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栽培台蘑盘蘑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48853阅读:92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栽培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工栽培台蘑盘蘑的方法。

背景技术:
广义的食用菌,是指一切可食用的真菌。狭义的食用菌,是指可供人类食用的大型真菌。我们常说的食用菌,实际上就是狭义的食用菌,包括耳类和伞菌类等,如双孢菇、平菇、香菇、草菇、金针菇、木耳、银耳、猴头、灵芝、冬虫夏草等等。据统计,世界上共有食用菌品种2000多个,已投放市场的有1000多个,我国有700多个,人工栽培的有经济价值的品种约60多个,其中30多个可进行商业化生产。台蘑和银盘蘑菇,是对产于山西省五台山地区蘑菇的简称,是一种营养极高的食用菌类作物,又称“天花菜”。台蘑的特点:呈伞形,肉质细嫩,色泽乳白,香味浓,可烹制成多种荤素名肴,做出菜来色泽素洁清新,味道鲜美甘甜,口感嫩脆爽滑。元代吴瑞《日用本草》中有这样的记述:天花菜出自山西五台山,形如松花而大,香气如簟,白色,食之甚美。唐宋时就被选做宫廷菜,是山西传统的著名特产。台蘑别名为厚环粘盖牛肝,属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牛肝菌科台蘑(Suilluselegans(Fr.)Snell),以子实体入药。夏秋两季生于针叶林内,可与针叶树形成菌根。台蘑是世界名贵稀有的珍品,营养成份全面,有飘香万里之称,入筵席串汤可解肉腻、舒肠胃。素食可解馋、治病、长寿,是五台山上佛教徒每餐必不可少的佳肴;医疗功效好,追风,散寒,舒筋,活络,长期食用可延年益寿,而且能产生对病毒的抗体,增加对感冒等病毒性疾病的抵抗力;还能起降低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肾脏病、胆结石、糖尿病、肝硬化等作用。银盘蘑菇,菌肉细嫩,菌盖扁半球形至平展,白色至淡黄色。银盘蘑菇待晒干之后则由白变黄,它的肉体肥实,不论干鲜烹饪,都别有风味。入宴席串汤可解肉腻、舒肠胃、而且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和蛋白质,是招待宾客的佳肴。银盘蘑菇喜欢潮湿、凉爽,常生长在茂密的松林中,银盘蘑菇也是一种保健食品,长期食用,能供给人体必需的各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产生对病毒的抗体,增强对感冒病毒性疾病的抵抗力。起到降低胆固醇,防止肾脏病,胆结石、糖尿病、肝硬化等作用。台蘑盘蘑是特定区域内的野生食用菌,其风味独特,营养价值高。由于长期采摘,造成野生资源减少,质量下降,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台蘑盘蘑是山西五台山、芦芽山当地的特色品牌,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迄今当地的几个主要品种水皮蘑、地鸡蘑、猪嘴蘑、大白桩菇、离褶伞、香白蘑等属于野生名贵品种,驯化栽培成功,再利用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及时地打造出名牌,这将为当地增加一个新的支柱产业,为山西增加一个新的著名品牌,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巨大。同时菌丝体只要在合适的生态生境中播种一次,即可形成蘑菇圈,形成天然生态蘑菇园,结合旅游产业,建立蘑菇观赏采集旅游区,发展生态旅游。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解决台蘑盘蘑野生资源减少,质量下降,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等问题,提供了一种人工栽培台蘑盘蘑的方法。本发明由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人工栽培台蘑盘蘑的方法,步骤为:第一步,选取正在生长中的健壮优质野生台蘑盘蘑人工训化培养野生台蘑盘蘑菌种;第二步以野生台蘑盘蘑生长环境中的枯枝树梢等为主要原料培养台蘑盘蘑栽培种;第三步,将台蘑盘蘑栽培种播种于台山、管涔山生长野生台蘑盘蘑的林区回归自然生长。