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秸秆堆肥方法

文档序号:275161阅读:830来源:国知局
一种秸秆堆肥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秸秆堆肥方法,包括堆沤和堆腐两个阶段,在堆沤阶段,建堆沤坑,然后将秸秆放入堆沤坑中,每50cm厚秸秆加薄层土,将秸秆堆至高出地面1.5-2米,形成堆顶四周高,中间凹的秸秆堆,然后从秸秆堆顶浇水,至秸秆堆体下面的坑内水满;然后顶部加土覆盖,堆沤时间为45-70天;在堆腐阶段,将坑内堆沤秸秆翻至地面,堆成堆,进行半好气堆腐至腐熟,堆腐时间为30-50天;秸秆变成褐色至黑褐色,秸秆残体湿时柔软易断,风干时一碰就碎,即为堆肥产品。本发明堆肥技术分前期堆沤,后期堆腐两个阶段。秸秆堆沤使秸秆充分吸水和减少堆肥体积,并通过沤制将不吸水的秸秆腊质层酯键打开,促进秸秆的腐解;后期半好气腐熟,生成腐殖质类物质,确保堆肥质量。
【专利说明】一种秸秆堆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农业秸杆资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秸杆堆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秸杆直接还田会引起土壤碳氮比失调、有机酸累积、耕作播种困难、新出苗长势不 旺等问题。每年到农作物收获季节大量秸杆被焚烧或随意遗弃,成为严重社会环境问题。 秸杆堆肥是将农作物秸杆变成优质有机肥,不仅解决农业废弃物秸杆,还能生产优质有机 月巴,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保护生态环境,对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 意义。但目前推广秸杆堆肥技术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存在问题有:1、秸杆堆肥成功的关键是 要让秸杆充分吸水,含水量要达到60-70%,而小麦、水稻等秸杆有腊质层,不易吸水,很难达 到堆肥需要的含水量,这是传统堆肥效果不好最主要原因;2、需要加有机肥、化肥、堆腐剂 等,特别是有机肥味道难闻、且用量大,增加工作量;腐杆灵等堆腐剂对堆肥效果不稳定,甚 至看不出效果;3、需要用泥或塑料薄膜密封,使堆肥操作繁琐;4、多次翻堆,加水,用工量 大。5、若用机械化好气堆腐需要大型机械和场地,秸杆搬运需要大量用工,堆肥过程中需要 消耗大量的动力。由于目前推广的秸杆堆肥技术操作繁琐、用工量大且堆腐效果不好,难以 在农村大面积推广,因此寻找操作简易、堆腐效果好的秸杆堆肥技术是解决农业废弃物作 物秸杆高效利用关键。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简易堆腐效果好的秸杆堆肥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 存在的不足。
[0004]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秸杆堆肥方法,其特点在于,分堆怄和堆腐两个阶段; 所述堆怄包括如下步骤: 51、 在田间地头靠近水源的地方,挖一个堆怄坑,作为长期田间秸杆堆肥用; 52、 将小麦或水稻秸杆直接放入堆怄坑中,踩实,每50cm厚秸杆加薄层土,加土量为刚 好将秸杆覆盖住,将秸杆堆至高出地面1. 5-2米,形成堆顶四周高,中间微凹的秸杆堆,然 后从秸杆堆顶浇水,至秸杆堆体下面的堆怄坑内水满,浇水结束; 53、 秸杆堆浇好水后,在顶部加土,土厚5cm以上;在秸杆吸水及重力作用下,秸杆堆整 体内陷至高出地面20-50cm时,再将秸杆堆高出地面的裸露四周用土覆盖,继续堆怄,总的 堆怄时间为45-70天; 所述堆腐包步骤如下: 将坑内堆怄秸杆翻至地面,堆成堆,为防下雨淋失堆肥养分和堆体水分损失,用塑料薄 膜盖好秸杆堆,进行半好气堆腐至腐熟,堆腐时间为30-50天;当秸杆由黄褐色至黑褐色, 秸杆残体湿时柔软易断,风干时一碰就碎,即为堆肥产品。
