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叶木通的扦插育苗方法

文档序号:260312阅读:402来源:国知局
一种三叶木通的扦插育苗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三叶木通的扦插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扦插条母本植株培育、扦插条苗床培育两个阶段。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本发明三叶木通的扦插育苗方法可达到(1)愈伤组织诱导率98.6-99.8%;(2)根原基分化率98.5-99.5%;(3)生根率97.9-98.6%;(4)成活率96.7-97.8%;(5)成苗率96.4-96.7%;(6)母本植株种节利用率90-93%。
【专利说明】一种三叶木通的扦插育苗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三叶木通的扦插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0002]三叶木通为落叶木质藤本,三出复叶,小叶卵圆形,先端钝圆或具短尖,基部圆形,有时略呈心形,边缘浅裂或呈波状,叶柄细长,春夏季开紫红色花,雌雄异花同株。
[0003]三叶木通的繁殖方法主要有种子繁殖、压条繁殖、分蔸繁殖、扦插繁殖等几种主要方式。种子繁殖简单易行,繁育出来的种苗结果迟,一般3年以后才能结果,生产上一般不采用;压条繁殖一般定植后第2年即可开花结实,但压条操作占地面积大,操作不方便,实施困难;分蔸繁殖虽然能够一兜多株,但繁殖系数较小,只适于种质资源迁地保护与母本园初建阶段;扦插繁殖一年四季均可进行,以春季扦插为主,繁殖系数高,是三叶木通种苗繁殖的主要方式,适于优质种苗的规模化生产供给。
[0004]三叶木通的扦插成活率一般为50-90%,成苗率为30-60%,变化幅度大,结果重演性不强。主要原因是研究者没有真正理解影响扦插条生根与发芽诸多因素的相互作用,包括扦插条母本植株的营养状况及植株年龄,扦插条采集与处理,扦插季节以及苗床的土壤、水肥、光照、温度环境因素等。三叶木通种苗扦插繁殖方法的研究报道不少,大同小异,多是基于对某个(或组)试验结果的比较分析,在技术上尚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也没有形成切实可行的三叶木通扦插育苗方法。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三叶木通的扦插育苗方法。
[0006]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三叶木通的扦插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扦插条母本植株培育、扦插条苗床培育两个阶段,具体分为以下步骤:
[0007](I)母本植株的选择
[0008]根据植株生长情况,选择生长旺盛、枝繁叶茂、藤茎粗壮、2-3年生的植株作为三叶木通扦插条培育的母本植株;
[0009](2)扦插条培育单元的确定及切口的形成
[0010]当年农历雨水节前后3天,根据母本植株藤茎节间的密集程度对拟培育扦插条的茎段进行扦插条培育单元定位标记,2-3节为一个扦插条培育单元;一个扦插条培育单元定位标记上端(I)和一个扦插条培育单元定位标记下端(6)之间的部分构成一个扦插条培育单元;在每个扦插条培育单元藤茎的最下面茎苄基部l-4cm处,在同一水平面上将韧皮部切割3个深至木质部(25)的倒悬月形切口(22),相互之间有一定间隔距离,保证同株多个扦插条培育单元间韧皮部有机营养物质向下运输通畅;
[0011](3)母本植株愈伤组织诱导环的制作及诱导环缠绕
