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豆脱落花荚的收集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82845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豆脱落花荚的收集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豆脱落花荚的收集装置,其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腿,和设置在所述支撑腿上的多个支撑环,全部所述支撑环在所述支撑腿的延伸方向上层叠设置;具有顶部开口且底部可开合的多个收集袋,所述收集袋设置在所述支撑环上,并通过所述支撑环支撑所述顶部开口保持敞开状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大豆脱落花荚的收集装置,其采用硬度较大的支撑架对收集袋进行支撑,避免了收集袋坍塌现象的发生,而且其对花荚采用分层收集的方式,不仅不会影响大豆植株的通风性和透光性,而且也能够对花荚的生长区域进行识别,提高了大豆脱落花荚的收集效果,避免了大豆脱落花荚的收集数据产生偏差,试验的准确性得到了保证。
【专利说明】一种大豆脱落花荚的收集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作物试验仪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大豆脱落花荚的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农作物研究中,有时需要对大豆花荚的脱落数量进行统计,而目前大田试验花荚脱落的收集多采用倒置网袋的罩株法,即采用一个两端开口的网袋,将其罩在大豆植株上,并将网袋的下端开口用线缠绕封口,上端开口保持敞开,脱落的花荚自然落入袋内,从而完成脱落花荚的收集。
[0003]在大田试验中,初花期前两天将此种网袋罩在大豆植株上,在脱落花荚的收集过程中,发明人发现,传统的罩株法存着诸多缺点,例如:网袋的质地偏软,其在没有任何固定措施的情况下,容易坍塌在植株上,不仅无法正常收集脱落花荚,而且严重干扰了大豆的正常生长;为了使脱落的花荚不因袋孔过大而遗落,造成数据偏差,需要选择网眼较密的网袋,但是密度较大的网袋,影响大豆植株冠层的通风透光性,不利于大豆花荚的存活,为花荚脱落增添了不少人为干扰因素;传统的罩株法仅通过一个网袋对花荚进行收集,其收集到的花荚无法对生长区域进行区分,如要满足花荚分层收集的需要,就必须人工对花荚进行颜色标记区分,对植株的正常生长干扰非常大,造成植株枯萎甚至死亡。
[0004]由于上述缺点的存在,导致传统的罩株法对大豆脱落花荚的收集效果较差,经常造成大豆脱落花荚的收集数据产生偏差,严重影响了试验的准确性。
[0005]因此,如何降低大豆脱落花荚收集数据发生的偏差,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豆脱落花荚的收集装置,其采用硬度较大的支撑架对收集袋进行支撑,避免了收集袋坍塌现象的发生,而且其对花荚采用分层收集的方式,不仅不会影响大豆植株的通风性和透光性,而且也能够对花荚的生长区域进行识别。
[000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大豆脱落花荚的收集装置,其包括:
[0009]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腿,和设置在所述支撑腿上的多个支撑环,全部所述支撑环在所述支撑腿的延伸方向上层叠设置;
[0010]具有顶部开口且底部可开合的多个收集袋,所述收集袋设置在所述支撑环上,并通过所述支撑环支撑所述顶部开口保持敞开状态。
[0011]优选的,上述大豆脱落花荚的收集装置中,所述支撑腿为相互平行设置的多个杆状支撑腿。
[0012]优选的,上述大豆脱落花荚的收集装置中,多个所述支撑环均与所述支撑腿垂直连接,且全部所述支撑环的圆心在同一直线上。[0013]优选的,上述大豆脱落花荚的收集装置中,所述收集袋为通过拉链可实现底部开合的网袋。
[0014]优选的,上述大豆脱落花荚的收集装置中,所述网袋通过两个所述拉链实现底部的开合,且所述网袋的长宽分别为75mm和50mm,密度为40目。
[0015]优选的,上述大豆脱落花荚的收集装置中,所述支撑环为三个,当所述支撑腿竖直设置时,三个所述支撑环在所述支撑腿上的设置高度分别为250mm?550mm、550mm?850mm和 850mm ?11 SOmnin
[0016]优选的,上述大豆脱落花荚的收集装置中,所述支撑腿和所述支撑环分别为铁杆和铁环,所述铁杆的长度为1150mm,所述铁环的直径为350mm。
