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竹的丰产栽培方法

文档序号:261553阅读:25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竹的丰产栽培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方竹的丰产栽培方法,该方法包括方竹笋用林混交落叶阔叶树、方竹笋用林施肥、立竹年龄结构和密度调整。本方法能够提高方竹笋产量,减少强度采笋导致林地环境恶化、方竹矮小纤细及产量低的现状。
【专利说明】一种方竹的丰产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农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方竹的丰产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方竹为禾本科竹类植物。方竹主要生长在海拔1400米至2500米的高原山区,形呈 四方,有棱有角,其笋不发于春而茂于秋,是吸大自然之灵气生长而成的稀有之物,其竿直 立,高3-8米,竹杆呈青绿色,小型竹杆呈圆形,成材时竹杆呈四方型,竹节头带有小刺枝, 绿色婆娑成塔形。方竹叶薄而繁茂,蒸腾量大,容易失水,故多自然分布于荫湿凉爽、空气湿 度大的环境中。方竹竹杆方形,别具一格,除了观竿外,也是适宜观笋观姿的竹种。此外,其 杆可制作手杖。笋味鲜美,可供食用,方竹笋中蛋白质含量12%,脂肪0.4%,粗纤维8%,还 含有丰富的氨基酸、钙、铁、硒、锌等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B1、B2、C等。食之则有助于人体 肠胃蠕动、促进消化,达到减肥、美容和防治肠胃及心血管疾病之特效。
[0003] 方竹笋是我国重要特色农业资源产业,方竹笋具有肉厚鲜美、营养丰富等特点,被 称为"竹笋之冠"。但是多年来方竹由于缺乏科学的经营管理,一直处于粗放经营和低产出 阶段,平均产量不到50kg/亩,竹笋产量上升的空间非常大;同时由于长期采取挖母竹造林 的方式,目前大部分方竹林已达到生长周期的边缘,部分出现零星开花死亡,不能满足造竹 的需要。


【发明内容】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方竹笋产量,减少强度采笋导致林 地环境恶化、方竹矮小纤细及产量低的现状的方竹的丰产栽培方法。
[0005]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0006] -种方竹的丰产栽培方法,该方法包括方竹笋用林混交落叶阔叶树、方竹笋用林 施肥、立竹年龄结构和密度调整。
[0007] 所述方竹笋用林混交落叶阔叶树是将方竹根系集中在10-30cm的土层中,常绿落 叶阔叶树根系分布在60-120cm的土层中,两者根系吸收养分区自然错开。
[0008] 所述方竹笋用林施肥是在3月施孕笋肥,主要施用腐熟鸡粪和尿素,7月施前肥, 主施尿素,10月采笋结束后施笋后肥,主施腐熟鸡粪并配合施用钾肥,及时补充竹林养分, 施肥方式为沟施,在竹林内按照纵横5mX5m的行距开沟沿沟施肥,保证施肥均匀。
[0009] 所述立竹年龄结构和密度调整是将6-7年的生竹砍伐掉,保留1-5年的竹子,以促 进立竹营养和光合作用。
[001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常绿落叶阔叶树树冠分布在林冠上层,为方竹提供了无 风、温润的环境,同时常绿落叶阔叶树的叶子腐烂后,又能有效提高林地土壤的肥力,为方 竹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此外,还能以短养长、以管育木,增加经济效益,提高林分的水源 涵养功能,在用林施肥过程中3月施孕笋肥,促进竹林行鞭、笋芽分化和生长,提高发笋率, 7月施前肥,促进笋芽生长发育,提高竹笋产量,10月采笋结束后施笋后肥,又能及时补充 竹林养分,最后调整立竹年龄结构和密度,能有效的促进立竹的营养和光合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描述,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 局限于所述。
[0012] 实施例一
[0013] 选择海拔1600m的林基地1000亩进行改造,母竹移栽造林100亩,母竹选择2年 生,地径大于2cm、枝叶茂盛、竹节正常、无病害的健壮立竹,且所连竹鞭具有5个健壮鞭芽。 母竹每2株为一丛掘起,随起随栽,将方竹根系集中在10cm的土层中,常绿落叶阔叶树根系 分布在60cm的土层中,在3月施孕笋肥,施用腐熟鸡粪和尿素,7月施前肥,施尿素,10月采 笋结束后施笋后肥,施腐熟鸡粪并配合施用钾肥,及时补充竹林养分,施肥方式为沟施,在 竹林内按照纵横5mX 5m的行距开沟沿沟施肥,保证施肥均匀,将6-7年的生竹砍伐掉,保留 1-5年的竹子。
[0014] 成活率大于90%,栽后4年郁闭成林,平均竹子地径大于2. 2,竹笋产量达到100 公斤/亩,6年后大于200公斤/亩。
[0015] 实施例二
[0016] 选择海拔1700m的林基地1000亩进行改造,母竹移栽造林100亩,母竹选择2年 生,地径大于2cm、枝叶茂盛、竹节正常、无病害的健壮立竹,且所连竹鞭具有6个健壮鞭芽。 母竹每2株为一丛掘起,随起随栽,将方竹根系集中在15cm的土层中,常绿落叶阔叶树根系 分布在70cm的土层中,在3月施孕笋肥,施用腐熟鸡粪和尿素,7月施前肥,施尿素,10月采 笋结束后施笋后肥,施腐熟鸡粪并配合施用钾肥,及时补充竹林养分,施肥方式为沟施,在 竹林内按照纵横5mX 5m的行距开沟沿沟施肥,保证施肥均匀,将6-7年的生竹砍伐掉,保留 1-5年的竹子。