[0012]用长6cm、宽3cm的黑色尼龙布作愈伤组织诱导环(5)的环面,环面两端设有诱导环反面的接扣(12)和诱导环正面的接扣(14),先将一层2cm厚的无纺布(13)围绕着倒悬月形切口(22)缠绕在藤茎上;再将诱导环(5)的环面围绕着无纺布(13),诱导环反面的接扣(12)和诱导环正面的接扣(14)上的塑料粘钩紧紧粘住,固定住无纺布(13);将输液管接头(11)埋在无纺布(13)和环面之间;植物输液袋(7)作为诱导液袋,多通分液器⑶连接在输液袋⑵的底部,并连接输液管(10),滴速调节器(9)设置在输液管(10)上;
[0013](4)扦插条母本植株的培育
[0014]在藤茎韧皮部(26)倒悬月形切口(22)处缠绕I个愈伤组织诱导环并连接输液管接头(11)后,前15天为愈伤组织诱导期,使用愈伤组织诱导液:6-BA0.5-2.0mg/L+NAA0.25-2.5mg/L ; 16-30天为根原基诱导与新根发生期,使用生根诱导液:6-BA0.5-2.0mg/L+NAAl.0-10.0mg/L ;6-BA为6-苄氨基腺嘌呤,主要作用诱导愈伤组织发生,NAA为萘乙酸,主要作用是诱导形成不定根;将诱导液加到植物输液袋(7)中,开启诱导液滴速调节器(9),让诱导液缓慢浸润诱导环内的无纺布(13),并逐步扩散到藤茎的倒悬月形切口(22)处;
[0015]扦插条母本植株上培育30天左右后完成愈伤组织与根原基诱导发育,将输液管接头(11)撤除,再继续培养10-15天,显现新根发生突起点,完成扦插条母本植株上培育;
[0016](5)扦插条剪切
[0017]当每个扦插条都完成了根原基诱导并发生新根时,撤走愈伤组织诱导环(5),按扦插条单元标记用园艺剪剪切成带2-3个节的单个扦插条,放于阴凉处待栽;
[0018](6)扦插条扦插移栽
[0019]①苗床准备
[0020]苗床选择:选择土质中性及微酸性土壤的山坡或农田,要求通风、透光好,配备人工浇灌水源和浇灌设备;
[0021]基质准备:细河沙:本土土壤:腐熟有机肥按1:1:1的比例混合均匀;
[0022]起垄成形:做成宽1.2米的垄,垄间距0.4米,取直、整平垄间走道;
[0023]②苗床开沟
[0024]苗床开沟:在垄上开沟,根据扦插条的长度确定沟深,一般在5-lOcm,沟间距40cm ;
[0025]苗床施肥:在沟内的一侧施入5公斤/亩的复合肥,用苗床土覆盖,不见肥料为准;
[0026]③苗床扦插:按33cm/株的株距将剪切好的扦插条整齐排列在沟内没有肥料的另一侧,倾斜度为60度,然后用苗床土覆盖根部,扦插条最上面的一个节露出地面,长度2-3cm左右;
[0027]④壅土压实:用苗床土覆盖扦插条根部并压实,浇灌定根水,达到半饱和即可;
[0028]⑤树枝遮阳:用准备好竹片做好拱棚,高1.5米,宽1.2米,拱棚上覆盖树枝遮阳,遮阳度50-70%,棚内有少量散射光;
[0029](7)苗床管理
[0030]扦插条苗床培育阶段,每7天观察一次扦插条生根与发芽情况,及时清除杂草;土壤含水量小于30%时及时浇水;棚顶遮阳树枝被风吹开时要及时复位并固定好,保持70%的遮阳度,以防强光直射,分别记录20 %、40 %、60 %、80 %扦插条新树抽出时间;当90 %扦插条都长出新枝时即可撤除遮阳棚,继续在苗床培育,适时供生产基地移栽定植。
[0031]本发明打破传统的三叶木通扦插条的离体培育的思维定式,将扦插育苗分为扦插条母本植株培育与苗床培育两个阶段。在母本植株培育阶段,以充分发挥三叶木通母本植株对扦插条单元的营养供给,同时通过愈伤组织诱导环的定位套挂,提前在母本植株上完成扦插条的愈伤组织诱导与皮层根原基分化,规避了诸多可变不可控因素的不良影响;苗床培育阶段,扦插条的剪切与苗床扦插一步到位,直接进入扦插条生根发芽培育阶段,促进扦插条生根与发芽。扦插条的生根率、成活率、成苗率以及母本植株种节利用率都得到大幅度提高,为三叶木通优质种苗的规模化繁殖提供一整套技术指标稳定和可操作性强的扦插育苗方法,为三叶木通种苗规模化生产供给提供核心技术支撑。
