,不断的给农作 物供给养分,有效的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然而现有的缓释复合肥还存在一定的缺点,主要 表现在养分比例相对固定,很难满足各类土壤和各类作物的不同需求;缓释效果不尽如人 意,与农作物生长需求不匹配,从而降低了肥效,影响作物生长,造成减产减收。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成本、高效、环保的缓释复合肥料,为了实现上述目 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保水增产缓释复合肥料,其特征在于,该肥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1250-2000目硅藻土 10-15、氯化钙5-6、硼酸钠4-5、柠檬酸钾18-20、尿素23-25、磷酸二铵 20-25、农作物下脚料发酵液15-18、禽畜血浆4-5、醋糟10-12、鸡蛋壳粉1-3、猪殃殃2-3、 川楝子粉1-2、大豆肽粉2-3、蚯蚓粪便6-8、干玉米穗4-5、对羟基苯甲酸甲酯钠1-2、交联 聚乙烯吡咯烷酮10-12、甲基丙烯酸甲酯3-4、丙烯酸丁酯4-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2、过硫 酸铵0. 1-0. 2、麦饭石粉2-4、聚硅酸硫酸铁6-8、助剂4-5 ;所述的助剂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 制成:蛭石粉14-15、硼砂2-3、氨基酸螯合钙1-2、柠檬酸锰1-2、柠檬酸锌1-2、甲基丙烯酸 甲酯4-6、枯草芽孢杆菌活菌粉2-3、有机螯合钛0. 1-0. 15、过硫酸铵1-2、水适量,制备方法 为:将蛭石粉、硼砂加入于水中,搅拌均匀,再加入有机螯合钛、柠檬酸锌、甲基丙烯酸甲酯, 加热至70-80°C,搅拌反应30-45分钟,降温至20-35°C,加入其它剩余成分,搅拌反应20-30 分钟,冷却,烘干即得。
[0004] 所述的一种保水增产缓释复合肥料,其生产步骤如下: (1) 将猪殃殃、干玉米穗粉碎后与禽畜血浆、醋糟混合,加入适量的水,在厌氧常温条件 下发酵4-5d,混合料备用; (2) 将硅藻土与农作物下脚料发酵液混合,研磨20-30min,制成硅藻土浆料,随后边搅 拌浆料边加入聚硅酸硫酸铁,聚硅酸硫酸铁添加完毕后加入麦饭石粉,搅拌l〇_15min,再加 入大豆肽粉,搅拌均匀后混合物料去水干燥,制成硅藻土包覆材料; (3) 将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混合加入适量的去离子水,搅 拌至物料完全分散后,加入过硫酸铵、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川楝子粉,搅拌分散20-30min, 制成缓释包膜剂备用; (4) 将其它剩余物料与步骤(1)、(2)所得物料混合均匀,投入造粒机中造粒,并在制得 的颗粒表面喷洒步骤(3)制备的缓释包膜剂,包膜后的颗粒经热风干燥、室温冷却,即得成 品。
[000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配方中原料来源广泛,充分利用了日常生活生产中常见 的原料,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改善了传统复合肥养分单一固定的现象;在生产工艺上利 用麦饭石粉与聚硅酸硫酸铁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与气体能促进硅藻土与原料中的养分良好 吸附,达到稳定的包覆效果;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等原料 混合制得的缓释包膜剂,具有优良的保水缓释能力,其中包覆的川楝子粉还具有一定的杀 虫抗菌功效;本发明制备的复合肥利用硅藻土和缓释包膜剂对养分形成双重包覆,养分不 易流失,肥效更为持久,兼具保水抗旱能力,能满足作物各阶段生长所需营养,且不破坏土 壤生态环境,是一种新型的绿色高效的复合肥,在实际应用中能显著的提高作物产量和品 质,提1?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0006] 本实施例的复合肥料由以下重量份(公斤)的原料制得:2000目硅藻土 15、氯化 钙6、硼酸钠5、柠檬酸钾20、尿素25、磷酸二铵25、农作物下脚料发酵液15、禽畜血浆5、醋 糟12、鸡蛋壳粉2、猪殃殃3、川楝子粉1、大豆肽粉3、蚯蚓粪便8、干玉米穗4、对羟基苯甲酸 甲酯钠2、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12、甲基丙烯酸甲酯4、丙烯酸丁酯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2、 过硫酸铵〇. 1、麦饭石粉4、聚硅酸硫酸铁8、助剂5 ;所述的助剂由下列重量份(公斤)的原料 制成:蛭石粉14、硼砂3、氨基酸螯合钙1、柠檬酸锰2、柠檬酸锌2、甲基丙烯酸甲酯4、枯草 芽孢杆菌活菌粉2、有机螯合钛0. 1、过硫酸铵2、水适量,制备方法为:将蛭石粉、硼砂加入 于水中,搅拌均匀,再加入有机螯合钛、柠檬酸锌、甲基丙烯酸甲酯,加热至70-80°C,搅拌反 应30-45分钟,降温至20-35°C,加入其它剩余成分,搅拌反应20-30分钟,冷却,烘干即得。