具体步骤为:(1)菌种选择:野外采集正在生长中的健壮优质野生台蘑盘蘑菌种作为驯化材料,并将其分别编号,测定所采菌种的野生生长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做记录,采集所采菌种生境的栽培基质并将其与对应的菌种做上编号;(2)菌种分离纯化:选用菌肉肥厚无病虫害的单菇菌蕾作种菇,采用组织分离法将其分别接种到:PDA+采集地栽培基质浸泡液的综合固体或液体培养基、PDA+麸皮+采集地栽培基质浸泡液的综合固体或液体培养基上,20-25℃、生境地所测湿度下培养7-15天;选择组织块萌发快的培养物,转接提纯,得到母种;将所得到的母种出菇试验培养,从中选择出菇性状好的菌株,经多次多代提纯,得到栽培用菌种;(3)原种培养:固体菌种以小麦粒培养基配方为例,50-60%小麦粒、10-15%葡萄糖,5-10%碳酸钙,20-30%菌种采集地腐殖土;小麦粒水泡24h,淘尽泥沙,开水浸泡1h,皮不开裂,拌以碳酸钙、葡萄糖和菌种采集地腐殖土,装入常用聚丙烯折角菌袋,每袋装入培养基100-150g,110-130℃灭菌2h,冷却后接种;22-28℃暗室培养至菌丝体布满整个菌袋;液体菌种培养以1升通用培养基配方为例,新鲜无霉变无发芽变绿的土豆100克、麦麸(去面粉)40克、红糖25克,葡萄糖10克、蛋白胨2克、磷酸二氢钾2克、硫酸镁1克、VB11片,将配制好的培养基装罐经加水调整、灭菌、冷却、接种等操作规程后,进行发酵培养至成熟。(4)栽培种培养:培养基配方以菌种采集地枯枝树梢以及当地玉米芯粉碎为主要原料,枝梢55%,玉米芯33%,麸皮10%,石灰粉1%,石膏粉1%,混匀,加入原料重量1.2倍的自来水,拌匀,将加水拌匀的原料装入聚乙烯袋常压灭菌,在100℃恒温保持8小时灭菌,冷却后常规方法接种,在15-28℃暗室培养至菌丝体成熟备用。(5)返生态栽培台蘑:脱去培养成熟的栽培种塑料包装,掰成拳头大小,在5-6月份播种于原生长野生台蘑盘蘑的林区回归自然生长。步骤(2)中菌种分离纯化培养基配方为普通PDA培养基配方,水换成采集地栽培基质浸泡液,制备PDA培养基。步骤(5)中具体步骤为:在5-6月份,将栽培种菌丝体均匀撒播埋于离地表面5—10cm的土壤中,回归自然生长习性栽培,当年7—9月即可采集生长出的台蘑盘蘑菇子实体。本发明分期分批人工训化台蘑盘蘑,生产出的产品,可满足城乡人民的菜蓝子需求,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台蘑盘蘑种植达到人工化种植,可以摆脱靠天吃饭,为当地发展特色农业,提供新模式;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下岗职工再就业,开拓新的致富门路和就业门路,特别是为贫困地区农民增加收入、脱贫致富提供一条新途径;将林区枯枝树梢等农业副产品变废为宝,提高资源利用率;推动本地特色食用菌台蘑盘蘑产品生产的技术升级,提高产量质量,满足消费者需求。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人工栽培台蘑盘蘑的方法,步骤为:第一步,选取正在生长中的健壮优质野生台蘑盘蘑人工训化培养野生台蘑盘蘑菌种;第二步以野生台蘑盘蘑生长环境中的枯枝树梢等为主要原料培养台蘑盘蘑栽培种;第三步,将台蘑盘蘑栽培种播种于台山、管涔山生长野生台蘑盘蘑的林区回归自然生长。具体步骤为:(1)菌种选择:野外采集正在生长中的健壮优质野生台蘑盘蘑菌种作为驯化材料,并将其分别编号,测定所采菌种的野生生长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做记录,采集所采菌种生境的栽培基质并将其与对应的菌种做上编号;(2)菌种分离纯化:选用菌肉肥厚无病虫害的单菇菌蕾作种菇,采用组织分离法将其分别接种到:PDA+采集地栽培基质浸泡液的综合固体或液体培养基、PDA+麸皮+采集地栽培基质浸泡液的综合固体或液体培养基上,20-25℃、生境地所测湿度下培养7-15天;选择组织块萌发快的培养物,转接提纯,得到母种;将所得到的母种出菇试验培养,从中选择出菇性状好的菌株,经多次多代提纯,得到栽培用菌种;(3)原种培养:固体菌种以小麦粒培养基配方为例,50-60%小麦粒、10-15%葡萄糖,5-10%碳酸钙,20-30%菌种采集地腐殖土;小麦粒水泡24h,淘尽泥沙,开水浸泡1h,皮不开裂,拌以碳酸钙、葡萄糖和菌种采集地腐殖土,装入常用聚丙烯折角菌袋高压灭菌,每袋装入培养基100-150g,110-130℃灭菌2h,冷却后接种;22-28℃暗室培养至菌丝体布满整个菌袋;液体菌种培养以1升通用培养基配方为例,土豆(新鲜无霉变无发芽变绿)100克、麦麸(去面粉)40克、红糖25克,葡萄糖10克、蛋白胨2克、磷酸二氢钾2克、硫酸镁1克、VB11片,将配制好的培养基装罐经加水调整、灭菌、冷却、接种等操作规程后,进行发酵培养至成熟;(4)栽培种培养:培养基配方以菌种采集地枯枝树梢以及当地玉米芯粉碎为主要原料,枝梢55%,玉米芯33%,麸皮10%,石灰粉1%,石膏粉1%,混匀,加入原料重量1.2倍的自来水,拌匀,将加水拌匀的原料装入聚乙烯袋常压灭菌,在100℃恒温保持8小时灭菌,冷却后常规方法接种,在15-28℃暗室培养至菌丝体成熟备用;(5)返生态栽培台蘑:脱去培养成熟的栽培种塑料包装,掰成拳头大小,在5-6月份播种于原生长野生台蘑盘蘑的林区回归自然生长。步骤(2)中菌种分离纯化培养基配方为普通PDA培养基配方,水换成采集地栽培基质浸泡液,制备PDA培养基。步骤(5)中具体步骤为:在5-6月份,将栽培种菌丝体均匀撒播埋于离地表面5—10cm的土壤中,回归自然生长习性栽培,当年7—9月即可采集生长出的台蘑盘蘑菇子实体。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