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钗石斛组培苗的培育方法

文档序号:277754阅读:776来源:国知局
一种金钗石斛组培苗的培育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钗石斛组培苗的培育方法,选取成熟的蒴果,无菌播种到1/2MS+20%马铃薯+30g/L蔗糖+4g/L琼脂粉培养基里,将长出的原球茎转入相同培养基中进行原球茎增殖和分化培养,将形成的小苗转入相同培养基中,进行壮苗和生根培养。每2个月转接1次生长一致的小苗,株高约6.0~8.0厘米的组培苗时,每颗组培苗至少8~10条发达的根系。本发明方法简单实用,获得的组培苗发根多、成活率高,且生产成本低,污染率低,达到了产业化生产水平。
【专利说明】一种金钗石斛组培苗的培育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金钗石斛组培苗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金釵石斛(Dendrobium nobile)为兰科石斛属多年生附生型草本植物,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加上其花型奇特,花色艳丽,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市场需求量大,但金钗石斛对生境要求比较特殊,自然生长比较缓慢,野生资源供不应求。近年来,我国科技工作者利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进行金钗石斛药材的生产,并成功培育出组培苗。
[0003]目前金钗石斛组织培养主要用带侧芽的茎段、茎基部和种子作为外植体,以MS、1/2MS和N6为基本培养基、添加6-BA、NAA、IBA、KT和2,4_D等激素和椰乳、香蕉汁、椰汁、马铃薯汁等有机添加物进行诱导分化、增殖、生根培养,最终获得金钗石斛组培苗。但现有的技术存在以下缺陷:基本培养基中添加的激素种类多,且浓度比较高,影响外植体的生长发育;选用的培养基种类比较多,过程比较复杂,增加了工作量;外植体一般选用茎段,导致繁殖速度很慢,无法产业化生产;转接次数多,培养时间长,容易产生突变,并污染率也上升;培养基内添加的有机附加物的采购价格较贵,导致生产成本提高很多。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旨在提供一种金钗石斛组培苗的培育方法。
[0005]本发明采用金钗石斛的种子无菌萌发、原球茎的形成及苗分化、壮苗与生根培养技术。选取成熟的蒴果,将种子无菌播种到培养基上,30天后将长出的原球茎转入相同培养基中进行原球茎增殖和苗分化培养,I个半月后将形成约1.0cm小苗转入相同培养基中,进行壮苗和生根培养。每2个月转接I次生长一致的小苗,将株高为6.0?8.0厘米的组培苗进行炼苗移栽,每棵组培苗至少8?10条发达的根系。
[0006]本发明具体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金钗石斛组培苗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I)金钗石斛果实的选择和表面消毒;
[0009]2)金钗石斛种子的无菌萌发;
[0010]3)原球茎增殖和苗分化培养;
[0011]4)壮苗与生根培养。
[0012]进一步的,
[0013]步骤(I)具体为选择金钗石斛果实,清水冲洗后,在70%酒精浸泡I分钟,无菌水冲洗3次,再用0.1 %氯化汞表面消毒10分钟,无菌水冲洗5次后,用无菌滤纸吸干表面水分。
[0014]步骤(2)具体为将金钗石斛果实切成两半,去除果皮,将种子植入培养基上,培育金钗石斛原球茎。
[0015]步骤(3)具体为将金钗石斛原球茎转入新鲜培养基上,将原球茎增殖和分化培养。
[0016]步骤⑷具体为将小苗转入新鲜培养基,每2个月转接I次小苗,2?3次后小苗达到6.0?8.0cm高时,进行炼苗、移栽。
[0017]本发明所述的培养基配方均采用:l/2MS+20%马铃薯+30g/L蔗糖+4g/L琼脂粉,pH值为5.8。
[0018]本发明组培培育过程中培养条件均为:温度26±2°C,光照12h/d,光照强度1500 ?2500Lx。
[001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0020]I)本发明采用的培养基为1/2MS基本培养基,无需添加激素;
[0021]2)整个培养环节均采用统一的培养基,无需每一环节改变培养基种类,大大促进工作效率;
[0022]3)外植体采用种子,繁殖速度快,容易产业化生产;
[0023]4)小苗的转接次数少,培养时间短,有效降低突变率和污染率;
[0024]5)培养基内添加的马铃薯市场价格较便宜,在产业化生产中有效降低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以下所述,仅是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做其他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为同等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下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或等同变化,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0026]实施例1
