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种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83997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栽种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栽种器,尤指一种适用如菇类、兰花等菌种培育的栽种器,其包含一本体,该本体具有一开口及一容纳空间;适量培养基,由开口装填于容纳空间内,再由该封膜盖结容器开口端缘密合;据此,可凭借封膜将具菌种培养基有效密封包装,避免菌丝偷长、子实体偷长、病虫害、空气污染、水分流失及运送过程被戳破等现象发生,且能有效缩小包装体积方便运送携带,降低单价,提升竞争力等优异性;且本实用新型直接撕开封膜即可栽种,开包栽种非常方便。
【专利说明】栽种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栽种器,尤指可将具菌种培养基装填栽种的栽种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以菇类栽植为例,请见图1,目前栽种培育菇类的太空包结构,其将具菌种的培养基11装入一太空包10内,再将太空包10开口 12套入一塑胶环13后以棉花14塞住塑胶环13 ;待太空包1-内的菌丝长满整个栽培基质11后,再将棉花14、塑胶环13抽掉并割开塑胶袋开包,即可出菇15栽培(请见图2)。
[0003]如上的结构虽然具包装具菌种培养基种菇之用,实际上却存有下列的缺点存在:
[0004]1、该太空包10为一塑胶袋结构,造成在运送过程中易有被戳破发生。
[0005]2、该太空包10开口 12仅用棉花14塞住,无法完全密封,以致内部菌丝易和外界空气接触,造成太空包内菌丝易有偷长现象发生,且易受空气中的细菌和尘螨感染及易滋生小果妮等缺点存在。
[0006]3、该太空包10开口 12仅用棉花14塞住保湿效果差,影响日后开包出菇生长。
[0007]4、欲栽种开包时,必须再以刀片等工具将太空包开口割开,开包不便利性。
[0008]5、该太空包为透明塑胶袋,体积大,且包覆培养基外露,美观性不佳,而栽种完的太空包必须丢弃无法再利用。综观上述缺点,现有的太空包栽种,实有待进一步检讨及谋求可行的解决方案。
[0009]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人历经无数次改良后,终于完成本案一种菇类栽种器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0010]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种避免运送无被戳破的栽种器。
[0011]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提供一种可将菌种有效密封包装,且直接撕开即可栽种便利性的栽种器。
[0012]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目的,是在提供一种有效与外界空气隔绝,可将水分完整保存及避免菌丝偷长的栽种器。
[0013]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目的,是在提供一种有效缩小包装体积,方便运送携带、降低单价及较佳美观性,具以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栽种器。
[001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15]一种栽种器,其特征在于,包含:
[0016]一容器,具有一容纳空间及至少一开口 ;
[0017]培养基,装填于容器的容纳空间内;以及
[0018]与开口数目相等的封膜,设置于该容器开口上方处,并与该容器的开口端缘密合。
[0019]所述的栽种器中,该封膜为一密封式单片封膜结构。
[0020]所述的栽种器中,该封膜为一透气式封膜结构,该透气式封膜结构包含一上封膜、一下封膜及位于上、下封膜中间的中间活性炭不织布层,该上封膜一侧贯设长条状分布的第一气孔,该下封膜异于上封膜第一气孔的一侧贯设有与容纳空间连通的长条状分布的第二气孔,该第一气孔、中间活性炭不织布层及第二气孔形成一空气流道。
[0021]所述的栽种器中,该上封膜第一气孔表面进一步贴附有易撕的封膜贴纸。
[0022]其中,该培养基为含菌丝体的培养基,且该菌丝体为走菌完全的菌丝且呈打碎状。
[0023]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还包括:
[0024]一种栽种器,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一容器、培养基及两个盖体;该容器为中空管体,具有一容纳空间及两开口,该中空体环壁上下间隔分布可供菌丝向外成长的复数开孔,且该复数开孔并各以一封膜封住;该培养基装填于容纳空间内;该两个盖体分别盖结容纳空间两端的两开口,且该两个盖体各贯设有复数气孔与容纳空间连通。
[0025]所述的栽种器中,各该盖体的复数气孔表面进一步贴附有易撕的封膜贴纸。
[0026]所述的栽种器中,该容器截面为圆形或方形。
[0027]所述的栽种器中,该容器由塑胶、玻璃或木质材料制成。
[0028]相较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的实质效益:本实用新型确实可凭借具固定形体的容器供培养基容入后配合封膜封口,即可将具菌种的培养基有效封住包装,而达到与外界空气阻隔,以完整将水分保存避免偷长、污染,且通过容器为塑胶制成,具有适当固定形体结构保护避免运送过程被戳破,且不用任何工具直接将封膜撕掉即可栽种,本新型栽种开包操作上也相当方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现有结构示意图;
[0030]图2是现有开包出菇栽种示意图;
[0031 ] 图3是本实用新型立体分解示意图;
[0032]图4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组合示意图;
[0033]图5是本实用新型组合剖面示意图;
[0034]图6是本实用新型撕开封膜开包出菇栽种示意图;
[0035]图7是本实用新型放置杯子呈装饰植栽示意图;
[0036]图8是本实用新型栽种完成容器底部钻孔种植其他植物再利用示意图;
[0037]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0038]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示意图;
[0039]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透气式封膜立体分解示意图;
