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蚁监测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87540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白蚁监测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白蚁监测及控制领域,公开了一种白蚁监测装置。该监测装置包括棒体,沿所述棒体的径向开设有数个孔,沿所述棒体的轴向开设有与外界相通的孔,径向孔和轴向孔相互连通形成通道。本实用新型的白蚁监测装置材料易得,结构简单,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成本支出;应用于白蚁预防时,该监测装置标记简单,易于查找,检查时根据监测装置外表是否有明显的蚁路或泥被土等标志性迹象即可判断有无白蚁,无需更换饵料,操作简单,省时省力,突破了该项技术推广应用的主要技术瓶颈;天然材料制成的监测装置直接与土壤接触,减少了与空气的接触,降低了霉变的几率,引诱效果也更好,而且避免产生不容易降解的垃圾,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专利说明】白蚁监测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白蚁监测及控制领域,特别涉及白蚁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白蚁是一种古老的社会性昆虫,是世界性五大害虫之一。其生物学特点决定了其巢群巨大,常数以十万计甚至数以百万计,由于白蚁的社会性和活动的隐蔽性,对白蚁种群进行监测和有效控制一直是困绕白蚁科技工作者的难题。白蚁监测-控制技术是根据白蚁的生物学、生态学和行为特性设计开发的一种白蚁防治技术,通过在一定区域内建立白蚁监测控制体系,对白蚁数量、危害程度进行监测,发现白蚁危害时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将白蚁种群密度控制在危害水平以下,使化学药剂的使用量降低99%以上。是目前国内外最先进的能够替代化学屏障的技术。
[0003]白蚁监测是白蚁防治技术的首要环节,现有产品存在以下缺陷:1、监测站一般为塑料材质,成本高,应用于白蚁预防时,仅有5-10%的监测站能发现白蚁,使用数量大,如此更加导致技术成本过高;2、检查时需要找到地下的监测站并从地面取出进行饵料更换,操作繁琐,费工费时;3、监测站埋入地下标记困难、容易丢失,而且监测装置内部容易存有空气,饵料容易发霉也制约了白蚁防治技术的应用。这些弊端导致监测-控制技术无法推广应用,因此,提供一种成本低、操作简单的白蚁监测装置具有重要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监测站成本高、检查时需要取出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白蚁监测装置。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白蚁监测装置包括棒体,沿所述棒体的径向开设有数个孔,沿所述棒体的轴向开设有与外界相通的孔,径向孔和轴向孔相互连通形成通道。
[0006]白蚁由于长期生活在黑暗的环境中,工蚁和兵蚁的眼睛退化,畏光,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不敢暴露在地表上活动,即使外出觅食吸水,也会事先筑好泥管式或泥被式的通道,与外部光亮隔绝。本实用新型就是利用白蚁这一生活习性巧妙设计而成的白蚁监测装置。
[0007]本实用新型对白蚁监测装置的材质并无特别要求,只要是白蚁喜食的即可。可以是木质材料,如松木、杨木、柳木或桉木中的一种,也可以是其他材质,这些材质具有吸引白蚁的特性,使该监测装置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对白蚁的引诱力。
[0008]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监测棒的形状为长方体、圆柱体或棱柱体。
[0009]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监测装置的通道内注水。白蚁一般都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有趋湿性,往通道里注水引诱效果会更好。
[0010]为了进一步提高对白蚁的引诱力,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监测装置的通道内有设有引诱剂。引诱剂的放置方式可以通过涂抹、浸泡或者其他方式来实现。
[00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首先,本实用新型的白蚁监测装置材料易得,结构简单,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成本支出;再者,应用于白蚁预防时,该监测装置标记简单,易于查找,检查时根据监测装置外表是否有明显的蚁路或泥被土等标志性迹象即可判断有无白蚁,无需更换饵料,操作简单,省时省力,突破了该项技术推广应用的主要技术瓶颈;最后,天然材料制成的监测装置直接与土壤接触,减少了与空气的接触,降低了霉变的几率,引诱效果也更好,而且避免产生不容易降解的垃圾,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长方体棒体之白蚁监测装置的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圆柱体棒体之白蚁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棱柱体棒体之白蚁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棒体;2径向孔;3轴向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6]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旨在提供白蚁监测装置。
[0017]不失一般性,本文以白蚁监测装置在白蚁监测系统中的应用为例,进行详细介绍,应当理解,也不排除该监测装置在其他白蚁防治和诱杀系统中的应用。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出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8]实施例1
[0019]下面结合实施例1对本文的白蚁监测装置监测白蚁的过程进行说明:
[0020]白蚁监测装置包括由松木制成的棒体1,棒体I为长方体,长度为10?60cm,宽度为10?50cm,棒体上钻5个径向孔2,直径为I?1mm,沿棒体轴向开有轴向孔3,径向孔2和轴向孔3形成连通的供白蚁进出的通道,通道内不用或可用引诱剂进行处理。将该白蚁监测装置埋入土壤中,此处以顶端露出地面3?1cm为例,向轴向孔内注水湿润,在露出地面一端可进行编号标记,经过一段时间后,在有地下白蚁种群存在的地方,白蚁会通过径向孔和轴向孔形成的蚁路迅速钻蛀到监测装置的表面,形成明显的蚁路或泥被土等标志性迹象,通过观察监测装置表面即可判断地下有无白蚁种群的存在。在必须与地平面保持一致高度地点使用时,可借助竹签、木条等工具插入孔内检查是否有白蚁,在没有地下白蚁种群存在的地方可以进行长期监控,后续灭蚁时只对白蚁存在位置更换配套饵站,投放饵剂或喷粉即可。
[0021]在实际应用中可将白蚁监测装置做成各种大小不同的规格,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0022]应当理解,除了实施例1中的监测装置的形状为长方体外,白蚁监测装置还可以制成圆柱体、棱柱体或其他形状(即监测棒的横截面可为长方形、圆柱形、棱柱形或其他形状)。(参见附图1?附图4)
[0023]需要说明的是,径向孔可以从监测装置的棒体的一侧开设,也可以是多侧,径向孔和轴向孔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数个,只要能为白蚁提供一个和外界相通的蚁路都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0024]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白蚁监测装置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和中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白蚁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木质的棒体,沿所述棒体的径向开设有数个孔,沿所述棒体的轴向开设有与外界相通的孔,径向孔和轴向孔相互连通形成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蚁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棒体形状为长方体、圆柱体或棱柱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蚁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监测装置还包括注在通道内的水。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白蚁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监测装置还包括通道内的引诱剂。
【文档编号】A01M1/20GK203968998SQ201420219612
【公开日】2014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29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29日
【发明者】尹红 申请人:青岛市白蚁防治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