[003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本发明三叶木通的扦插育苗方法可达到(I)愈伤组织诱导率98.6-99.8% ; (2)根原基分化率98.5-99.5% ;(3)生根率97.9-98.6% ; (4)成活率96.7-97.8% ;(5)成苗率96.4-96.7% ; (6)母本植株种节利用率90-93%。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3]附图1是三叶木通的扦插育苗方法在植株上的取材位置和育苗使用时示意图;
[0034]附图2是三叶木通的扦插育苗方法使用时扦插条韧皮部三叶木通藤茎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5]附图3是三叶木通的扦插育苗方法使用时扦插条韧皮部3个倒悬月形小切口横向展开示意图;
[0036]附图中:1-为扦插条培育单元定位标记上端;2_为藤茎茎节;3_为藤茎茎节; 4-为复叶;5_为愈伤组织诱导环;6_为扦插条培育单元定位标记下端;7_为输液袋;8_为分液器;9_为调节器;10_为输液管;11_为输液管接头;12_为诱导环反面的接扣;13_为无纺布;14_为诱导环正面的接扣;21_为藤茎切段;22_为倒悬月形小切口位置;23_为髓部;24_为木质部;25_为形成层;26_为韧皮部;27_为表皮;28_为表皮。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0038]实施例1:
[0039]一种三叶木通的扦插育苗方法,包括扦插条母本植株培育、扦插条苗床培育两个阶段,具体分为以下步骤:
[0040](I)母本植株的选择
[0041]根据植株生长情况,选择生长旺盛、枝繁叶茂、藤茎粗壮、2-3年生的植株作为三叶木通扦插条培育的母本植株;
[0042](2)扦插条培育单元的确定及切口的形成
[0043]当年农历雨水节前后3天,根据母本植株藤茎节间的密集程度对拟培育扦插条的茎段进行扦插条培育单元定位标记,2-3节为一个扦插条培育单元;一个扦插条培育单元定位标记上端I和一个扦插条培育单元定位标记下端6之间的部分构成一个扦插条培育单元;在每个扦插条培育单元藤茎的最下面茎苄基部l-4cm处,在同一水平面上将韧皮部切割3个深至木质部25的倒悬月形切口 22,相互之间有一定间隔距离,保证同株多个扦插条培育单元间韧皮部有机营养物质向下运输通畅;
[0044](3)母本植株愈伤组织诱导环的制作及诱导环缠绕
[0045]用长6cm、宽3cm的黑色尼龙布作愈伤组织诱导环5的环面,环面两端设有诱导环反面的接扣12和诱导环正面的接扣14,先将一层2cm厚的无纺布13围绕着倒悬月形切口22缠绕在藤茎上;再将诱导环5的环面围绕着无纺布13,诱导环反面的接扣12和诱导环正面的接扣14上的塑料粘钩紧紧粘住,固定住无纺布13 ;将输液管接头11埋在无纺布13和环面之间;植物输液袋7作为诱导液袋,多通分液器8连接在输液袋7的底部,并连接输液管10,滴速调节器9设置在输液管10上;
[0046](4)扦插条母本植株的培育
[0047]在藤茎韧皮部26倒悬月形切口 22处缠绕I个愈伤组织诱导环并连接输液管接头11后,前15天为愈伤组织诱导期,使用愈伤组织诱导液:6-BA0.5-2.0mg/L+NAA0.25-2.5mg/L ; 16-30天为根原基诱导与新根发生期,使用生根诱导液:6-BA0.5-2.0mg/L+NAAl.0-10.0mg/L ;6-BA为6-苄氨基腺嘌呤,主要作用诱导愈伤组织发生,NAA为萘乙酸,主要作用是诱导形成不定根;将诱导液加到植物输液袋7中,开启诱导液滴速调节器9,让诱导液缓慢浸润诱导环内的无纺布13,并逐步扩散到藤茎的倒悬月形切口 22 处;
[0048]扦插条母本植株上培育30天左右后完成愈伤组织与根原基诱导发育,将输液管接头11撤除,再继续培养10-15天,显现新根发生突起点,完成扦插条母本植株上培育;
[0049](5)扦插条剪切
[0050]当每个扦插条都完成了根原基诱导并发生新根时,撤走愈伤组织诱导环5,按扦插条单元标记用园艺剪剪切成带2-3个节的单个扦插条,放于阴凉处待栽;
[0051](6)扦插条扦插移栽