[0005] 本发明特点还在于: 所述堆怄S2步骤中每50公分厚秸杆加少量鲜人畜粪,所述人畜粪加入量为每300公 斤秸杆加入75-150公斤鲜人畜粪。
[0006] 所述人畜粪为人粪或鸭粪或鸡粪或猪粪或鹅粪或羊粪或牛粪。
[0007] 所述堆怄坑长宽各2米、深0.8-1. 5米。
[0008]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优点体现在: 1、 传统堆肥很难让作物秸杆充分吸水,是其堆腐效果不好主要原因,本发明利用浸泡 和高湿度环境让作物秸杆充分吸水,确保了堆肥的效果; 2、 本发明堆肥方法利用自然界广泛存在充分多的微生物,使充分吸水的秸杆能在环境 中自动繁殖分解,不需要特地增加腐解秸杆的微生物; 3、 本发明秸杆堆肥方法秸杆不需切碎,且在堆肥过程中有机肥、化肥及腐杆灵等菌种 是非必需的,整个过程不需要用泥或塑料薄膜密封堆体,不需要多次翻堆加水,大大简化了 传统秸杆堆肥方法,使秸杆堆肥技术简单易行,农民操作方便,易于推广; 4、 本发明堆肥方法分前期堆怄、后期堆腐两个阶段。秸杆堆怄阶段使秸杆充分吸水并 减少堆肥体积,同时通过怄制将不吸水的秸杆腊质层酯键打开,促进秸杆的腐解;堆腐阶段 采用半好气腐熟,生成腐殖质类物质,确保堆肥质量; 5、 与传统堆肥全封闭不一样,本发明堆怄阶段是开放系统,可以随时接收降雨补充堆 肥上部散失的水分,保证秸杆有充足的水分进行堆怄; 6、 本发明堆怄阶段因坑内积水,浸泡在水中的秸杆很快吸水变软,体积变小,堆体向坑 内陷凹,上部秸杆在重力作用下逐渐接近水,水面上的秸杆也因湿度大,会充分吸水变软, 30天左右,秸杆堆肥内陷仅高出地面约20-50cm,这时只有四周秸杆露在外面,保持干燥, 再将秸杆堆高出地面的裸露四周用土覆盖,因秸杆内部湿度大而使干燥的秸杆吸水,继续 堆腐15天左右,总的堆怄时间45-70天。

【具体实施方式】
[0009]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解释说明。本发明堆肥方法中 秸杆可以是小麦或水稻秸杆,畜禽粪可以选自人粪或鸭粪或鸡粪或猪粪或鹅粪或羊粪或牛 粪,以下实施例仅以小麦秸杆为例,人畜禽粪以鸡粪为例对本发明堆肥方法做具体说明。
[0010] 实施例1 (不加禽畜粪) 实施地点:安徽省蒙城县马店试验站 供试材料:收获期小麦秸杆 2014年6月10日开始秸杆堆肥,6月10日-8月19日为小麦秸杆堆肥堆怄阶段(70 天),8月19-9月23日为小麦秸杆堆肥堆腐阶段(35天)。在堆怄结束和堆腐结束时采堆 肥样分析含水量和C、N含量。
[0011] 小麦秸杆堆肥制作方法: ①、在田间地头挖长宽各2米、深1米左右坑一个;②、将小麦等結杆放入坑中,踩实,每 50公分厚秸杆加薄层土,土取自田间耕作层土壤,加土量为刚将秸杆盖住,秸杆堆至高出地 面1.5米,露在地上部堆体形状为圆型,堆顶四周高,中间稍凹,用抽水机从堆顶浇水,至堆 体下面的坑内水满,浇水结束;③、秸杆堆肥浇好水后,在顶部加土,土厚5cm以上;④、因坑 内积水,浸泡在水中秸杆很快吸水变软,体积变小,堆体向下陷凹,至堆肥高度减至高出地 面约20-50cm,这时再将秸杆堆高出地面的裸露四周用土覆盖,继续堆腐15天;⑤、将坑内 堆怄秸杆用铁耙翻到地面,堆成一长形堆,用塑料薄膜盖好防下雨淋失秸杆肥养分,进行半 好气堆腐至腐熟,秸杆变黄褐色,堆腐时间35天。