[0007] 本实施例的复合肥生产步骤如下: (1) 将猪殃殃、干玉米穗粉碎后与禽畜血浆、醋糟混合,加入适量的水,在厌氧常温条件 下发酵5d,混合料备用; (2) 将硅藻土与农作物下脚料发酵液混合,研磨30min,制成硅藻土浆料,随后边搅拌浆 料边加入聚硅酸硫酸铁,聚硅酸硫酸铁添加完毕后加入麦饭石粉,搅拌15min,再加入大豆 肽粉,搅拌均匀后混合物料去水干燥,制成硅藻土包覆材料; (3) 将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混合加入适量的去离子水,搅 拌至物料完全分散后,加入过硫酸铵、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川楝子粉,搅拌分散30min,制 成缓释包膜剂备用; (4) 将其它剩余物料与步骤(1)、(2)所得物料混合均匀,投入造粒机中造粒,并在制得 的颗粒表面喷洒步骤(3)制备的缓释包膜剂,包膜后的颗粒经热风干燥、室温冷却,即得成 品。
[0008] 本实施例在大豆种植地实施,分别选取两块面积均为3亩的试验地,分别标记为 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施用本实施例复合肥,对照组施用常规复合肥,所有肥料均作为基 肥一次施用,亩施量为45Kg,后期不再追肥,两块试验地的大豆品种、日常管理均相同,待收
【权利要求】
1. 一种保水增产缓释复合肥料,其特征在于,该肥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1250-2000目硅藻土 10-15、氯化钙5-6、硼酸钠4-5、柠檬酸钾18-20、尿素23-25、磷酸二铵 20-25、农作物下脚料发酵液15-18、禽畜血浆4-5、醋糟10-12、鸡蛋壳粉1-3、猪殃殃2-3、 川楝子粉1-2、大豆肽粉2-3、蚯蚓粪便6-8、干玉米穗4-5、对羟基苯甲酸甲酯钠1-2、交联 聚乙烯吡咯烷酮10-12、甲基丙烯酸甲酯3-4、丙烯酸丁酯4-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2、过硫 酸铵0. 1-0. 2、麦饭石粉2-4、聚硅酸硫酸铁6-8、助剂4-5 ;所述的助剂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 制成:蛭石粉14-15、硼砂2-3、氨基酸螯合钙1-2、柠檬酸锰1-2、柠檬酸锌1-2、甲基丙烯酸 甲酯4-6、枯草芽孢杆菌活菌粉2-3、有机螯合钛0. 1-0. 15、过硫酸铵1-2、水适量,制备方法 为:将蛭石粉、硼砂加入于水中,搅拌均匀,再加入有机螯合钛、柠檬酸锌、甲基丙烯酸甲酯, 加热至70-80°C,搅拌反应30-45分钟,降温至20-35°C,加入其它剩余成分,搅拌反应20-30 分钟,冷却,烘干即得。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水增产缓释复合肥料,其生产步骤如下: (1) 将猪殃殃、干玉米穗粉碎后与禽畜血浆、醋糟混合,加入适量的水,在厌氧常温条件 下发酵4-5d,混合料备用; (2) 将硅藻土与农作物下脚料发酵液混合,研磨20-30min,制成硅藻土浆料,随后边搅 拌浆料边加入聚硅酸硫酸铁,聚硅酸硫酸铁添加完毕后加入麦饭石粉,搅拌l〇_15min,再加 入大豆肽粉,搅拌均匀后混合物料去水干燥,制成硅藻土包覆材料; (3) 将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混合加入适量的去离子水,搅 拌至物料完全分散后,加入过硫酸铵、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川楝子粉,搅拌分散20-30min, 制成缓释包膜剂备用; (4) 将其它剩余物料与步骤(1)、(2)所得物料混合均匀,投入造粒机中造粒,并在制得 的颗粒表面喷洒步骤(3)制备的缓释包膜剂,包膜后的颗粒经热风干燥、室温冷却,即得成 品。
【文档编号】C05G3/02GK104098381SQ201410251759
【公开日】2014年10月15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9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9日
【发明者】王建军 申请人:安徽红三星磷复肥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