[0040]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图透气式封膜组合剖面示意图;
[0041]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出菌成长示意图;
[0042]图14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立体分解示意图;
[0043]图15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出菇示意图。
[0044]附图标记说明:10太空包;11培养基;12开口;13塑胶环;14棉花;15出菇;20、20A容器;21开口 ;22容纳空间;211端缘;23排水孔;30培养基;40封膜;50出菇;60杯子;X植物;41撕拉凸部;70容器;71培养基;72封膜;701容纳空间;702开口 4成长空间;721上封膜;722下封膜;723活性炭不织布层;724第一气孔;725第二气孔;726封膜贴纸;80容器;82两个盖体;801容纳空间;802开口 ;803开孔;804封膜;822封膜贴纸;50A鲍杏菇;50B灵芝菇;50C红喜菇。

【具体实施方式】
[0045]为了使审查者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特征、结构及功效,兹配合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图式及图号说明如后;
[0046]请参阅图3至图5,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栽种器,包含一容器20、适量培养基30及一封膜40组成,其中:
[0047]一容器20,具有连通的一开口 21及一容纳空间22,图中以杯体为例说明,当不依此为限,其截面可为不同形状,如圆形、方形等各种形状;且该容器20由塑胶、玻璃或木质等材料制成。
[0048]适量培养基30,其含有菌丝体的培养基,由开口 21装入于该容纳空间22内;另者,该培基30将走菌完全的菌丝体打碎后再装填于容器20内。
[0049]一封膜40,为一密封式薄片封膜,外缘凸设有一撕拉凸部41,是在培养基30装入容器20的容纳空间22内后,再将该封膜40设置于该容器20开口 21上方处,并与该容器20开口 21端缘211密合,如此即可将具菌种的培养基30封住包装于容器20内。另如图9所示,该容器20A也可两端都呈开口 21,再配合两封膜40封口,且只要撕开任一封膜40即可出燕50栽种。
[0050]凭借上述结构组成,该具菌种的培养基30装填塑胶杯的容器20后,即可通过塑胶杯容器20具适当固定形体保护,避免因运送过程中被戳破发生,而容器20开口 21以封膜密合封住,又能与外界空气完全阻隔,有效将水分完整保存,杜绝菌丝、子实体偷长、感染、滋生小果蝇病虫害等情事发生,且本新型容器20为一杯体状,相对可缩小体积,方便携带及降低单价的效能;另者,本实用新型欲种植开包时,不需任何工具辅助,只要将封膜40直接撕开即可出菇50栽种(请见图6),开包种植操作上也相当便利等实质优异性增进,因而也非常适合作为学校教材使用。
[0051]此外,请见图7,本实用新型容器20可为一杯体状,因而可以将杯状容器20放在较大的一般杯子或陶盆温室等器皿中,图中以杯子60为例,便成为装饰用的盆栽,具有较佳美观性;另者,请见图8,当栽种完成时,可将培养基取出加厨余制成堆肥,再将塑胶杯容器20底面钻排水孔23,达到供其他植物X栽种再利用的效。
[0052]请续见图10,本实用新型栽种器第三实施例,其包含一容器70、适量培养基71及一封膜72 ;该容器70具有一容纳空间701及一开口 702,该适量培养基71装填于容纳空间701内,该适量培养基71至少含有一种菌丝体,且该适量培养基与开口间预留适当空间形成一成长空间A,而供如兰花或北虫草生长;请续见图11,该封膜72为一透气式封膜,包含一上封膜721、一下封膜722,及位于上、下封膜721、722中间活性炭不织布层723,该上封膜721 —侧贯设长条状分布的第一气孔724,该下封膜722异于上封膜721第一气孔724另一侧贯设与容纳空间701连通长条状分布的第二气孔725,使第一气孔724、中间活性炭不织布层723及第二气孔725形成一空气流道(请见图12),而让空气可由上封膜721第一气孔724进入经中间活性炭不织布层723再由下封膜722第二气孔725进入容纳空间701内(请见图13),使不用打开封膜,即可直接在容器内栽种并可同时过滤空气;又,该上封膜721表面进一步再贴附易撕的封膜贴纸726。
[0053]请续见图14,本实用新型的栽种器第四实施例,其包含一容器80、适量培养基81及两个盖体82 ;该容器80为为中空管体,具有一容纳空间801及两开口 802,该中空体环壁上下间隔分布可供菌丝向外成长的复数开孔803,且各开孔803并以各以一封膜804封住;该适量培养基81装填于容纳空间801内,且该培养基81具有等数开孔803的不同菌种;两个盖体82,分别盖结容纳空间801两端的两开口 802,且各盖体82中央位置各贯设有复数气孔821与容纳空间801连通,又该各盖体82表面进一步再贴附易撕的封膜贴纸822,只要将贴附上下各盖体透气孔821的封膜贴纸822及各开孔803的封膜804撕下即可提供如鲍杏菇50A、灵芝菇50B、红喜菇50C等不同菇菌出菇,栽种。
[0054]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栽种器,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容器,具有一容纳空间及至少一开口; 培养基,装填于容器的容纳空间内;以及 与开口数目相等的封膜,设置于该容器开口上方处,并与该容器的开口端缘密合;该封膜为一透气式封膜结构,该透气式封膜结构包含一上封膜、一下封膜及位于上、下封膜中间的中间活性炭不织布层,该上封膜一侧贯设长条状分布的第一气孔,该下封膜异于上封膜第一气孔的一侧贯设有与容纳空间连通的长条状分布的第二气孔,该第一气孔、中间活性炭不织布层及第二气孔形成一空气流道。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栽种器,其特征在于,该上封膜第一气孔表面进一步贴附有易撕的封膜贴纸。
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栽种器,其特征在于,该容器截面为圆形或方形。
4.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栽种器,其特征在于,该容器由塑胶、玻璃或木质材料制成。
【文档编号】A01G1/04GK204031888SQ201420118150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14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14日
【发明者】王鸣皓 申请人:王鸣皓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