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送苗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498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送苗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送苗机构。它包括主动轴和从动轴,所述主动轴和从动轴之间通过两条并行的输送链条链接,两条输送链条之间设有等距离的数组限位组件,每组限位组件由两根限位杆组成,育苗盘上的苗槽能插入两根限位杆之间,所述主动轴一端连接送苗驱动装置。本发明结构简单,可实现秧苗的自动连续送苗,并且能克服育苗盘之间间隔大造成连续松苗困难的缺陷,大大节省了人工,提高了劳动效率。
【专利说明】一种自动送苗机构
[0001](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送苗机构。
[0002](二)

【背景技术】
移栽机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农业设备。在现有技术中,多数移栽机存在结构复杂、配件繁多、操作麻烦、难以掌握、适用范围小、投苗率低等缺点,大大影响了移栽机的推广普及。在CN 202476087 U的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半自动移栽机,它结构简单,投苗准确率高,但他仍需要人工上苗,没有实现全自动化,仍存在着耗费人工的缺点,因此我们研制了全自动秧苗移栽机,但它需要自动自动送苗机构来辅助实现,目前没有自动送苗机构可以实现自动送苗。
[0003](三)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省时省力效率高、可自动送苗的自动送苗机构。
[0004]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自动送苗机构,其特征是,包括主动轴和从动轴,所述主动轴和从动轴之间通过两条并行的输送链条链接,两条输送链条之间设有等距离的数组限位组件,每组限位组件由两根限位杆组成,育苗盘上的苗槽能插入两根限位杆之间,所述主动轴一端连接送苗驱动装置,所述送苗驱动装置包括套在主动轴上的内固定板、与主动轴键连接的棘轮机构和套在主动轴上的带动轮,所述棘轮机构包括一体制成的棘轮盘和棘齿盘及安装在内固定板上的固定棘爪,所述棘轮盘上沿盘面向外延伸有凸出部分,所述凸出部分的宽度等于两个棘齿的宽度,所述带动轮包括由内而外一体制成的转盘和转轮,所述转盘上设有与棘齿盘配套的活动棘爪,所述转轮上连接有拉线和第一拉簧,所述第一拉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内固定板上,所述拉线和第一拉簧分别拉动转轮向相反方向转动;所述内固定板上还设有可转动的转动杆,转动杆的外端设有与内固定板垂直的、用于限制转盘的突出部分的限位柱,所述转动杆的外端与内固定板之间设有第二拉簧。
[0005]所述主动轴和从动轴的两端可轴转地固定在连接梁上,两根连接梁之间设有托板,所述托板上设有沿输送链轮方向设置的托杆。
[0006]所述托板上设有平行于托板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后端向上翘起。
[0007]所述送苗驱动装置还包括外固定板,所述外固定板与所述内固定板通过螺栓连接并且位于转轮之外。
[000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结构简单,可实现秧苗的自动连续送苗,并且能克服育苗盘之间间隔大造成连续松苗困难的缺陷,大大节省了人工,提高了劳动效率。
[0009](四)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0]图1为本发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送苗驱动装置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图4为送苗驱动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送苗驱动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6为送苗驱动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二;
图7为图6的后视结构不意图。
[0011]图中,1主动轴,2从动轴,3输送链条,4连接梁,5托板,6托杆,7导向杆,8限位杆,9育苗盘,10苗槽,11内固定板,12棘轮盘,121凸出部分,13棘齿盘,14固定棘爪,15转盘,151突出部分,16转轮,17活动棘爪,18外固定板,19拉线,20第一拉簧,21转动杆,22限位柱,23第二拉簧,24送苗驱动装置。