[0052]①苗床准备
[0053]苗床选择:选择土质中性及微酸性土壤的山坡或农田,要求通风、透光好,配备人工浇灌水源和浇灌设备;
[0054]基质准备:细河沙:本土土壤:腐熟有机肥按1:1:1的比例混合均匀;
[0055]起垄成形:做成宽1.2米的垄,垄间距0.4米,取直、整平垄间走道;
[0056]②苗床开沟
[0057]苗床开沟:在垄上开沟,根据扦插条的长度确定沟深,一般在5-lOcm,沟间距40cm ;
[0058]苗床施肥:在沟内的一侧施入5公斤/亩的复合肥,用苗床土覆盖,不见肥料为准;
[0059]③苗床扦插:按33cm/株的株距将剪切好的扦插条整齐排列在沟内没有肥料的另一侧,倾斜度为60度,然后用苗床土覆盖根部,扦插条最上面的一个节露出地面,长度2-3cm左右;
[0060]④壅土压实:用苗床土覆盖扦插条根部并压实,浇灌定根水,达到半饱和即可;
[0061]⑤树枝遮阳:用准备好竹片做好拱棚,高1.5米,宽1.2米,拱棚上覆盖树枝遮阳,遮阳度50-70%,棚内有少量散射光;
[0062](7)苗床管理
[0063]扦插条苗床培育阶段,每7天观察一次扦插条生根与发芽情况,及时清除杂草;土壤含水量小于30%时及时浇水;棚顶遮阳树枝被风吹开时要及时复位并固定好,保持70%的遮阳度,以防强光直射,分别记录20 %、40 %、60 %、80 %扦插条新树抽出时间;当90 %扦插条都长出新枝时即可撤除遮阳棚,继续在苗床培育,适时供生产基地移栽定植。
[0064]实施例2:
[006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三叶木通扦插育苗方法,包括扦插条母本植株培育、扦插条苗床培育两个阶段,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0066](I)母本植株的选择
[0067]前一年根据植株生长情况,选择生长旺盛、枝繁叶茂、藤茎粗壮、2-3年生的植株作为三叶木通扦插条培育的母本植株。
[0068](2)扦插条培育单元的确定及切口的形成
[0069]当年农历雨水节前后3天,根据母本植株藤茎节间的密集程度对拟培育扦插条的茎段进行扦插条培育单元定位标记,2-3节为一个扦插条培育单元。一个扦插条培育单元定位标记上端(I)和一个扦插条培育单元定位标记下端6之间的部分构成一个扦插条培育单元。一个扦插条培育单元有藤茎茎节光滑部位2、藤茎茎节带节和复叶部位3、复叶4 ;在每个扦插条培育单元藤茎的最下面茎苄基部l-4cm处,在同一水平面上将韧皮部切割3个深至韧皮部26的倒悬月形切口 22,相互之间有一定间隔距离,保证同株多个扦插条培育单元间韧皮部有机营养物质向下运输通畅。
[0070](3)母本植株愈伤组织诱导环的制作及诱导环缠绕
[0071]用长6cm、宽3cm的黑色尼龙布作愈伤组织诱导环5的环面,环面反面的接扣12和环面正面的接扣14都布满了塑料粘钩,先将一层2cm厚的无纺布13围绕着倒悬月形切口22缠绕在藤茎上;再将诱导环5的环面围绕着无纺布13,环面反面的接扣12和环面正面的接扣14上的塑料粘钩紧紧粘住,固定住无纺布13 ;将输液管接头11埋在无纺布13和环面之间;植物输液袋7作为诱导液袋,多通分液器8连接在输液袋7的底部,并连接输液管10,滴速调节器9设置在输液管10上。
[0072](4)扦插条母本植株的培育
[0073]藤茎结构从内到外分别为髓部23、木质部24、形成层25、韧皮部26、表皮27、外表皮28。在藤茎韧皮部26倒悬月形切口 22处缠绕I个愈伤组织诱导环并连接输液管接头11后,前15天为愈伤组织诱导期,使用愈伤组织诱导液:6-BA0.5-2.0mg/L+NAA0.25-2.5mg/L ;后15-30天为根原基诱导与新根发生期,使用生根诱导液:6-BA0.5-2.0mg/L+NAA1.0-10.0mg/L ;6_BA为6-苄氨基腺嘌呤,主要作用诱导愈伤组织发生,NAA为萘乙酸,主要作用是诱导形成不定根;将诱导液加到植物输液袋7中,开启诱导液滴速调节器9,让诱导液缓慢浸润诱导环内的无纺布13,并逐步扩散到藤茎的倒悬月形切口 22处。