[0012] 堆肥效果: 1、堆怄效果参见表1-2 :由表1、2可看出,堆肥开始时秸杆地面高度均为1. 5米,随着 堆怄时间延长,地面高度下降,39天后,堆肥地面高度基本稳定在40cm。堆肥体积由10立 方米下降至5. 6立方米,体积减少44%。堆怄55天,小麦秸杆已充分吸水,小麦秸杆含水量达 135. 3%,已超出小麦秸杆堆肥需要秸杆含水量60-70%要求。小麦秸杆C:N比由开始81. 23 降至76. 60,小麦秸杆为深黄色至黄褐色。
[0013] 2、堆腐效果: 2014年8月19日将堆怄的秸杆堆放在地面上腐熟,35天后,堆肥体积由5. 6立方米减 至3. 6立方米,秸杆堆肥体积减少35. 7%。秸杆C:N比降至65. 17。秸杆堆肥颜色为褐色至 黑褐色,湿时柔软易断,干时脆而易碎。
[0014] 结论:本发明秸杆堆肥方法,小麦秸杆体积减小64%,C:N比降至65. 17,秸杆颜色 为褐色至黑褐色,湿时柔软易断,干时脆而易碎,施到土壤不影响机械耕作、播种和出苗,成 为很好有机肥改良土壤和为作物提高养分,成功将农业废弃物变成优质有机肥。本发明秸 杆堆肥克服了传统堆肥操作烦琐、费工且堆肥效果不高缺点,使秸杆堆肥简单易行,适宜大 面积推广应用。

【权利要求】
1. 一种秸杆堆肥方法,其特征在于,分堆怄和堆腐两个阶段; 所述堆怄包括如下步骤: 51、 在田间地头靠近水源的地方,挖一个堆怄坑,作为长期田间秸杆堆肥用; 52、 将小麦或水稻秸杆直接放入堆怄坑中,踩实,每50cm厚秸杆加薄层土,加土量为刚 好将秸杆覆盖住,将秸杆堆至高出地面1. 5-2米,形成堆顶四周高,中间微凹的秸杆堆,然 后从秸杆堆顶浇水,至秸杆堆体下面的堆怄坑内水满,浇水结束; 53、 秸杆堆浇好水后,在顶部加土,土厚5cm以上;在秸杆吸水及重力作用下,秸杆堆整 体内陷至高出地面20-50cm时,再将秸杆堆高出地面的裸露四周用土覆盖,继续堆怄,总的 堆怄时间为45-70天; 所述堆腐步骤如下: S1、将坑内堆怄秸杆翻至地面,堆成堆,为防下雨淋失堆肥养分和堆体水分损失,用塑 料薄膜盖好秸杆堆,进行半好气堆腐至腐熟,堆腐时间为30-50天;当秸杆由黄褐色至黑褐 色,秸杆残体湿时柔软易断,风干时一碰就碎,即为堆肥产品。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秸杆堆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堆怄S2步骤中每50 公分厚秸杆加少量鲜人畜粪,所述人畜粪加入量为每300公斤秸杆加入75-150公斤鲜人畜 粪。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秸杆堆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畜粪选自人粪或鸭 粪或鸡粪或猪粪或鹅粪或羊粪或牛粪。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秸杆堆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堆怄坑长宽各2米、深 0? 8-1. 5 米。
【文档编号】C05F17/00GK104355714SQ201410670662
【公开日】2015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21日
【发明者】何传龙, 朱宏斌, 郭志彬, 武际, 王晓波, 李治林 申请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