[0012](五)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至图7所示,该种自动送苗机构,包括主动轴1和从动轴2,主动轴1和从动轴2之间通过两条并行的输送链条3链接,主动轴1和从动轴2的同一端之间连接有连接梁4,主动轴1和从动轴2的两端可轴转地固定在连接梁4上,两条连接梁4之间固设有托板5,托板5位于环形输送链条3之间并且靠近环形的输送链条3的上部,在托板5上还设有托杆6,托杆6的方向与输送链条3的长度方向相同,在托板5上设有平行于连接梁4的导向杆7,导向杆7的后端向上翘起,导向杆7位于输送链条3的上方,其与输送链条3之间的间隔可容育苗盘9通过;在两条输送链条3之间设有等距离的数组限位组件,每组限位组件由两根限位杆8组成,育苗盘9上的苗槽10能插入两根限位杆8之间;主动轴1 一端连接送苗驱动装置24,如图3至图7所示,送苗驱动装置24包括由内而外依次排列的套在主动轴1上的内固定板11、与主动轴1键连接的棘轮机构、套在主动轴1上的带动轮和与内固定板11通过螺栓连接的外固定板18,棘轮机构包括由内而外一体制成的棘轮盘12和棘齿盘13及安装在内固定板11上的固定棘爪14,固定棘爪14的一端对棘齿进行限制,另一端通过垂直设置的固定柱固定在内固定板11上,并且不能影响棘轮盘12的转动,棘轮盘12相对于其他构件更靠近内固定板11,在棘轮盘12上沿盘面向外延伸有凸出部分121,该凸出部分121的宽度等于两个棘齿的宽度;带动轮包括由内而外一体制成的转盘15和转轮16,转盘15内侧设置有与棘齿盘13配套的活动棘爪17,它的作用是带动棘齿盘13转动,在转轮16上连接有拉线19和第一拉簧20,第一拉簧20的另一端固定在内固定板11上,拉线19和第一拉簧20分别拉动转轮16向相反方向转动:拉线19通过拉动转轮16旋转带动输送链条3向前输送,而第一拉簧20则拉动转轮16恢复原位;内固定板11上还设有可转动的转动杆21,转动杆21与棘轮盘12在同一个平面内,转动杆21的外端设有与内固定板11垂直的、用于阻挡转盘15的突出部分151归位的限位柱22,转动杆21的外端与内固定板11之间设有第二拉簧23,转动杆21只能向与第二拉簧23相反的方向转动。
[0013]工作过程如下:将育苗盘9的苗槽10插进两根限位杆8之间,相邻的育苗盘9要紧密排列。初始状态时,拉线19已经被拉紧,转轮16被转动一个棘齿的距离,当拉线19受到外力不断地一拉一松有规律地拉动时,每拉动一次,转轮16转动带动转盘15转动,转盘15上的活动棘爪17带动棘齿盘13转动一个棘齿的距离,棘齿盘13同时带动主动轴1旋转,主动轴1带动输送两条转过一个育苗盘9上的苗槽10的距离,此时外力消失,转轮16在第一拉簧20的拉动下恢复到初始状态,等待下一次的拉动,由于限位柱22的存在,转轮16只能恢复一个的距离,当拉线19不断地拉动、松动,带动输送链条3向前输送育苗盘9,当一个苗盘输送完毕后,由于每个苗盘都有一个凸缘边,这时两个育苗盘9之间就有一个没有苗槽10的空白处,而与此同时,棘轮盘12上的凸出部分121将转动杆21顶开,使限位柱22离开转盘15的突出部分151并失去它对突出部分151的限位作用,这时转轮16恢复了两个棘齿的距离,第一拉簧20处于松弛状态,这时拉线19再一次拉动,拉线19拉动转轮16就转过了两个棘齿的距离,这时凸出部分121失去了对转动杆21的作用,转动杆21恢复原位,继续对突出部分151进行限制,而由于转轮16转动了两个棘齿的距离,由上述传动过程可知,输送链条3已经带动育苗盘9走过了两个苗槽10的距离,两个育苗盘9之间的空白部分走过去了,完成了两个育苗盘9之间的衔接。
[0014]除说明书所述技术特征外,其余技术特征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技术。
【权利要求】
1.一种自动送苗机构,其特征是,包括主动轴(1)和从动轴(2),所述主动轴(1)和从动轴(2)之间通过两条并行的输送链条(3)链接,两条输送链条(3)之间设有等距离的数组限位组件,每组限位组件由两根限位杆(8)组成,育苗盘(9)上的苗槽(10)能插入两根限位杆(8 )之间,所述主动轴(1) 一端连接送苗驱动装置(24 ),所述送苗驱动装置(24 )包括套在主动轴(1)上的内固定板(11 )、与主动轴(1)键连接的棘轮机构和套在主动轴(1)上的带动轮,所述棘轮机构包括一体制成的棘轮盘(12)和棘齿盘(13)及安装在内固定板(11)上的固定棘爪(14),所述棘轮盘(12)上沿盘面向外延伸有凸出部分(121),所述凸出部分(121)的宽度等于两个棘齿的宽度,所述带动轮包括由内而外一体制成的转盘(15)和转轮(16),所述转盘(15)上设有与棘齿盘(13)配套的活动棘爪(17),所述转轮(16)上连接有拉线(19)和第一拉簧(20),所述第一拉簧(20)的另一端固定在内固定板(11)上,所述拉线(19)和第一拉簧(20)分别拉动转轮(16)向相反方向转动;所述内固定板(11)上还设有可转动的转动杆(21),转动杆(21)的外端设有与内固定板(11)垂直的、用于限制转盘(15)的突出部分(151)的限位柱(22),所述转动杆(21)的外端与内固定板(11)之间设有第二拉簧(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送苗机构,其特征是,所述主动轴(1)和从动轴(2)的两端可轴转地固定在连接梁(4 )上,两根连接梁(4 )之间设有托板(5 ),所述托板(5 )上设有沿输送链轮方向设置的托杆(6 )。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送苗机构,其特征是,所述托板(5)上设有平行于托板(5)的导向杆(7),所述导向杆(7)的后端向上翘起。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自动送苗机构,其特征是,所述送苗驱动装置还包括外固定板(18),所述外固定板(18)与所述内固定板(11)通过螺栓连接并且位于转轮(16)之外。
【文档编号】A01C11/02GK104285566SQ201410480383
【公开日】2015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9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19日
【发明者】白树英, 李洪雷 申请人:宁津县金利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