[0074]扦插条母本植株上培育30天左右后完成愈伤组织与根原基诱导发育,再继续培养10-15天左右即显现新根发生突起点,完成扦插条母本植株上培育。
[0075](5)扦插条剪切
[0076]当每个扦插条都完成了根原基诱导并发生新根时(农历清明节前后几天),撤走愈伤组织诱导环5,按扦插条单元标记用园艺剪剪切成带2-3个节的单个扦插条,放于阴凉处待栽。
[0077](6)扦插条扦插移栽
[0078]①苗床准备
[0079]苗床选择:选择土质中性及微酸性土壤的山坡或农田,要求通风、透光好,配备人工浇灌水源和浇灌设备。
[0080]基质准备:细河沙:本土土壤:腐熟有机肥按1:1:1的比例混合均匀。
[0081]起垄成形:做成宽1.2米的垄,垄间距0.4米,取直、整平垄间走道。
[0082]②苗床开沟
[0083]苗床开沟:在垄上开沟,根据扦插条的长度确定沟深,一般在5-lOcm,沟间距40cmo
[0084]苗床施肥:在沟内的一侧施入5公斤/亩的复合肥,用苗床土覆盖,不见肥料为准。
[0085]③苗床扦插:按33cm/株的株距将剪切好的扦插条整齐排列在沟内没有肥料的另一侧,倾斜度为60度,然后用苗床土覆盖根部,扦插条最上面的一个节露出地面,长度2-3cm左右。
[0086]④壅土压实:用苗床土覆盖扦插条根部并压实,浇灌定根水,达到半饱和即可。
[0087]⑤树枝遮阳:用准备好竹片做好拱棚,高1.5米,宽1.2米,拱棚上覆盖树枝遮阳,遮阳度50-70%,棚内有少量散射光。
[0088](7)苗床管理
[0089]扦插条苗床培育阶段,每7天观察一次扦插条生根与发芽情况,及时清除杂草;土壤含水量小于30%时及时浇水;棚顶遮阳树枝被风吹开时要及时复位并固定好,保持70%的遮阳度,以防强光直射。分别记录20%、40%、60%、80%扦插条新树抽出时间。当90%扦插条都长出新枝时即可撤除遮阳棚,继续在苗床培育,适时供生产基地移栽定植。
[0090]实施例3:
[0091]2013年筛选2-3年生母本植株20株,于2014年2月17日标记扦插条培育单元定位218个,在每个扦插条培育单元藤茎的最下面茎苄基部l-4cm处,在同一水平面上将韧皮部切割3个倒悬月形小切口,相互之间间隔距离0.35cm,并套挂愈伤组织诱导环,2月17日至3月2日间使用的诱导液配方是6-BA0.5mg/L+NAA0.25mg/L,于3月2日统计愈伤组织诱导率;3月3日至3月17日间使用的诱导液配方是6-BA0.5mg/L+NAA5.0mg/L,于3月17日统计根原基诱导率;继续培养15天(3月18日至4月I日),于4月2日统计新根发生突起点达到98%。同时于4月2日同时进行扦插条剪切和苗床扦插,株行距33X40cm/株。
[0092]选择土质中性及微酸性土壤的山坡或农田作苗床,通风、透光好,配备人工浇灌水源和浇灌龙头。
[0093]苗床基质为细河沙:本土土壤:腐熟有机肥按1:1:1的比例混合均匀。做成宽1.2米的垄,垄间距0.4米,取直、整平垄间走道。在垄上开沟,沟深,8cm,沟间距40cm。在沟内的一侧施入5公斤/亩的复合肥,用苗床土覆盖,不见肥料为准,按33cm/株的株距将剪切好的扦插条整齐排列在沟内没有肥料的另一侧,倾斜度为60度,然后用苗床土覆盖根部,扦插条最上面的一个节露出地面,长度2-3cm左右。用苗床土覆盖扦插条根部并压实,浇足定根水,达到半饱和状态。用准备好竹片做好拱棚,高1.5米,宽1.2米,拱棚上覆盖树枝遮阳,遮阳度65 %,棚内有少量散射光。
[0094] 扦插条苗床培育阶段,每7天观察一次扦插条生根与发芽情况,及时清除杂草;土壤含水量小于30%时及时浇水;棚顶遮阳树枝被风吹开时要及时复位并固定好,保持70%的遮阳度,以防强光直射。当90%扦插条都长出新枝时即可撤除遮阳棚,继续在苗床培育,适时供生产基地移栽定植。
[0095]实施达到的技术指标:愈伤组织诱导率98.6 %,根原基分化率98.5 %,生根率
97.9%,成活率96.7%,成苗率96.4%,母本植株种节利用率90%。
[0096]实施例4:
[0097]2013年筛选2-3年生母植株20株,于2014年2月18日标记扦插条培育单元定位316个,在每个扦插条培育单元藤茎的最下面茎苄基部l-4cm处,在同一水平面上将韧皮部切割3个倒悬月形小切口,相互之间间隔距离0.35cm,并套挂愈伤组织诱导环,2月18日至3月3日使用的诱导液配方是6-BA0.5mg/L+NAA0.25mg/L,于3月3日统计愈伤组织诱导率,3月4日至3月18日使用的诱导液配方是6 -BA0.5mg/L+NAA5.0mg/L,于3月19日统计根原基诱导率;继续培养15天(3月19日至4月2日),于4月3日统计新根发生突起点达到98%。同时于4月3日同时进行扦插条剪切和苗床扦插,株行距33X40cm/株。
[0098]选择土质中性及微酸性土壤的山坡或农田作苗床,通风、透光好,配备人工浇灌水源和浇灌龙头。
[0099]苗床基质为细河沙:本土土壤:腐熟有机肥按1:1:1的比例混合均匀。做成宽1.2米的垄,垄间距0.4米,取直、整平垄间走道。在垄上开沟,沟深,8cm,沟间距40cm。在沟内的一侧施入5公斤/亩的复合肥,用苗床土覆盖,不见肥料为准,按33cm/株的株距将剪切好的扦插条整齐排列在沟内没有肥料的另一侧,倾斜度为60度,然后用苗床土覆盖根部,扦插条最上面的一个节露出地面,长度2-3cm左右。用苗床土覆盖扦插条根部并压实,浇足定根水,达到半饱和状态。用准备好竹片做好拱棚,高1.5米,宽1.2米,拱棚上覆盖树枝遮阳,遮阳度65 %,棚内有少量散射光。
[0100]扦插条苗床培育阶段,每7天观察一次扦插条生根与发芽情况,及时清除杂草;土壤含水量小于30%时及时浇水;棚顶遮阳树枝被风吹开时要及时复位并固定好,保持70%的遮阳度,以防强光直射。当90%扦插条都长出新枝时即可撤除遮阳棚,继续在苗床培育,适时供生产基地移栽定植。
[0101]实施达到的技术指标:愈伤组织诱导率99.1 %,根原基分化率98.8 %,生根率
98.1%,成活率96.9%,成苗率96.4%,母本植株种节利用率89.7%。
[0102]实施例5:
[0103]2013年筛选2-3年生母植株20株,于2014年2月19日标记扦插条培育单元定位330个,在每个扦插条培育单元藤茎的最下面茎苄基部l-4cm处,在同一水平面上将韧皮部切割3个倒悬月形小切口,相互之间间隔距离0.35cm,并套挂愈伤组织诱导环,2月19日至3月4日使用的诱导液配方是6-BA0.5mg/L+NAA0.25mg/L,于3月4日统计愈伤组织诱导率,3月5日至3月19日使用的诱导液配方是6-BA0.5mg/L+NAA5.0mg/L,于3月20日统计根原基诱导率;继续培养15天(3月20日至4月4日),于4月4日统计新根发生突起点达到98%。同时于4月4日进行扦插条剪切和苗床扦插,株行距33X40cm/株。
[0104]选择土质中性及微酸性土壤的山坡或农田作苗床,通风、透光好,配备人工浇灌水源和浇灌龙头。
[0105]苗床基质为细河沙:本土土壤:腐熟有机肥按1:1:1的比例混合均匀。做成宽1.2米的垄,垄间距0.4米,取直、整平垄间走道。在垄上开沟,沟深,8cm,沟间距40cm。在沟内的一侧施入5公斤/亩的复合肥,用苗床土覆盖,不见肥料为准,按33cm/株的株距将剪切好的扦插条整齐排列在沟内没有肥料的另一侧,倾斜度为60度,然后用苗床土覆盖根部,扦插条最上面的一个节露出地面,长度2-3cm左右。用苗床土覆盖扦插条根部并压实,浇足定根水,达到半饱和状态。用准备好竹片做好拱棚,高1.5米,宽1.2米,拱棚上覆盖树枝遮阳,遮阳度65%,棚内有少量散射光。
[0106]扦插条苗床培育阶段,每7天观察一次扦插条生根与发芽情况,及时清除杂草;土壤含水量小于30%时及时浇水;棚顶遮阳树枝被风吹开时要及时复位并固定好,保持70%的遮阳度,以防强光直射。当90%扦插条都长出新枝时即可撤除遮阳棚,继续在苗床培育,适时供生产基地移栽定植。
[0107]实施达到的技术指标:愈伤组织诱导率99.4%,根原基分化率99.1 %,生根率98.3%,成活率97.2%,成苗率96.5%,母本植株种节利用率90.8%.