[0027]一种金钗石斛组培苗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8]I)果实表面消毒
[0029]先用软毛刷轻轻刷洗金钗石斛果实,流水冲洗干净,然后70%酒精浸泡I分钟,无菌水冲洗3次,再用0.1 %氯化汞表面消毒10分钟,无菌水冲洗5次后,把果实放在无菌滤纸上,吸干表面水分。
[0030]2)种子的无菌播种培养
[0031]用无菌解剖刀将金钗石斛果实切成两半后,用镊子捏住果皮,轻轻抖动,把种子散落到干的无菌滤纸上,用无菌药勺将种子播入到培养基l/2MS+20%马铃薯+30g/L蔗糖+4g/L琼脂粉(pH5.8)(下同)上,稍加摇动培养瓶,使种子散布均匀。培养30天后种子开始萌发,逐渐形成绿色原球茎。培养条件为:温度(26±2) °C,光照12h/d,光照强度1500?2500Lxo
[0032]3)原球茎的分化、壮苗与生根培养
[0033]金钗石斛原球茎形成后,转入新鲜培养基里进行增殖和分化培养。20天后可观察到瓶内原球茎增殖积累在培养基中,此时把原球茎转接于相同新鲜培养基上,让原球茎分化成一株或丛生苗,有些小苗基部也产生新的原球茎。
[0034]将小苗转入新鲜培养基里,进行生根培养和壮苗培养,此步骤要注意苗的一致性,同时要淘汰掉劣质苗。每2个月按上述方法,在相同的培养基上,转接I次小苗,共转接2?3次后小苗达到6.0?8.0厘米高的瓶苗,同时长出较粗较长根,此时瓶苗可出瓶炼苗、移
Mo
[0035]培养条件为:温度(26 ±2) 0C,光照12h/d,光照强度1500?25001x。
[0036]该金钗石斛组培培育方法,I个金钗石斛果实可以培养出10000?12500丛组培苗。实际计算如下个果实可以接8?10个母瓶,每I个母瓶可以接5个中母瓶,每I个中母瓶可以接5个二次中母瓶,每I个二次中母瓶接5个子瓶,最终共培育出1000?1250瓶组培苗,一瓶内有10丛组培苗,即培育出10000?12500丛组培苗,I丛组培苗3?5株金钗石斛。
[0037]以上过程,共需要6?8月时间。
[0038]与以往金钗石斛繁殖方式相比,本方法采用无激素培养法,且整体培养阶段均采用相同的培养基,极大提高了种苗繁殖速度和减少工作量,获得的组培苗生长健壮,发根多,移栽成活率高,生产成本低,污染率低,达到了产业化生产水平。
【权利要求】
1.一种金钗石斛组培苗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金钗石斛果实的选择和表面消毒;2)金钗石斛种子的无菌萌发;3)原球茎增殖和分化培养;4)壮苗与生根培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钗石斛组培苗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具体为选择金钗石斛果实,清水冲洗后,在70%酒精浸泡I分钟,无菌水冲洗3次,再用0.1%氯化汞表面消毒10分钟,无菌水冲洗5次后,用无菌滤纸吸干表面水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钗石斛组培苗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具体为将金钗石斛果实切成两半,去除果皮,将种子植入培养基上,培育金钗石斛原球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钗石斛组培苗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具体为将金钗石斛原球茎转入新鲜培养基上,进行原球茎增殖和分化培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钗石斛组培苗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具体为将小苗转入新鲜培养基,每2个月转接I次小苗,2?3次后小苗达到6.0?8.0cm高时,进行炼苗、移栽。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金钗石斛组培苗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培养基为:l/2MS+20%马铃薯+30g/L蔗糖+4g/L琼脂粉,pH值为5.8。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钗石斛组培苗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培养条件为--温度26±2°C,光照12h/d,光照强度1500?2500Lx。
【文档编号】A01H4/00GK104429962SQ201410745002
【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2014年12月10日
【发明者】白音, 包英华 申请人:白音, 包英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