[001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大豆脱落花荚的收集装置中,支撑腿上设置了支撑环,收集袋的顶部开口的边缘与支撑环连接,既实现了对收集袋的连接又能够对顶部开口进行支撑,使顶部开口始终保持敞开状态。在收集花荚时,首先需要打开收集袋底部的开口,令大豆植株穿过收集袋,并将支撑腿插入土壤中以固定支撑架和收集袋,然后闭合收集袋的底部开口,收集装置即可开始工作。由于多个支撑环层叠设置在支撑腿上,所以当支撑腿竖直插入土壤后,不同的支撑环和其上的收集袋就位于大豆植株的不同高度处,而收集袋的底部开口保持闭合状态,顶部开口处于敞开状态,所以不同的收集袋就能够接收从大豆植株不同高度处脱落的花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大豆脱落花荚的收集装置,其采用硬度较大的支撑架对收集袋进行支撑,避免了收集袋坍塌现象的发生,而且其对花荚采用分层收集的方式,不仅不会影响大豆植株的通风性和透光性,而且也能够对花荚的生长区域进行识别,提高了大豆脱落花荚的收集效果,避免了大豆脱落花荚的收集数据产生偏差,试验的准确性得到了保证。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大豆脱落花荚的收集装置的工作示意图;
[0020]图2为收集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2]以上图1-图3中:
[0023]支撑腿1、支撑环2、收集袋3、拉链4、拉头5。
【具体实施方式】
[002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豆脱落花荚的收集装置,其采用硬度较大的支撑架对收集袋进行支撑,避免了收集袋坍塌现象的发生,而且其对花荚采用分层收集的方式,不仅不会影响大豆植株的通风性和透光性,而且也能够对花荚的生长区域进行识别。
[00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6]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大豆脱落花荚的收集装置,其包括:
[0027]支撑架,支撑架包括支撑腿I,和设置在支撑腿I上的多个支撑环2,全部支撑环2在支撑腿I的延伸方向上层叠但不接触设置;
[0028]具有顶部开口且底部可开合的多个收集袋3,收集袋3设置在支撑环2上,并通过支撑环2支撑顶部开口保持敞开状态。
[0029]本实施例提供的大豆脱落花荚的收集装置中,支撑腿I上设置了支撑环2,收集袋3的顶部开口的边缘与支撑环2连接,既实现了对收集袋3的连接又能够对顶部开口进行支撑,使顶部开口始终保持敞开状态。
[0030]在收集花荚时,首先需要打开收集袋3底部的开口,令大豆植株穿过收集袋3,并将支撑腿I插入土壤中以固定支撑架和收集袋3,然后闭合收集袋3的底部开口,收集装置即可开始工作。由于多个支撑环2层叠设置在支撑腿I上,所以当支撑腿I竖直插入土壤后,不同的支撑环2和其上的收集袋3就位于大豆植株的不同高度处,而收集袋3的底部开口保持闭合状态,顶部开口处于敞开状态,所以不同的收集袋3就能够接收从大豆植株不同高度处脱落的花荚。
[0031]本实施例提供的大豆脱落花荚的收集装置,其采用硬度较大的支撑架对收集袋3进行支撑,有效地避 免网袋坍塌和人工标记带来的花荚非自然脱落的同时,避免在花荚转移过程中的操作繁琐,使测量出来的花荚脱落量更加准确有效。
[0032]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本实施例提供的大豆脱落花荚的收集装置中,支撑腿I为相互平行设置的多个杆状支撑腿。此种设置方式为最优选的设置方式,如图1所示,其在较好满足工作要求的前提下,还能够使其整体布局更加合理,外形更加美观。
[0033]优选的,多个支撑环2均与支撑腿I垂直连接,且全部支撑环2的圆心在同一直线上。此种设置方式能够在支撑腿I插入土壤后,使收集袋3能够保持直立,保证大豆植株的生长空间。
[0034]具体的,收集袋3为通过拉链4可实现底部开合的网袋,并且网袋通过两个拉链4实现底部的开合,且网袋的长宽分别为75mm和50mm,密度为40目。底部通过两个拉链4实现可开合,当底部处于闭合状态时,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中一拉链4的拉头5在网袋底部中间,可以使网袋底部无缝隙,而另一拉链4的拉头5则在底部与侧面的连接处,这样设置能够方便的对拉链4进行操作,以打开开口并用镊子将花荚转移出来,保证了在集样时收集袋3无缝隙且取出脱落花荚时不受植株主茎阻挡干扰。本实施例中收集袋3可以选用70*48,95*60等多种网袋规格,优选70*48的网袋,因为大豆开花结荚期已经完成生殖生长后的植株冠层,而且脱落花荚比较小,所以70*48的网袋更适用于本实施例。网袋的密度设置为40目,不仅能够保证花荚不会从收集袋3中遗漏,而且还能进一步提高通风效果。