[0108]实施例6:
[0109]2013年筛选2-3年生母植株20株,于2014年2月20日标记扦插条培育单元定位356个,在每个扦插条培育单元藤茎的最下面茎苄基部l-4cm处,在同一水平面上将韧皮部切割3个倒悬月形小切口,相互之间间隔距离0.35cm,并套挂愈伤组织诱导环,2月20日至3月5日使用的诱导液配方是6-BA0.5mg/L+NAA0.25mg/L,于3月5日统计愈伤组织诱导率,3月6日至3月20日使用的诱导液配方是6-BA0.5mg/L+NAA5.0mg/L,于3月21日统计根原基诱导率;继续培养15天(3月21日至4月5日),于4月5日统计新根发生突起点达到98%。同时于4月5日进行扦插条剪切和苗床扦插,株行距33X40cm/株。
[0110]选择土质中性及微酸性土壤的山坡或农田作苗床,通风、透光好,配备人工浇灌水源和浇灌龙头。
[0111]苗床基质为细河沙:本土土壤:腐熟有机肥按1:1:1的比例混合均匀。做成宽1.2米的垄,垄间距0.4米,取直、整平垄间走道。在垄上开沟,沟深,8cm,沟间距40cm。在沟内的一侧施入5公斤/亩的复合肥,用苗床土覆盖,不见肥料为准,按33cm/株的株距将剪切好的扦插条整齐排列在沟内没有肥料的另一侧,倾斜度为60度,然后用苗床土覆盖根部,扦插条最上面的一个节露出地面,长度2-3cm左右。用苗床土覆盖扦插条根部并压实,浇足定根水,达到半饱和状态。用准备好竹片做好拱棚,高1.5米,宽1.2米,拱棚上覆盖树枝遮阳,遮阳度65%,棚内有少量散射光。
[0112]扦插条苗床培育阶段,每7天观察一次扦插条生根与发芽情况,及时清除杂草;土壤含水量小于30%时及时浇水;棚顶遮阳树枝被风吹开时要及时复位并固定好,保持70%的遮阳度,以防强光直射。当90%扦插条都长出新枝时即可撤除遮阳棚,继续在苗床培育,适时供生产基地移栽定植。
[0113]实施达到的技术指标:愈伤组织诱导率98.6 %,根原基分化率99.3 %,生根率98.5%,成活率97.4%,成苗率96.6%,母本植株种节利用率91.7%。
[0114]实施例7:
[0115]2013年筛选2-3年生母植株20株,于2014年2月21日标记扦插条培育单元定位269个,在每个扦插条培育单元藤茎的最下面茎苄基部l-4cm处,在同一水平面上将韧皮部切割3个倒悬月形小切口,相互之间间隔距离0.35cm,并套挂愈伤组织诱导环,2月21日至3月6日使用的诱导液配方是6-BA0.5mg/L+NAA0.25mg/L,于3月6日统计愈伤组织诱导率,3月7日至3月21日使用的诱导液配方是6-BA0.5mg/L+NAA5.0mg/L,于3月22日统计根原基诱导率;继续培养15天(3月22日至4月6日),于4月6日统计新根发生突起点达到98%。同时于4月6日进行扦插条剪切和苗床扦插,株行距33X40cm/株。
[0116]选择土质中性及微酸性土壤的山坡或农田作苗床,通风、透光好,配备人工浇灌水源和浇灌龙头。
[0117]苗床基质为细河沙:本土土壤:腐熟有机肥按1:1:1的比例混合均匀。做成宽1.2米的垄,垄间距0.4米,取直、整平垄间走道。在垄上开沟,沟深,8cm,沟间距40cm。在沟内的一侧施入5公斤/亩的复合肥,用苗床土覆盖,不见肥料为准,按33cm/株的株距将剪切好的扦插条整齐排列在沟内没有肥料的另一侧,倾斜度为60度,然后用苗床土覆盖根部,扦插条最上面的一个节露出地面,长度2-3cm左右。用苗床土覆盖扦插条根部并压实,浇足定根水,达到半饱和状态。用准备好竹片做好拱棚,高1.5米,宽1.2米,拱棚上覆盖树枝遮阳,遮阳度65 %,棚内有少量散射光。
[0118]扦插条苗床培育阶段,每7天观察一次扦插条生根与发芽情况,及时清除杂草;土壤含水量小于30%时及时浇水;棚顶遮阳树枝被风吹开时要及时复位并固定好,保持70%的遮阳度,以防强光直射。当90%扦插条都长出新枝时即可撤除遮阳棚,继续在苗床培育,适时供生产基地移栽定植。
[0119]实施达到的技术指标:愈伤组织诱导率99.8 %,根原基分化率99.5 %,生根率
98.6%,成活率97.8%, 成苗率96.7%,母本植株种节利用率93.0%。
【权利要求】
