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浒苔育苗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82738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一种浒苔育苗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浒苔育苗装置,包括育苗池、管道泵及加热器,管道泵及加热器设于育苗池的外部,育苗池内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进水端带孔圆管和出水端带孔圆管,出水端带孔圆管通过连接管道依次与加热器、管道泵及进水端带孔圆管连通。其可提供一个均匀的水质环境,使浒苔孢子、营养物质、氧气等分布均匀,可明显改善网帘上小苗分布不均、参差不齐的状况,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浒苔孢子的附着与萌发,同时该装置成本低,应用广泛,制作简易,操作简单。
【专利说明】一种浒苔育苗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海洋生物育苗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浒苔大量育苗的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从2007年以来,我国黄海海域每年都爆发大规模绿潮,给我国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生态灾害;一方面,沿海海区旅游业日益萧条,且每年绿潮爆发时,政府还要花费巨资进行堵截、打捞,仅2008年5-7月份,我国青岛海域直接经济损失达13.22亿元;另一方面,大量漂浮于海面的绿潮藻遮蔽阳光、消耗水中的氧气和营养物质等,导致大量的鱼虾类死亡,且大量绿潮藻消亡后沉积海底,改变海底沉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破坏底栖生物的生存环境,导致大量底栖生物死亡,破坏海洋生态平衡。而打捞后的大量堆积的绿潮藻不仅影响市容、污染环境,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如何使绿潮藻变废为宝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0003]目前绿藻主要应用有两个方面:品质较差的绿藻制作饲料,而含蛋白量高、口感好的用于食品加工。浙江宁波奉化市海区的高品质绿藻浒苔蛋白质含量高(20%-30%),口感好,是用于食品加工的良好材料,由于当地海区规划,造成浒苔海区产量锐减,不能满足食品加工的需求,人工养殖迫在眉睫。而前期浒苔育苗成为海区养殖浒苔的关键,传统的浒苔育苗装置由于水质流动不充分,造成网帘上所长出的小苗分布不均、参差不齐。

【发明内容】

[000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适用于大规模浒苔育苗的装置,其可提供一个均匀的水质环境,使浒苔孢子、营养物质、氧气等分布均匀,可明显改善网帘上小苗分布不均、参差不齐的状况,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浒苔孢子的附着与萌发,同时该装置成本低,应用广泛,制作简易,操作简单。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浒苔育苗装置,包括育苗池、管道泵及加热器,管道泵及加热器设于育苗池的外部,育苗池内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进水端带孔圆管和出水端带孔圆管,出水端带孔圆管通过连接管道依次与加热器、管道泵及进水端带孔圆管连通。
[0007]其中,所述进水端带孔圆管在其相对所述出水端带孔圆管的一侧设有若干水流通孔,该若干水流通孔呈直线等间距排列,两相邻水流通孔之间的间距为5厘米。所述出水端带孔圆管在其相对所述进水端带孔圆管的一侧设有若干水流通孔,该若干水流通孔呈直线等间距排列,两相邻水流通孔之间的间距为5厘米。
[0008]优选地,所述育苗池为两个,分别为第一育苗池和第二育苗池,第一育苗池的出水端带孔圆管通过连接管道依次与加热器、管道泵及第二育苗池的进水端带孔圆管连通,第二育苗池的出水端带孔圆管通过连接管道与第一育苗池的进水端带孔圆管连通。所述第一育苗池设有进水口,所述第二育苗池设有出水口。[000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
[0010]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浒苔育苗装置,可提供一个均匀的水质环境,使浒苔孢子、营养物质、氧气等分布均匀,可明显改善网帘上小苗分布不均、参差不齐的状况,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浒苔孢子的附着与萌发。本浒苔育苗装置可以连接一个或多个育苗池,可以进行大面积育苗。所有相连的育苗池彼此相通,水流匀速,水质均匀。应用广泛,本实用新型的育苗装置也可用于其它藻体育苗,例如:紫菜、海带等。其造价成本低,制作简易,操作简单,便于普遍推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1:育苗池;la:第一育苗池;lb:第二育苗池;2a:进水端带孔圆管;2b:出水端带孔圆管;3:管道泵;4:加热器;5:进水口 ;6:出水口 ;7:连接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以下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16]实施例,见图1和图2所示:
[0017]一种适用浒苔大量育苗的装置,本实施例以两个育苗池I为例进行说明,分别为第一育苗池Ia和第二育苗池lb,其包括用于连接两个育苗池I之间连接管道7,连接管道7采用PC材料制成的圆管,用于连接两个圆管的各种接头和用于加水、排水的带有开关的圆管接头,用于推动水流流动的管道泵3,用于保证一定水温的加热器4,图中箭头方向为水质流动方向。
[0018]根据育苗池I内侧的宽度截取四个PC材料制成圆管,四个圆管一端封口,且在同一侧的一条直线上每隔5厘米打一个水流通孔制成带孔圆管,孔的大小以水流流速而定,然后一个圆管固定在方向与宽平行、高度为二分之一高的育苗池I内侧,在带孔圆管未封口一端的位置打孔,孔的大小以圆管接头而定,用圆管接头连接未封口一端至育苗池I外;其它三个圆管以同样方法固定在两个育苗池I内侧,每个育苗池I内的两个带孔圆管相对设置,分别为进水端带孔圆管2a和出水端带孔圆管2b,进水端带孔圆管2a上的水流通孔与出水端带孔圆管2b上的水流通孔相对设置。
[0019]用圆管连接两个育苗池I同一侧的外部圆管接头,使得第一育苗池Ia的出水端带孔圆管2b通过连接管道7依次与加热器4、管道泵3及第二育苗池Ib的进水端带孔圆管2a连通,第二育苗池Ib的出水端带孔圆管2b通过连接管道7与第一育苗池Ia的进水端带孔圆管2a连通。
[0020]在第一育苗池Ia内未安装圆管的面上靠近顶端的位置打一个孔,孔的大小以圆管接头而定,用带开关的圆管接头连接到育苗池I外,形成进水口 5,用于加水。在第二育苗池Ib内未安装圆管的面上靠近底端的位置打一个孔,孔的大小以圆管接头而定,用带开关的圆管接头连接到育苗池I外,形成出水口 6,用于排水。[0021]如图2所示,连接单个育苗池I的育苗装置将出水端带孔圆管2b通过连接管道7依次与加热器4、管道泵3及进水端带孔圆管2a连通即可,育苗池Ia内未安装圆管的面上设有进水口 5和出水口 6。
[0022]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浒苔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育苗池(I)、管道泵(3)及加热器(4),管道泵(3)和加热器(4)设于育苗池(I)的外部,育苗池(I)内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进水端带孔圆管(2a)和出水端带孔圆管(2b),出水端带孔圆管(2b)通过连接管道(7)依次与加热器(4)、管道泵(3)及进水端带孔圆管(2a)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浒苔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端带孔圆管(2a)在其相对所述出水端带孔圆管(2b)的一侧设有若干水流通孔,该若干水流通孔呈直线等间距排列,两相邻水流通孔之间的间距为5厘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浒苔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端带孔圆管(2b)在其相对所述进水端带孔圆管(2a)的一侧设有若干水流通孔,该若干水流通孔呈直线等间距排列,两相邻水流通孔之间的间距为5厘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浒苔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育苗池(I)为两个,分别为第一育苗池(Ia)和第二育苗池(lb),第一育苗池(Ia)的出水端带孔圆管(2b)通过连接管道(7)依次与加热器(4)、管道泵(3)及第二育苗池(Ib)的进水端带孔圆管(2a)连通,第二育苗池(Ib)的出水端带孔圆管(2b)通过连接管道(7)与第一育苗池(Ia)的进水端带孔圆管(2a)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浒苔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育苗池(Ia)设有进水口(5),所述第二育苗池(Ib)设有出水口(6)。
【文档编号】A01G33/00GK203788844SQ201420076072
【公开日】2014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21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21日
【发明者】崔建军, 施建华, 何培民, 杨欣欣, 霍元子, 陈春丽, 温文科, 韩洪宾 申请人:奉化益珍海藻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海洋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