[0017] 成活率大于90%,栽后4年郁闭成林,平均竹子地径大于2. 2,竹笋产量达到100 公斤/亩,6年后大于200公斤/亩。
[0018] 实施例三
[0019] 选择海拔1800m的林基地1000亩进行改造,母竹移栽造林100亩,母竹选择2年 生,地径大于2cm、枝叶茂盛、竹节正常、无病害的健壮立竹,且所连竹鞭具有7个健壮鞭芽。 母竹每2株为一丛掘起,随起随栽,将方竹根系集中在20cm的土层中,常绿落叶阔叶树根系 分布在80cm的土层中,在3月施孕笋肥,施用腐熟鸡粪和尿素,7月施前肥,施尿素,10月采 笋结束后施笋后肥,施腐熟鸡粪并配合施用钾肥,及时补充竹林养分,施肥方式为沟施,在 竹林内按照纵横5mX 5m的行距开沟沿沟施肥,保证施肥均匀,将6-7年的生竹砍伐掉,保留 1-5年的竹子。
[0020] 成活率大于90%,栽后4年郁闭成林,平均竹子地径大于2. 2,竹笋产量达到100 公斤/亩,6年后大于200公斤/亩。
[0021] 实施例四
[0022] 选择海拔1900m的林基地1000亩进行改造,母竹移栽造林100亩,母竹选择3年 生,地径大于2. lcm、枝叶茂盛、竹节正常、无病害的健壮立竹,且所连竹鞭具有8个健壮鞭 芽。母竹每2株为一丛掘起,随起随栽,将方竹根系集中在20cm的土层中,常绿落叶阔叶 树根系分布在90cm的土层中,在3月施孕笋肥,施用腐熟鸡粪和尿素,7月施前肥,施尿素, 10月采笋结束后施笋后肥,施腐熟鸡粪并配合施用钾肥,及时补充竹林养分,施肥方式为沟 施,在竹林内按照纵横5mX5m的行距开沟沿沟施肥,保证施肥均匀,将6-7年的生竹砍伐 掉,保留1-5年的竹子。
[0023] 成活率大于90%,栽后4年郁闭成林,平均竹子地径大于2. 2,竹笋产量达到100 公斤/亩,7年后大于200公斤/亩。
[0024] 实施例五
[0025] 选择海拔1900m的林基地1000亩进行改造,母竹移栽造林100亩,母竹选择3年 生,地径大于2. lcm、枝叶茂盛、竹节正常、无病害的健壮立竹,且所连竹鞭具有9个健壮鞭 芽。母竹每2株为一丛掘起,随起随栽,将方竹根系集中在25cm的土层中,常绿落叶阔叶树 根系分布在100cm的土层中,在3月施孕笋肥,施用腐熟鸡粪和尿素,7月施前肥,施尿素, 10月采笋结束后施笋后肥,施腐熟鸡粪并配合施用钾肥,及时补充竹林养分,施肥方式为沟 施,在竹林内按照纵横5mX5m的行距开沟沿沟施肥,保证施肥均匀,将6-7年的生竹砍伐 掉,保留1-5年的竹子。
[0026] 成活率大于90%,栽后4年郁闭成林,平均竹子地径大于2. 2,竹笋产量达到100 公斤/亩,7年后大于200公斤/亩。
[0027] 实施例六
[0028] 选择海拔2000m的林基地1000亩进行改造,母竹移栽造林100亩,母竹选择3年 生,地径大于2. lcm、枝叶茂盛、竹节正常、无病害的健壮立竹,且所连竹鞭具有10个健壮鞭 芽。母竹每2株为一丛掘起,随起随栽,将方竹根系集中在30cm的土层中,常绿落叶阔叶树 根系分布在110cm的土层中,在3月施孕笋肥,施用腐熟鸡粪和尿素,7月施前肥,施尿素, 10月采笋结束后施笋后肥,施腐熟鸡粪并配合施用钾肥,及时补充竹林养分,施肥方式为沟 施,在竹林内按照纵横5mX5m的行距开沟沿沟施肥,保证施肥均匀,将6-7年的生竹砍伐 掉,保留1-5年的竹子。
[0029] 成活率大于90%,栽后4年郁闭成林,平均竹子地径大于2. 2,竹笋产量达到100 公斤/亩,7年后大于200公斤/亩。
【权利要求】
1. 一种方竹的丰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方竹笋用林混交落叶阔叶树、 方竹笋用林施肥、立竹年龄结构和密度调整。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竹的丰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竹笋用林混交落 叶阔叶树是将方竹根系集中在l〇-3〇cm的土层中,常绿落叶阔叶树根系分布在60-120cm的 土层中,两者根系吸收养分区自然错开。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竹的丰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竹笋用林施肥是 在3月施孕笋肥,主要施用腐熟鸡粪和尿素,7月施前肥,主施尿素,10月采笋结束后施笋后 月巴,主施腐熟鸡粪并配合施用钾肥,及时补充竹林养分,施肥方式为沟施,在竹林内按照纵 横5mX5m的行距开沟沿沟施肥,保证施肥均匀。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竹的丰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立竹年龄结构和密 度调整是将6-7年的生竹砍伐掉,保留1-5年的竹子,以促进立竹营养和光合作用。
【文档编号】A01C21/00GK104186138SQ201410379789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4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4日
【发明者】郑继伟, 郑黎 申请人:正安县顶箐方竹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