1.一种三叶木通的扦插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扦插条母本植株培育、扦插条苗床培育两个阶段,具体分为以下步骤: (1)母本植株的选择 根据植株生长情况,选择生长旺盛、枝繁叶茂、藤茎粗壮、2-3年生的植株作为三叶木通扦插条培育的母本植株; (2)扦插条培育单元的确定及切口的形成 农历雨水节前后3天,根据母本植株藤茎节间的密集程度对拟培育扦插条的茎段进行扦插条培育单元定位标记,2-3节为一个扦插条培育单元;一个扦插条培育单元定位标记上端(I)和一个扦插条培育单元定位标记下端(6)之间的部分构成一个扦插条培育单元;在每个扦插条培育单元藤茎的最下面茎苄基部l-4cm处,在同一水平面上将韧皮部切割3个深至木质部(25)的倒悬月形切口(22),相互之间有一定间隔距离,保证同株多个扦插条培育单元间韧皮部有机营养物质向下运输通畅; (3)母本植株愈伤组织诱导环的制作及诱导环缠绕 用长6cm、宽3cm的黑色尼龙布作愈伤组织诱导环(5)的环面,环面两端设有诱导环反面的接扣(12)和诱导环正面的接扣(14),先将一层2cm厚的无纺布(13)围绕着倒悬月形切口(22)缠绕在藤 茎上;再将诱导环(5)的环面围绕着无纺布(13),诱导环反面的接扣(12)和诱导环正面的接扣(14)上的塑料粘钩紧紧粘住,固定住无纺布(13);将输液管接头(11)埋在无纺布(13)和环面之间;植物输液袋(7)作为诱导液袋,多通分液器(8)连接在输液袋(7)的底部,并连接输液管(10),滴速调节器(9)设置在输液管(10)上; (4)扦插条母本植株的培育 在藤茎韧皮部(26)倒悬月形切口(22)处缠绕I个愈伤组织诱导环并连接输液管接头(Π)后,前15天为愈伤组织诱导期,使用愈伤组织诱导液:6-BA0.5-2.0mg/L+NAA0.25-2.5mg/L ; 16-30天为根原基诱导与新根发生期,使用生根诱导液:6-BA0.5-2.0mg/L+NAAl.0-10.0mg/L ;6-BA为6-苄氨基腺嘌呤,主要作用诱导愈伤组织发生,NAA为萘乙酸,主要作用是诱导形成不定根;将诱导液加到植物输液袋(7)中,开启诱导液滴速调节器(9),让诱导液缓慢浸润诱导环内的无纺布(13),并逐步扩散到藤茎的倒悬月形切口(22)处; 扦插条母本植株上培育30天左右后完成愈伤组织与根原基诱导发育,将输液管接头(11)撤除,再继续培养10-15天,显现新根发生突起点,完成扦插条母本植株上培育; (5)扦插条剪切 当每个扦插条都完成了根原基诱导并发生新根时,撤走愈伤组织诱导环(5),按扦插条单元标记用园艺剪剪切成带2-3个节的单个扦插条,放于阴凉处待栽; (6)扦插条扦插移栽 ①苗床准备 苗床选择:选择土质中性及微酸性土壤的山坡或农田,要求通风、透光好,配备人工浇灌水源和浇灌设备; 基质准备:细河沙:本土土壤:腐熟有机肥按1:1:1的比例混合均匀; 起垄成形:做成宽1.2米的垄,垄间距0.4米,取直、整平垄间走道; ②苗床开沟苗床开沟:在垄上开沟,根据扦插条的长度确定沟深,一般在5-lOcm,沟间距40cm ; 苗床施肥:在沟内的一侧施入5公斤/亩的复合肥,用苗床土覆盖,不见肥料为准; ③苗床扦插:按33cm/株的株距将剪切好的扦插条整齐排列在沟内没有肥料的另一侦牝倾斜度为60度,然后用苗床土覆盖根部,扦插条最上面的一个节露出地面,长度2-3cm左右; ④壅土压实:用苗床土覆盖扦插条根部并压实,浇灌定根水,达到半饱和即可; ⑤树枝遮阳:用准备好竹片做好拱棚,高1.5米,宽1.2米,拱棚上覆盖树枝遮阳,遮阳度50-70%,棚内有少量散射光; (7)苗床管理 扦插条苗床培育阶段,每7天观察一次扦插条生根与发芽情况,及时清除杂草;土壤含水量小于30%时及时浇水;棚顶遮阳树枝被风吹开时要及时复位并固定好,保持70%的遮阳度,以防强光直射,分别记录20 %、40 %、60 %、80 %扦插条新树抽出时间;当90 %扦插条都长出新枝时即可撤 除遮阳棚,继续在苗床培育,适时供生产基地移栽定植。
【文档编号】A01G1/00GK104067847SQ201410352796
【公开日】2014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4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24日
【发明者】覃大吉, 石德太, 帅超群, 向极钎, 杨永康, 周敏, 殷红清, 马进 申请人:巴东县丰太农业专业合作社, 恩施清江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