[0035]本实施例中,支撑环2为三个,形成上、中、下三层,当支撑腿I竖直设置时,三个支撑环2在支撑腿I上的设置高度分别为250mm~550mm、550mm~850mm和850mm~1150mm,而当支撑腿I插入土壤中150mm以后,三个支撑环2及其上的收集袋3的高度则变为 IOOmm ~400mm、400mm ~700mm和 700mm ~1000mm,从而对应大?植株的 IOOmm ~400mm、400mm?700mm和700mm?1000mm处,即对应植株冠层的下、中、上层,有利于大豆脱落花荚的分层收样,还避免了人工标记花荚时对冠层四周的小环境的改变,将对花荚的干扰降到最小。
[0036]进一步的,支撑腿I和支撑环2分别为铁杆和铁环,铁杆的长度为1150mm,铁环的直径为350mm。铁杆的长度为1150mm为优选实施方式,其下部15cm插入土壤中,可以保证最顶部的支撑环2高度距离地面的高度达到1000mm,能够更好的固定收集袋3。铁环的直径选为350mm,能够保证支撑环2的大小与收集袋3的顶部开口的大小匹配,将顶部开口充分扩张开,减少了对大豆植株的影响。
[0037]相比于传统的倒置网袋的罩株法,本实施例提供的大豆脱落花荚的收集装置,拥有分离的收集袋3,不仅解决了坍塌网袋带来的大豆花荚非正常脱落问题,还避免了花荚转移时的遗落和非取样植株干扰,从而使测定的花荚脱落量更加准确。
[0038]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0039]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大豆脱落花荚的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腿(1),和设置在所述支撑腿(I)上的多个支撑环(2),全部所述支撑环(2)在所述支撑腿(I)的延伸方向上层叠设置; 具有顶部开口且底部可开合的多个收集袋(3 ),所述收集袋(3 )设置在所述支撑环(2 )上,并通过所述支撑环(2 )支撑所述顶部开口保持敞开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豆脱落花荚的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腿(I)为相互平行设置的多个杆状支撑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豆脱落花荚的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支撑环(2)均与所述支撑腿(I)垂直连接,且全部所述支撑环(2 )的圆心在同一直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豆脱落花荚的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袋(3)为通过拉链(4)可实现底部开合的网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豆脱落花荚的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袋通过两个所述拉链(4)实现底部的开合,且所述网袋的长宽分别为75mm和50mm,密度为40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豆脱落花荚的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环(2)为三个,当所述支撑腿(I)竖直设置时,三个所述支撑环(2)在所述支撑腿(I)上的设置高度分别为 250mm ?550mm、550mm ?850mm 和 850mm ?1150mm。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大豆脱落花荚的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腿(I)和所述支撑环(2)分别为铁杆和铁环,所述铁杆的长度为1150mm,所述铁环的直径为350_。
【文档编号】A01D93/00GK203691982SQ201420081228
【公开日】2014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25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25日
【发明者】雍太文, 蒋利, 杨文钰, 张群, 刘小明, 杨峰, 周丽, 刘卫国 申请人:四川农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