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有黄姜渣的黑木耳代料及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278276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含有黄姜渣的黑木耳代料及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有黄姜渣的黑木耳代料及制备方法,由黄姜渣、杂木屑、麸皮、黄豆粉、石膏、石灰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其步骤:A、将黄姜渣拌入浓度为2%~3%浓度石灰水中进行杀菌,使含水量达65%,堆积发酵,当料温升至60℃以上时翻堆,以后每隔4~5天翻堆1次,共翻堆3~4次;B、将按照比例添加的原料拌匀,添加水至含水量为60%-65%并装袋,其余按常规代料栽培模式进行灭菌、接种、养菌、出菇、采收。黄姜渣资源充裕,代料栽培黑木耳实现黄姜渣变废为宝,提高了经济效益;替袋原有培养料中的部分主料,降低了成本,而且方法易行,操作简便,拓宽了黑木耳栽培的原料来源,保护了森林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专利说明】一种含有黄姜渣的黑木耳代料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食用菌育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有黄姜渣的黑木耳代料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黄姜一般指盾叶薯菌(/T/1screa为薯菌科薯菌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中国传统特色经济作物,产量和面积世界领先,是合成留体激素类药物和留体避孕药的重要医药化工原料。
[0003]黑木耳(学名-.Auricularia a?ricw7a),是中国传统的名贵菜肴,色泽黑褐,质地柔软,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可素可荤,不但为中国菜肴大添风采,而且能养血驻颜,令人肌肤红润,容光焕发。黑木耳的营养成分很高。
[0004]目前利用黄姜渣栽培食用菌只有少量报道,陕西省安康农科所利用黄姜渣栽培平菇、姬菇、杏鲍菇获得成功;授权专利号为CN 1249218C的《用生产皂素后的皂渣生产食药用菌及饲料的方法》提到了利用黄姜渣生产食药用菌的方法,但该方法申请保护的配方十分局限,利用该专利申请保护的配方无法生产黑木耳等需要利用木材栽培的木腐菌。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节约原材料变废为宝,特提供一种含有黄姜渣的黑木耳代料及制备方法。
[0006]为此,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为:一种含有黄姜渣的黑木耳代料,它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
原料重量百分比%
黄姜渣30~40
杂木屑40~50
麸皮16
黄豆粉2
石骨1
石灰1。
[0007]—种含有黄姜渣的黑木耳代料制备方法,其步骤是:
A、基质主要配方的预处理:将黄姜渣拌入浓度为2%?3%浓度石灰水中进行杀菌,使含水量达65%,堆积发酵,当料温升至60°C以上时翻堆,以后每隔4?5天翻堆1次,共翻堆3?4次;
B、将杂木屑、处理好的黄姜渣、麸皮、黄豆粉、石膏、石灰按比例添加;原料拌匀添加水至含水量为60%-65%并装袋,其余按常规代料栽培模式进行灭菌、接种、养菌、出菇、采收。
[0008]一种以黄姜渣为主料栽培黑木耳的方法,其步骤是:
第一:装袋灭菌:将黄姜渣、麸皮、黄豆粉、石膏、石灰按比例添加按比例混匀,添加水量搅拌,直至用手握紧拌好的栽培料,其水分能结成水滴,含水量为60%-65%,将装好的栽培袋利用高压或者常压方式进行灭菌,以杀死袋子中的微生物,达到无菌条件,灭菌后自然冷却至室温;
第二:接种培养:在接种室接种箱中用制备好的栽培黑木耳的培养料进行接种培养,将接种好的菌袋放入培养室栽培架上,于25 - 28°C进行暗培养,并保持每天通风10分钟,及时处理染菌的菌棒,定期进行消毒;
第三:出菇管理:菌丝长满袋后进行刺孔,开孔处耳芽基本出齐时,进行第二次打孔,打完孔待刀口愈合后进行分床;分床后3天,即开始浇水,以耳片展开湿透为准;喷水时温度应在15-25°C之间;气温低时白天喷,气温高时早晚喷,夏天时夜间喷水;连续喷水2-3天,木耳生长缓慢时,应停止喷水,晒2-3天以后再喷水,这样反复3-4次耳片即达到采收标准。
[0009]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的黄姜渣为黄姜生产黄江皂素中的废弃物,资源充裕,代料栽培黑木耳不仅可以实现黄姜渣变废为宝,降低环境污染,而且可以开辟黄姜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新途径,也为食用菌的代料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丰富了食用菌栽培料的种类,因此用黄姜渣代替以往栽培原料栽培黑木耳对于黑木耳代料栽培、黄姜渣的资源利用上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黄姜渣可以替代原有培养料中的部分主料,如成本较高的杂木屑,这样在不减产的基础上降低了成本,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收益,而且方法易行,操作简便。
[0010]该配方同样能得到传统的常规配方所能得到的产量,二者无显著性差异;该成本相比传统杂木屑栽培配方要低,同等情况下,该配方生产黑木耳可获得更大的利润,达到创收的目的。
[0011]制备方法,简便易行,非常适合有大量黄姜基地的地区的菇农进行种植栽培,相对于常规配方种植的黑木耳来说,不减产,不降低生物学转化效率,成本相对较低,收益较高。
[0012]原料来源上,该发明所需要的黄姜渣属于黄姜生产黄姜皂素的副产物,黄姜生产黄姜皂素后废弃的黄姜渣,资源充裕,代料栽培黑木耳不仅可以实现黄姜渣变废为宝,降低了环境污染,而且可以开辟黄姜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新途径。
[0013]黄姜渣可以替袋原有培养料中的部分主料,如成本较高的杂木屑,这样在不减产的基础上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收益,而且方法简便易行,对于使用黄姜渣栽培黑木耳的菇农来说,大大降低了原料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实施例1:
一种含有黄姜渣的黑木耳代料配方,它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
原料重量百分比%
黄姜渣30
杂木屑50
麸皮16
黄豆粉2
石骨1 石灰1。
[0015]一种含有黄姜渣的黑木耳代料制备方法,其步骤是:
A、基质主要配方的预处理:将黄姜渣拌入浓度为2%?3%浓度石灰水中进行杀菌,使含水量达65%,堆积发酵,当料温升至60°C以上时翻堆,以后每隔4?5天翻堆1次,共翻堆3?4次;
B、按照配方要求将杂木屑、处理好的黄姜渣、麸皮、黄豆粉、石膏、石灰按比例添加;最后拌料装袋:将按照比例添加的原料拌匀,添加水至含水量为60%-65%并装袋,其余按常规代料栽培模式进行灭菌、接种、养菌、出菇、采收。
[0016]一种以黄姜渣为主料栽培黑木耳的方法,其步骤是:
第一:装袋灭菌:将培养料组分按比例混匀,添加水量搅拌,直至用手握紧拌好的栽培料,其水分能结成水滴,含水量为60%-65%,将装好的栽培袋利用高压或者常压方式进行灭菌,以杀死袋子中的微生物,达到无菌条件,灭菌后自然冷却至室温;
第二:接种培养:在接种室接种箱中用制备好的栽培黑木耳的培养料进行接种培养,将接种好的菌袋放入培养室栽培架上,于24 - 28°C进行暗培养,并保持每天通风10分钟,及时处理染菌的菌棒,定期进行消毒;
第三:出菇管理:菌丝长满袋后进行刺孔,开孔处耳芽基本出齐时,进行第二次打孔,打完孔待刀口愈合后进行分床;分床后3天,即开始浇水,以耳片展开湿透为准;喷水时温度应在15-25°C之间;气温低时白天喷,气温高时早晚喷,夏天时夜间喷水;连续喷水2-3天,木耳生长缓慢时,应停止喷水,晒2-3天以后再喷水,这样反复3-4次耳片即达到采收标准。
[0017]实施例2:
一种含有黄姜渣的黑木耳代料,它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
原料%
黄姜渣40
杂木屑40
麸皮16
黄豆粉2
石骨1
石灰1
其制备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权利要求】
1.一种含有黄姜渣的黑木耳代料,它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 原料重量百分比% 黄姜渣30~40 杂木屑40~50 麸皮16 黄豆粉2石骨1石灰1。
2.一种含有黄姜渣的黑木耳代料制备方法,其步骤是: 八、基质主要配方的预处理:将黄姜渣拌入浓度为2%?3%浓度石灰水中进行杀菌,使含水量达65%,堆积发酵,当料温升至601以上时翻堆,以后每隔4?5天翻堆1次,共翻堆3?4次; 8、将杂木屑、处理好的黄姜渣、麸皮、黄豆粉、石膏、石灰按比例添加;原料拌匀添加水至含水量为60%-65%并装袋,其余按常规代料栽培模式进行灭菌、接种、养菌、出菇、采收。
3.一种以黄姜渣为主料栽培黑木耳的方法,其步骤是: 第一:装袋灭菌:将黄姜渣、麸皮、黄豆粉、石膏、石灰按比例添加按比例混匀,添加水量搅拌,直至用手握紧拌好的栽培料,其水分能结成水滴,含水量为60%-65%,将装好的栽培袋利用高压或者常压方式进行灭菌,以杀死袋子中的微生物,达到无菌条件,灭菌后自然冷却至室温; 第二:接种培养:在接种室接种箱中用制备好的栽培黑木耳的培养料进行接种培养,将接种好的菌袋放入培养室栽培架上,于25 — 281进行暗培养,并保持每天通风10分钟,及时处理染菌的菌棒,定期进行消毒; 第三:出菇管理:菌丝长满袋后进行刺孔,开孔处耳芽基本出齐时,进行第二次打孔,打完孔待刀口愈合后进行分床;分床后3天,即开始浇水,以耳片展开湿透为准;喷水时温度应在15-251之间;气温低时白天喷,气温高时早晚喷,夏天时夜间喷水;连续喷水2-3天,木耳生长缓慢时,应停止喷水,晒2-3天以后再喷水,反复3-4次耳片即达到采收标准。
【文档编号】C05G3/00GK104447020SQ201410757677
【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2月12日 优先权日:2014年12月12日
【发明者】李为民, 肖能武, 胡碧奎, 肖艳, 张九玲, 李军, 李世华, 刘杰, 常堃, 蔡婧, 田继成 申请人:十堰市农业科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